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士东居士:心性在何处?


   日期:2021/1/7 17: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性在何处?

陈士东

    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曰:“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这是一桩久远的禅门公案。慧可断臂以求道,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知道心在何处。纵观《金刚经》全文,其核心亦不过是讲两个问题:一“云何降伏其心”,二“云何应住”。第一是怎么把妄念降伏,第二是心安住在何处。明心见性是修持者在修持时首要知道的问题,但心在何处?性又在何处?却是许多人所不知的。有人依慧可的这个公案说心本无,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遁词,古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其实,心性是恒常不灭的。前一念灭,并非心灭,后一念生,并非心生,此即《心经》所说的“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之理。
      那么,心性究竟在何处,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它呢?竺法护介绍的大乘方等诸经中,有关于“诸法本净”与“客尘所蔽”的思想,这一思想后来发展成“心性本净,客尘所蔽”的理论。有人云“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其实蔽与染不同的。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子中可以看出,是“客尘”蔽住了明镜,而非被“客尘”所染。“客尘所蔽”是指“客尘”挡住了物体; “客尘所染”是“客尘”渗入到了物体内部,而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度世品经》卷五:“一切诸法,本净自然,悉虚无实,为诸客尘之所沾污。”这里说的即是“客尘所染”。《大方等顶王经》指出:“自然之故,心本清净;权未即解,便有三毒、五阴、六衰,客尘所蔽。虽有是非,不污本净。”这里说的即是“客尘所蔽”。如若坚持认为“客尘所染”,那么人就须累劫方能修成,流于小乘的渐悟。“客尘所蔽”是说,即使在“客尘”遮掩的情况下,这个心也不会失掉其本有的清净性。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心性?就是因为有“客尘所蔽”的原因。那么,我们就会得知修持为什么要明心见性了。明心即是使心明,见性即是使性现,明心见性即是使心明亮而使真性出现。明心见性用图来表示即为:
    图中的黑色物质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力(此业力包含极广,有烦恼、仇恨、嫉妒、细菌等等),白色物质便是自性所生出的辉光(亦包含极广,有光、气、能量等等之称)。平常人由于黑色物质过盛,平时又不断造作黑色物质,障住了自性与白色物质,使之不得外露。而经过修持的人,由于增强了自性能量,将大量的气储进自性内,经气化光而转化为白色物质,所以其身周围有一道圆满的光轮,有人称其为“佛光”。自性是什么?自性是很难描述的。强描述为“如黄衣,如白羊毛,如赤甲虫,如火焰,如白莲花,如电光突闪”(《大林间奥义》)。古云:“性靠悟,命靠传。”这不是一句推词,自性确是言语道断的物体,但明心见性又是修持的大目标是必须知道的。《普成经》云:“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自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现在及未来诸如来,亦为得见此自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 可见,得见自性,是成就的唯一途径。为什么得见自性这么重要呢?六祖悟道时曾指出它的五大功用,“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性在何处呢?邱长春《大丹直指》云:“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蒂也。”关于命的问题,道家的认识是极完备的,但道家变性却有不足,这也是千百年来道家人士命已就性未成的原因。头顶泥丸宫之所以被道家误认为性根,就是因为其中含藏第七末那识(潜意识或称下意识与无意识)之故,末那识虽含藏极大的功能,但它不是自性(可参考拙文《潜意识不是修持的目标》)。《性命圭旨》指出:“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元神,《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又称为元性。所以,末那识(潜意识)也不是元神(可参考拙文《论元神》)。《坛经》中指出:“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可知,自性是由自心中生出的。
    我们只要知道心在何处,就可以知道性在何处,因为心与性本是一体的。张楠先生言,心即是指“识神”,亦即思维、情绪、感受器官所产生的感受。此言误矣,识神不是心,它的主要部位也不在大脑前额。所以,张先生又误认先天脑功能叫做“性”。其实,张先生的这种说法来自于道家,道家认为性在头部。有的医家认为心即是心脏,并引《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但这种说法亦被佛家所否,《弥陀要解》云:“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要解》说此心不是肉团心(心脏),一个人心脏坏了,可移植另一人心脏代替。现代科学可用塑料纤维同铝合金制成的心脏,人依旧可活命,可见心脏不是自己的心。缘影心即第六意识能攀缘的人,此心只是缘色、声、味、香、触五尘所生之影像,故名缘影心。成玄英疏《庄子·人间世》云:“心有知觉,犹起攀缘。”《金丹四百字序》也指出:“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由此可见,张先生秉承道家,但亦未得道家真谛也。《首楞严经》中佛问阿难:“以何为心?”阿难答,佛方才问此心在内,在外,还是在中间等等,我用心来推寻。阿难认为,能推想寻思的心即是真心。佛立即斥责阿难:“咄!阿难,此非汝心。”什么才是自己的妙明真心呢?《大乘义章》卷一指出:“一切识总名为心。”而其中以第七末那识为妄心,第八阿赖耶识为真心,净心或第一义心。心本众多,而真心只一,于是立一心以为主,名心王。《大日经疏》云:“此心如幢旗,是修行导首,犹如种子是万德本。”那么,此心住何处呢?《大乘要道密集》指出:“于母胎中父精母血及与心识三种相融为一体,然后渐渐心识住于心间,父精住于顶上,母血住于脐下。”心识住于“心间”的位置就是膻中穴,西藏密宗认为膻中是人体的信息库,就是因为阿赖耶识(真心)住此故。佛教中亦有言第九识阿摩罗识之说,谓此识方为净心,其实此识不过是八识之净分(即净化部分或八识中种子全部净化后之结果。)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即表示真心,真心不觉亦不能成就,只有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者觉也)后,才得了个金身正果,而心花怒放即觉也,即性现也。这里所云之“心”,亦只是由物质上确定心之存在性,并未言及性空之心,容待后文再行讨论也。最后,以佛教地二颂做为本文之尾声。

一颂: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二颂: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
        妙用恰恰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