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万行法师答疑


   日期:2023/8/25 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万行法师答疑

问: 压抑是不是也是一种忍辱?
师: 压抑本身就是错的。佛教是不允许压抑的,而是叫你转化。你压抑,能压抑多久?人的忍耐、压抑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度,身心就会起变化,起反应。你转化了,不是这个力量没有了,这个力量还存在,但性质变了。佛教讲心能转万物,万物被心所转。你转不了它,它就要转你。为什么你转不了它呢?因为你不明白这个道理。

问: 过后才转,行吗?
师: 它已经转了你,它已经不存在了,还有什么过后?就是两种力量在较劲的那一刻,你转它才有用。它已经把你给转了,已经不存在了,还需要你去转它吗?

问: 我看书,脑袋会乱,心静不下来,学不进去。有什么办法对治吗?
师: 昨天有人给我发了条短信,说:“如何让我的脑袋专注,不散乱?”我回答说:“你如何让你的影子不再追你?”你们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答: 不管它,任它去?
答: 歇下来就行了。

师: 回答得非常好。歇下来,影子就停止了。你人不动,影子就不会追你。你跑得越快,越想把影子甩掉,影子追你就追得越快。影子跟你是同一体的。同样,妄念跟你也是同一体的。

问: 最近脑袋老是在动,心静不下来,但觉照还是很定的。
师: 越是思维敏捷、智商高的人,他的妄念越多,反应越快,越迅速。越是反应迟钝的人,妄念来得越慢,你说一句,他好几秒钟才有反应。妄念就是反应,反应就是智慧。所以,对妄念你只要加以利用就行了。一个没有妄念的人,一个不能产生妄念的人,就是一个木头人!他半天没反应,半天没有一个妄念,你们说他有智慧吗?

我们的妄念不是多,而是太少了。妄念要多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像流水一样中间没有间断,你的觉照就算达到七成了。我们现在的妄念,中间还有间断。什么时候你的妄念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像行云流水一样,你的觉照就形成了。就像屋檐的滴水一样,刚开始少,它就“滴……答……”“滴……答……”。等到雨水多了,就变成“滴答、滴答、滴答……”。最后干脆不“滴答”了,而是“哗哗哗”地直往下流,形成一条线了。

问: 那不是妄念纷飞吗?
问: 那就照住了妄念?
师: 照就是妄念,妄念就是照。

问: 如果见性的人,觉照功夫没有丢掉,那不是大无明?
师: 就是大无明。这时候妄念已经起用了,已经不能叫妄念了。就像驹一样,驹没有长大以前不能叫马,只能叫驹,长大了以后才能叫马。妄念这时候也不能叫妄念,它能“哗哗哗”地像线一样往下流,而不是“滴答、滴答”,就不能叫妄念了,而叫大智慧。小鸡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答: 小雏。
师: 对了。为什么不能叫鸡,而叫雏啊?马小时候为什么叫驹,不叫马呢?所以妄念也是这样,妄念少,就叫做妄念。妄念一个接一个,那叫大妄念。妄念不断,成线成河了,大智慧就先前了。这时候什么都干扰不了你了,什么都进不来了,你成线了,成体成事了,外界的东西就干扰不了你了。就像高山流水一样,中间不断流,什么还能穿透你的妄念,干扰你的思维呢?之所以我能打断你的思维,穿透你的思维,是因为你的起心动念没有形成一条线,还像滴水一样“滴答”“滴答”,中间有空隙。


问:禅宗在见地上讲:“入处和出处,用处和了处。”请问用处是什么?
师: 用处就是入处,入处就是了处,四处就是一处。根本就是我,我就是根本。头就是脚,脚就是头。

问:入处是不是指“觉”跟“照”呢?
师: 刚刚讲到,觉照是一体,只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了解何为“觉”,何为“照”,所以树立了一个对立面。这两者,你只要理解了一个,就理解了两个;理解了两个,你才知道它们就是一个。因为我们不了解光明,所以造化给我们创造了黑暗;因为不了解黑暗,所以就有了光明。这样说来,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问:烦恼即是菩提,在运用上,这句话该怎么用呢?
师:如果真的能随时看住烦恼的话,烦恼本身就是用。烦恼对烦恼的人来讲,它是烦恼;对于智慧的人来讲,它就能起大用。

问:到底什么是佛法?
师:讲佛法,真难开口!越讲越不会讲,越修越不敢讲,真的只能心领神会,只可言传身教。这个言,是一种大言,不是我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所言。

问:今天中午拜佛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佛陀说他四十九年说法,一个字都没有说。佛陀确实是什么都没有说。什么是佛法?处处都是佛法,有什么可说的呢?有什么可修的呢?什么是法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没有一法可修。今天我好像终于明白了佛陀这句话的意思。
师:那是你与佛相应了。只可惜你只相应了一刻,不能刻刻相应。所谓的“万事万物,处处皆是佛法”,那是因为我们时刻与佛法相应。你变成了佛,一切皆是佛法;你无明,一切皆无明,佛法对你而言,也变成了无明。
 
问:圣人遇到逆境的时候,他是怎么面对的?
师:圣人没有逆境,一切皆是智慧,一切皆是用,天下只有一个字,就是“用”,一切都是为了用。如果你没有用,你就没用。

问:无用也应该是用吧?
师:巧匠无弃材。在一个能工巧匠的眼里,任何一块玉都能用,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只可惜我们个个都心高气傲,所以我们都变成了无用之才。都是不守本份的人!都是自作主张不听招呼的人!一个大智慧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守本位,听招呼的。

问:那身口意岂不是成了一个工具?
师:对,身口意就是一个工具,身口意真的是一个工具。可是我们都变成身口意的工具了,身口意成了我们的主人了!成了“我”,成了“我”的主人了!

问:打坐的时候,我的脖子上有一股力量,特别紧。请师父开示。
师: 胡思乱想,没事干,在身体上玩游戏,没有入道!你的心果真已入道,还会知道身体上的这个反应、那个反应吗?

问: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是不是凡夫都应该经历逆境和一切不好的东西?
师:你记住:世界上本来如是,没有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白与黑。为什么你不能本来如是呢?你带有我执、我见,带着自己的思想来看这个世界,所以它就不是本来如是了,它就变成了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了。同时,你带着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来对待事物,事物就有了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你如果不带着这些观念来看待事物,就是如是,本来如是。

问:如果做了贪嗔痴的事,知道自己在贪嗔痴……
师:那就没有贪嗔痴了。

问:有,那应该也是贪嗔痴的一种表现吧?
师:它显现,但不会干扰你。它显现的已经不是贪嗔痴了,只有贪嗔痴的相,没有贪嗔痴的用,它没有发挥作用。因为你已经把它照见了,照见了五蕴,五蕴不是皆空了?五蕴就是五阴,贪嗔痴就是受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