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章 喜施获福


   日期:2022/2/12 8: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解】此第十章,明随喜功德,自他兼利,福无穷尽也。施道有三:一、资生施,谓以财济其贫穷。二、无畏施,谓于难中拔其忧苦。三者、法施,谓以三学令得四益。

讲一讲“资生施”,施给众生生活必需品。“谓以财济其贫穷”,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有福德资粮。第一个是要有勇猛心;第二个,你得有福德。比如一个人走在沙漠里,没有水、没有粮食,你就不能走了,因为你走不到头。想得倒是挺好,决心也挺大,你走到半路,没有水、没有粮食,就得渴死、饿死。人不得已就得往回跑,有时候也跑不回来。所以说,修道必须得有一定的福德因缘,得有一定福德资粮,这是一个。

另外,民以食为天。如果你断了人家的财物,就像老百姓说的断其命脉一样,他不能生活,这个不行。所以我们应该尽心帮助,让其得财物而生起欢喜心,能够对生存有了希望,而且能够更好地去修道、更好地去生活。应该以财产布施。

这个布施也分人,有钱人有时候就愿意布施,而贫穷人他不能布施,因为他一舍去这点,自己就没有了。比如说,今天就有个居士舍衣服,“我可以舍,我家还有新衣服。”他首先想舍的是他们家的旧衣服,从来没有想舍最好的衣服。他说:“我也没有衣服。”那你身上穿的是什么?是不是?他没想到舍那个。从真正的布施来讲,我们很少做到,大部分都是自己有多余的、不要的,反正就差点没扔了,这个能舍,再好一点就比较难了。有一部分人能够舍,把一些自己不要的,能够愉愉快快地舍去,甚至把自己好的东西也能舍去,这都非常好。

还有一种人就是难舍能舍,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先给别人,这一口饭自己不吃也要给别人,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布施。特别是贫穷人,布施最难,因为他不布施,所以来生更穷。这个财施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别说他们,就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别看我们出家了,你看你们那个念珠有时候老舍不得给别人,那好东西也不舍得给人家,所以我们应该学布施。施道有三,因为能布施可以去掉贪心,可以得道。布施财产就能够去掉我们的贪心,贪心去掉了,才是真正的富有了。所以说,财施功德非常大。

第二个,“无畏施,谓于难中拔其忧苦”,这就更难了。我们往往看到别人在难处的时候,很难去帮助他拔除其苦。既然这忧苦很了不得,不是几句话就能安抚了的,是不是?人都是要在难中才能显出真情来,这时候就看真情能不能化解其忧苦,这个更难去做。

要在难中给人安慰,比如说有了灾难了,说:“你在这等着,我先过去,我先走,等我找来安全地方再来救你。”这就完了。如果都在难中,“得了!我背你走,咱俩一起走,你不走我也不走,要死咱俩就死在一块,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就是应该这样。

当人困难的时候、在黑暗之中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将人抛弃,要令人得无畏、不害怕。特别是不能搞邪知邪见。现在有很多的恐吓,主要恐吓啥呢?那些大仙,说:“你若不布施,不供养我,就会得什么什么灾难,在半年之内你们家谁会出车祸什么的。”他就这样。这属于什么呢?这就是恐吓他人,令其堕入怖中,让人堕入难中。

我们正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想法拔其忧苦。他最忧苦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拔其痛苦,给他讲正法,讲怎么样去修行,怎么样去持戒,甚至给予更多的帮助。哪怕他走黑道,我陪他一起走;他背的包挺沉,我帮他背一背;他的车推不上,我帮他推一推;他干不动活,我帮他干。这就是难中拔其苦,无畏施还有很多。

再一个是“法施”,就是“以三学令得四益”。三学主要是戒定慧,能令人得无漏、得智慧无漏、得无畏、得恭敬……还有很多。四益有很多的说法,但是这个法施主要讲的是“戒”,首先得讲戒。法施的第一步要讲戒,不讲戒,我们这个法施恐怕不正,只有不断地讲戒,才会把这个法施讲出去。

第一步要讲持戒。末法众生,最缺乏的法就是戒,如果把戒讲到位了,那法施也就起来了。善恶也得以戒为最基础,先讲最基础的。戒讲完了以后,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才是法施。

【解】不惟自行三种施道,得福甚多。即使见他行施,助令欢喜,福亦无尽。沙门下,释疑。恐有愚人正行施时,见他随喜,惧他分我功德,故以炬火如故晓之,盖不惟无减于我,而福报展转殊胜矣。

“不惟自行三种施道,得福甚多”,不光是自己的三种施道得福甚多,有时候就是你自己没做,见他人进行布施,助令欢喜,也会得福无量,这是随喜功德。“助令欢喜,福亦无尽”,你得的福报和他做的是一个道理,就像太阳似的,太阳升起来既能照着他,同样也能照着你,主要看你的感受和领悟,或者善根的深浅而决定。

这里特别强调了一个,“恐有愚人正行施时,见他随喜,惧他分我功德”,就是说,有人进行布施或做功德时,但有的人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人家来随喜。什么是随喜?本来你没有钱,别人做好事的时候,你能够赞叹、称赞,这叫随喜;而且去帮助一下,弘扬一下,这叫随喜。有的人对此就害怕了,他说:“你一旦随喜了,那我不就没有了吗?我好不容易修了这么点,我一旦讲出去了或是布施出去,我就没有了。”寻思这像给钱一样,像世间的钱,你要是给出去,自己就没钱了。这是不对的,这是一种自私的心理在作怪,这不是事实。

“故以炬火如故晓之”,咱们都知道火把,所以拿此来比喻。“盖不惟无减于我,”就像人拿个火把似的,另外的人也拿个火把,你帮他点着一下,甚至点十个百个,乃至一千,对你原先的火把不会有影响,但有人却害怕减少。“而福报展转殊胜矣”,你越反复这么辗转,反而更殊胜。

【解】昔有二人采花,一自供佛,一转施人供佛,以问弥勒。弥勒曰:自供者成辟支佛果,施人者成无上菩提。盖独乐不若与人,与少不若与众,世出世道,无不皆然也。熟食,喻成圣果;除冥,喻破三障。

特别讲了一个故事:“昔有二人采花,一自供佛,一转施人供佛。”这里有两个人采花,一个是亲自供养佛;一个是转施供佛,就是别人来要,就送给他。第一个人就是想要亲自供佛,人家说:“你把那个给我吧,我替你去供。”他非要自己亲自供。

“以问弥勒,弥勒曰:自供者成辟支佛果,施人者成无上菩提”,自己供的人成为辟支佛;而施人者呢?成无上菩提,这个了不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盖独乐不若与人,与少不若与众,世出世道,无不皆然也”。

过去佛在世时,有那么两个人供佛。有个人是自己采花供佛,谁也不给,我还要自己供呢。这样供佛的功德,他得什么果呢?他得辟支佛,成辟支佛果,就这么厉害。

而另一个人,“一转施人供佛”,就是转施供佛,转施,把自己的东西布施给他人。有个人知道别人要供佛,他想:我也得供佛去。但是他没有钱,后来就把自己卖了,写上文书,说我把自己身体卖了,你借我钱,如果我还不上,就把我变成奴隶来给你干活。就是把自己卖了买花供佛,等他把钱准备足了,去取花的时候,花没有了,人家都买走了,都拿去供佛了。

后来在半道上截了一个人,说:“你把这个花卖给我吧。”

那人说:“我还要供佛呢,怎么能给你呢!”

他说:“不行,你说什么也得给我。我太穷了,今年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培福的机会,看到佛来了,我得供养佛花。你看看,你怎么也得成全我。这么着,我再给你增加一倍的价钱,甚至两倍也行,甚至多少倍,反正我就把你这些花买了。”这个花本来就是一块钱,他就花十块到二十块把那花给买下来。那个人一看他这么心诚,怎么考验都不好使,“行了,这个送给你了。”

后来他就去供佛,那是释迦牟尼佛还是迦叶佛的时候?供佛的时候,各种供养的花都非常好。这个自己采花的人呢,供佛也挺好,挺殊胜的。大家供完佛后,惟独有一束花老在空中停留,在虚空悬着。众人供养花的时候,佛用神通力令这些花全飞在虚空。人家为什么愿意供佛呢,咱们要是看到花飞在虚空,也愿意去供养啊。最后,别的花都落下来,就有这么一束花,就是不落。

后来大家就问:“为什么这束花在空中不落?”佛就讲了这个因缘:有这么一个人没有花,他想花多少倍的钱把别人的花买下来供佛,后来有花的人被他感动,就把花转施给他。由于他的心虔诚,所以他供养的花能够不落。其中讲的那个自己供养的,未来将成为辟支佛;将花施人者和这个买花者,都将成就无上菩提。

所以弥勒菩萨说了,施人者成无上菩提,自己供养者成辟支佛。“盖独乐不若与人”,就是自己独自快乐不如与人,那是真快乐。“与少不若与众”,就是与少众的时候,给少数人不如给众人,这个功德就不一样了,“世出世道,无不皆然也”。

“熟食,喻成圣果;除冥,喻破三障。”熟食,指的是成圣果;除冥,喻破三障。

随喜获福,有时候你没有钱财,你要是随喜别人,赞叹别人的功德,同样获福。就像太阳似的,别人被太阳照着,如果你真心实意地也出去照一照,太阳也照样照你,他得多少你也会得多少,不会少的。所以说“喜施获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妙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四 少睡增定慧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三 过斋亦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一 菩提三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九 恭敬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八 无念才是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