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日期:2023/7/27 10: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七节 唯识与生死相续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曰:

论颂

由诸业习气 二取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 复生余异熟

注 释

诸业:业,梵文羯磨Karma,义为造作doing,making, action,不论有形、无形的、身的造作动作或心的作为,乃至微细之动相,都是一种业。业有三种:福业、非福业、不动业;这三种业又称为:有漏善业、不善业、及思业。成唯识论:诸业谓福、非福、不动,即有漏业、不善、思业;业之眷属亦立业名,同招引满异熟果故。就连业的眷属与业相关连、同时运作之诸法,也称为业,因为它们与业共同招引异熟果,及令异熟果达于成熟、圆满,所以业的眷属也一并称为业。兹将三种业条

释如下:

1.福业──就是感得人道与天道善趣的异熟总报,以及顺五趣受的善业别报。

2.非福业──就是感得三恶趣的异熟总报,以及顺五趣受的不善业别报。

3.不动业──就是感得色界与无色界的异熟总报,以及顺色界、无色界受的禅定别报。

问:为什么称思为一种业?

答:以上所说之福、非福、不动三种业,皆通于身、语、意,皆是以思为其业体,亦即与意识相应的审、决二思是其业体,故称思为业,乃是以体为名。问:又,既然业是造作,而不动业也是一种业,为何这个却能称为不动?答:动的作用是由心发动身、语,去造善、造恶,而名之为善恶业。然而修习三摩地,则是止息身、语以及心的动荡、造作,令身心定于一境,这个反造作、反动荡,而令心不动的业三摩地业便可称为不动业。又,不但业的本体称为业,就是业的眷属,例如律仪等,也立业之名,因为业的眷属与业一样,同能招引总报、及招满别报的异熟果之缘故。

习气:成唯识论云:此虽纔起,无间即灭,无义能招当异熟果,而熏本识,起自功能,即此功能说为习气。是业气分熏习所成,简曾、现业,故名习气。如是习气展转相续,至成熟时,招异熟果,此显当果胜增上缘。此意谓:这业虽然一现起,就在无间的剎那没有间断的下一剎那之中灭去了;如此,照道理说,它应不能招感当来的异熟果;然而,正造业时,便有业的种子会反熏本识,而令起自果的功能,这功能本身,就是颂中所说的习气。这习气是业的气分熏习所成的,为有别于萨婆多部等所说的曾业曾所造业,此部等执曾业为过去有体之业:虽已过去,但仍有体存在,以及顺世外道所说的现业现所造业,此外道计业于现作时,便当下能得果。这种习气前灭后生,展转相续,直到成熟时,才能招感异熟报果,这就表显了习气为当来得果的胜增上缘,而与亲能办果的因缘有所不同。亦即,因缘是办果的主要、直接之缘;而习气则是最有力的辅助之缘。

二取习气俱:成唯识论解释二取习气说:相见、名色、心及心所、本末,彼取皆二取摄。彼所熏发、亲能生彼本识上功能,名二取习气。此显来世异熟果心,及彼相应诸因缘种。俱,谓业种、二取种俱,是疏、亲缘,互相助义。业招生显,故颂先说。此段论文说:二取共有四种四对:

1.相取、见取──所取之相,与能取之见。

2.名取、色取──五取蕴中的色蕴之取称为色取;受想行识四蕴之取,称为名取。

3.心取、心所取──取心王称为心取;取心所称为心所取。

4.本取、末取──取第八识所得之总报称为本取;取余识所得之别报称为末取。

以上这四种二取,都属于颂中的二取所摄;这些二取所熏发出来、而亲能生起彼本识上自果的功能的,就称为二取习气。这表显二取习气是来世的异熟果心,及与二取习气相应的种种亲能办果的因缘种子,因此是与业种不同的。至于颂文中所说的俱,是指诸业种及二取种子,都能俱时感生自果:它们是感果的疏缘与亲缘──亦即,业种诸业种子是感果的增上疏缘,而二取种子则是生果的亲因缘;业种与二取种子有互相辅助的功用;而且,它们虽然是俱时,但是由于业种招感生﹂之果的力量较显着,所以颂文中先说业种,后说二取习气种子。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前异熟,指前世之异熟果,但这不只是指此世的前一世,而是指此世之前的多生多世之业感异熟报果。余异熟,指后世的异熟报果。相同的,这不但是指此生之后的下一世,而是指此生之后的多生多世之业感异熟报果。虽然二取种子受果无有尽期,而业习气之受果则有尽期。成唯识论云:虽二取种受果无穷,而业习气受果有尽。成唯识论解释其原因说:因为

一、异熟果的业与果之性不同──异熟业的性具有善恶二种,而异熟果之性则只是无记。

二、异熟果难招──异熟果必须异世成熟,才能得果。由此二因,故业习气受果有尽。与异熟果相对,则等流果与增上果,此二果,一则性同,二则易感:性同──等流果与增上果,其业与果之性皆同样具有善恶二种;易感──等流果与增上果,其业于熏成种子的同时,便能感果。

所以二取种子受果是无穷的。附注:等流果为从同类之因所流出之果,例如从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以其因与果的性质同类,故称为等流。增上果为依于能作因的增上力所生之果。

成唯识论又云:由感余生业等种熟,前异熟果受用尽时,复别能生余异熟果。由斯生死轮转无穷;何假外缘方得相续?此谓:由于所感的来世之业种及二取种子已经成熟,故等到此身中的前世异熟报果已受用尽时,便又能生起来世的异熟果。由此原因,业果不断,有情生死轮转无穷──何必要藉外缘,才能生死相续呢?

义 贯

有人问难云:虽有你所说的内识,然而若全唯有识,而无外缘,由何而能令有情生死相续不断呢?以颂答曰:由诸业种与习气,都与四种二取之习气种子并俱;因此当前世之异熟果既已受用尽时,即复能生来世余异熟果,因此于自内识中之业种、习气、二取习气种子,即能令有情生死轮转不断──生死轮转,系在于内识种子本身之生起、熏习、与成熟,便即显现,而不在于外缘。

诠 论

成唯识论又云:此颂意说:由业、二取,生死轮回皆不离识,心心所法为彼性故。此谓:由于业与二取作为生死的疏缘与亲因的关系,所以生死轮回都不离识,并非心外之法使生死相续,因为生死之因果,是以心心所法作为其体性的缘故。成唯识论又说:有情之生死相续,非由外缘,而是由于一切习气所使然。而习气可分为三种:

一、名言习气──名言,即名称与言论。谓有情妄想计着名言,循名取实之习气。名言又有二种:

1、表义名言:能诠释义理之音声差别,称为表义名言。

2、显境名言:能了别境界之心心所法,称为显境名言。

二、我执习气──即虚妄执着我及我所,因而熏成自他差别的种子。我执又分为二种:

·俱生我执:与身俱来的我、我所之执着,称为俱生我执。

·分别我执:由后天习学──如从文化、传统、宗教、社会习俗等──而产生的妄想分别的我、我所之执着,称为分别我执。

三、有支习气──有支即十二有支。这就是能招感三界异熟果的善恶业种。有支又有二种:有漏善有支即能感人天善趣可爱果之业种,诸不善有支即能招三恶趣非可爱果的业种。

成唯识论又云:此颂所言业习气者,应知即是有支习气;二取习气应知即是我执、名言二种习气,取我、我所,及取名言而熏成故,皆说名取。又云:复次众生的生死相续,是由惑、业、苦三者而来。能发业润生的烦恼名为惑;能感后有的诸业名为业;业所引生的众苦名为苦。惑、业、苦三者的种子,皆名为习气。前面所说的名言与我执二习气,能与生死苦为增上缘能作为生死苦的增上缘,因为这两种习气能助生苦故。第三习气有支习气,望生死苦对于生死苦而言能作为其因缘,以其能亲生苦故。颂中之三习气,如应当知:惑与苦二者之所以名为取,以此二者为能取与所取故,取是着之义;而业则不得名为取。又云:此惑业苦三者,应知即能总摄十二有支:谓从最初始的无明支乃至于最后的老死支,都摄在惑业苦之中,如论广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成观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成观法师)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后记—护法破魔分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二、地藏本尊十观法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目次 

 成观法师:修福、惜福与檀波罗蜜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八、无为法(六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六、色法(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五、心所有法(五十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