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何来认识行相


   日期:2023/12/24 22: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来认识行相

   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如何来认识行相?

  我们常常听到、看到人们说话,说得很有形象,活灵活现。传说,有一天周文王出去打猎,在渭河的旁边,看到一个老头,胡子长长的、白白的,在河边钓鱼。但这个老头的鱼钩是直的,并且离开水面三尺。周文王就问:“老先生,您的鱼钩怎么跟别人的不一样,并且远离水面,怎么能钓到鱼?”老先生就说:“我在钓人,不是钓鱼,愿者上钩。”周文王对贤人都是非常得敬重,他一听就明白。于是就向老先生表达想请他回去辅佐周文王的意思。老先生说:“不忙。要请我回去帮助你,你要给我驾车”。周文王一听:“可以,我给你驾车”。他就给老先生驾车,拉了800步。他就说,“够不够?就给你拉这么远了,不再拉了”。老先生说,“可以。那好吧,我辅佐你800年”。周文王说:“那我就继续再拉”。“不行,天意如此。”那个老先生就是姜子牙。

  这个故事真假难辨,但是一直在流传。就是说得非常形象,这还是能够起作用的。这些形象是怎么样形成的?这跟人的心有关。因为我们人都是在这些形象当中生活的。比如说,我们到外边去买东西,店铺里面有各种品种的东西,家电、食品、建筑材料等,都非常得多。我们怎么知道价格是合理的?当然过去会说“货比三家”。货比三家,是综合来考虑,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然后来折中,这是一个解决的办法。有时候我们判断,这个人说话没有谱,不能相信,就换到第二家去买。这可能是我们对他的一个感觉,这个感觉是我们此时此刻内心产生的一个行相。“这个人的说话、举止、谈吐不怎么可靠,东西可能有冒牌,价格可能不合理”。也可能碰到另一个人说:“我这个店就开在这里,你买回去有假,第二天可以来找我,如果贵了,可以拿来退货”,那你可能就会相信。但东西买回去之后,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好不好、贵不贵,你根本不知道。你只是相信说,这个人天天在这里买货,他这个店不会关门。也就是他讲的这几句话之后,你就信以为真。这个就是你内心形成的一个行相。

  人活在世上,往往是不容易建立信心,需要别人给一些我们需要听的话以后,信心才会找到一个产生的理由。也就是这个人说了几句话以后,你就会感觉内心比较安稳、比较安详,不会吃亏。如果他说:“你今天要买就买,不买明天我就不在了”,那你可能就不敢买,明天找不到这个人了,就麻烦。所以实际上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贵不贵,因为你是无所知的,只有通过人的说话来判断。但这些话他也有可能说“我天天在这里”,但今天东西卖给你明天就找不到了,这也都有可能。

  又比如在冬天,很冷。过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刮风,非常寒冷。我们就做好保暖的工作,屋子里也好,一个人也好。虽然现在见行堂、云水堂暖气都很足,但出门一样很冷。整个气候的变化是一种规律,你让它不冷那不可能,春夏秋冬,天气的无常变化、循环。到冬天的时候,树叶都掉了,树枝都枯了,这是外在事物的一个现象,这些现象都是说明现在是冬天的时候,等春天的时候又开始发芽,夏天又开始非常得茂盛,一年四季都不一样,这些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有春夏秋冬,有生住异灭。

  人的内心的心相、行相,也是如此的,也是有春夏秋冬的。冬天的时候我们要穿毛衣、要穿棉衣,到夏天的时候你就不敢穿了,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穿单衣了,汗衫、长卦,只能穿一件、两件衣服,到冬天就要穿很多。我们会认为冬天的时候应该要多穿、夏天的时候要少穿。如果到冬天的时候,可能有极个别的人,不怕冷,也可以穿单衣,到夏天的时候也有穿毛衣,穿棉衣的也有可能。那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很奇怪,或者这个人有功夫。你在冬天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穿单衣,就说这个人有功夫;夏天的时候看到一个人穿棉衣,你就觉得这个人有毛病。这个就是从事物的形象来判断,实际上,冬天穿单衣和夏天穿棉衣,都是同样的一个功夫。以前我都有见过,到夏天的时候热得不得了,他能够穿棉衣,不流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产生矛盾、烦恼、冲突的一个原因,都是自己内心的行相的概念的冲突,你自己认为说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造成的一个冲突和矛盾。你今天心里的行相和过去的行相的概念不一样,自己不能调和,自己的内心的概念和内心此时此刻的行相,与别人的,你看到的在内心产生的行相不能统一。本来大家非常的和气,你会想“他今天没跟我说话”,内心就会产生“他对我是不是有什么看法”。就是这样一种行相,会以此时此刻自己内心感觉的状态的这种行相去看待对方,反而会把对方搞得莫名其妙的。

  所以,怎样来认识当下、此时此刻自己内心的这些状态,以及这些状态是怎么产生的,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原因在哪里,然后怎么去调整,怎么去把握,怎么来建立这些正确的行相、三宝的行相、师法友的行相。如果我们内在没有这种愿心,所有善法都会零散,零散的就等于散乱,没办法贯穿起来。所以,出家修行学佛,愿心就很重要,它能够统摄一切善法。只要有这种大愿,才能够让外在各种各样的善缘得到积聚。这个愿心就是我们此时此刻、长期以来都是要保持的,我们有这种愿心之后,内在的行相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天天要发愿,为什么要发这个愿呢,就是发过后会忘记掉。若没有刻意去发这个大愿,没有去刻意皈依,我们是建立不起来的,这是很难很难的。就非常容易说,要去买白菜,要去买豆腐,“这个老先生天天在这里卖,不会骗人的”,这是我们人的头脑就是这么容易、这么简单。说时间到了来吃饭,吃完以后8点钟来上课,9点就去干活,这样子就是最好。不知道我们上课是为了什么,做事是为了什么。我去买菜是为了什么,去买豆腐是为了什么,我们去买白菜、买豆腐,不是说便宜就行,这些都是要吃的,卫生不卫生,我吃了以后干吗?这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很简单的说,我不要上当受骗就可以了。这个就是有意义,做事的一种意义,生活的一个意义、生存的一个意义,工作的一个意义和目的,你只有把这个搞清楚,时时刻刻放在心里,那我们人才会有动力。如果没有这种愿心,我们内心所形成的相就会层出不穷,而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来面对、来停止。这些行相就如演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又一幕的,行相不断从内心里面涌现,人的烦恼,又让它壮大。所以这要我们的内心要静下来、沉静下来,对我们内心形成的相和这些外在的相,以及此时此刻我们当下的念知力、觉察力、观照力,以及抉择能力的培养形成都是很重要的。智慧就是要去抉择,抉择就是我们要去判断,判断是很重要的。学佛学久了,很多人对很多的答案都是模棱两可的,就是你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那么理解,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那是不对的,那是一种模糊的表象,或者是一种滑头的表象,就变成没有智慧了,没有善恶,这是不对的。事物肯定有在现有的时空因缘下、在现有的状态下怎么做才是标准的、怎么做才是好的。那么你不知道怎么做是好的、怎么做是标准的,那有可能是我们不知道,还有一个可能是说我们不愿意去表达、不愿意去分享自己知道的这些东西、这些内容给别人,我们自已也不愿意虚心在别人的身上去学到自己所不具足的知识、能力和智慧。这些都是此时此刻我们内心的一些形成的相的作用,所以要很好的认识我们内心的这些行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