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二讲:摄取章


   日期:2020/6/11 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二讲:摄取章

讲解:纯祥法师

学习净土法门次第很重要

佛法里的次第很重要,净土法门念佛分二边,一边是众生,一边是佛,《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都是先说佛和净土。《无量寿经》很明显,后面才讲众生的五恶、五痛、五烧,前面讲极乐世界;《佛说阿弥陀经》先讲净土庄严,后面说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算是很简单说了,二本经的次第一样,先说佛,后说众生;《观无量寿经》从阿阇世五逆罪开始,经文次第为什么要提醒大家?我们念佛用心的次第比较重要,不管什么样的根基,依据净土真实教的根本经典,入门直接从了解阿弥陀佛净土本愿开始。

《选择本愿念佛集》把本愿放在第三章,法然上人想通过这本著作建立净土宗,把圣道和净土放在一起,依《无量寿经》选择净土教作为“了生死”的方法,放弃圣道门。入了净土门后,选择念佛就依了本愿,本愿就是佛的因果。提醒的目的就是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的不同,其它法门从三皈依开始,三皈依的前面有个基础,就是相信善恶因果业报,再一点点的增上,直至成就圆满的佛果。净土教的用心不是要先信因果业报、戒律、禅定、菩萨道的次第,即使没有这些基础也没有关系。法门不同修学的次第就有差异,圣道的次第通常要相信因果、忏悔业障、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从佛开始,即使有圣道的次第,也都是在佛愿的统领下进行。这一点很重要,学习重点在了解佛,不在于反过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反而是最后,其他法门最先要了解的东西,对于念佛人来说,可能是最后才了解到的,从《无量寿经》就可以感受到。

做事情次第特别重要,我们一再讲佛的愿力和净土,如果你一定要想先了解相信因果、做好戒、定、慧,就颠倒了次第。通常法门的用心是相信通过前面的基础才能达到后面的,这不是净土法门,各种法门的要求不一样,特别说明这一点,学得好不好,得不得利益,跟次第和用心有关,按照一定的次第,法门就很省力;次第不对可能就很费力,《选择集》是先引《大经》,后引《观经》,重点都是集中在选择本愿念佛上,下面学第七章摄取章。

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摄取念佛行者之文。

《选择本愿念佛集》前六章主要从《佛说无量寿经》里集选:选择、本愿、念佛的方法,第七章摄取章开始选《观无量寿经》中的经文,前面本愿章到利益章里主要还是在讲“法”的那边,“法”的方面显明专修的利益很充分,到了摄取章讲“机”的这边。为什么要念佛而不去做别的修行?前面讲念佛的利益最大,这里讲阿弥陀佛的光明只摄取念佛人,念佛才被阿弥陀佛的光照摄,其它修行就不被照摄,说法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同经《疏》云:从无量寿佛,下至摄取不舍已来,正明观身别相,光益有缘,即有其五:一明多少,二明多少,三明多少,四明光照远近,五明光所及处,偏蒙摄益。

这是《观无量寿经》定观的第九观,真身观的经文。善导大师解释说:观身就是观阿弥陀佛的色身、真实身,身是一个别相。阿弥陀佛的光明,利益有缘众生,光明的摄取有五个特点: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照射远近十方世界,范围很大分成好多个层次,一一光明所到之处唯摄念佛人,光明是从阿弥陀佛的身上放射出来的,相好里放射出光就是来摄取我们,这里先引经文,再引善导大师的解释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答曰:此有三义:

法然上人的选择性特别强,非常鲜明,把二个摆在一起,就是让你念佛。 “备修众行”是三福之行,包括《佛说无量寿经》里三辈的修行,回向发愿都能够往生,三辈九品皆得往生,为什么“佛光普照”只照摄念佛的人,念佛以外做其它修行的就不照?佛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所有的地方、人都照,光并不是不照,但是只摄取念佛的,别的好像就是照而不摄了。“照”和“摄”还是二个层面的。这里突出念佛,佛的光就照着你、摄取你,经文这样说,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有三个方面的意思:就是亲缘、近缘、增上缘。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亲缘是心常忆念、口常称念、身常礼敬,身、口、意三业都缘于阿弥陀佛,当然就跟阿弥陀佛是亲近的关系,亲就是近,在佛的近距离里,在三业相近的境界里。光明照射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光明能够破除无明障碍,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佛的光明。身口意与佛相关联,佛就有光明能够破坏你的业障、打开你的智慧。搞别的就没有光明,没有光明就不行,二者的差异太大了,不是一点点。跟佛亲近和不亲近就是天地悬隔,有佛的光,佛光就是佛果上的功德力,经过久远长劫成就的、究竟智慧的金刚力量,这个力量才能够对治我们的问题,所以非常非常重要。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愿见佛是心愿,是带有愿望的情感,情感是人比较真实的显现,你口里念一下佛容易念,拜一下佛也容易拜,但心里真正愿意见佛就不容易。很难做假,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愿见佛就是亲近。我们多数人就算是来学习,来念佛,但心里不见得愿意见佛,这完全可能。

愿的力量相当大,只要有心愿,《无量寿经》里释迦牟尼佛让阿难尊者礼拜阿弥陀佛,阿难尊者一拜,“佛即应念,现在目前”,“众生愿见佛”的解释就是依《无量寿经》里的,阿难尊者就是代表我们,拜佛故名近缘,“愿见”愿里就带有“信心”的意思,阿难一拜,无量寿佛放大光明就照着愿见的人。有莲友不太相信,好像愿意见佛,佛就在这里?不太理解,依《无量寿经》就是这么讲的,不能按照你自己的想法,经上就是这么说的,从信佛的角度讲,佛这么说就是这回事,你自己东想西想没有意义。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缘就是条件,世间做什么事情都要具备条件,佛法特别注重缘起,“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种从缘起,如果没有这个缘,流转到今天就是没有成佛的种子,佛种不发用就不能进入到佛道里来,缘特别重要。佛法里面缘的解说有很多类,善导大师就讲亲缘、近缘、增上缘,增上就跟佛的距离更近,缘分亲近增上。增就是除掉你的罪,跟佛有距离来源于我们有罪,念佛除了罪就跟佛的距离近,临终时佛来迎接,各种的邪业不困扰,没有能够障碍的,所以叫增上缘,念佛跟临终接引也有这种关系,现在念佛,临终接引就更容易。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善导大师的这句话也特别有名,净土宗里经常提到,就是说持戒、发菩提心、布施供养的各种修行也是善,但是若比念佛就不能比了。念佛,佛的光就来照你,就厉害了,你自力的各种修行虽然也是善,不能说不好,但跟念佛是不能比较的,所以要专念佛。不赞别的,就赞念佛,《选择集》里法然上人几乎每一句话都是说“选择本愿念佛”,每个地方都定得很稳定,念佛是殊胜的,好多人听了还是没有感觉,再怎么说,横说、竖说、炽燃说都不起作用,所以佛的善业力不可思议,众生的流转业力也是不可思议,听了很多、学了几年的课程都没有作用,这也很正常,佛陀弟子都有这样的,有会背三乘十二部经的弟子都是诽谤佛的,并不是代表来听课了,就真的信受了。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这是根据《无量寿经》十八愿中“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阿弥陀经》中“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六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以此二经中的经文,广赞念佛功能的殊胜,祖师解经不能乱说话,要有根据,我们念佛要说服自己,念佛是很好的修行,也要根据佛经。前面《观经》讲光明,后面讲名号,光明和名号是一体的,名号的本质就是光明,所以念名号和闻其光明是一样的。

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广显念佛三昧竟。

《观经》里面定善和散善的文中也标,阿弥陀佛的光明照摄念佛人,散善里的三心,包括下品的往生都是讲专念弥陀名号得生的,此例非一。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这段经文都是对治我们的,“念佛”就是“信佛”,“信心”就是“念心”,不信就不念,“信”变成自然“念”,“信”是不间断的,不念时都在,“念”显出来就是口称或是忆念。显念佛三昧竟是《观经疏》里从众生边讲念佛,结什么缘分就会有什么样的业果,做其他修行发心不同、起行不同、作业不同,缘就不同,我们全部都是跟阿弥陀佛的缘分,以这个为条件,就是往生到净土里边去的。

《观念法门》云:又如前身相等光,一一遍照十方世界。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刚才有莲友问,善导大师专门提了阿弥陀佛的心光,阿弥陀佛的光明分了好多,有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十二种光,这里又提到心光,其实这是名称不一样,本质都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光。众生有身、有心,佛心跟众生心相对,照射心的方面就是心光,因为有我们就有佛,有我们心里的黑暗,就有佛的心光来照射,心光和身光只是功用上显示不同,本质上不是二个。信阿弥陀佛,佛就是光明,光明是表达而已,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光,佛是不可思议、超过语言的,佛光不是我们的境界,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光”,“光”能够除去黑暗无明。

我们流转的根本就是无明,无明就是心里没有光明,黑暗无明就对真实相看不清楚,包括对因果业报、自己的命运、对阿罗汉、佛菩萨的境界都看不清楚,是痛苦与苦恼的根本,只要把无明解决了,所有的就都解决了。但净土法门不是直接断除无明、显明真相,是一种特殊的方法,让我们发愿往生,转生到净土之后,见到佛再觉悟,有无明烦恼不管他,带着烦恼发愿往生净土,不是现在就要把它断除掉,这是净土法门次第。无明能激发烦恼、贪心、嗔心,就造罪,通常的方法就是通过戒、定、慧对治断除它,净土法门不是直接用戒、定、慧把无明转成光明解决掉,就带着烦恼、无明,乘佛的力量发愿往生到净土里面。念佛的时候,佛的光明照射摄取我们生在净土里,照射不是说马上就像禅宗一样开悟、或是圣道证得阿罗汉果、菩萨的果位,追求智慧就偏离了往生的方向,稍微的走偏一点想现在就获得智慧,不太追求往生就偏离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就是先往生。

佛法力量毕竟来源于佛的光明,这就是善巧,因为我们这一类的众生跟佛的距离比较远,佛就设计了本愿念佛的方法,用光明来照射我们。你念也念了,但要想直接的体会一下、或看到,是有难度的,前面缘分的功用在于解除我们往生的障碍,并不是要清除你别的东西,就是达成你的往生,不能偏离了。

私问云:佛光明“唯照念佛”者,“不照余行”者,有何意乎?答曰:解有二义:一者亲缘等三义如文。二者“本愿义”:谓余行非本愿,故不照摄之;念佛是本愿,故照摄之。故善导和尚《六时礼赞》云: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是次第关系,前面讲其他的善行也是善,也能往生,但是佛光只照念佛者,下面问为什么只照念佛者呢?从众生边回答就是亲缘、近缘、增上缘,从佛那边很简单,本愿就是这样的,法藏菩萨发愿要成就无量光照射众生,叫阿弥陀佛就是他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是他的本愿,照射方法光明有不可思议性,名号跟光明是一个组合,名号叫方便法身,光明好像看不见,也没有办法用,但有名号后就可以用了,我们就可以跟阿弥陀佛的光明建立起因缘来,这就是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原因。

其他的佛没有这个组合,所有的佛都有光,有的照得远一点,有的照得近一点,但他们没有跟名号组成“乃至十念”往生的关系,即使是有缘分,念他的名字也没有往生的利益,这就是佛菩萨度众生的秘密,很难测度,为什么是这样呢?当初法藏菩萨发愿时,五劫思维在想什么?要成为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佛,光明要去照耀众生,因为众生是无明黑暗的,光有佛“照”不行,一边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度众生要跟众生建立起缘分,光明照到是一个条件,还要成就名字,要让十方的佛来称扬,就跟光明组成了一个结合,这样众生就能“闻”到光明名号,进入到佛的光明之中,称念就能够得到往生。度众生的方法就像药方一样,要去度一个不信佛的人太难了,不要说让他信佛、成佛,教育人都是很难的事情,佛不单是教育我们,更是要把我们从苦海里救度出来,救度出来是需要方法的,我们现在进入的正是佛所设计好的方法里,就是“选择本愿念佛”。

这个环节很难想像、不可思议,祖师讲了很多原因选择本愿念佛,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不明白、怀疑,就跟你讲这些道理,道理后面还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光明就能够破除,有怀疑没有关系,没有怀疑不容易明白很多东西,但怀疑到后来建立信心时就由疑转信了,不能自始自终都是怀疑,怀疑就是障碍,从无明而来,看不清楚就是无明烦恼。对佛救度没有信心就有很多的搞不懂,在能搞懂的范围内,有了怀疑后通过用心学习在能清除的范围内清除掉,一部分道理可以讲,有些讲不出来、不可思议的,就有清除不到的地方,不能清除的那部分非得要搞明白是不可能的。

但好多人太懒惰,好像没有什么怀疑,这也不太对头,开始不懂的也不怀疑,想也不想,这就是在往生这件事上没有真正的认真,没有真正想去求往生,障碍就看不见,不去考虑为什么有这些困难,这样就永远的停止不动,好多莲友学习了蛮长时间,按照正常的就应该获得信心,老是没有什么进步就说明没有真正用心。怀疑并不可怕,在信的基础上怀疑还是可以解除很多问题的,本来有信心了也就用不着老是这么学,阿弥陀佛的本愿讲来讲去都是对着我们的问题而来的,不管是佛经还是祖师的解释,哪个方面都是针对我们的无明、怀疑。善导大师这个偈子也是很有名“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念佛还是落在本愿上,本愿就不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本愿属于佛,不属于我们,非常简单,你就要听命令,就要信。

又所引文中言:“自余众善,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者,意云是约净土门诸行而所比论也。念佛是既二百一十亿中所选取妙行也,诸行是既二百一十亿中所选舍粗行也,故云全非比校也;又念佛是本愿行,诸行非本愿,故云全非比校也。

当初法藏菩萨就是在世间自在王佛的引导下,演出了二百一十亿全法界诸佛净土之行,净土之行也就是度众生,选择用念佛的方法清除障碍让我们往生,这就是法藏菩萨当年给我们配的药方,其他的行没有要,当初都已经舍掉了,不在药方里,都筛掉了,最后配成了这一味药,开方子是一个方面,拣药又是另外一个方面,法藏菩萨拣了药,再经过很长时间配这个药,现在就是给我们用,你现在不要另外去配,这个药就直接吃好了。“故云全非比校也”不要去比,堵死你的怀疑心,重点都指到念佛上,简直说了一万句,就是念佛。

不过经常来听课的莲友,因为讲得太多了,表面意思听到了是容易的,关键是要从内心里面接受本愿,一般先从形式上接受,别的不做了,因为凡夫特别执着,一说念佛,其他的什么也不干了,只有这个才是,在初级阶段就这么干,更主要的是要在深心里接收本愿。跟本愿作对的就是自己,佛的本愿就不是我们的愿望,我们都是有愿望的,一搞到你那里就不是本愿了,理解本愿特别简单,就不是你的想法,是佛的想法,如果这二个相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入于本愿,这个好硬的!我们每个人固执得不得了,就是不放弃自己的想法,我干嘛要听佛的呢?我还有什么意思呢?要落实起来还是有难过的地方。凡夫的愿里面就是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安乐,佛的本愿说得再怎么好可能没有什么体会,现在就是在说佛的本愿的好处和来龙去脉,真正落实起来蛮简单的,就是跟佛打一仗,看你厉害还是佛厉害。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纯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纯祥法师)  

 纯祥法师:略述慧远大师的净土观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现念佛解脱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讲: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三讲:二门章,舍圣道归净土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四讲:二行章,舍杂行归正行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五讲:二行章,正杂得失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六讲:本愿章,选择本愿的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七讲:本愿章,何故十八愿选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八讲:本愿章,为什么“乃至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讲:利益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一讲:特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