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1.
其它法師:天天天藍(聖印法師) (3)
2.
其它法師:六道輪回的問題(南亭法師) (15)
3.
其它法師:佛說盂蘭盆經解(純果法師) (16)
4.
其它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惠空法師) (22)
5.
其它法師:修行者的消息(恆實、恆朝法師) (20)
6.
其它法師:一華一葉一世界(如本法師) (38)
7.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七)菩薩圓滿布施的修證境界 (24)
8.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六)菩薩如何進入發心供佛的深入學習次第 (30)
9.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五)菩薩如何從布施進入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的修學情形 (41)
10.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四)菩薩行外布施及內布施時如何分辨應施與不應施? (35)
11.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三)菩薩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歷程? (39)
12.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二)推動菩薩深入布施行的發心是什麼 (38)
13.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一)認識大悲菩薩的修行意義 (37)
14.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38)
15.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七)由法施引導財施的意義回歸淨土 (38)
16.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六)如何由世間施導入出世間布施行的修學次第 (45)
17.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五)施者與受者之間獲福最大的情形 (40)
18.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四)世間布施相的修學次第及果報問題 (87)
19.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三)現代人布施的態度 (48)
20.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二)世間人發心學布施的第一步 (51)
21.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一)重視自己學佛的方向與初發心 (46)
22.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64)
23.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引言 (52)
24.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戒有世間戒與出世間戒之分 (59)
25.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菩薩優婆塞戒(在家菩薩戒) (39)
26.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5、不飲酒戒 (41)
27.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4、不妄語戒 (42)
28.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3、不邪YIN戒 (67)
29.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2、不偷盜戒 (47)
30.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1、不殺生戒 (45)
31.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受持菩薩優婆塞戒的基礎 (35)
32.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不持五戒的果報 (48)
33.
大寂尼師:佛教「學忍辱」的意義 (65)
34.
大寂尼師: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深入修行意義 「解脫道」四無量心定的修學意義 (44)
35.
大寂尼師: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深入修行意義 在家居士修梵行的基礎 (50)
36.
大寂尼師:靜修法師專訪 釋大寂(比丘尼) (53)
37.
大寂尼師:奉勸稱念觀音聖號者回向淨土、願生淨土 (68)
38.
大寂尼師:解答初學之人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疑問 (71)
39.
大寂尼師:禮佛忏悔的修行意義 禮忏問答 (55)
40.
大寂尼師:淨土探究 下冊 (54)
41.
大寂尼師:淨土探究 上冊 (55)
42.
大寂尼師:什麼是般若波羅蜜? (72)
43.
大寂尼師:禅修、禅學、禅觀、禅定 (禅定波羅蜜) (77)
44.
大寂尼師:一佛名號開顯萬佛德行 (96)
45.
大寂尼師:諸佛贊揚阿彌陀佛名號的遠因 (84)
46.
大寂尼師:諸佛盡贊阿彌陀佛勸助生淨土的主因 (73)
47.
大寂尼師:諸佛稱揚佛名的原因 (70)
48.
大寂尼師:由禮忏法門啟開-發隨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難的修持問題 (57)
49.
大寂尼師:禮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禮佛、忏悔「經忏、拜忏的修行意義及目的」) (76)
50.
大寂尼師:人天禮忏願(學習六度波羅蜜的前方便) (46)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