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李四龙教授:二战后欧美的佛教研究


   日期:2020/12/18 21: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战后欧美的佛教研究

李四龙

1945—1980年,这是欧美佛教研究范式的转变时期,学术中心开始从欧洲向美国转移。新—代的佛教学者迅速成长,为80年代以来北美地区佛教研究的持续繁荣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战以前形成的二大学派,此时只有法比学派仍然非常活跃,他们的研究范式普遍影响了当时的西方佛教学者,在战后的这二、三十年间迎来他们最为鼎盛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在中国佛学的研究方面,可以说是进入了全盛时期。30、40年代奥贝米勒、舍尔巴茨基相继谢世以后,列宁格勒学派实际上宣告消亡。二战早已使英德的学术交流合作成为不可能,旧英德学派已不复存在。

法国学界编辑出版的三本佛学刊物,颇能反映他们当时佛学研究之盛:1.在1928-1958年间编辑的《佛教书目》。这份杂志最初由曾任法兰西远东学院院长的培其尔斯基(1885-1944)主编,后来由着名藏学家拉露(1890-1967)继任。该刊汇集了欧美以及日本学者有关印度佛教、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的研究论文目录,文献价值极高。受二战的影响,该刊实际篇幅从1928年到1947年,即第1期到20期,只相当于从1950年到1958年后面11期杂志的一半。拉露的去世使该刊停刊。2.《汉学与佛学丛刊》:比利时汉学研究所主办,由着名的比利时佛教学者布桑在1931年创刊。这份刊物是系列出版物,不仅有论文集,而且还有专着,涉及的内容包括汉学、佛学、藏学及蒙古学等,至今已出版28卷。1939-1945年,二战时只出版一期(第7卷);战前基本上是年刊,战后差不多是3年出版一卷,较多的情况是出版佛学专着。3.《法宝义林》:这份佛教的百科全书性刊物或辞典,最初由法国的两位佛教学者列维、戴密微会同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1866-1945)在1926年发起。1929年创刊出第一卷;1930年第二卷,1937年出第三卷。从1962年起戴密微主持总论,1967年出版第四卷;1978年第五卷,1983年出版第六卷,1994年出版第七卷。创刊的原意是要向印度佛教学者介绍汉文佛典,现在成了研究汉传佛教必备的佛学工具书。该刊以法文字母为序,迄今所出的七卷,出版到法文字母O。其中前三卷基本是由戴密微一人主笔。

从以上三份刊物来看,战后法国的佛教学术界,首先是全力恢复战前的研究传统,仍然偏重于佛教文献学的学术传统。1979年戴密微去世,高产的拉摩1983年与世长辞,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法国佛教学术界整体实力,此后,法国最有影响的佛教学者应是谢和耐,但他后来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中国文化史。目前从法国学术传统培养出来的最有知名度佛教学者,应是傅瑞,但他本人已到美国任教,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哲学与文化史的视角,已偏离了佛教文献学的思路。

德语学者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梵语佛典文献方面,特别是在中亚佛教的研究保持领先地位。研究新疆出土的梵文佛典残卷的顶级专家瓦尔施密特(1897-1985)是吕德斯的学生,也是我国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老师。他从1965年起编辑出版了《吐鲁番的梵文写本》,这套丛书到2000年共出8卷;1994年德国山版了《吐鲁番出土佛典与说一切有部典籍的梵文词典》八卷,这两套丛书都是先由瓦尔施密特主持,最终则由贝切特完成。文献学的传统与德语国家自身的哲学传统相结合,在维也纳大学,以傅劳瓦尔纳(1898—1975)为首,最终形成了“哲学与文献学双轨并重”学术传统,这是战后德语学者最重要的方法论转型。傅劳瓦尔纳继承了俄国学者舍尔巴茨基传统,主要研究陈那与法称的佛教逻辑。弟子也从事这些领域研究,但更偏于文献学的传统。

当前还在德国学界活跃的佛教学者施密特豪森,则较好地继承了“哲学与文献学双轨并重”的传统,他的《阿赖耶识:瑜伽行派哲学中心概念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是一部公认的学术经典著作。

孔泽(1904—1979)是英国战后最着名佛教学者,他实际上是德国人。他的重点是大乘般若经文献研究与英泽,这些著作现在是般若经研究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料。但孔泽在以注重南传巴利佛教的旧英德学派,无疑是一个歧出的异类。英国在战后仍然延续南传佛教研究的学术传统,“巴利圣典学会”始建于1881年,在巴利佛典的整理与研究论着的山版方面继续做山重要贡献。不过,贡布里奇等新—代英国学者转而倾向于关注南传佛教国家社会史研究。

这个时期藏传佛教的研究陡然升温,像意大利学名图齐(1894-1984)等在战后非常活跃。匈牙利人高露士虽然在19世纪30年代奠定了西方藏学的基础,但这个领域总体上较受忽视。1959年达赖出逃时携走了大量图书、档案与文物,不少国家相继设立藏学研究中心。60年代办以后,藏学研究被列入美国国防教育法案(NDEA)计划,洛克非勒基金会还资助了华盛顿大学、慕尼黑大学、意大利中东远东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等七个藏学研究中心。1961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南亚系设立佛学研究机构,成为全美第一个佛学博士学位的授予点,藏传佛教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美国年轻的藏学家纷纷前往印度等地接触藏族喇嘛,这批人在80年代以后成为北美佛教学术界的骨干力量。

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强国,随之而来的“冷战”致使佛教研究服从于国际政治的需要。在学科的划分上,佛教研究在美国不再局限于文献学、宗教学或思想史,而是兼顾“地区研宄”,更多地要从社会史、政治史等社会科学的角度切入,关注佛教在东方社会的功能及其在西方社会的思想价值或政治利益。涉及佛教研究的机构, 自然也如雨后春笋在美国纷纷成立。美国取代欧洲成为新的学术中心,到80年代几乎已成定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李四龙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李四龙教授)  

 李四龙教授:佛教教育的学科设置和学制管理 

 李四龙教授:“止观相即”的两种方式 

 李四龙教授: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 

 李四龙教授:美国的佛教与学术 

 李四龙教授:佛教是一部舍利史——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 

 李四龙教授:论欧美佛教研究的分期与转型 

 李四龙教授:楚山绍琦及其“参究念佛” 

 李四龙教授:编篡《法显西行求法的目的与意义》 

 李四龙教授: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 

 李四龙教授: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 

 李四龙教授: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 

 李四龙教授:基督禅与佛教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