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一心不乱


   日期:2023/9/8 15: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一心不乱

你们说坐禅与做事有什么区别?你们有的出家这么久了,有的学佛这么久了,有的听开示也这么久了,应该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如果学佛很久了,没有产生自己的佛学思想,那么你们学什么呢?佛学是什么?大家学佛后心得、体会即是。如果你光是研究佛学,没有去真正实践,永远也不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充其量只是拾人牙慧,根本无法领悟佛法的真谛。如果答不出有什么区别,说明你根本没进入学佛阶段。是真的回答不出来呢?还是不敢说?或者是不愿意说?不论是哪种原因,不说可以,但你们内心都要有答案。

学佛后是怎么产生自己的佛学思想的呢?一方面靠悟。另一方面是通过别人提问,把自己的智慧触动开了。如果学佛不产生疑团,不去认真思考,怎么开智慧呢?有人说坐在那儿修定,什么也不想,那是邪定,不是佛门里追求的定。研究过佛学的人,知道何为禅,大家都会回答“一心不乱即为禅”。既然说“一心不乱”,那就说明还有一个思想念头存在。如果没有念头,又怎么称得上“一心”呢?实际上大家学佛,不是怕落在没念头上,而是怕坐在这儿一直胡思乱想。坐禅,应该是人在这里,思想也在这里,不仅在这里,还要保持一心不乱地在这里。而不是胡思乱想、没有头绪、分不清前后。如果是有条不紊地想,叫一心不乱地在想,一心不乱地在观。坐在这个地方,头脑里一直保持在考虑一个问题,乃至考虑种菜,这就是禅定。

一心不乱地念佛、一心不乱地持咒、一心不乱地观想、以及一心不乱地念经,这四个“一心不乱”,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白天种菜的时候,能够做到身、心、物三者合为一体,和我们在洞里打坐,一心不乱地思考一个问题,又有何区别呢?一点区别也没有。一旦把自己训练到一心不乱的程度,做任何事,都一定会有大成就。你掌握了任何一种方法,能达到一心不乱,把它转移到修行上来,都能直接受用。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再去考虑其它的事情。比如种菜时,就不要想坐禅;坐禅时,就不要想外边的事情。

过去有一个摩诃禅师,人很笨,师兄弟们都瞧不起他、不喜欢他,但他非常用功,因为做什么事都做不来,就安排他到伙房去烧火,有时连火也烧不起来。做饭的师父也骂他,你怎么连风匣也不会拉?使劲拉火不就着了?摩诃说:“我确实不会集中思想,所以拉起风匣来,也是松一下,紧一下的。”他非常恨自己,用心拉了三年,已经达到了烧水时一心不乱。有一天下雨了,柴都湿了,有人说:你傻乎乎的,一身懒肉,把脚放进去烧。摩诃和尚就真的把脚放进去烧,几分钟后,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寺院。一顿饭就这样做熟了。摩诃和尚通过拉风匣达到一心不乱而成就了。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达到一心不乱,每个人不一定都要通过打坐进入。许多画家、艺术家,都已经进入半个一心不乱了。否则他的艺术不会有活力,不可能达到出神入化。实际上做任何世间法的事情,都需要忘我的投入才会做得好。

我们每天坐禅,仅仅是让身体休息,思想根本无法休息。甚至是做事情的时候,头脑才有所休息。因为只有身体劳累时,思想才不会太活跃。

过去禅师们为什么都是吃得少、睡得少?就是为了让思想静下来。只有折磨身体,才能让心静下来,身心是一体的,心抓不到,只能通过身体去用功。古人为什么知道修身没有用还要在身上用功?因心、身它既是一体,又不是一体。说它是一体,因身是由于心的妄想而产生的;说它不是一体,心和身又是可以分开的。

现在你们晚上睡觉,是不是很多、很深沉?早上醒不来,即便醒了,还不愿起来?因为来这里劳动多,身体比较累。通过打坐,确能唤醒身体的能量,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虽然劳动也可唤醒身体的能量,但和通过打坐唤醒的,是不一样的。通过打坐唤醒以后,身体是柔软、轻柔的,有一种空灵的感觉。而通过劳动产生的能量,身体是硬的,头脑是满的。因为静坐所产生的能量是先降下去,再升上来,而劳动所产生的能量是直接上来。不论是哪种途径产生,很少有人能够把这股能量降下去,再升上来。

* 《大乘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阿弥陀经》主要是介绍极乐世界的境界,基本上没有教怎么修行。只有一句话:念到“一心不乱”,其实,“念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心不乱”。

* 我们替人念经,确实能消业障。但替人消业,不是“经”,而是有修持的“人”,一心不乱地去观想。如果有一心不乱的功夫,去念经,确实有用。但有了一心不乱的功夫,要“经”还有什么用呢?

* 我一直很矛盾,有的人是真想修行,大多数人是凑热闹。我原来写的东西,本来想拿出来给人看,又怕传出去,有人诽谤我,给我以后造成更多困难。

* 如果有一天眼前的无明打破,你去讲法,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讲圆满。自家宝藏,永远属于自己的东西。

* 《圆觉经》、《维摩诘经》,必须要会背。因为这两部经是讲如何修行的,可以直接受用。如果心很散乱,看经也看不进去。

* 要捕捉“道”,比如说走路时,你可以把打坐时的感受拿过来。一心不乱地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用功、在定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