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修行为什么要共修呢?不是也有闭关或是面壁九年自修的说法?


   日期:2016/11/15 17: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事情是否值得做,在做事之前就要想清楚,这是“愿力”的问题;如何做事才能成功,是“智慧”的问题;能不能坚持,是“精进”的问题。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不是说有了愿力就不需要智慧了,或有了智慧就不需要坚持了。

  佛法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可以引导我们从充满贪嗔痴的凡夫达至究竟清净、彻底觉悟的佛陀。在这整个菩提道的过程中,有种种法门、种种方便,若能通达全体,一切方便都是佛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学人步步进益;若只见一叶,只执一分,就如盲人摸象,处处矛盾。

  XC法师微博开示

  1、网友问:法师,我是个生意人,家里人反对我学佛,说经商的人“无奸不商”,而佛法是让人做善事,做善事的人不适合去做生意?!

  李嘉诚、稻盛和夫也是学佛人。

  2、网友问:怎么样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

  要依照所听闻的佛法去思维。

  3、网友问:师父,临命终时的念头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若人一生行善,而临命终时对家人又有所牵挂割舍不下,会对来世有很大影响吗?

  业感果是有顺序的,除非一生造了极重的重业,临终的业就是最关键的,可能抢在其他业之前感果。

  4、网友问:修行为什么要共修呢?不是也有闭关或是面壁九年自修的说法?

  已经到达某个境界的修行人可以闭关修行,但绝不是人人都可以闭关。

  5、网友问:法师,如何才能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做好自己,提升自己,善待他人。自己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6、网友问:为什么我嗔恨心、怨气那么重,没有好的心态?

  要用善法把自己身心充实起来,才能有力量去控制脾气、善待他人。若自己内心空虚,行动又不努力,整个人是没有能量的,就会被烦恼控制。

  7、网友问:社会上有些走后门进了垄断单位比没有托关系坚持靠自己独自去市场求职的待遇丰厚,且人生境遇稳定顺利。如何去理解?

  顺利”“待遇丰厚”是已经呈现的果相,更重要的是眼前种的什么因。人生不在一时,也不在一世。不必与他人比一时之果,关键是明白自己行为的意义、清楚生命的方向。

  8、网友问:生活没目标,我该怎么办?

  缺乏愿力的生活,是没有快乐可言的。生活目标别人给不了你,只能是启发,只有回归自己内心最深处,静下来思考。观察对比身边的人,接触有目标的朋友,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9、网友问:师父,信佛能使命运变好么?

  光信还不够,必须得照着佛法去行持才能改变命运。依法而行能令命运变好吗?从无限生命来看是肯定的,但只从这一生来看则不一定。我们所行的善因,不一定今生就能感果;也有可能修行善业使得重罪轻报,在显现上好像今生反而受苦了。若真信佛法,就会懂得:命运就在当下,就在因上。

  10、网友问:为什么善良却总被别人欺负?

  不是善良总被人欺负,是自己不够强大才被人欺负。有些人搞错了,把软弱当做了善良。什么是善?为什么要善?怎么行善?怎样让善的力量更加强大?这些都是要学习、实践的。善良绝对没有错,错的是自己智慧不足,力量不足。

  11、网友问:师父,请问:能觉知的,是不是就是大脑的作用?假如大脑死亡了,觉知是不是也就没有了?若说大脑死了还能知,那怎么又能称为死呢?

  能觉知的是心,这个心不是指大脑,也不是指心脏,而是“识”。佛教讲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死亡是前六识的作用消失了,第七识、第八识仍然在起作用。

  12、网友问:弟子以为只有真正“空了”,“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真正达到正知正见的究竟大门。

  空,无相,无愿,道理好说,实践起来需要次第和方法。学佛之初,立愿居先,若无大愿为导,直趣空性,凡夫极易执空为实,堕入顽空,不仅对治不了烦恼习气,反而丧失生活方向,譬如该提问者的状态。不可把佛法所谈的愿力混同于贪烦恼,志与欲、目标与目的,均有清晰抉择。

  13、网友问:顶礼XC法师,亲人即将离世,去医院过度医疗延长无质量的生命时间,还是留在家中平静陪伴走完生命最后的一程,这个选择真的很难,心里明白选择后者无论对亲人本人还是这个家庭而言都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救”与“不救”良心上还是过不去这个坎,望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留在家中不等于就是“不救”,而是用另一种方法去救,真正有意义、有帮助的救。多关怀、陪伴,营造平静温暖的氛围,尽量提策亲人的善念。若本人不排斥,最好在家里设置佛像,念诵佛号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