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日期:2023/8/21 14: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甲、修行的各种障碍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举凡能障碍我们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善事令不得成就,或令我们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全、安乐的恶业或罪业,统称为业障。例如:于出世法中,有些业能障我们起正信,有些业能障起正解,有些业能障起正修行,有些业能障正精进,有些业能障正定,有些业能障正智生起——这些都被通称为业障。又,于世间法中,有些业能令我们身、或心有所欠缺,因而不能得到健康、安稳及自如地使用六根,乃至不能得世法中的种种成就,而障碍幸福快乐,这些也都总称为业障。然而一般最单纯的所谓障,是指障碍菩提道而言,佛法中通常说修行有三种障碍,简称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常念的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此句中的三障即是指此三种障而言。烦恼障是指贪瞋痴等烦恼,能扰乱心神,障蔽正道,所以称为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是不相同的。业障通常是今世或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之恶业,成为潜伏性的,在修行的时候才会起现行而障碍修行;报障则通常是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今世已成熟而受果报,如受报为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报。但报障不一定是三恶道报,人道中也有许多报障,例如:报主虽生为人,而在身体上受到聋、盲、瘖、痖、六根不全、缺手、断脚……等的果报。人若聋哑,则障碍他念经、念佛;若盲眼,则障碍他看经;若缺手、断腿,则障碍他拜佛、打坐。或有的在心理上,生来即受愚痴、弱智、白痴、癫狂、精神分裂,乃至无信、谤三宝及世智辩聪等皆是属于报障所摄。此外如生于长寿天、北俱卢洲,此二种为贪享世间而障碍修行;以及生于边地(无佛法之处),以及佛前佛后(无佛法之时代)都是妨碍修行的报障。

修行的障碍,除了以上的三障以外,还有所谓的几种障(事障及理障);三种重障 (我慢重障、嫉妒重障、贪欲重障),以及三种烦恼障(皮烦恼障、肉烦恼障、心烦恼障——即三界之思惑、见惑、与断常二见),此外更有修定三障(昏沉合蔽障、恶念思惟障、境界逼迫障)、饿鬼三障、法障、及魔障等,在此无法一一详细游说。现在先就最后两项:法障与魔障,加以说明。

乙、法障

法障可分几种情况来说明:

①世智辩聪障——世智辩聪之人是具有世间学问的智慧,但是此种智慧并不能够解脱生死,而他却依执于此种智慧而好与人争辩斗胜。而且其进行辩驳的情形,让人乍听起来似是而非,显得好像很聪睿、很有智慧的样子,这叫做世智辩聪;其初,能混淆邪正、染净之法,其末则能障修行与趋入正道(世智辩聪也属学佛八难之一)。

②智识障——有些我们所学的种种世间上的知识,不仅不能够帮助我们修行,反而常常会障碍修行。譬如以学哲学来说,哲学的一些理论非但无所助益于修行,反倒成了障碍。至于学科学以及学实证论者,有些人执意一定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可称量的证据来,否则绝不信受。而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即使有人能为你指出来,你也不见得能看得见或看得真切。

⑧执着文字障——这通常是学文学的人容易起的障碍——文人一向喜欢咬文嚼字,而且即使学佛,也常好在佛法中大作其文章,结果常导致光说不练或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变成言说戏论。这种现象在中国佛教中特别多。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好作文章,而且每每一作就是大文章:夫天地之肇始者……云云,每一篇文章常都循着类似这样的模式去写,成了八股式的窠臼,学究式的掉弄。原本很简单的却加以复杂化、困难化。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本书,书名叫广解四书。有人就针对这类的书而作评论说:四书在文字上原本是很容易了解的,可是经过后人的许多批注之后,批注的文字反而比原文看起来更难。越注越难,本来不看批注还不胡涂,越看反而越胡涂。这证之于佛经也是一样,本来有些佛经是很平直、清爽的,经有些人一发挥,却更加难懂。不但文字上看起来难,在道理上经过了无数的旁征博引,且又引入注者自己及旁人的经验心得等等之后,益发显得紧复庞杂。诸如此类就是执着文字之障。

④不解经义障——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今世有不解经义的障碍,此种障碍亦是法障之一。

归结起来,法障共有四种:1、世智辩聪障,2、智识障,3、执着文字障,4、不解经义障。

丙、魔障

1、魔的定义

接着再来详细分辨业障与魔障。首先解释什么叫做魔。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 (Mara),译成魔罗。最早的翻译,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灭的磨,下头是个石字。在梁武帝时,他把下面的石改为鬼字,所以魔这个字是梁武帝发明的新字。魔字下面一个鬼,令人望字生畏。而事实上,魔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之可怕,他们的面貌不但不丑恶粗陋,反而是生就殊胜的色相。我们所常说的魔王,魔子、魔民、魔眷属,他们其实都是天人(天道中人),而天人皆具有妙色身,只不过天魔的心有问题。而我们一般人想到的魔大多是指妖魔鬼怪,呈青面獠牙之状。但那些并不是天魔,真正的天魔是长得很俊美姣好的,然而也由于他们外貌美好,这才屡正可怕,因为让人无法望而怖畏,知所趋避。

魔罗的梵文邛I (Mara),一般而言,主要有四种意义:

  一、夺命

  二、障碍

  三、恼乱

  四、破坏善根

此外还有另一个意义——留难。现在逐项解释如下:

一、夺命——所谓夺命是指夺人的慧命,让人无法修行、开智慧,解脱轮回之苦,因而长劫沉沦生死流转。

二、障碍——障碍是指阻障他人所欲从事的善法、善事。多障的众生如果想要进行某些上善好事,魔便会来加以阻挠。此处的善法或善事通常是指修行、精进、解脱、悟道等。以静坐习禅来说,当行者有种种善境界出现时,他便会来障碍,用尽一切内外因缘,使你心神不宁,以致无法继续坐下去;或让你对自己的目标起怀疑:我为什么要打坐?盘腿这么痛,何苦来哉?甚至于更进一步令你对打坐起恐惧感、乃至起毁谤之心。如是,由于怀疑、不信;进而心生毁谤,甚而口出狂言:打坐毫无意义:一切众生既皆是真如,都有佛性——即身是佛,何必一定要打坐呢?如此引据种种最高的法,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事实上,他根本还没到达那个境界,甚至连最初步的一点点功夫也都还没有成就,就便多谈甚深无上法的境界——充其量,只是文字言说、自我欺骗而已。

三、恼乱——恼乱可分恼乱身、与恼乱心两方面。在恼乱心的方面来说:修行的时候:心里常会起烦恼,通常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冒出烦恼来。或者本来只是一丁点小事,却突然不可理喻地勃然大怒起来。有时候只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对同修道友、或身旁的人大发雷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乃至整个人全身发抖、青筋暴露、面无血色,连话都讲不清:事后连自己也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失态。这种小题大作,莫名其妙的的勃然大怒,即是瞋魔作崇;或忽然没来由地悲伤流泪不止,不觉知的行者,还以为是因自己对佛经或佛法很感动,因而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已有些境界——这就更糟了,此实是悲魔作祟。或有时魔能令人忽然大喜不能自己,因而起大掉举,平静不下来,乃至令修行停摆,此即是喜魔所作。有时魔也会以种种方式令行者起大恐惧怖畏;或令他见种种恶形、或听到种种恶声等等,而令其修行中止——而很怪异的是,常常行人一停止修行,乃至完全放弃修行,这些毛病或问题便都不见了。不过有一些法障太重的人,便无法如此幸运——即使停止修行,还得受种种后遗症之苦,乃至终其一生都难得痊愈;例如得了种种幻听、幻觉、睡觉被鬼压:心神涣散或精神恍忽、不宁、恐惧不安,以及罹患种种世间医生诊断不出的疑难杂症,令身心不安,乃至日常生活都成困难。这些都是魔事、魔障、魔之所为,为佛弟子于此必须觉知,方不为魔所惑、所趁、所坏,若能如是觉知已,当下,先前的无理性的大怒、大喜、大哀等,就会马上止息下来,乃至立刻烟消雾散到无迹可寻,因而立即海阔天空,转激越为平静,乃至转瞋为喜。以上是谈心的方面的恼乱。至于身方面的恼乱,例如魔力使然,令勇猛精进的行人无缘无故忽然生病、受伤、受灾、受难、或遭种种意料不到的意外,从而令他无法修行,凡此皆是魔事。

四、破坏善根——魔能破坏修行者的五善根(信、进、念、定、慧)及菩提心,令他不能继续修行。例如魔利用行者种种不利的因缘(或人、或事),而化现种种于行者不利的事件或情况,令行者退失五善根或菩提心:例如魔利用行者身旁亲近的人中业障较重者,令其说出某些话或作出某些事,或给他某些恶知识所写的书,或转告他某些恶知识的言论,而令行者心生动摇,退失对佛法的信心,或退失其精进心,而落于懈怠、放逸;或退失念心,堕于不正念,或退失修道的心,或令他由菩萨乘退为只求自利,而成二乘;或由二乘退为凡夫之人天乘,或由人天乘退为外道,而杂染佛法,乃至毁谤正法。总而言之,即是令你偏离正法,乃至背道而驰——这些都是魔事,魔在破坏你的慧根,断送你的法身慧命。凡此,为佛弟子若能实时觉知,忏悔自己无始业障,修正自己,住于正念、正思,仍有可能止息魔事。在毗婆沙论里面,龙树菩萨曾对魔下定义为:云何为魔?即是断慧命:因断人慧命,故名为魔。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龙树菩萨说:常行放逸害自身,亦即是魔。又,断他人慧命者是为外魔,常行放逸害自身者,则是内魔。魔最究竟的意义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所说的: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意思是:除了诸法的实相以外,其它的一切法都叫做魔。因为唯诸法实相能令人真正证大菩提,除此以外,皆是有如魔所作,与邪魔相应,令你走错路、走岔路、走冤枉路,错失菩提正道。这是关于魔的定义中最严格、也是最究竟的一种说法,愿一切佛弟子皆善思之,以此为依。

方才提及魔又有留难之义。留难是指魔力令人于修行中不得寸进。在修行的时候,魔会化现种种障碍,令人修行不得进展,故称留难。

以上所讲的是魔的定义及种种魔事的行相,接着讲魔的类别。

2、魔的类别

魔可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情形。先讲广义的魔。广义的魔又有三大类:㈠四魔;㈡三魔;㈢十魔。现在加以分别说明。

㈠四魔

四魔是:1、烦恼魔、2、五蕴魔、3、死魔、4、天魔。

①烦恼魔——谓能令你于自心中起贪、瞋、痴、慢、疑、邪见、不信等等烦恼,导致你无法修行,此种魔事称为烦恼魔。何谓烦恼呢?烦与恼是有区别的。烦是心微动之相,恼则是心大动之相。令心产生微微波动的叫烦。我们日常说的:不要烦我!,指的就是这个烦。让心起大动之相者,则是恼。不要恼我的这个恼含有恼怒、逼恼之意;比起烦来,恼是较大的动相。烦与恼两个字合起来,其意义即是—令心动荡不安。什么事物会令心动荡不安呢?最重要的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六法合称为根本烦恼。其它的一切烦恼则称为,枝末烦恼:从六种根本烦恼而衍生出枝末烦恼或称随烦恼,如忿、覆、怪、嫉、恼、害、恨、谄、诳、骄、无惭、无愧等等皆属之。烦恼魔有内、外之分。内烦恼魔指自心由于业力的关系,而自起烦恼,令自心动荡不安,因而废修道业,乃至放弃修行。外烦恼魔指的即是天魔,令人于修行中起种种烦恼而中断修行。

②五蕴魔——从身心五蕴突然而起的种种剧烈现象,如:急遽的冷、热、寒、温,乃至于起种种生理上的苦恼,如饥、渴、痛、痒,甚至失眠或睡不安稳等等。这些在五蕴身心上猝然而起的种种现象,能令人错愕、惊惶、恐惧、散乱乃至废修道业,破坏修行,所以称为五蕴魔。

⑧死魔——死魔之义为能断人命:这个死魔是真正可以令人命断,而不是单指断慧命的抽象意义。人若死亡,就不可能再继续修行,因此,以此意义而言,死魔在断人之身命的同时,也是在阻断人的慧命。

④天魔——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最上面一层他化自在天,为欲界之第六天,在此第六天之上有个魔天,其天主名为波旬,是欲界的魔王。他的眷属称为魔眷属,或是魔子、魔女、魔民。这些魔子、魔民在魔王波旬的领导下,到处破坏、扰乱世人修行,所以称之为魔。

以上介绍最常见的四魔

㈡三魔

接着讲第二类魔:三魔。三魔是指①善知识魔、②三昧魔、③菩提心魔。分别说明如下:

①善知识魔——善知识魔有两种意义:修行人悭吝于法,不肯教人,即是善知识魔之所为。吝法的果报是障菩提,令人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故称善知识魔。为何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呢?因为当众生之善知识是相当辛苦、麻烦的,不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教导众生,同时另一方面也占用了自己很多的修行时间。魔本身会化作种种的伪善知识,或利用恶心人或业重之人,使他成为伪善知识,来误导修行人。例如他可以化成佛、菩萨或大修行人让你误以为他是真正的佛、菩萨,或令你对恶人所成的伪善知识,误以为真的是佛菩萨再来或佛菩萨化身或现身,而对他言听计从,拳拳服膺,因而诱惑你走向歧路、险道、绝道,故称为善知识魔。

②三昧魔——三昧之义为定慧等持。三昧魔指魔以种种方便,令修行人贪着自身所得的禅定,得少为足,不愿意再往上求进,而障碍了无上菩提。这是比较抽象方面的意义,具体方面而言,是指当行者在修禅定时,其心得定。然而由于惰性的原理(人皆有惰性):心一旦定下来之后,就不想动,甚至也不想听见别人大声讲话或任何声音——任何音声或动乱之相对他都会引起很大的烦恼,这是修定时很正常的现象,因其心已很寂止,远离一切作为,从而起贪堕之性,贪爱现状不愿更修向上之妙行,当然更遑论求菩提、度众生了;由此贪执,其结果就等于退失菩提心。此时他一心只想就这样一直坐下去,享受现境,不求上进——这种现象即是贪禅定中的觉受或贪着禅味的表现:因为坐得好的时候,身心会觉得很安定、舒服,即所谓禅定之乐。然而如果只是贪着一时的禅定乐受,而划地自限,不再求增上,亦不愿利益众生,即是所谓沉空滞寂;如此便是为魔所趁,而遭受三昧魔之魔事。此时若能实时觉知,放弃贪着,而且自提醒追求无上菩提的本愿,魔事即除。

③菩提心魔——即是会令行者退堕菩提心之魔事:对于欲求无上菩提的行者,此魔常会令他退而满足于其它权教菩萨道;若是权教菩萨道行者,魔便令他退堕为追求二乘道;若是二乘行者,便令他退堕而行于外道、或凡夫境界。这些都是菩提心魔之所为,行者若能及时觉知、并忏悔业障,魔事即除。

以上所讲为三魔,接着讲十魔。

㈢十魔

十魔出于华严经,与上面所说过的大同小异。而刚才所提及的三魔(善知识魔、三昧魔及菩提心魔)就是华严经十魔中的最后三项:兹迤于后:

①蕴魔——也就是五蕴魔;请参阅前游。

②烦恼魔——与前面所游同,请参阅。

③业魔——此魔为能令行人妄造种种恶业者。

④心魔——这是指魔已入于行者之心,令其起极为骄慢之心,认为自己道行很高,超出一切人,有些因而自号金刚上师、无上师等,甚至自言比佛还高,侈言:过去佛已去(不管用了)未来佛还未下生,而他就是现在佛,所以现在他最大,乃至公然自言比释迦牟尼佛还要尊贵,比金刚上师还要上师,所以自号无上。在台北街头常常看到皈依XX无上师。这些愚痴人都已成魔子、魔民、魔眷,如此无知,如此容易受蛊惑,实在非常可怜。

⑤死魔——此魔因能断修行人之命,故可令我们一切所修到此为止,来世就只有再从头来过。其道理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若中途停下来,而想再继续上路时,则必须重新发动一次;倘若停留得太久了,则还得再行暖车才行。所以能多活一天多修行一天,是非常好的事。

⑥天魔——天魔前面会经提过,指六欲天上的波旬。六欲天属欲界天,在欲界的上层是色界,摩酰首罗天是色界的最高天,其天王也会化作魔王;所以魔王有两个,一个欲界天的,一个色界天的。摩酰首罗天有如警备总部,欲界天则有如警察总局,一重一重的关卡——修得越高就有更高层次的魔来考验你,留难你。我们先继续往下讲,再回头来说明魔为何要障碍人修行。

⑦善根魔——这是指由于执着自己修行所成就的一些善根,因而自以为很了不得。譬如自己对三宝的信心,乃至诵经、念经、修法、打坐等都很精进,而且也得到一些定力及慧解,觉得自己五善根已经很强,因而起了慢心,如是即将受善根魔之所趁,而退失善根。

⑧三昧魔——此同前迤三魔之第二项,请参阅。

⑨善知识魔——此同前迤三魔之第一项,请参阅。

⑩菩提法智魔——此与前迤三魔之第三项,菩提心魔含义一样,请参阅。

讲完广义的魔之后,接着讲狭义的魔。最狭义的魔特指天魔而言,其中也包括一些鬼神之属:所谓小魔、魔民、魔子、魔孙、魔使、魔党。鬼神若为魔所使,则亦成为魔之伴党。天魔有魔子、魔民,为魔王所使,以成就其魔事。鬼神也有大鬼、小鬼、大神、小神;但此处的鬼神皆是指恶鬼神而言,因为恶鬼神才会破坏人修行,善鬼神则不然,反而护人修行。

了解了魔的定义之后,我们知道魔业最重要的就是破坏,所以凡能破坏他人善事的,都叫做魔、或魔事,或与魔相应、以及与魔心相应。修行人不应该破坏他人的修行,更忌讳破坏他人所修的法门。破坏他人法门其恶则更甚于破坏他人修行,因为破坏法门不但障碍那人修行,更令无量人不再能够修行,故其恶更大。在中国,佛教大致分成十个宗派,有些人就依于自己的分别爱憎,而批评其它的宗派,说自己这一宗最好,其它各宗都不好;或说现在的人学佛一定要修我们这一宗,才可能成就。这种说法,可说足犯了菩萨戒中的自赞毁他,并且一竿子打尽,破坏如来法,令根器不同的众生莫知所从,乃至疑法、谤法,或觉得无法可修;众生若无法可修则堕于生死,若疑谤如来正法,则堕地狱,这是令人相当懊丧的事。佛很辛苦地以大智慧、大慈悲建立无量无上正法幢,摄受、利安一切众生,而末法时期的众生却基于自己的妄想分别而起爱憎,虽然表面上名为弘扬自宗,而实际上却无知地在作种种破坏正法之事,所以现在的法便越来越少了,实为末法时期佛弟子自造魔业所致。破坏正法最彻底的方法,就是破坏信根,让你对正法生不信,不信就无法起修——众生若不修行,则此生是自来受苦一遭。

接着,讲魔事的主要现象。

3、魔事的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这可分自修与共修两种情况来讲。第一种情况是在共修方面,共修的时候发生魔事就是道场魔事。道场魔事通常有:

1、两言斗乱——

道场要起魔事,常常都是先有两言斗乱。两言是指挑拨离间,这里讲讲、那里讲讲。某甲向你抱怨某乙之事,然后你就好心地去暗示或告知某乙,要他小心点,因为有人在抱怨他。接着某乙便向你深入追问,于是你就干脆合盘托出;某乙听了之后勃然大怒,一定要找某甲理论、并要与你对质。最糟糕的莫过于对质;纵使没有两造对质,则心里也会暗中怀恨,从此双方不睦,这就是两言斗乱。即使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由于传话、拨弄,其中便会横生许多枝节。所以在道场中应遵守的第一条守则——不传话。第二条守则——不代言。不代替别人传话,不当别人的发言人。我在台北的道场,有些弟子因皈依比较久,和我比较亲近。其它弟子便由于这种情况,有时会请他们代为向师父禀明某些事情;或于法上有疑问的,也会请他们代向师父请示解决的方法。那些受委托而当代言人的来找我时,全都被我训斥一顿。我都对他们说:同是皈依弟子,有事可以自己来问,不须人代劳。没有人有特权,而垄断接近师父之路。又修行须是自家的事,于法有疑,须自己问,不能由人代问。更何况代问之后,传言常有误差,反而坏事。此外我也常和别的弟子讲,你们不要害别人被骂。还有,这种代言之事,也常造成很多严重的问题。譬如:诸代言人会慢慢形成一个核心,包住师父,外面的人打不进来,里面的人也攻不出去,而师父呢?则被困死在里面。甚至于有人要跟师父讲几句话,也要经过好几重的代言人的关卡,到后来师父变成有如黑手党的头子一般——难得见上一面。这种情形在道场里很常见,敝端很多。所以一般人要跟师父或是老和尚讲几句话,常要排很久很久的队,而且也不见得排得上。在很多年前,我熟知一位相当有名的习禅之士,只是缘悭一面。有一回我从美返台,只能停留两个星期,于是趁机打电话去想拜见他。结果接电话的人说要先登记。我问要等多久才能见到呢?她回说大约要三、四个星期。我一听,要这么久!比在美国看医生还要难等。我连忙对她说:可是我在台湾总共才待两个星期,而且也已经过了好几天了,因此我总共在台时间还不到两个星期。对方马上接着说:那没有办法呀!我们佛教是讲『缘』的。言下之意是说我和那位先生无缘。(我那时还未出家:对方也是在家大德)。当时我闻言至此:心中便马上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此处已经参学完毕。而从那以后,这件事便成我建立道场、处众的一大借鉴。我之所以要提出这一段因缘,主要是想说明善知识如何调教他身边的人,教他们怎么待人,而树立其道场的道风,就等于代表了他。所以为佛弟子待人应审慎有礼,不要让他人有话说:XX法师的弟子就是这个样子,观其弟子知其师。

2、僧众不和合——

道场魔事的另一现象是众不和合。斗乱之后当然就不可能和合。和合这两个字的组合是很妙的:第一个和是和平的和;第二个合是合在一起的合,合作的合。正因为和平相处,所以能够合在一起。同性相近为和合;不同性、不相近就产生排斥,于是便不能和合在一起。如果各执己见就不能和合。众不和合所产生的魔事有两种:㈠说者与听者之间不和合。这最主要的是指师与弟子之间,或是领导者与被领导之间,不能和合。㈡同修之间或是平辈之间不和合。简言之,第一种是上与下不和合,第二种是平辈之间互不和合。这两种不合,就会导致道场四分五裂,无法共修。处在那种道场里将是件极难过的事,令人觉得很不安稳。

3、道场离散——

  道场魔事的第三种现象为道场离散。因为两言、斗乱、不和合,道场自然就会分崩离析。道场离散,即令众生修行无所依附,不论在家或出家,都将无所适从。

4、不正修行——

道场魔事的第四种现象为不正修行。这是由于道场中的修行摄受邪法。在大乘佛教里有一部很重要的经——胜鬉夫人狮子吼经。在此经里,胜鬉夫人发了十个大愿,其中之一即是:摄受正法,她发誓愿言:“愿从今世始,生生世世皆得摄受正法”。但是末法时期的众生很多都是在摄受邪法,而不自知;这都是末法时期魔强法弱所产生的魔事,十分普遍。

二、自修时的魔事

讲完道场魔事,接着讲自修方面发生魔事的现象。自修时的魔事,其现象有:自与同修不睦——由于种种业障现前,而与道场中的同修不能和睦相处,因而引发魔障。远离道场——不合之后,常常就会更进一步产生远离道场之心,不欢喜再到道场共修。一旦不再去道场,即和合破,魔事成就。这其中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跟同修中的某一个人处得不愉快;有时是师父讲了他一句话:坚执、老大不高兴,就不再去了。要令他再来道场是很难的,甚至百般讨好、种种劝说,也留他不住。平常同修相处甚欢,可是一旦有相违,很容易就会马上反目成仇,而且此仇彷佛深如大海,不共戴天一般。当今道场中这样的魔事屡见不鲜。所以末法时期修行实在很难,障难重重。

个人魔相——个人自修时,如在坐禅、念佛、修法或念经时,有种种的现象发生。若不善处理,或不正知见,便会引发魔事。有那些现象呢?如:

  ㈠于修行中产生不寻常的见、闻、觉、知种种境界(例如在修行中看到甚么、听到甚么、觉知甚么、以及产生种种觉受等等)而生起贪爱之心,贪爱如是境界:不但贪爱,而且还起执着;不但执着,还妄想分别以为自己已经悟道或得道了。现今有些人自称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自称得初地、二地、三地等菩萨位。甚至宣称他前世是哪一位大法师、或是哪一尊菩萨乘愿再来的,如是自说,乃至说他。或自言打坐入定时,观见你前世是他的弟子,或说你前世是修某种法门与他是同修、或是他弟子等等。像这些魔相所产生的诳语,虽足以欺诳某些无知之人,令他深信不疑,然而却骗不过内行人。比如变戏法,若看得出他是在玩变戏法,他就没戏唱了。可是若看不出来,便会被他迁着鼻子跑,乃至于对他服服贴贴,奉献一切。一旦被欺诳到这种地步,就很可怜了。附及,刚才提到,于修行中产生一些善境界,而自以为是见道、悟道或自称见性,光是这样,就已犯下了大妄语之罪。大妄语的种种现象,佛在五戒相经的不妄语条中,讲得非常详细,有心正修行之人当细读之。所谓犯大妄语,即是未证说证、未得说得,也就是说在修行圣道方面,自己没有证道、证理而说已证,没有得道、得禅、得三昧等而说已得。无论于声闻道初果乃至四果或菩萨道中的三贤十圣位,甚或于入定、证初禅、二禅等四禅八定,甚至于亲见佛、菩萨、天神,或蒙佛菩萨等开示、亲授法门,如是种种境界,倘若实无而说有,就是犯了大妄语罪。话说回来,这种修行的境界即使是已证有,也不宜到处渲染,或公开张扬,希冀得人赞叹、钦敬,乃至冀得名闻利养,否则就很容易为魔所乘而转佛事为魔事。众生得魔事有三种情况:

  一、为魔所乘

  二、为魔所坏

  三、为魔所用

为魔所乘是原本修得很好,然一不小心,偶然松懈或放逸,即被魔乘虚而入,因而造成魔事。为魔所坏的情况是当你最虚弱、修行现出大漏洞之时,就会为魔所破坏。而最糟糕的一种则是为魔所用;这指的是魔来附体。魔来附体的情形又有两种:①魔在外跟随你左右。魔入你心。一旦遭魔入心,则很快便会与魔合而为一,到那时,开口所言皆是魔语,自己即使觉知,也无能为力。如果是魔在外面,则成为魔所使,魔指使你作什么,你就作什么。有些人有幻听,和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但幻听通常是小鬼或小神的捉弄罢了。真正的大鬼、大神、恶鬼、恶神是来坏人修行的,他们若无足够的神力或鬼力,也不能破坏你;因为修行人若修得对,通常都会有护法神常随左右,但须常常谨言慎行,切莫放逸、偏失正念。若心放逸,而失正念,就如同露出破绽一般,魔便得以乘虚而入。到这个时候即使护法想救你也无法可施了!因为追根究底,那个破绽是你自己漏出来的,因此只能责备自己。

  以上讲的是指于修行中见到善境界,产生贪爱执着,而成魔事。接下来讲第二种个人魔相:二见到恶境界、或是生病,而起恐惧,因而退失道心,不敢继续修行,这也是个人的一大魔事。有的人于打坐时,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丑恶的东西:心生害怕就不敢再坐;有的修行邪法,妄想能即刻开悟,常常一坐就天旋地转等等,这些都是个人魔事的现象。

    *    *    *    *    *    *    *

现在总括来复习一下,所谓魔障就是天魔、或恶鬼神为魔所使,乃至怨亲债主现身来障碍修行。怨亲债主为何要来障碍你?是因为你以前亏欠他,而你现在得到修行的因缘,很可能就此解脱,于是他就讨不到债了,所以赶来障碍你、留难你,让你跑不掉;就好像快过年的时候,米店、油店、菜市场及杂货店的人全都来要账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鬼神障。鬼神为何要来障人修行?其动机与魔障类似,但有差别。鬼神之类如妈祖、还有什么公、什么妈、什么爷、什么将军之类,其实都是欲界中地居天的鬼神,他们虽能飞行,但主要还是栖息于地面上。天界则不同,天人是栖息在天上的。另外常听到的天龙、夜叉等多数也是栖息于地上或河海之中。这些鬼神之所以要障人修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嫉妒——一般恶心众生,看到人修行时,不是欢喜、赞叹,而是眼红、瞋嫉。至于魔为何要坏人修行,因为我们欲界众生都是在欲界第六天之下,为魔所统属,属于他的治下之民,你若修行,就极可能超生净土:姑不论其它,你只要一入初禅,你在整个众生界的地位就超过了欲界魔王波旬,因为得证初禅就出离了欲界,达到色界,而色界是在欲界之上的,因此你若能证得禅定,就已超越了他。这对他而言可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他的治下之民却跑到他的头上去,所以他一定要设法来破坏你修行,尤其你若是修禅定解脱的,则更要阻挠你。再换句话说,若你修行成就,得到解脱,离此欲界而去,他的眷属便减少了,他的势力也减少了。是故,你要想移民到色界去,没那么简单,须得通过他那一关。魔王有如黑社会头子一般,你一旦入了黑党而想要脱党,即是叛党。只要他吆喝一声来人啊!拿下去!你就无可遁逃之处。同样的,对魔王而言,你一开始修行,就是有意要脱离他的掌握,于是他就会派一群魔子魔民来破坏你,使你遭遇重重磨难。因为如果大家都修行而从欲界移民走了,他如何还能称王呢?他的眷属减少就代表他的势力减小。由此看来,其实我们现今都在魔的治下苟且图生,随顺种种魔业,以此轮转不息。

4、分辨魔障与业障

至于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即使能真正说出原因,也都是穿凿附会。譬如:于修行时,忽然得一场大病,而且是急性病须看急诊;但说也奇怪,等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却又查不到任何病状,而说你没事,休息一阵子就好;这就是魔障。这是指身体上的病,至于心理上的病是指:事先没有什么征兆,就忽然大怒起来,暴跳如雷,令你因太激动而无法修行,诸如此类无原因可寻、离奇异常之事,令人废修道业,都叫做魔障。倘若生气的现象和生气的原因很正常可解,而且比较理性且温和,但在事情发生后也会障碍修行,那就是业障而不是魔障。有人因有某些特殊业障,会感得某些特殊烦恼因缘来令他自己生气、嫉妒、或疑谤佛法等,这就是业障;业障皆是无始以来自己所造之业而致。但魔障就不是这样。以生病来说,魔障是忽然得病;如果会好,不用看医生也不用吃药它就好了,因为魔已经达成他要打扰、打断你修行的目的。而且若是魔障病,医生也看不出是什么毛病,他会说你根本就没病,不管是照X光、验血、验尿、断层扫描也好,也都找不出毛病,最后医生只好跟你说没病,讲你回去。

第二、魔障多是没来由的,说不出什么原因,行者多不自觉又不能自己。当情况发生时,你无法掌控自己而起大瞋、大喜、甚至大悲。但这个大悲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这是指忽然之间感到极其悲伤而涕泗滂沱,不知其中道理的人,还以为自己修行的境界很好、对法生大感动。这也是魔相之一。

第三、魔障多来势猛烈。

  第四、魔障震撼力很强。往往连其余威及副作用也都很大。

  第五、若不修行便安然无事,一开始修行就出毛病。这很明显地,摆明的就是不让你修行;这就是魔障,但有时也是业障所致。

5、魔事之起因

下面所要谈的亦是相当重要的项目。什么样的人容易遭遇魔事呢?

一、心不正者。所谓邪心学佛,这是指为了与人争胜而修学。例如见别人在看楞严经,自己也赶快看。看别人在念某部经,他也赶快念,恐落人后,或只求胜过他人。另外还有为求虚名、利益、权势而学佛。譬如:道场里面有很多职位,他来学佛是一心为了要得到其中的某些头衔及地位。甚至还有为求供养、恭敬而来者。关于供养这一项,佛制只有出家众才能受人供养,否则即不如法。你既要受人供养,即应出家才能成为众生真正的福田,堪受供养。因此,若专业修行,为求如法,还是出家较好。如果没有出家而受佛弟子供养,佛经里面称为贼住。

二、发心不正。刚才讲的是心不正而学佛,即本心不正。现在讲第二种:发心不正。以贪爱心而学佛,例如贪爱神通、或其它种种境界、以及想要起灵、与鬼神沟通、令神灵附体等等,这些发心不正而学佛者,多会有魔事。

三、业障重者。业障重的人会多魔事,这种人往往不修行还好,越修反而越糟。他稍微修行便业障现前,若再进一步深入修行则起魔障。业障只是令人稍微受挫,魔障则能把你整个毁掉,毁灭你的善根、慧命、菩提心乃至名誉。学佛修行不依佛所教,却修种种邪行,不但令众生看了瞋恼,同时也坏了自己的名誉。譬如:一个很有修行的人,突然魔障现前,大发雷霆,当众拍桌子、摔杯子,乃至于大声地对人嘶吼,如此他岂不声名扫地?诸如此类之事一旦发生,尤其是老中(中国人)圈子里传话特别快,不消多久,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6、引发特殊情状的魔

  接着再谈魔的种类,除了前面所举的几种之外,还有几种引发特殊情状的魔。譬如—令人无故或因细故而生瞋的为瞋魔—令人平白无故欢喜雀跃不置,常忍不住自己一直暗笑的叫喜魔。让人无因而生悲哀不止的为悲魔。喜魔会让人误以为是法喜充满。悲魔会让人误以为是充满悲心,而事实上都不是。此外还有忧魔、烦恼魔、悔魔等。悔魔是让人想到过去所做的错事而不断懊悔、自怨自艾;后悔已往过错本是好的,但若只是徒自怨艾,无力自持继续修行,则成魔事。悔魔即是这样,令人光是悔恨,却无心做任何事,乃至无心修行。还有一种是睡魔:一修行就令你想睡;一念经就打哈欠,一听经眼皮就沉重起来。台上的师父看你坐在那里频频点头,还以为你很赞同、很认真在听的样子。至于习禅静坐时,睡魔一来,不但在坐中睡着了,连下坐了还继续睡,而且睡得更久。本来修行应该是越修越好:心越明,睡眠越减少。遭睡魔者却是越修睡越多。佛在遗教经里说:汝等诸比丘,应少睡眠,不应以睡眠故,而令一生空过也。睡觉时就如同死人一般,什么善事也无法做。倘若你说你睡觉时也在修行,那我们可要赞叹你的修行好,有功夫!以前我在准备考高中的时候,有位同学很喜欢说大话,我们便封他一个博士的绰号。有一回大家一起读书,过没多久听见他手上的书落地的声音,只见他老兄马上醒过来抢声道:我是在做实验,看须要多久时间我才会睡着。 (这种实验对考试有用吗?)此外,又有断灭魔。此魔可以令人信受断灭见——一切都成断灭——不信因果:认为一切无因、无果;善因不会有善果,恶因也不会有恶果——一切皆空,一切皆悉断灭,一了百了。乃至于长寿、短寿都一样,多活几年、少活几年也是一样。这便是断灭魔,是为一切魔中之最恶者。

  其次,还有贪魔。贪魔会令人贪爱种种境界。有人曾来问我说,他一念阿弥陀佛,面前就会有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而且是一丝不挂的。他问我要怎么办?如果那样还念什么佛?他等于是在念那个裸女嘛!而不是在念佛。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必须要忏悔自心无始以来无明贪爱颠倒炽盛;若至诚恳切礼佛忏悔,即可解此魔事。

刚才讲的是魔障,现在来谈业障。

丁、业障

1、业障的症状

如何是业障?业障的症状又是如何?

一、业障极重之人,常全身是病,几乎从头到脚都有问题,若如此,便是过去世的业太重所致。

二、业障与魔障有个共同点,即是医生检查不出病因。而其相异之处为:以业障来说,医生虽检查无病,但他实有病,只是世间的医学,不论中西医,都无法检查出来而已,这便是业障病。至于魔障病,则是医生检查结果是无病,而实际上亦无病。然而,虽说无病,却现有病,且极其受苦。如此一来,常很可能被别人误解成装病,而不容易受人谅解。

三、昏沉。业障重则常多昏沉,顺顺无生气。

四、掉举。业障重之人学佛之后,很不容易平静下来,而且常易兴奋,不能自己。

五、散乱。业障重者:心很容易散乱,不易集中精神。例如修数息法,从一数到十,他都很难作到,也许偶而能一、两次达成!其实数息法从一数到十,我们每人从小就会了,且又不用思考、亦不须逻辑推理、也无善恶之分辨,可说是最简单不过,然而当盘腿静坐时,许多人就是数不来。这就是因为无明业障,障住了本心之明的缘故,好像被一团大雾笼罩住了,故每次数着数着,就如在大雾中迷失一般而忘失了。

六、失念。业障重则心容易失去正念。

七、妄想。业障重之人:心容易有妄念,胡思乱想。这是比较轻的业障。

2、业障与魔障的区别

再进一步讲业障和魔障的区别所在:

一、业障是内在的业因,魔障是外来的。然究其实,皆是里应外合。正因你心里有毛病,如有内奸,于是才里应外合而成其魔事。

二、魔障是由业障而生起的,故业障实是魔障之因:基本上来说,如果没有业障,也就不会有魔障。

三、因魔障而起之事件比较大且猛烈;因业障所生者则强度较小。

四、魔障是医生查不出病症而实在也是没有病,但是你自已却觉得有病,这是一种假病真受苦。而业障则是医生说你没病,但实在是有病,这是一种真病真受苦。

五、业障通常只是自己个人遭破坏,但魔障则会因你而连他人也会遭到破坏,乃至于令自他皆沦为魔之眷属、或为魔所使、为魔所用。一旦进一步而天魔入心,就会牵累一大票人,无数的人都随之而成魔子魔孙。

一般而言,小修行之人所遭受的是业障,大修行的人方遭魔障。所以一般人发生魔障的情况较少,大都是业障较多。因为没有几分道力或修行的人,还用不着魔来坏你,你自己的业障就足够把你自己障得死死的了。

戊、魔障的真义

接着我们再来透视魔障其真实、究竟的意义。魔障最主要的功用是留难——不让你很快就能达到目的。易而言之,魔障等于是在为众生成佛作筛选的工作:魔王有如主考官,考验佛道之应考人,看你能不能通过他这一关。若以此观点来看,魔实是佛法的守护者,佛道的把关者:他不让恶心、愚痴、乱心、杂染心、乱七八糟、破铜烂铁的人都能成佛。如果没有魔来扮黑脸、作如此严苛的阻碍,大家不都马上免试成佛了吗?为了令佛法不为恶人所用,凡是恶心、轻心、慢心、烦恼心重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得菩提。唯有真正断除烦恼的人、离贪染的人、具大悲心、开大智慧的人,才能够格成就菩提。所以魔考等于是考菩萨一样,也等于是修行的验收。在此,举一句经论上的话: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此义为:魔界是真如,佛界也是真如,而这真如只有一个,并无两个。真言密教中亦言—摩酰首罗天与大自在天,同时是佛教大护法,也现为魔王。故知魔及魔王是以另一种方式(负面的方式)来护持正法,净化佛法。

己、魔障的对治

接着讲魔障的对治,如果发生了魔障应如何处理?

一、觉知魔事

  魔事发生后,如果能觉知此为魔事,常常魔事也就很快消失了。譬如两个人无缘无故吵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人猛然想到:这是魔事!因为实在也没什么可吵的;而我之所以会这么气恨他,完全是魔之所为,而不是我想要如此,更非他之过。当一觉知到此,就立刻不怪对方,于是很快就可和好,魔事也就过去了。觉知魔事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在修行道上,诸如此类之事真是屡见不鲜。

二、深心忏悔

  如果发生了魔事,自己定要忏悔,不要怪魔,也不要怪任何人,是自己障重才会有魔事发生。譬如打坐、念佛看到男子、女人这种事情,就要马上忏悔。忏悔什么呢?要真诚忏悔无始劫来自己贪爱男女之事。因为你自心贪爱的关系,才会感得这种魔境出现。若能一念生真惭愧、忏悔之心,魔事便能破除百分之九十以上,而行者当然也就不会为魔所使而造魔业。

三、修法悔过

  行者除了忏悔之外,还须修法悔过。忏悔是当下一念生惭愧忏悔之心,这是理忏。接着更要作事忏,即是应礼佛忏悔,诵经修法回向。例如于三个月中礼佛若干千拜或万拜,念地藏经或金刚经等三百遍等。此即是事忏。理事必须并修,忏悔方易得清净圆满,业障易得消除,魔障易退,并非如一般所说的只要罪从心起将心忏就可完事。

四、正信发心

  学佛必须正信发心。何谓正信发心?即是:为了要断烦恼、求菩提而发心修学佛法;不是为了求世间的荣华富贵、名位利益、恭敬、供养、权势等等而修行佛法。若真如此,就不会有魔事发生。

五、如法修行

  在正信发心之后,还须如法修行。这样就更具体、更切要,到底有无如法修行,明眼人一望即知。如法修行的项目如下:

1、循规蹈矩,依教奉行——佛怎么说,你就怎么修,不要跟佛唱反调。你若跟佛唱反调,例如你说佛所讲的已经过时了,或说佛讲得没有根据、没有证据,那就糟了,岂非表示你比佛还厉害?

2、不自作主张、师心自用——现在有些人提倡:如来所制戒法,其中许多已经不合时代,须要修改一下。或有人说戒律中有些也不太健康,例如过午不食,应该把它废除掉,免得佛弟子受了戒,又不能持,十分为难;若加以修改之后,大家都能持,岂不善哉?这就是自作主张;自作主张本身就是一大魔事。如果众生真的这么做——修改如来戒律——如来正法就马上宣布灭亡。但很不幸的,目下在大乘佛法里,这种论调呼声极高,连南传佛教中也有这种呼声。有一回南传僧众到佛光山去开会,就会经发表论文,提议修改戒法。这种风气实在不可长。身为佛弟子,我们应如法学法、如法持法、如法修法,一切都要如法。若如法修学,则法本上怎么写,你就怎么修,不可节略,也不能妄自改动。这样看似简单,其实是在修不坏法,意即不破坏法或不坏法相。佛弟子若如法修行,就能远离魔事,不为魔事所坏。

六、发大菩提心

  发大菩提心能对治魔事。你若真正发大菩提心,为度众生而修行,就不会有魔事发生。

    *    *    *    *    *    *    *

  最后,再总结一下魔事在当今末法时期的现象,这可分为道场与个人两种情形来说。

  一、在道场方面,若发生魔事,常会令整个道场分崩离析、乱七八糟。在家二众同修之间常常仇目相对,互相诋毁,同时也毁谤三宝。

  二、在个人方面。因为修行反而搞得众叛亲离,乃至妻离子散,如离婚等。自己学了佛,配偶不肯学佛,互相不能妥协、不能调适而导致离婚。另外还有贪着炽盛、坚固执着、精神失常、失心颠狂、口出狂妄之语,讥毁三宝,不愿如法修行等等,以及受了戒之后却破戒、毁犯,凡此种种,皆是当今修行人的魔事。又,有的人为了名称、恭敬而去受戒。譬如说:受了菩萨戒的,到处碰到人,就秀出他的戒巴,你看我手上这里!当别人问那是什么?他马上很神气的回说:戒巴呀!甚至为了得别人的恭敬而打坐、念经等等。这得恭敬一法果然非常厉害。因为众生最受用的,就是得到别人的敬仰,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受他人轻蔑。众生一切所求、所作,不论是作学问、或经营事业乃至种种方面,都难免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称许、赞叹、敬佩、乃至崇拜,不论是来自朋友的、社会上的、或家人的。所以众生的一切作为,世间乃至出世间,常常都是为了得人称赞、敬佩。然而,这个恭敬,其实就是名利心的演化及具体化。关于这一点,我个人会有一个很深切的体会。我大学毕业试教之后服预备军官役,位阶是少尉,是政战总队的翻译官兼新闻官。有一次到基隆港去领一批从金门运回来的通讯器材,当时是坐着吉普车去的,由一位老士官开车,我坐在驾驶座旁,后面坐一位技师。途中经过很多座桥梁,桥上都有士兵或宪兵守卫,当守卫远远看到吉普车过来,前面坐着少尉军官,就马上两只脚后跟用力一靠——扣的一声,成立正之姿,所持的枪也很有劲地往身上一靠,并同时对我行注目礼,我犹记得当下那一剎那的感觉,真是好消受、好舒服!从那一刻起,我也才了解到为何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两干多年来,君临天下的皇帝都一直要臣民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个仪节古时称为山呼),那个中的滋味一定是万分过瘾。其实我那时充其量只不过是听到一个士兵扣的一声而已,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觉得,爽极了!(请恕我粗语——但非如此,实难表达个中滋味)更何况是无数的众人齐声对你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而后一致顶礼膜拜,那种受用必定是大得不可想象。所以能得到他人或众人恭敬真是太好、太美了!难怪这一切世间的人都无法抵敌其诱惑力。

  关于魔事就讲到这里为止。有问题的,现在可以发问。

庚、随机答问

许生:师父,我以前去查经班时,常爱发问,后来问得不受他们欢迎,我就不去了。请问师父,经里提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到底有没有这一回事儿?因为学佛的过程是这么的难。

师父:那叫名字成佛,并非究竟成佛。成佛有很多层次,于理上来说,众生皆佛,本来是佛,这是名字是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处立地成佛是说此时你一念心与佛心相应,但这并非真正成了佛。真正的成佛一定须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且能够显大神通威力,智慧广大,普度众生。若刚刚才放下屠刀,业障及业习力还重得很,放下屠刀前的杀生之果报还未受报呢!

许生:师父,我常听到卢胜彦,他在台湾很出名,他说他有神通可以看到鬼神,可以帮别人解厄。这是修福所得到的最后境界吗?

师父:他在全世界都出名,不是只有在台湾出名而已。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依佛经看,这应算是他修行的魔事。举一个例子,可能你们还不知道,他把佛菩萨的雕像,佛头弄掉后,换成他自己的头相,并做成铜像,让信徒请回去供养,一尊一万元美金,可真利多。

陈生:请问师父,修行地藏法门与对治业障、魔障的关系为何?

师父:地藏法门是对治业障的,但却不是直接对治魔障的。直接对治魔障还要有更高的法。甚至若要究竟对治魔障,则必须修金刚降伏法,坐金刚菩提坐,破四魔。地藏法门是破业障,业障一破,魔障便不得生,所以我要你们努力修行地藏法门,理由在此。基础打得稳,向上就好修多了。

陈生:师父刚才讲的业障中,谈到实有病,但是医生查不出来。以这个观点来看,像癌症,艾滋病这一类,有没有包括在业障病里面?

师父:包括在里面。像癌症、艾滋病这些病的症状,虽然医生可以查出来是有病,但他也仍不知是什么原因令人致病,而且至今也还不能完全治愈。这些病,世间医生不能治,唯有佛如来能治,因为都是业障病。

陈生:师父,这个病算是小业障吗?

师父:不能说是小障,但也还没有大到能完全障住菩提。业障能令人缠绵病杨,魔障则令人痛苦得死去活来:在身体上令你大病、受大苦;在心理上则能令让你精神错乱。台湾现在有这种现象的裉多。

陈生:魔障除了加诸个人之外,还会加诸整个家庭及环境吗?

师父:不要说别的,只要一个人发疯,全家都不能正常生活了。不过,有时却因此而令全家人都学佛、修善,因为到处求医都治不好,最后只好来求佛,而且全家都皈依了佛门。

某生:自心即佛性,众生皆有佛性,这句如何解释?

师父:这是指究竟的意义。自心是佛,指其心性有如佛的清净平等不动。举如这块白板,白板清净平等不动,但因种种因缘,有人拿起彩色笔而画种种形象于其上,当一画上了种种形象之后,即转此佛性为众生性,然而自心本具之佛性依然不变,一如这白板不论你如何涂写,它皆能永保其本来之清净洁白。而且这彩笔所画的形象也是擦得掉的(业障是灭得掉的),并且那些形象从来也没有染污了白板的洁白。(本性永净,未受染污,历劫不变。)

某生:我们修道是谁在修呢?是佛性亦或是凡心呢?

师父:两者都有。你若没有佛性的话,你不可能成佛;而你若没有此凡夫身心的话,你便无法起修行之用。所以由此可知,我们绝不能落于断灭。有些人常说我只要『有心』就行了,可是有心而无行也是枉然。因此有相与无相须要互相配合,性与相皆须融通。学佛不能偏执,偏于相,就易起贪着、执着,不得解脱:偏于无相就易落断灭。乃至偏于有,或偏于空,两者都不对。空、有应该是合在一起,融通无碍,这样才是真正的究竟。

林生:请教师父可不可以麻烦您把六道的层次稍微解释一下,看我们现在是在哪一层?

师父:六道是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我们是在人道。

林生:您刚才说的第六天,这是在其中哪一个层次呢?

师父:是在诸天的最下面那一层天,总的而言,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界诸天,共九层)。诸天再上去是小乘、声闻阿罗汉的境界,分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上面才是菩萨;再往上则是佛的境界。

某生:会听人说基督教的教主是欲界天的天主,真有这一回事吗?

师父:不用这样攀缘附会。那并没有根据,随你怎么说都可以.因为也不能证明。

张生:我想请问,基督教他们所讲的原罪和佛教所讲的业障,这两者中间有何分别?

师父:原罪是因为别人造的业,变成你的罪;亦即,是亚当、夏娃造的业,结果变成你有罪,那其实叫做栽赃,是愚人的妄见。而业障则是你自己过去造的业,故自己所得之罪分毫不爽。而且亚当、夏娃只是个神话而已。

—— 一九九一年讲于美国俄亥俄州,大慧精舍

一九九八年初校

一九九九年八月五日二校于美国,遍照寺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日三校于美国,遍照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成观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成观法师)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后记—护法破魔分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二、地藏本尊十观法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目次 

 成观法师:修福、惜福与檀波罗蜜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八、无为法(六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六、色法(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五、心所有法(五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四、心法(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