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曹越:观修般若


   日期:2020/10/20 13: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修般若

前边介绍了般若的体性、心、心性实相、觉性、本基的概念。五道修观般若是依次第而行的,有利根的可以直接从里地的无学道入手。藏传佛教的行修多从加行道开始,一部前行、加行包括五道观修以及对五道观修细微的次第和理趣。而我们修学时,应掌握唯识、中观、大中观见地,因为一个空就有依他空、边空、了义空。西藏觉囊派主张他空,而汉宗唯识学往往不承认,他们弘扬如来藏。汉土的唯识家在对待如来藏的态度上,与汉土的一些中观家相合,认为如来藏是错误的提法。他空主张一切法空性,但一定有一个不空的本体,若连本体也空,便会成为断灭见,陷入虚空无的边际。

如来藏是法的本体,是佛与众生共有的本体,只是在修习时应该空掉的,是外加于如来藏上的污染与障碍。在宁玛派和噶举派中也有他空见的教授,但两派都不以他空见为究竟,只是在修部传授时传授,做为方便道,而在汉土禅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所依止,成为净土宗的义理。各宗都承认空是说一切事物没有自存习成的本质,所谓“无自性空”,这是共义,但于“无自性空”之外,诸宗存在异议,中观宗就心识中自证分承认与不承认两派,说空时,便有不同的定义。说空的同时不否定心识的自证,说空时并不以识觉为究竟。所以仅仅在名言、名相上明白、理解、学习、研究是绝对不够的,一定要经过自身亲证,真正进入般若的观修之道,现证法相的空性。

问:什么是现证法相的空性?

答:现证法相的空性,是行持观修般若时的智境。此智境是真实不虚的实境,绝不同于从理论上认知的空性。如学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时,从名相上来理解“五蕴皆空”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真实证到非易事。

资粮道行人主要遍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种种法相,包括五蕴的色、受、想、行、识皆自性空,包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又名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皆自性空。

这些自性空由资粮道上行人修内观而现证,所以不同于概念上的认知。

现证是当下的现量,而非概念、意识分别的比量。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务必自己亲自尝一尝。从这一层意义上学修佛法,仅停留在宗教的名相和表义上,是无法真正证悟解脱的。深入佛法的教授、精勤的观修、实证尚未有现证证量,何况仅仅了解一些普及的佛教常识和外在义呢?时下大部分同参只是依于佛教的表义,种些善根福田,大都停留在文字、名相和教理的上,很少有真正进入观修内证的,对于观修的要旨不清楚,更谈不上多少证量。

资粮道上的观空,是观“实性自性为空”。于一切法,未入道的人都看成是实法,这所谓“实法”,即是修瑜伽行时的所缘境事,于所缘境作分别而抉择,即是观实法自性为空,如一切色法的自性是空的自性,叫做“色即是空”。水的自性是空的自性。一切被我们看成是“实法”的事物与现象,只有功能,它的自性有一个空的共同特点。以空来形容是不得已,因为根本无可说,若要说只能勉强称之为“空”。

“空即是色”即是在空性中可以有一切事物与现象如其本份而显现。人类一切发明创造、文明成果、无一不是空性中的自显现。又即是空性不排除一切法(现象),所以一切法显现,这也等于说,空性即是一切法的共性。

问:那么事物有何自性呢?

答:事物的自性无非是相与用,如水具有湿性,湿性不是水的自性,而是水的功用。

问:既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还要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呢?

答:只讲“即是”就是落一边了,并不全面,另一边则是“不异”。所以我们还要观察、了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即谓轮回涅槃一切法,离空性即无所显现,“空不异色”即谓无可遮遣之空性功德,色法显现实不能离彼“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即是讲色空不异,色法万千,而都不离空性,色法的自性,只是显现各自的自性,而所谓一切色法的自性,,又是空性。一切众生执著无明,能所二取相,故认为一切色法皆为真实,而觉者则观一切色法实无有性不过是显现影像,无有真实。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觉者非超越一切色法之外,站在另一个空间或更大的空间、时空中来观察一切色法,世间的万事万物变化,而是即在一切色法之中,即一体无离合,只是不执著于一切色法,证悟观空、自性空、一切法性自性空。非比量而是现量。到了这里修持资粮道的行者也许就来了难处了,难处在于自己处身于一切色法之中,必须现证一切法自性空,而非是有一能离开其本体而证菩提者,因为“一切法在菩提心本来圆满具足”、“一切生死涅槃不出菩提心曼陀罗(坛城)”,未有一佛能分别见到本基自性,因证悟成佛即是证悟本基自性,而此本基不可以分别见、证。诸佛法、报、化三身即是本基的自性分、自性光明和大悲周遍如来藏。

问:什么是缘起?

答:在加行道行的观修时,不能不提到缘起的概念。一个人在观修一尊佛、菩萨、本尊、坛城和圣境时,第一步就是缘起。《心经》说“是诸法空相”的空相,即空性无相,而我们在加行道上观修佛像、菩萨、本尊、坛城时如何理解诸法空相、空性无相呢?

确切地理解空性无相,必须介绍缘起。做为加行道的观修依龙树菩萨的《七十空性论》,即有四重缘起:一是“业因缘起”,是缘起证空的第一层次,是业因缘起的观察。它的做法是将一切有为法观修为由业因而成立,是成立“业因有”。由此观察有,便可以否定“名言有”。

观修中用业因缘起成立的有来对治由名言概念执著而成立的有,这现证了“名言有”的无自性。

由业因缘起而有与名言有自性空的两个现证是同时完成的,并非先否定名言有,然后才证成因缘和气的业因有。行者在心的行相中有这先后的分别,就不是现证,因为是现量而非比量。

这种观修,若依龙树菩萨所说是观修生、灭。

万事万物为什么能够生起?因为因缘和合,即由业因。为什么事物会亡灭,会消失?也是由于因缘和合。

一切法的自性于因中为无,于缘中为无,于因缘和合中为无,皆是幻化泡影,这就是真实的。这个无自性的无是绝对,不依作用的自性而显现恒常。

修行者的对境是由“名言有”转变为“业因有”。能够现证对境中一切法的“名言有”为无自性,是藉将对境抉择有“业因有”(因缘和合而成为有),习修密法的难处也在这里。仪轨中成立一位本尊与坛城,如何能观修其离“名言有”而成“业因有”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通晓。

净土宗的修行人其实也一样,如何能将“阿弥陀佛”这个名,提升至业因有的层面上来。

“缘起性空”是一个大概念,若细分的话,在观修上就成了问题,所以务必要微细现证修观的次第层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