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士东居士:修持密宗要稳妥


   日期:2021/1/8 9: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持密宗要稳妥

陈士东

读了鲍小冰先生《修习藏密谈体会》(《气功》1996年第7期)一文,感到有许多不妥之处,今一一提出以论述之,同时谈一谈有关密学的理与法,望大家阅后能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须要指出的是,虽然密宗与其他宗派有着许多相同处,但不同之处更是有之,这些不同处完全有赖于密宗殊胜之见地,故佛陀于《三相明炬经》中对密宗定义为“一义亦不昧,方便多不难,利根为主故,真言乘最胜。”密宗教法突出的特点是,对于修持者严格地要求,对于法门编排得次序井然,对于果位的真实证悟,除密宗外无其他可以做得最合体。自古迄今,密宗上师收门人弟子,一般都要求弟子观察上师一段时间,直到弟子认为可行才许拜师,而不是见面磕一个头就拜师。现今有些学密者即常犯此过,听说何人有名就去拜师,不论这个人的学问及功夫,这个人若是在以盲引盲,那么后果则不堪设想。名师不等于明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有的人就是不慎重,结果造成一无所成。选择上师要有怎样一个标准呢?《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一)静,(二)近静,(三)德增,(四)具勤,(五)教富饶,(六)善达实性,(七)具巧说,(八)悲体,(九)离厌,(十)应依止”。如今之世,全具十德者甚是罕有,然至低限度亦应具备圆满德相八分之一者方堪为师(有关详情,请参阅拙著《师徒法论》之《择师法颂》)。只有弟子对上师有了一段观察,观其言与行都无差错,再加上一个缘份方可拜之,这样学法对于上师才能具足正信。另外,上师也要对弟子考察一段时间,看一看这个人是否合格做自己的弟子。当今之世,有的学法者好高鹜远,不能安心从一师学法,舍明趋名,这类弟子是不堪受法的。莲花生大士曾深切地指出:“我之大法,如抓毒蛇头,掌握得好可取蛇胆,掌握不好则会被其反咬一口。”收徒不慎,妄传大法,如授人以烈药,不如法服则有副作用也。做为学法者,亦须具足三德,方堪闻法修持。四百论云:“说正住(一)具慧,(二)希求,(三)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有关详情,请参阅拙著《师徒法论》之《事师法颂》)。在此前题下,就有了一个弟子学法难(上师难遇),上师收徒难(根器难寻)的问题,这正是鲍先生所提出的第二个观点。若是有心解决,尚须大家沟通,找出好的办法,但决不可退而求其次,胡乱改动大法这是决不可行的。鲍先生认为改本尊相应为与宇宙相应,认为是解决本尊问题的一条途径。此说犯有极大的错误,设今人不能得大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法者不能与本尊、上师感应道交。上师思念弟子为加,弟子思念上师为持,无相互心印印心焉能有加持?持松阿阇黎密林《密教通关》去:“言密宗者,即以三密为宗也。”三密为身、口、意(就修身而言,就法门而言为金刚、时轮、易行三乘),身密为身印及手印,口密为真言密语,意密为观想。观想本尊、上师相应与宇宙相应是不同的,与宇宙相应,只会落入采气聚能之流,而不能证得无生法忍,为什么今人只能修成“气功师”而不能修成“佛”,这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吗?练过密宗法门的人和从未接触过密宗的人,在同时观看一幅本尊或上师的画像时,其感觉是不一样的,未接触过密宗的人可能会去欣赏这幅画的艺术境界,评论其色彩、线条及比例的运用,而练过密宗法门的人则会感到此时气感加强、脉轮旋转、明点放光或拙火上升,这个境界是修持境界,非一般凡夫所能观出的,藏密本尊相应法如“花教药师修持法”就是加强人的这种感应能力。本尊的法力来源于法界,但这种法界力非是一般凡夫所能调动的,而修本尊法则能调动法界力,因本尊尽虚空遍法界,乃法界力之核心故。不经本尊、上师而谓自己能调动法界力,可与法界相应,此是虚妄之语,若有能调动者,乃是成就法身之修持者而非气功师和凡夫,凡夫若谓与法界相应,此为狂言也。

本尊既尽虚空遍法界,又有何难求哉?难者乃与之相应也。然要与之相应亦无不能,须先与上师相应,上师乃本尊之摄受者,与之相应即与本尊相应也,故藏密法门均以上师相应法为本尊相应法之基础。鲍先生由于不明此理,只以内地本尊像难见到便劝人退而求其次,是自误误人也。另外,本尊像于内地亦不难见到,传法之上师手中均有本尊像,寺庙中又不乏塑像,何难之哉?难者乃学法之人不用心也。鲍先生说:“内地学员对本尊的印象模糊(不象在西域等地的寺庙里一般都供有本尊法像)”。首先,鲍先生用“西域”二字就十分不妥,西域非西藏,不可含糊用词。一般来说,古代所谓之西域,所包括的地面是广大的,汉朝时候,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西头)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都叫做西域。事实上,这还只是从狭义上说的,从广义上说,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玄奘法师于贞观三年(629)秋间离高昌西行求法,经历西域各地,归国后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内中便道出了一百三十八个国度。从汉唐时代的古都长安,达到安息(波斯、伊朗)、指菻(东罗马、拜占庭),劳动人民将中国丝织品运输到遥远的国度,这就是贯通欧亚的一条丝路的由来,这条丝绸之路通向西方世界,因此古代就把沿途所经统称之为西域,故西域有国境以内和国境以外的区别。在我描述了西域广阔的地域后,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看出问题来了,这么多的国度都是信仰佛教吗?都建有寺庙吗?尤其是佛教中的藏传佛教?鲍先生说“西域等地”,加上这个“等地”,这个地域该有多大啊!而他说西域等地的寺庙里一般都供有本尊像,这便使人感到从中国的新疆、甘肃往西一直到波斯、伊朗、东罗马都建有寺庙,都供有本尊像。这使我这个深为中国佛学文化昌盛而感到自豪的中国人有些不安,那些伊朗、东罗马、波斯等国家信仰的异教像何时成了佛家的本尊像了呢?内地寺庙云集,难道还不如伊朗、东罗马多吗?其实,据我所知,即便不云伊朗而单论我国之新疆,寺庙盛亦不及汉地,其大部分多崇伊斯兰教也。据一些资料分析,西域诸地信仰颇杂,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袄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等,如波斯信仰的是袄教,伊朗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东罗马在早时信仰的是景教,系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就是古时的佛国印度,现今信仰的也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和婆罗门教,佛教在印度已没有昔日之盛了。先贤曾授记说“东土乃出大乘之士的国度”,故我们说现在真正的佛国不在其他处,而在中国,尤其是西藏地区。还有,本尊与上师也不尽然相同,上师多指为现世的老师或古代大德,本尊则可是十方三世诸佛,也可是诸大菩萨、金刚。鲍先生说内地人对本尊像模糊,原因是内地寺院少有本尊像,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内地寺院均供有佛菩萨像,佛菩萨均为本尊,怎么会少有呢?且不谈内地密宗盛地如山西的五台山(显密共居)、北京的雍和宫(内地藏传佛教著名寺院)、西黄寺(现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承德的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等外八庙(外八庙融合了蒙、藏、汉等建筑风格,堪称清代寺庙建筑精萃),单就我故乡朝阳市就有密宗寺庙十余处,本尊像百千尊,完全有像可观,有法可依。如朝阳佑顺寺,为辽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寺,乾隆帝曾驻跗于此;朝阳北塔,系不空三藏后辈弟子所建,代表金刚界学术特点,属国家重点文物,有“东北第一塔”之称,塔内发掘之方形金塔、六角形鎏金银塔及密宗经文与灌顶法器等上千件重要文物,是我国宗教考古上一次重大发现;惠宁寺亦是规模较大的藏庙,从乾隆三年始建至一九五五年的二百多年间,先后迎请了西藏、青海、蒙古等地九位活佛;另外还有*轮寺、万祥寺等藏庙,每年均有佛事活动。其他地区,如北京、沈阳、浙江、上海、西安藏庙建筑亦是不乏其数,北京有妙应寺,嵩祝寺(清代章嘉活佛驻锡地)、五塔寺;沈阳有实胜寺(清入关前盛京最大的藏传佛寺);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的飞来峰,有元代造像即密宗佛像,宝成寺(寺后崖壁上有元至治二年刻的大黑天像)、千佛寺(法海喇嘛兴建);上海有觉园(内有功德楼,为班禅大师纪念堂。屈映光、汤芗铭等上师在班禅大师指示下,于此成立研究藏密的团体——菩提学会。文革时期,觉园由房管部门接管,1988年佛教协会重新接管该处,近已恢复弘法工作);西安有广仁寺(藏传佛寺)、唐密祖庭大兴善寺、青龙寺及卧龙寺(唐密大师惠果有卧龙之号故名)、法门寺(近年发现有唐密曼荼罗,因此闻名于世);天津独乐寺,有我国最大泥塑之一的十一面观音像。就拿鲍先生所处地安徽来说,我所知即有佛教寺院如天台寺、龙兴寺、琅玡寺、报恩寺、翠微寺、迎江寺、广济寺、宝胜寺、浮山(历代所留摩崖题刻存483块)二十余处。其中明教寺1980年以来重修,雕樟木佛像37尊,安徽省佛教协会会址即设于此。诚然,密宗修法确实重视本尊像的运用。如修拙火定有大黑天像做为观想,便易于成就。绿度母教示人们,人体有重要的“沉脉”,能掌握好则可控制生死而成佛,但如何掌握,就要靠修绿度母,关于如何修持,由于这属秘密故不宜详述,只对学者露一点消息,那就是修持者若精研绿度母像,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绿度母是噶当派(圣教)四个主尊之一,即卓玛讲古,阿底峡祖师对此尊法十分重视,我的上师在授我救度法时,也是由观绿度母像开始的,我由观像悟出了大概的救度法一些道理。

但是,这些像也并非只仅存于西藏,绿度母像在承德便有之,大黑天则四川、北京、沈阳均有。及至今日,一些弘扬密法之士竟起,北京天作广告公司曾印制大量影像照片以赠送结缘,真言文化公司也广泛出售唐卡(康藏地区一些在喇嘛、巧匠,精选考究的颜料,在布上绘制的各种佛像,再经精制装裱而成),再加上文物出版社出版之《西藏唐卡》、《西藏佛教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藏族木刻画艺术》,今日中国出版社之《藏传佛教绘画艺术》,《法音》杂志社发行之《密宗五百佛像考》、《观音画册》,真可谓琳琅满目。我想,今之学密者即使不入西藏而在内地,只要有诚心和毅力,还是可睹“尊”严的。但若论选择本尊,则是非依止上师不可的,是“散花得佛”还是“干支得佛”,一切都要听从上师的安排。

就鲍先生文中第一点,还是有些真知灼见的。如其云:“一个没有深刻的内省能力,没有冥思的习惯,没有经历过人生痛苦、烦恼的深刻体验,没有因此而产生坚定超脱意识的人,是很难获得藏密成就的。”这也正是我欲说而未说的话。噶当祖师阿底峡尊者为求大法,曾舍去王子之位,入爪哇岛受智慧灌顶,过了一段乞食生活;三十一岁时,又渡海至金洲,承受法称大师学习十二年;为修忍辱,特将一慢心弟子留在身边,警励自己;这种高尚之迹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鲍先生说:“学习藏密功法,首先必须有一定的佛学知识。”这也是比较正确的,密宗佛法属于显宗佛法之精髓,所以阿底峡尊者等诸大师均要人由显入密。能海上师说:“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存,无则双遣。若不知显,则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则不悉显之作用。”学习密宗,应有一定的显宗基础。阿底峡尊者提出的由显入密理论对藏传佛教影响十分大,藏传佛教不同教派虽修习内容有所不同,但学习的基本内容都是必须要求通晓五大论,即《因明》、《般若》、《中观论》、《俱舍》、《律学》。除五大论外,其他课程可按各学科不同增减。如密宗学院的学人必须背诵《大自在生起与圆满次第经》、《集密生起与圆满次第经》等;时轮学院除修习有关的时轮密乘外,还着重对时轮天文、历算进行研究;医药学院主要学习《四部医典》和《药王月诊》、《晶珠本草》等著作.

最后,我们来谈谈鲍先生所提出的第三点问题。鲍先生说:“常常见到一些介绍密宗资料上搜罗数百种密法,汇集上千种手印及密咒、真言。其中常互相混淆,使学员无所适从。”密宗修法众多这是确实的,我在初学法时,上师一日中便要教五十多种坐姿和三十多种手印变化,幸亏我有博闻速记之术,不然是吃不消的。但是,我知道这是上师慈悲,因为他欲在圆寂前把一切法门都传授于我,若在平时,是绝不会这样做的。密宗最常用的坐姿,是大小乘佛教禅定的双跏趺坐,密宗称“毗卢坐”,因其有七大要点,又称“七支坐”。密宗所用特殊坐式,有方便坐、菩萨坐、莲花半月坐、匠工坐、垂足坐、法身坐、报身坐、化身坐等。一般学人,不知密门除了坐式外,还有站桩功,而其中以“金刚立”最为闻名。红教《大幻化网导引经》:“立于舒适坐垫上,两脚跟相并,二膝向外张,腰挺直,二手在头顶上的二指处合掌,二肘外张,颌压喉结,二肘、二膝均用力,使全身形成如一直立的金刚一样,故得名金刚立”。另外,立式除了金刚立外,还有仇怒姿势。密宗瑜伽的卧式,与大小乘佛教常用卧式相同,像大手印法还有一种“旷野陈尸”卧式。密宗仅身印就有这么多,其他则可想而知,对于一些未能精通密法者,自然是感觉到纷乱的。鲍先生所说的情况在当今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一些人在不深刻理解密法的情况下任意所为的结果,东拼西凑以成一书,表皮虽洋洋万言而实质却无中心、无有思想。轻则使大法变形,重则识人慧命。其实,这种现象不只是现在才有的,阿底峡尊者及宗喀巴大师时(宋代及明代),这种现象也相继出现过。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针对当时修持次第混乱的现象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创作了《菩提道灯论》(阿底峡尊者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著)、《密宗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著)等书,二位大师的这三部著作,均是修法者的指路明灯,堪任学者一读。正是有了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方使密法变得井然有序,使次第进修者有法可依。密法规定甚是严格,修习次第不可混乱,鲍先生言初学阶段取法应归于易简,这是极为不正确的。依他所列之次序如跏趺坐、数息、宝瓶气(鲍文误作空瓶气)、金刚诵、四加行,这是不符修法程序的。密宗学者学法,首先要皈依灌顶,无灌顶不得成就(有的法门不经灌顶亦可修,但并非根本大法,另外皈依是不可少的),一般结缘灌顶后,上师只传一法一咒,令学者修持,加深感应。在上师许可下,可修四加行,密门各派,初学者都要学习四加行法来打好基础,即四皈依、供曼达、观诵金刚萨垛菩萨、上师瑜伽法(每法各修满十万闪,才学正法)。加行是对正行(大法)而言的,是基础方法,鲍先生将四加行列在金刚诵后,这是错误的。

总之,密门修法最好是在上师指导下修持,如此才无差错,似鲍先生这种自行研究而又广泛涉猎的人,则是很易走向误区的。一言以蔽之,上师在行者修持密法中是很重要的,西藏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找到好的上师,就已成就了一半。”我不反对博学多闻,但我认为博学多闻应是在一门深入的基础下,有的人也许认为只学一门似乎知道的太少了,但我记得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尊曾云:“我门大法,不离一切法,不舍一切法,关键在于次第进修”。样样通样样松式的“博学多闻”,只会造成与成就无缘,难得法味!昔米拉日巴一生以精修拙火定功而闻名于世,得成就之大和所明法理也是世所罕见。然今人所犯即恰与此相反,朝秦暮楚,好高鹜远,这实是很令人悲哀的。愿痴迷众生,早时振作,求闻正法,依止明师,勤修实证,得大成就面来度化众生,则吾文不虚作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