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怎样成为现代的大德


   日期:2023/11/25 12: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怎样成为现代的大德

人生路途中,最好选定一个有形有相的大德作为人生楷模,紧跟着去走,在大德的提携下,才有能力把握机遇,顺利成就!

弟子:师父,您希望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这个时代跟古代不一样了,现在这个时代靠一个人绝对不能成就,要靠组织,靠大组织。比如说,大家为什么知道你这个人,因为组织把你衬托出来了,你自己去弄,能度多少人?你能建多少座庙?所以必须靠组织,否则社会不知道你的存在。即使组织很小,力量必须很强。力量不强,做的事情意义就不大。做事情意义是大还是小,要看你在社会上善的影响力有多大,在本行业的影响力有多大。有些人为什么会很醒目呢?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比如国家政策支持,跟政府关系融洽,社会对佛教看法比较正面;地利,如果你在偏远山区,影响就不大,你想找文化高的人出家,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很多条件都不是能够拿钱买来的,都是因缘;人和,比如太虚大师,他名气大,成就高,下边自然能凝聚很多人来,弟子自然也容易成就,这里边都有很多因缘。     

弟子:那就是要靠组织,成为组织中的一分子。
依靠组织是什么意思呢?过去讲,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如,一个普通大学的校长与一个名牌大学的校长相比,影响力就差得很多。一个人在不同位置上,为什么影响不同呢?你当领导,都是这个组织把你衬托起来了,不是你这个人有多厉害。一个人在低层次跟在高层次是不同的,在低层次的人相对差距是很大的,站在高层次的人,他都八九不离十,差不多的。比如在学校里考试,得高分的人,前两三名,十门、八门功课加起来差个30分,差距不会太大,就是说到一定程度,智力是差不多的;但到低层就不一样,每门课程差十几分,加起来差上百分。位置很高的人,他的智力、能力都差不多,那个时候怎么显示你成不成就呢?就看你有没有机会。有机会,你去干,你就成就;没机会,不让你去干,就不能成就。你想当头,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里面要有很多因素。你如果说“本来我就不想当了”,当然你可以这么想。你即便想当,即便去追求,能不能当得上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是讲,你要先拥有,然后可以不要,如果说本来你就没有,你说你不要,那就没有多大意义。比如你常讲的“我可以把名利都放下”,如果本来都没有,放下什么?首先要练习拿得起来,然后才能练习放得下。比如放下名利,本来你就是身无分文,无名小卒,你放下什么?

弟子:身无分文,还有个名利心呢。
所以必须先“有”,你这个名利心才要放下,本来没有,说什么没有名利心呢?打比说,你没有钱,没有钱的人才会把钱当钱,有钱的人已经不把钱当钱了。没钱的人,10块钱他都要考虑清楚怎么花;钱多的人,钱都花不完,不会考虑钱怎么花了,他是考虑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考虑怎么怎么省钱,这时钱也不是钱,成为资产了。资产数以亿计,不担心破产,因为他的机制很完善,那时候就只考虑要干什么事就好了。学佛法也一样,拿积资粮来说,开始时你会考虑哪件事功德更大,这是初学人才会有的想法。到一定时候,他会考虑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才最重要。这些往往我们自己并不知道,你就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指导,否则不可能做到。人生的机会最关键的就是那么几个,一两个转折点导致你的成功,一两个转折点导致你的不成功。

弟子:那怎么才能把握住机会呢?
那你就要有远见了,这跟对缘起的看法有关系。比如佛教,归根结底是要把中国佛教撑起来,这才是最有希望的。大德心中的佛法,是没有区域性的,众生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已经不会局限于哪个庙的问题,我们就不能说只搞一个寺。太虚大师、弘一大师、虚云老和尚,不好说他们属于哪个庙,所以才成为一代大师,在所有的省份都有很大影响,对几百年以后的佛教都有影响,这才堪称为大德。如果只是影响到一个庙,只影响到下边的几个居士,那称什么大德?你要成为大德,不是只有自己的弟子推崇,就是大德,应该受到各方面的肯定,才了不起。所以我看,需要社会评价你,这个法师有修行,这个法师有学问,这个法师了不起,才能称为大德。大德要有大的格局,不能只守住某一宗派,观音菩萨是哪个宗哪个派的?(众笑)

弟子:是南传的?汉传的?藏传的?
只有初学的人才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你修行学习可以按部就班,但是不能论是哪个派的,佛法都是融会贯通的,大德们无论是哪个宗派都能吸收精华达到圆满。

    一位同学和我交流这段开示,感到这是一次非常精辟的大德教育。我们要么不想成为大德,就是说没有志气,学佛没有学到要旨;要么内心对成为什么样的大德都没想清楚,对这个时代因缘下的大德应该是什么模样都不清楚;进一步讲,对如何能够把大德梦变成现实,也不清楚,结果整天仍然是稀里糊涂地走,何年何月才能成就呢?

    我们感觉到:修学佛法要先从阅读大德传记开始,就是说先要抉择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说就是要以哪位大德的修行境界和方法作为追求目标和学习模式,然后就要按照选定的大德的想法去想,照着大德的做法去做,才能成为大德。人生路途中,最好选定一个有形有相的大德作为人生楷模,紧跟着去走,在大德的提携下,才有能力把握机遇,顺利成就!所以有同学讲要先研读《太虚大师全集》。

    从这里边,我体会到,师父引导的大德标准就是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努力的方向,他心中考虑的不是一个庙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心量不能打开,就会被局限住,无法理解师父的格局和抉择。同时,我还领会到,能够依着团体走这条菩提道路是多么幸运。

(摘自《和尚博客》文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