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虔诚


   日期:2023/10/11 19: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论虔诚

至诚至敬的人容易入道,因为这种人有一股正气,单凭此一虔诚的浩然正气就不会轮回。没有正气的人,还要先学会做人,人道修好后,才能升入天道。

精气神充沛到极点,天眼自然打开,顶门自然冲开。杂念排除,心念专一,精气神自然充沛。

真正的诚心就是无我,无我以后才能找回自己。修到最高的成就,即是无我。最善良的人、最单纯的人,是最接近道的人。叫你虔诚、奉献、服务,就是让你培养佛菩萨的品质。

信必须深信,行必须力行;信而不深,犹如未信;行而无力,犹如未行。深度与力度都达到了顶点,才能打开那个浩瀚的、终极的“东西”,否则都是隔靴搔痒。

如果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岂不是和木头没什么两样?静坐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不胡思乱想,要起正思维,也即起正念。参禅或守窍都是集中一念,一直钻进去达到顶点,也即开悟。

佛教的伟大之处就是,你信我,我要度你;你不信我,我更要度你;好人要度,坏人更要度。佛教不是信一神或多神,而是信你自己就是佛,人人都是佛,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只要肯修炼,都能达到释佛的等级。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人类固有的本性、固有的品质。恶习是后天学来的,是受环境的影响,只要给予适当的教导,就会返朴归真。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根本原因还是自己不自信,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不清楚。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不敢让别人评价的人,更不会有快乐。借助外境得来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深入内在的觉知,获得的才是真正的、永久的大喜悦。

古代的祖师讲:“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不放弃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见到空性,你就不要入山,即使住在山上,你的心也不会安。不把那个东西修出来,不见到那个东西,你就不要闭关,眼前一片漆黑,你怎么用功,怎么入定呢?明其心,才能见其性,见性以后,躲起来,用上数年的时间和它打成一片,最后说走就走;要么靠佛的力量和成就的上师的力量在临终接引你也一样,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对佛,对上师深信不疑,这样才能和佛和明师的力量相应。烧香拜佛,供养上师的目的,就是培养信的力度和深度。

道里面是没有分别的,惟有当你没有分别的时候,才能够深入到道里面;一旦你有分别的时候,也就是你从道里面退出来的时候。分别来自于头脑,道里面是不需要头脑的,政界商界才需要头脑。道属于整体,整体里面没有分别,惟有个体才有分别。小孩没有分别,所以才能和道同一体。人人内在的核心都是个小孩,和道都是同一体的,找到内在的核心——小孩,就变成了圣人。只有头脑才会故做威仪,道貌岸然。道是轻松的,活泼的,喜悦的,没有分别的。头脑总是要强,所以才会分别。幼稚、单纯、天真有什么不好呢?事实就是事实,要让它以本然的样子存在,人为的就是一种分裂。心灵是单纯的,总是敞开着。头脑是复杂的,总是想办法把自己伪装起来,因为头脑是个胆小鬼,最贪生怕死。由于头脑从小就开始伪装分别,所以从未知道有个不死的东西,一直都在错过那个东西。周围的环境不是问题,问题出自于你的头脑,头脑的畏惧导致你无法达到内在的佛性开花。拿出大无畏的精神,让头脑死一回吧——你必能亲睹佛性!

惟有先透过自信,然后才能信周围的一切;自信后,方能信人。自信的同时还要自知,信而不知,则是迷信,迷信则是无能的表现。

宗教不像科学那样,靠怀疑就能够研究成功。科学属于知识的层面,需要怀疑才能进入。宗教属于灵性的层面,需要虔信才能进入。科学不怀疑就不会去研究,也不可能进步。宗教不虔信就不会去修炼,也修炼不成功。在宗教里面怀疑是行不通的,在科学上虔信是行不通的。宗教的脑袋需要天真单纯,科学的脑袋需要复杂。宗教与科学有极大的出入,是使用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力量在运作——虔信与怀疑,两种力量都对,但不能使用在同一领域。

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用真实的面目面对自己,内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心口不一。倘若你不修行,也就不必谈心口如一;若想在修行上有所进步,除了以真实的面目面对自己和周围以外,没有第二个法门可以入道。许多人之所以修行多年未能入门,主要原因就是不敢以真实的面目面对现实。这种做法对世事或许有帮助,然而用在修行这条路上则是最大的障道。能够真实地面对人、事、物就是最大的解脱,真到什么程度,就解脱到什么程度,真的当下就是解脱,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只有在真的当中,那个自然的、先天的东西才会出现。

对于禅定功夫深的人而言,在死亡的那一刹那,犹如从这间屋子走进另外一间屋子,神识是非常清醒的,就像生前打坐入定,神识出去那么方便。但对于生前没有禅定功夫,不能离开身体的亡者而言,就要靠明师的接引了。如果不信明师,那么亡者的中阴身(灵魂)就会随着生前的业力(习气)去投胎,生前好YIN,死后必投胎畜生道;生前好斗好杀,死后必投入阿修罗道;生前好佛,死后必升佛国。

虔信明师和迷信明师是截然不同的。虔信明师是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明师的教义、思想以及行为都有了一番了解之后产生的智信,虔信是智慧的表现,也是智慧的结果。迷信则是愚昧的表现,恐惧的表现。迷信意味着自己的智慧还未开花,需要明师替自己作主。虔信是通过学习明师的思想,已有所证悟,看清了我执,同时也消除了我执,已经是一个解脱的人。迷信是还未看清我执,还隐藏着我执,还未解脱,还执迷于明师。虔信明师就再也不会否定明师,迷信明师则意味着随时都可能否定明师。

一个成道的人就是一个真实的人,只有真实才能进入那个终极,反之就一直在途中,难以抵达目的地,一直生活在过去和未来。生命是单纯的,无需你去伪装。生命的意义就在这个当下,那个终极不是在未来,而是在当下,就在此时此地。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也就是目标达成的时候,也就是你最真实的时候;当你有了目标,也就为了目标而活,从而失去你最真实的一面。

相信佛和知道佛是两码事。相信意味着有迷信的成分在其中,随时都有可能动摇,犹如墙头上的一棵草,随风摇摆。相信来自于迷信,来自于无知。知道佛则意味着你经验了佛。知道来自于经验,来自于体会,来自于自身。当你知道佛以后,也就不存在信与不信一说了。佛只是一种存在,是觉悟的众生。惟有当你不知道天上有玉皇大帝的时候,你才会相信玉皇大帝。相信并非就是知道,不能代表知道。知道已经超越了相信。

能够持久地虔诚就是解脱,根本毋需再修。虔信的等级就是无我的等级,无我的等级就是和万物同一体的等级。

修行的诀窍以及超越自身的诀窍,都是以虔信为基础。有了虔信以后,才会对自身,对万物产生悲心。悲心是与万事万物联系的根本法门,也是进入三摩地最快的法门;悲心是融化自己的一种手段,也是融入道里面的一种手段。

由虔信产生悲心,达到无我,达到三摩地,达到与万物一体,最后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

能够真正地、彻底地把身口意供养给上师,此时此刻,你就和上师同一个等级,也即和诸佛菩萨同一体。

祈祷是一种消除“我执”的方法,是融入宇宙的前步功法。真正的祈祷就是虔信,虔信到极点就是无我。没有无我做基础,是没有办法进入佛国大门的,没有虔信,又如何能静心呢?当进入佛国的大门以后,也就无需再祈祷了,但静心与静坐是永远都需要的。

明师就是为了度众生而来的,他使用的方法千奇百怪,绝不会以一种形式出现。明师对众生是平等博爱的,他所具备的条件,能使众生明心见性,能使众生转迷为悟。

如果你不能亲近道,那么就亲近你的明师吧!从某种角度来讲,明师的等级就是道的等级,明师和道是同一体的。

真正的明师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毋需叫喊,自然能把众生吸引至身边。

只有在世明师才能更好地使众生不再轮回,思念过世太久的明师,不如思念在世的明师。凡是开悟的明师都知道如何救度往生的众生,明师既是佛国的客人,又是佛国的主人。

开悟的明师所做的一切,就是佛做的一切,亲近明师就是亲近佛。

蜡烛自身不会点亮,只有已经点亮的那支蜡烛才能点亮它。众生和明师的关系也是这样,只有明师才能点亮众生——真理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只有当你完全信任这位明师时,才能点亮自己;但是,明师不会强迫你信任他,明师总是随缘做事,因为明师是个没有“我执”的人。

明师可以把你的灵体带到生命最高的源头——佛国的领域,但明师从来不会强迫谁跟他走,也不会主动去带谁,除非你愿意敞开自己的心灵。开悟的明师就是一个无事的人,什么事也不做,明师的存在就是在做万事。

要得到明师的加持力,首先要空掉你的头脑,只有除掉你的“我执”,明师的力量才进得去,否则,明师的力量也会被你那复杂的头脑抵挡在门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