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蔡惠明居士:“圆瑛大师年谱”的编辑因缘


   日期:2023/6/13 1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圆瑛大师年谱”的编辑因缘

蔡惠明

当代高僧圆瑛大师(一八七八—一九五三)俗姓吴,名宏悟,字今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二十岁从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先后于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冶开、寄禅雨禅师参学禅法,其后又从通智、谛闲、祖印、慧明等法师修习教观,并精研“楞严绝”。清宣统二年(一九〇九)于宁波接待寺创设佛教讲习所,初建法席。一九一四年,任中华佛教总会参议长,协助寄禅和尚抵制当时庙产兴学风潮,护持佛教。同时在福建、浙江、北京、天津、厦门和台湾等地讲经,法筵盛极—时;还到南洋、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弘法,深受信众拥戴。一九二四年与转遗、转物两和尚发愿重兴泉州开元寺,并创办佛教慈儿院,自任院长。一九二九年与太虚大师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被推为理事长。先后出任宁波天童寺、七塔寺、泉州开元寺、福州雪峰崇圣寺、鼓山涌泉寺、福州林阳寺、古田极乐寺、罗山法海寺、南洋槟榔屿极乐寺等国内外诸大名刹方丈,颇多建树。他还主持重修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塔,大力恢复毁于火灾的宁波天重寺。凡他住持的名寺古刹,无一不得到振兴发达。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组织僧伽救护队,举办难民收容所,并两次赴南;洋募集经费,得到着名华憍领袖陈嘉庚、胡文虎的赞助。一九三九年回国后,他和高徒明阳法师在上海突遭日本宪兵队逮捕,押解南京,以“抗日救国”问罪。后在与论压力下释放回沪。他拒绝与日伪合作,闭门汪经讲学。一九四五年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培养僧界人材,桃李遍海内。如不久前在台湾圆寂的中国佛教会名誉会长白圣法师与国内着名的明阳、明哲、定持、梵辉、雪柑等法师,都出自大师门下。在香港、台湾、南洋各地都分设有“圆明讲堂”,弘法利生,影响深远。一九五二年,他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一九五三年九月在宁波天童寺圆寂。

大师三十一岁开座,先讲“护法论”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后感普贤菩萨摩顶加持,精研“首楞严经”。他在“楞严经讲义自序”中写遗:“于经中疑义,深奥难解之处,遂一一书条,贴于壁上,逐条静坐参究,既明白一条,即扯一条,如是八年之久,一房疑义,扯尽无余。”可见他对“楞严经”的研究是下一番苦功的。明清以来,以“楞严经”为依据,融会各家各派的纷歧,是佛学研究的主流,而大师是近代这一主流中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气楞严独步”。据“年谱”记载,从一九〇一年至一九五三年的半个世纪中,他研学“楞严”从未中辍,有三次因用功过度而咯血。八年辨义之后,仍不断开发新义,共宣讲此经十三次。一九四五年圆明讲堂开办“楞严专宗学院”,又重讲此经是最后一次,当时他已六十八高龄,仍日夜备课,写讲义一直至深夜,“皓首穷经”的勇猛精进精神,使楞严专宗学院的全体师生无不感动得潸然泪下。我国佛瞀隋唐以后,禅宗与净土宗最为流行。“楞严经”兼有两宗的涵义。如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土宗的“唯心净土”都可在“楞严经”中找到根据。大师从二十四岁听讲此经,有所领悟,发心钻研,深有心得,以后多次作深入浅出,以简驭繁的演讲,并编成“首楞严经讲义”二十四卷,五厚册,堪称傅世力作。

大师还致力融会教禅,兼弘贤首。天台、贤首两家,皆据本宗经典,扬自抑他,门户之见严重。被拿为华严宗五祖的宗密大师(七八〇—八四一)首先融会教禅,盛倡禅教一致。他说一部大藏经谕只有三种敌,禅门言教亦只有三宗;而这三教三宗是柏应符合的,是一味法。他还从澄观大师学“华严经”,提出合华严与禅宗为一,同归之为一乘显性教。这个教判说与法藏大师的教判说有显着不同(见“原人论”)。圆瑛大师曾习天台,对天台教观十分敬佩。后来看到学天台的人渐多,习贤首的人日少,他又改宗贤首,但他一生讲经和注释佛经时,却是两宗并弘,排除门户之见。他在“首楞严经讲义”中写道:

“贤首五教与天台四教,两宗判教,虽有四五不同。应知名异义一,不过开合而已。天台开贤首之始教为通别两教,合贤首终顿圆之敌为一圆教。……宗即各立,义无差别。不可分河饮水,各存门户之见,若自是他非,不但不明他宗,抑也不彻自宗。”

大师早年从冶开、敬安两禅师参禅,对禅宗典籍造诣很涨。他所注释的经论,引用大量的禅宗语录。所着“一吼堂诗集”,所收含有浓厚的禅机、禅趣的诗篇很多,如二十四岁(一九〇一年)口占:“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墨碍,千差万别一时通。”二十八岁(一九〇五年)赋诗云:“山穷水尽转身来,迫得金刚正限开;始认到家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以禅入诗,说明他对禅宗思想有所悟得。融通禅教,也成了他佛学思想的又一特征。

大师三十六岁(一九一三年)时读莲池大师的着作,又对净土宗产生了信仰。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此后他便从禅入净,融合两宗,走上了禅净双修的道路。他自撰“念佛回向偈”说:“愿滑累劫诸业障,愿得福慧俱增长,愿尽此身出娑婆,愿佛接引生安养。”他又改堂名为“三求堂”,自书楹联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僧念侣僧伽。”他赋诗说:“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无佛恰恰念,常念恰恰无。”反映了他念佛的定的境界,这是即事而理,不假分别,不落思量的无上深妙的禅。他认为禅净两宗的柑同处在于:禅宗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圆顿修持法门,称为最上一乘。净土宗对于部份上棋根性,是有无双遗,一性圆明,与禅宗圆明清净觉柑没有区别。在他看来,禅净两宗,皆是如来示教,不可有所是非,禅净虽有二名,其理则一,不过入门不同,根机各异罢了。在他圆寂前一年,即七十五岁(一九五二)年,曾口占一绝,云:“禅净双修四十年,了知净土是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说明他一生在修持上经历的途径是从禅到净,禅净双修,净禅一体。他曾为天童寺二个坐脱立亡的和尚写往生传,宣扬念佛法门的真实不虚。一九五三年九月,这位一代宗师身托租庭,心栖净土,在僧众念佛声中撒手西归。在坐宠时面貌如生,顶门犹温,足征他数十年来广修众善,说法度生,身体力行,功底深厚。

为了纪念圆瑛大师圆寂三十五周年。一九八八年,由上海圆明讲堂发起编印“圆瑛大师年谱”,由明阳法师任主编,梁孝志教授任副主编,方兴居士任编辑,薛鸿勋居士任总务,笔者任秘书兼校阅。全书三十余万字,除按年份排列大师的化缘事迹外,同时收录了过去未曾发表的大师的诗文、手稿、函牍、演讲等有关文稿。为研究与崇敬这位近代高僧伟大的一生者提供了重要资料。“年谱”还有图片一百多福,其中有大师青、中、晚年时代法相和弘法活动的照片,大师会任方丈的各大丛林、名寺古刹的摄影,以及大师的亲教师、前辈、同门、法徒、弟子等的傅略和照片。内容丰富多彩,资料兼收并蓄。十六开精装本,繁体字直排,烫金封面,由着名书法家赵朴初居士题签。

“年谱”共分十个部份。前六部份是记录自大师诞生、出家、受具足戒、开堂弘法至抗日救国、历任十大丛林方丈,多次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为反对庙产兴学、护持三宝奔走,至晚年办圆明讲堂与楞严专宗学院培育僧材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应化事迹,旁征广引,极为翔实。第七部份为二不疾”,详述了大师在一九五二年经诊断患食道癌绝症后,住华东医院治疗并无进展,他安定自若,对明阳等诸弟子说:“我今病势严重,恐难痊愈,但我身后安排,一切宜从简约,只以佛教仪式,洁净庄严为原则。我今身心,尚感安乐,无星无碍,出家人置生死于度外,以疾病为助缘。我号三求堂主人,平生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三求为宗旨,现在福慧已求,最后只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在圆明讲堂墙壁上贴一纸条,写了八个大字:“来者念佛,是真莲友。”一九五三年七月中旬,病势依然如故,大师自知尘缘已尽,决意归老租庭。于是由明阳法师与郑葆堤医师护持到宁波天童寺。同年八月,他写下遗嘱,原文如下:

“余一期将尽,力疾还山,身托祖庭,心栖净土。兹当长别,愿留数书:一、社会道德普遍提高,时节因缘不可思议。凡我佛子,各宜精进,力行十善,勤修六度,行菩萨道,报众生恩。各宗各派,同宣斯义,出家在家,各尽其力,互助无争,团结第一。二、余以衮年,幸逢盛世,愿我全圆佛教徒,同心同德,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应恩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三、四大幻住,迁化随缘,身后安排,宜从简约,发讣开吊,世俗所为,悉当免除,毋增罪咎。

公元一九五三年八月圆瑛(签字)”

第八部份为“圆寂”。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九日(农历八月十二日)正是秋风动悲感,明月惹哀思。那天大师精神极佳,毫无异状,下午一时,突唤明阳法师去嘱咐说:“将我夹袄、夹裤、黄鞋布袜取来,为我更衣,扶我去厅外庭前看看。”当时由明阳法师等抉起,趺坐达一小时。这次呋坐和行走是病势转危数月来所未曾有过的。不久天童寺方丈前来问候。大师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方丈答:“农历八月十二日。”师频频点头。到晚七时、九时,又两次问侍者:“现在是几点钟?”当时他老人家安定非凡,没有令人可疑的地方。深夜十一时,全寺僧众和信徒齐集师前一心念佛,大师也口唇微动,喃喃念佛。十一时十五分,正是“娑婆印坏,净土文成”的最后时刻,当代高僧圆瑛大师在念佛声中撒手西归。九月二十一日晨为师净身时,发现四肢柔软如棉。八时坐宠,面貌如生,顶门犹温,唇也呈红,闭目含笑。可见大师数十年来广修众善,说法度生,功德不可恩议,致有以上瑞柑。

第九部份为“悼念”。记叙了大师示寂后国内外佛教界举行回向法会,开展悼念活动的情况。国内务佛教刊物如北京“现代佛学”,上海“弘化”、“觉讯”、“觉有情”等均出版了悼念专辑。新加坡佛教界在集会沉痛悼念后还编印了“纪念专刊”。第十部份为:“圆明讲堂的恢复,纪念堂的建立和发展。”是介绍大师圆寂后,明阳法师继任圆明讲堂住持,但由于“左”的错误思潮的干扰,圆明讲堂在一九五八年和十年浩劫中雨度被迫关闭。直至一九八三年初夏得到重新恢复,并建立了“圆瑛大师纪念堂”。这一年恰逢大师示寂三十周年,为此隆重举行了开幕典礼和纪念座谈会。在会上,明阳法师说:“今天我们纪念圆瑛大师,就要像他那样地热爱祖国,努力振兴中华。先师生前多次到台湾讲经弘法,对台湾同胞十分眷念,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为祖国的大团结,大统一共同努力,早日实现先师的遗愿。”圆明讲堂巳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收回了被占用房屋,并正进行全面整修。新建玉佛殿,巍峨壮观,将供奉由新加坡双林寺谈禅法师捐献的高一·九米缅甸玉佛。前股则供奉由鲳华寺请来的千手千眼观世晋菩萨香樟木雕像。近年以来,前来圆明讲堂瞻仰大师的海内外四众弟子络绎不绝。“年谱”的编印,就是适应大的大师信众的要求,由明阳法师发起并主持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海版“辞海”在圆瑛条目中称大师“为佛教旧派代表人物”,而称太虚为“被目为佛教新派代表人物”,这是很不妥当的。圆瑛大师长太虚大师十二岁,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在天童寺相识,结文字交。同年七月望,佛自态日,两位大师于天童御书楼订盟为弟兄。由圆瑛大师手书盟书,迄今犹存·“太虚大师年谱”第二十八页全文摘载。编者按写道:“今悟,为圆瑛出家时法名,乃曹洞宗派,“耀古复腾今”之今。其后,接宁波七塔寺法,乃改名弘悟,故与“圆瑛法师事略”不同。……圆瑛时年二十九,能屈交十七龄未满之大师(太虚),眼力实有足多者!”可见两大师都是法门龙象,虽然弘法利生的途径和方便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振兴佛教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次编辑“圆瑛大师年谱”,慎重地处理了以上问题,同样刊有太虚大师事略和照片。从“年谱”附刊大师的前辈、同参、弟子、再傅弟子、护法居士等传略和照片等,可以说几乎罗列了近代佛教界所有的法门龙象、弘法健将。象征了佛教四众大团结,这是值得称道的。   

摘自《菩提树》441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