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8


   日期:2019/10/7 11: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成观法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8

  「七无想报」:外道之人在此欲界修无想定,获得成就,舍此报身后,即戚得无想天的果报,生在第四禅天的无想天中,于其天寿五百劫中,仍依其无想定力,前六识之心王与心所,皆不起现行,唯有第七识之俱生我执与第八识仍在,而揽第四禅中微细色质为身,此微细色即是第八识所变之相分。故依如是之色、心分位(如是色与心的状态),而假立「无想报」之名。

  「八名身」:「名」,即名词。「身」,复数之义,或为聚之义。「名」,亦即能诠表rn+J之单名。(「诠」,诠示、表示、指陈。「单名」,即一个字的名词。),例如「龙」、「马」。两个字以上的名词,才称为「名身」,如「龙头」、「马尾」。三个字以上的名词则称为「多名身」,如「铜香炉」、「金花瓶」等。

  「九句身」:「句」,相当于现代文法所说的「词」。单句称为「句」,如「菩萨」等。二句称为「句身」,例如「大菩萨等」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三句以上称为「多句身」,如「文「十文身」:「文」,就是字(文字、单字);为名身与句身之所依(名身与句身皆依「文身」(字)而造)。「文身」(文字)本身,不一定能有表诠之功能(不一定具有意义),例如一个个字母,以及音韵本身等。

  以上释「名、句、文」身,这三种都是依「色、声、法」三尘分位而假立:如果「名句文」是在语言中的,即是依「声尘」而立;若是书写出来的「名句文」,则是依「色尘」而立;若是在心中想的「名句文」,便是依「法尘」而立。因为此方世界之众生,眼、耳、意三种根及识特别利,所以才依色、声、法三尘而立「名句文」,以为立教诠理之具。至于他方世界,例如香积佛国,则以香饭,乃至他方之天衣、瞬目等,皆可为教理之能诠,作用有如此方之「名句文身」。是故尘皆可成为圣教之能诠(经法)。

  「十一生」:又名为「有」,即先无今有,依于色心,仗缘显现而假立为「生」。

  「十二住」:简言之,即相绩不断的状态,称为「住」。谓法生起之后,即于「有」位(Being) ,暂时依于色心,相似相绩之状态,假立此状态为「住」。如经云:「生已住」,此住为暂时而有,若以人道而言,则此「住」大约于「生」后维持六、七十年左右。

  「十三老」:亦称为「异」、「变异」、「变坏」、或「衰变」。谓「诸行」(无常之诸法)于相似相绩中,色心迁变不停,渐渐就于衰败变异,即将这个逐渐衰败变坏的过程或现象,假立(称为)「老」。例如人由少而长、由长而老,此日渐衰变的现象,称为「老」。

  「十四无常」:有已还无;称为无常;无常也是「死」的异名,亦称为「灭」。无常再加上面三个,成为:「生、住、老、无常」,或「生、住、异、灭」,或「生、住、老、死」。一般常说:「无常到来之时」的「无常」,即是死之代名。「无常」既是「灭」,则必须与「生」合观,才更能显出「无常」之义:「生」又称为「有」,但这个「有」不是恒常之「有」,因为必须是仍在「生」(存在)之时,才能称为「有」;又这「有」也不是过去「曾有」,因为在过去此「有」尚未生:因此这有为法之「有」,不如无为寂灭理之「常有」。其次,「无常」的「灭」,也称为「无」,但这「无」也不是恒常之「无」,因为要由物灭之时,才能称为「无」;而且这「无」也不是过去「曾无」,因为过去有、现在减(先有后减)故称为无;因此这无常之「无」 ,不同于龟毛兔角之「常无」。以有为诸行,既不同于「无为」之常「有」,亦不同于兔角之常「无」——非是「常有」、非是「常无」,因此显示出生减是「无常」(非常)的道理。

  「十五流转」:依于色心,因果相绩,由因感果,果绩于因,前后相绩不断,这种现象称为流转。

  「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必定相异,称为定异。例如善因必感乐果,恶因必感苦果,一定永异,这种现象称为「定异」。

  「十七相应」:依于心及心所法和合俱起,假立为「相应」。又,大疏云:「因果事业和合而起」,称为相应。问:「这第四位法的总名既然称为『心不相应行法』,为什么其中又有一个法叫『相应』?」

  答:「这一大类法称为『不相应』的原因,是表示这一类法与心王心所不相应;而这一个单独的『相应』法,则是用来表示在某些情况下,色法、心王、心所法三者和合而作事业的那种关系或现象,而称此三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为『相应』。然而用来表示『相应』性质的这个心所本身,却不属于『心相应行法』。因此,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十八势速」:表示「有为法游行迅疾,飞行运奔」的性质,亦即所谓「无常迅速」的「迅速」。例如有情之来去、聚散、离合,无情界之日往月来,日月如梭,国土世界之成住坏空,乃至地水火风之变幻运转,其速如电,念念不住,皆是「势速」的现象。

  「十九次第」:表示诸法前后有序,毫不紊乱,这种现象,假立为「次第」。侈[例]如甲乙丙丁、二三一四、君臣父子等,前后、高低、尊卑之序,有调不紊的关系,假名为次第。

  「二十时」:即时间,谓依于色心剎那展转所现,假立之为时间。若以现代的观点来看,更可证知佛法所说「时间是假立的」非常正确:因为所谓「时间」,实是依于太阳、地球、月亮的自转与公转,以及阳光照射地球的变化,而「假立」的:如地球自转一周,即依某A地再一次「天亮」(阳光再次照射其地),订为「一天」,等等。故知所谓「时间」,实是依空间(物体及光线)的位移而假立,因此「时间」本身并无实体;以时间无实体故,此为时间之「总相」无;总相既无,时间之「别相」——过去、未来、现在——则更加是无,更加是假立的(实为假上加假) 。又,即使时间之总相有实体,(即真有「时间」这件东西),但依然无法说时间的别相(过去、现在、未来)有定实;因为,,㈩在永无休止的「时间之流」上,你若以某A点为「现在」,则在A点的右方之B点即是过去,而在A点的左方的C点即成未来:但你若以(为现在,则A便成过去;若以B为现在,则A又成为未来。因此可知「去、来、今」之性不定、不可得。㈣一切法剎那不住,当你说「现在」的时候,「现在」这一刻已成「过去」,因此,无真正的「现在」之体可得,故知「时间」之总相,乃至「去来今」三际之别相,皆是依色心等法假设安立,无有实体可得。是故经云:三一世心不可得」。

  「二十一方」:「方」即方位,如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是依于有形质之物所处的位置而假立。为何是假立?正如楞严经所说:若定某甲点为「东」,则站在此点之右方看,此甲点便成西方;若在甲点之前方看甲点,此甲点即成南方;站在甲之后看甲点,此甲反成北方。故知方位并无定实,无有实体可得,但是假设安立。故知外道以方位为众生祸福之依据者,实是妄上加妄。

  「二十二数」:「数」即数字或数目。数是依于诸法多寡之相对待、相继、相袭而假立,故有一、十、百、千,乃至阿僧祇之差别。以其是相待而有,故亦是假立、非实。

  「二十三和合性」:依于诸法之间,互相不乖违之性质或关系,而假立为「和合性」,并无实体。

  「二十四不和合性」:依于诸法之间,互相乖违、不能含容之性质或关系,假立为「不和合性」,并无实体。

  以上为解释「心不相应行法」。学者研习此「心不相应行法」时,须留意,这二十四法之定义中,都有一「假立」或「假名」之词,俾令行者知觉观察此等诸法皆唯有假名,而无实体。若能如是观察、解了、趋入,则于如是诸法:心无贪着,究竟清净,入于诸法无我、平等一实正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成观法师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五明学佛网:成观法师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后记—护法破魔分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二、地藏本尊十观法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目次 

 成观法师:修福、惜福与檀波罗蜜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八、无为法(六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六、色法(十一种)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五、心所有法(五十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