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其它法师:佛化人生的实践价值与方法论(宏明法师)


   日期:2020/10/14 10: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化人生的实践价值与方法论

宏明法师

(1997年7月22日)
 
生活禅夏令营在我们佛门里是一个新鲜事物,这个名词听起来非常亲切,这弘法形式在现时代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减少误解,而且肯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今天我把学习佛法的一点心得体会供养给各位。

一、人生问题

我们首先来探索人类生命现象的内涵。人生,可以简单解释为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的准则,或者人的一期生命的过程。人生最起码应具备的是我们首先要得到一个人身,当我们拥有了人的身体,我们才有资格谈人生。如果是猪、牛、鸡这些畜生,就没有办法谈人生。

那么,人身是怎么得来的呢?大家自然会想,我们的身体是父母亲给我们的,生理常识告诉我们父精母血经过十月怀胎诞生新的生命。但父精母血仅仅是一个物质的东西,只有物质的东西是不够的,佛法讲父母亲只是我们得到人身的一个缘。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所以得人身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识。佛法讲人身由五蕴结合而成,五蕴也就是名色,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名有四种:受、想、行、识。受是我们对事物的感受。想,心上有相构成“想”字,所以事物在我们心上的反映就是想。行是思维的过程,行与想不同,行是有造作的,是动态的。识,能分别、能了别的意思。

唯识学认为人具备八识。眼睛有眼识,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东西,不仅仅是有一个眼睛的物质构造,眼睛的功能就像照相机,可以摄入影像,要分别事物的好坏、长短等等还要靠识。死人也有眼睛,但不再分别影像,因为没有识。同样,耳朵有耳识,还有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耳、鼻、舌、身、意是根身,这六根只有具备六识才能起功用,才能见、闻、嗅、味、觉、思。第七是末那识,人的自私的观念就是从这一识产生的。第八叫阿赖耶识,昨天座谈会上谈到阿赖耶识,静波法师解释为藏识,因为它能够含藏种子,种子我们可以理解成行为潜留下来的信息,当这些种子遇到一定的因缘,就会冒出来现行,而表现出种种的行动。比如,我们通过这七天夏令活动的熏习,留下了信息在阿赖耶识里,我们回去以后,甚或几十年以后,当听到有人在念经,我们就会想起这里的生活,这就是阿赖耶识的作用,这是在今世的显现。不可思议的是佛教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的事情在阿赖耶识里留下,而在今世遇到一定的因缘它还会起现行。我们知道一些高僧大德从小出家,还不识学,但当他听到别人念到某部经的时候,他会跟着念,甚至会背下来,这怎么解释呢?这是他过去世熏习下来的种子遇到因缘了。

五蕴中的色就是物质,色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四大表示物质的性质,凡是有坚硬性质的、能够承受一定压力的物质属于地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人体也是由这四大所造,我们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滋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人体一半以上是水;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所以,人身的得来离不开名和色,也就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人生观指什么呢?人生存的目的、人生的价值属于人生观的问题,比如怎样对待生与死、是与非?怎样对待荣辱、成败?什么是幸福与痛苦?等等。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不同,周恩来在读私塾的时候,教书先生问他为什么要读书,周恩来说:“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一生就是抱着这样的人生观来奋斗进取的,所以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肯定。但是,大多数的人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考虑过人生观的问题。太虚大师曾经总结了八种人生观,第一种是糊里糊涂活一辈子,从不考虑人生观,也不需要什么人生观;第二种是生养死葬的人生观,生下来有父母抚养,死后有后代安葬,这种人生观也比较普遍;第三种是立三不朽,首先要立德,人死后德风要留在人间,其次要立功,对国家对人民要有贡献,还要立言,言说被人记录下来,并且被后人奉为经典,这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人生观已不流行;第四种是求今生快乐,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人生观;第五种是乐天安命的人生观,随顺命运的安排,孔子的弟子颜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第六种叫弃人趋神,把自己的生命最手归结到神,死后上升天国是最高目标;第七种叫否定自我,认为人的色身是假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无常变幻的,但没有一种进取精神;第八种叫正觉人生,真正觉悟的人生,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佛化人生。

二、佛化人生

佛化人生是人间佛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落实。佛化人生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佛法立足人间的。怎么认识佛法是在人间的呢?我们知道,佛教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释迦牟尼佛从一个王子通过出家、修道而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然后说法布道,成立僧团,佛教从而具足佛、法、僧三宝。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时期,佛教由印度本土向外传播,一方面向北经西亚诸国传到我们中国、朝鲜、日本、蒙古等地,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方面向南经斯里兰卡传到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地,称为南传佛教。在中国现今有三个佛教语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进入二十世纪后,佛教又向西方国家传播。从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分布来看,佛教一直在世间,而且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

我们还可以从佛教经典中来认识佛法是在人间的。《阿含经》中讲:诸佛皆出人间,终不于天上成佛。《法华经·方便品》中讲诸佛出于五浊恶世,五浊恶世就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早上圣凯法师讲课中谈到,《金刚经》第一段介绍了佛陀一天的生活,佛陀的生活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样的,也没有离开人间。

从历代的祖师大德体证佛教得出的结论来看,佛教还是在人间的。最著名的就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首偈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陀所觉悟的真理就在世间,觉悟的人和所觉悟的法都同在这个世间。近代有一位推行人间佛教的高僧太虚大师,他讲过这么一段话:“实则佛陀之说法其动机是很大的,普为一切众生而说法的中心对象则仍在人类众生,故佛法实是人类众生的佛法,佛所说的一切学理和道德都是不离开人间的。”虽然说从佛到地狱有十法界众生,因为佛佛道同,所以佛所说的法是给九法界的众生听的,而其中最契合佛法的就是我们人类。人有苦也有乐,智慧虽比不上佛,但要比畜生强得多,由此而能够接受并且悟入佛法。

以上我们从佛教传播的历史、经典的依据和祖师的言论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推断佛教是在人间的。佛化人生有什么价值呢?我们把佛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又会得到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佛法,我们首先可以觉悟宇宙人生普遍存在的真理,这个觉悟是有次第性的。第一步要从假入空。假是一切存在的物质,说它是假因为它还常存没有自我主宰的能力,比如这些花,它的存在是假象,因为它是因缘所成的,我们要通过假象看到它存在的真理,这个真理的就是空。从假入空也可以讲成从有相到无相,《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也就是这一层意思,我们把它称为真谛。第二步要从空出假。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都是假象有。本性是空,但是我们还要由空性所形成的事物的假象来实现它的相用,花本性是空,但它可以用来供佛,庄严坛场,还可以使环境优美。从空出假也可以讲成从无相到有相,世俗存在的一切物质都有它的相用,《心经》上讲的“空即是色”就是这一层意思,我们把它称为俗谛。第三步我们要做到空有不二,或者说空假不二,这才是最究竟的。空和有是一体的,离开了“有”就认识不了“空”;同样,离开了“空”也就无法产生“有”,所以事物是缘起性空的。大乘佛教提倡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觉是觉悟的第一层,要从假入空,这属于智慧;觉他就是把法传播开来,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觉悟的第二层,要从空出假,属于慈悲的范畴。那么,空假不二就是把自利和利他、自觉和觉他两者结合起来、圆融起来,也就是悲智双运、觉行圆满。释迦牟尼佛觉悟成佛也是有这三个次第的。

我们再从端正行为方面来看佛化人生的价值。一般来说,人会有一些不端正的行为,怎样端正我们不正的行为呢?行为可以分作言语、身体的外在行为和思维的内在行为,这里讲端正行为重点是在端正外在行为。佛法有八正道,其中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都是针对我们外在行为的。正语,我们说的每句话是否都符合佛法真理呢?我们平常说话不要说符合真理,有的话甚至普通人情都过不去,像恶言恶语、谗言绮语、谎言诳语等等都是不正语。我们要正语,首行义话要合乎人情,还要诚实语、柔和语、爱语。有一个随喜赞叹法门,就是正语的提升。正业,指的是正确的行为,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业是造作的意思。正业不要误解为正当的职业,正当的职业叫做正命,通过正当的职业来维持我们的生命,不要从事杀猪、杀羊、卖酒、卖烟等行业。唐朝有位著名的画家叫吴道子,他曾画过一幅地狱变相图,把地狱众生承受的苦难画得极其生动形象,这幅展出后,结果那个地区的人“多日不知肉味”,为什么呢?因为当地的屠夫看了以后,心灵受到震撼,很久不愿屠宰猪牛,所以人们买不到肉吃。正精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和勤劳不同,它是指做善事方面。

佛化人生的价值还体现在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非常提倡净化环境,但往往忽视国土清净与心灵清净的关系,《维摩诘经》上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句话不要误会成内心清净了国土就变得清净了,不是你心里想一想国土就清净了,内心清净了还要去行动、去实践。我们如果从理上去分析,心和国土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心和国土是平等的。“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句话我们要从现实人生、佛化人生的角度去理解。今年夏天特别热,大家心里难免烦躁。过去有位老禅师当别人都出去避暑时,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人家奇怪难道他不热吗?他说:“人人避暑走如狂,唯有禅师不出房;恐是禅房无热到,原来心净自然凉。”心净自然凉,是不是禅师心净40度马上变为38度了?不可能的。禅师的内心不因环境的燥热而起烦恼,所以他清凉自在,没有热恼。

我们的心灵有六种最根本、最严重的污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嗔、痴也叫三毒,其他老师讲课中常常讲到,这里就不重复了。慢是骄傲自大,自我意识太重,看不起别人。佛法教育我们,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协调好人际关系,就要折服我慢,不仅在思想意识上,而且要将无我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前不久,我们广东组织了一个朝圣团去五台山,岱螺顶有1080个台阶,三步一拜上去要花三个多小时,有些人想我们有这个心就可以,何必注重这个形式?其实我们平常想的并不一定能够做到,三步一拜目的就是要折服我慢心,站起来我们很高大,五体投地拜下去的时候——地上还有纸屑、灰尘、痰唾、马粪等等,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人是微不足道的,拜下去同大地合为一体,从而折服我慢。当我们拜倒在柏林禅寺赵州祖师塔的脚下,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折服我慢。所以折服我慢不仅仅要从心灵上去认识,还要从实际行动上去体验。疑就是怀疑,狐疑猜忌,没有一种敢于承当的决心。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没有正确的知见,人生的路就会走偏了。

上面讲的是六染污,也叫六烦恼。对治这六烦恼,我们就要修戒定慧。戒,戒律。我们一听说戒律往往就很紧张,其实世俗生活中有很多的戒,最普遍的一个戒就是每个公民都要遵守的国家法律,另外还有各种法规、守则,这些戒都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戒律也是圆融的,比如不杀生戒,持这条戒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杀生。有位女居士信佛很虔诚,但他丈夫不信,而且偏偏最爱吃鱼,女居士不愿杀生,即使死了的也不忍心去煮,于是家庭就出现了矛盾。我告诉这位女居士还是要买死了的鱼烧给她丈夫吃,虽然是借刀杀生也不得不为之。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神会和尚也曾有捐款资助平乱之举,他这样做也是借刀杀人,是不是犯戒了呢?佛教是圆融的,他这样做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的戒律不仅仅是要规范我们的行为,而是要让我们在心理上建立正确的认识——摄心为戒。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有了这三者就可以治理我们心灵的污染。

实现佛化人生的价值要具备哪些资粮呢?第一是信愿,有信心还要有愿力,这是发心的问题,通俗地说,信愿就是志向。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要不就无法体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毕业时都面临一个职业问题,这仅仅是物质性的,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志业问题,志业和职业如果不相应,那么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烦恼,所以在选择一个职业前先要确定你的志业。第二要具足慈悲,慈能给予快乐,悲能救拔痛苦。《观无量寿经》讲:“佛心者,慈悲心是也。”慈悲的含义很广泛,比如报恩,佛教讲要报四重恩: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众生恩。中国人传统的美德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那么我们参加这个夏令营就要满怀感恩心,因为组办者为此付出了多大的财力、人力、心力?!我们的净慧大和尚很有报恩的思想,讲堂的东面有开山楼,纪念唐朝的开山祖师赵州老和尚;西面有怀云楼,纪念宗门泰斗、大和尚的师父虚云老和尚,这是从形式上来看的。举办夏令营,不仅仅是报师长恩,也是报整个佛教的恩。

三、生活禅

生活禅是佛化人生既殊胜又方便的法门。禅,可以译为思维、静虑。最原始的禅是从静中获得的,比如坐禅。但是生活禅——生活是动的,禅是静的,怎样把动静两者结合起来呢?开悟并不一定是在静中,很多祖师是在动中开悟的。虚云老和尚在禅堂参禅,听到茶杯落地声一下子开悟:“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杯子落地就是动态的。净慧大师智慧超凡,他把祖师的言论和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我们指引了修行实践的方法。这些我不多讲了,大家回去详细读读大和尚的文章《生活禅开题》。

早上有位同学让我给他签字题词,我写了“脚踏实地,不虚此生”八个字。为什么要脚踏实地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寺庙里佛菩萨都是赤脚的,观音菩萨有没有穿一双绣花鞋?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大殿前面的草坪旁有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照顾足下”。很多人会以为这是让我们爱护花草,不要践踏草坪。其实这句话是有来头的,过去点的是煤油灯,风一吹就灭了,小和尚问祖师怎么办,祖师说:“看足下!”没有灯怎么看呢?那是用心看,看当下,所以我们也要用心来生活,那么生活中处处是禅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一声“南无佛” 皆共成佛道 

 其它法师:九华山晓悟老法师开示录 

 其它法师:去除心中的那根刺(通德法师) 

 其它法师:断除妄念亦能健康长寿 

 其它法师:绍云法师开示录 

 其它法师: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 

 其它法师:善导大师的念佛思想(心行法师)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其它法师:和谐社会谈觉之教育(释隆迅) 

 其它法师:念佛与修行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