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五


   日期:2020/9/18 7: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趣品《圆觉经》  之五
 

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在《圆觉经》法会一开始,法、报、应三身一体的佛陀,进入了神通大光明藏,安住于三昧正定当中。在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里面啊,并非只有一尊佛陀呀!而是呢?古往今来的一切佛陀,乃至于未来的佛陀,都用他们的妙光明,庄严并住持着这个大光明藏。

——啥叫“妙光明”呢?

——智慧是妙光明,慈悲是妙光明,解脱是妙光明,说法是妙光明,持戒是妙光明,行善是妙光明,降生是妙光明,涅槃是妙光明,等等,等等,佛陀的一切作用,都是妙光明啊!

哎,这些是咱能明白的妙光明,咱也这样向佛陀学习,咱念经开智慧,咱发慈悲心,咱争取解脱,咱学习讲经说法,咱持戒,咱行善,咱也发愿,将来和世尊一样示现八相成道,度众生,入涅槃,等等,等等,那么,咱的一切,也就都是妙光明了呀!

——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咱们都有妙光明啊!

不仅如此,虽然咱们还没成佛,嘿嘿,世尊的那个神通大光明藏,也离咱们不远呀!

——它在哪里呢?

——就在咱们的内心深处,它就是咱们每个人都有的,本来清净的,觉性之地呀!

它有很多名字,比如说本觉,也叫做本觉妙心,或者是清净自性,禅宗叫它本来面目,《起信论》叫它一心真如,大圆满叫它赤裸觉性,唯识宗叫它圆成实性,《楞严经》叫它如来藏,咱这部《圆觉经》当中呢,给它起了不少名字,比如说圆满觉性、妙圆觉心,等等。

——无论您叫它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您,它,就是您心灵的源头,也是您无穷慧命的源头啊。

各位兄弟姐妹,您是否感慨过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呢?

——嘿嘿,您被欺骗啦!被自己的错觉蒙蔽啦!

——本来呀,咱们的生命,心灵生命,与智慧生命,那是无穷无尽,不曾生,也永远不会死的呀!

——哎,那就是佛陀,一切众生本有的真实佛陀呀!咱能成佛,因为咱本来是佛呀。

——倘若您真地明白了这一点,真地找到了不死的心性,哎,也就是经文里所说的“是诸众生,清净觉地”,那么,您也就开始了成佛之路,您会毫无疑问地相信,自己能成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

——从此,您再也不会畏惧死亡啦,因为呀,会死的只是这个如同工具一般的身体而已,里面蕴含的那位主人,咱的清净觉性,它是永远也不会死的呀!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

 

那么,这个诸佛的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或者说一切众生的清净觉性之地,里面,是啥状况呢?

就是上面这十六个字所说的,其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念,都回归于了本来的寂灭,从而呢?此清净觉性之妙体,呈现为本来的一切平等,乃至于,十方无边世界,都圆满于其中,完全顺应于不二妙境呀。

——啥叫“身心寂灭”呢?是不是要把身体拍碎,把心灵掐死呢?

——嘿嘿,这身体确实能够拍碎,不过,大可不必呀!这心灵呢?它是掐不死的呀!最多,变一些花样而已吧。

毫无疑问,在《圆觉经》法会上,应身佛释迦牟尼还没有涅槃,他的色身仍然显现的是住世人间。对于佛陀来说,即便在他住世人间的时候,即便在他说法的时候,也是“身心寂灭”的呀!

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各位兄弟姐妹,您可千万不要把它仅仅当做理论来理解呀!那可就辜负了如来出世的一片苦心啦!咱的色身是色法,所谓的寂灭呢?就是本来空啊!咱的色身不需要把它捏碎,咱的心念也不需要完全不想,就在咱的色身吃饭、屙屎之际,就在咱的心念,念念分别之时,它就是本来的寂灭,就是空啊!

——哎,只要咱不执着里面的内容,不牵挂它,不沾染它,那么,色也空,心也空,大千世界都空空啊!这空空的大千世界,芸芸的人间万象,啥不是觉性之妙用呢!啥不是本来的寂灭呢!

——所以说,啥叫菩萨?以无生化有生,大作梦中佛事,举手投足之间,丝毫无染,哎,您看着他是个人,他常在人间不在世呀!他不需要敲碎身体,也不需要捆住念头,他时时刻刻都是“身心寂灭”呀!更何况是佛陀呢!

 

哎,如此的“身心寂灭”,所显现的,就是一切的一切,本来平等,连不平等,也是平等。所以,才叫做“平等本际”呀。

——有人说啦,你这个臭和尚,又开始忽悠,那不平等,就是不平等,咋会变成平等了呢?

——嘿嘿,您有所不知啊!这一切看似不平等的呢?都是现象。在不平等的现象里面呢,它彰显的正是因果的平等,原因不同,当然结果就不同啦!所以呢,爹是爹,儿是儿;官主事,民服从;富者自富,贫者自贫;老板住别墅,职员租房子;放下执着观自在,牵挂纠缠多烦恼……看看这人世间,到处都是不平等,嘿嘿,有谁知道,其中因果太公平呀!

——啥叫“本际”呢?

——就是本来状况啊!

——一切的一切,究竟平等,这就是事物的本来状况。所以呢?佛陀在《四十二章经》当中说:“(吾)视平等,如一真地”呀!

 

这个如来的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或者说一切众生的清净觉地,在身心寂灭,平等本际的基础上,它还圆满地遍布十方世界,蕴含着其中的无量国土与众生。这意味着,无尽的虚空也在它里面,无穷的时间也在它里面啊!

而且,它是自然地顺应于不二妙境的。

——啥叫“不二”,啥叫“不二妙境”呢?

——哎,咱们经常会听到所谓的“不二法门”,这三者是相通的。“不二”就是没啥两样呀!当然,您也可以说是没有两个,或者说,是不属于两边,等等。总之呢,就是说事物之间的一切对立和差别,都是虚妄的。

——比如说,事物的善和恶,这两边是虚妄的。

——为啥呢?不为啥,咱观察一下实际状况就明白了。

——您说,侵华日军,就是那十恶不赦的日本鬼子,他们是善还是恶呢?是英雄还是魔鬼呢?

——您一定会说,这不废话嘛,这些死鬼子们恶到家啦!太魔鬼啦!

——嗨,有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些鬼子是为了他们祖国拓展疆土而捐躯的,是烈士,是英雄,需要供起来呀!

——很多日本人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魔鬼和英雄,同是一帮人,因此而不二啊!

 

还有,身和心是不二的。为啥呢?咱继续观察。

——哎,比如您吃饭的时候,请问,您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嘴巴,在吃呢?还是用您的心在吃呢?

——哦,您是用嘴巴在吃,不是用心吃的。

——那么,请问您吃饭的时候,知道饭菜的味道吗?知道它是咸的、甜的,或者是辣的吧?您不用看,也知道吃到嘴里的,是米饭,还是面条吧?

——哦,您都知道。哎呀,您的嘴巴好厉害呀,它既会辨别,也会思考啊!

——啊?您的嘴巴不会思考?是您的心在思考?是你的心在辨别?

——哎,就是啊,所以说呀,这吃饭的,可不仅仅是您的嘴呀!同时参与的,还有您的心啊!

——为啥呢?因为,咱的嘴巴,咱的全部身体,和咱的心,那是分不开的呀!俗话说,十指连心嘛。只要还活着,咱,从来就是身心不二的呀!

——推而广之,一切一切的对立和分立,都不是绝对的,对立的双方和分立的两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密不可分,没有办法给予绝对的定义,这就是不二法门,这就是事物的实际状况——不二妙境呀!

然而,就算是知道这个道理,人们也往往不能够自然地顺应它,非要在里面进行不断地虚妄分别,非要标立一个“我”,而区别于“非我”,刻意地去维护那个“我”,而不惜伤害那些“非我”。

——因为这些虚假的造作,而因因果果,自作自受,生灭无穷尽,这就是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

——佛陀就不是这样的,作为大觉者,佛陀彻底洞达心境不二之妙法,自然会顺应于不二妙境,所以圆满,所以自在解脱,乃至于可以随心成就一切妙用呀。

——为啥说心境不二?

——哎,咱再来观察一下。这修学佛法呀,只要灵活运用观照的智慧,那么,就会无法不通啊!

——哎,咱的心在哪里?就在见、闻、觉、知,以及种种思维分别。境界在哪里?就在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以及所思维的内容。

——好,每当十五的时候,月朗星稀,您不经意间,一抬头,半秒钟都不用,您就看到了,嗬,好大个月亮,皎洁饱满,光华灿烂,美不胜收啊!

——就在您和月亮,心境相对应之际,您聚精会神地用您的心,透过您的眼睛,看着月亮。此刻,您的心,穿越了无边的时空距离,和月亮姐姐相会,哎,您的心呢?是装满了月亮的心;月亮呢?是您心中的月亮。

——于是啊,您和月亮姐姐,来了个零距离接触。就在此时此刻,实在分不出,哪个是您的心,哪个是月亮啊!

——哎,这就叫做心境不二,或者说,心境一如啊!

——这道理一点儿都不难理解,连那些没啥文化的歌星们都懂,哎,“月亮代表我的心”嘛!

 

更有甚者,心境不仅不二,而且呀,这境界呢?还会随着心的不同,而显现不同啊!

据佛经里面所说,同样一条小溪里面的流水,咱看到就是普通的水,可以解渴。饿鬼看到了以后呢?里面竟然流淌着腥臭的血水,没法喝呀!天神看到了以后呢?里面却充满了甘露,喝了可以长生不老呀!

——哎,这就是业力不同,心就不同,境界呢?也就随之不同啊!

——所以呢,如果有人想转变自己的业力,也不是很难,只要,肯转变自己的心就行呀!哎,您时常净心修学佛法,消除各种分别执着,慢慢地,您的心越来越清净了,那么,您的业力,也就随之清净了呀。

 

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诸佛的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或者说,一切众生的清净觉性之地,其中固然身心寂灭,一切都显现为本来的平等,它圆满于十方世界,自然顺应于不二妙境。

——但同时,它不是死水一潭,而是“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充满了佛光,遍布着妙用呀!

如来的神通大光明藏,是佛陀的自受用报身,其中,根本就没有对待差别,所以,并不适合说法。于是,佛陀运用他的妙光明,在不二妙境当中,化现出了佛国净土,也就是他受用报身,哎,于是啊,有了佛身,有了菩萨身,有了高大庄严的狮子座,有了种种美妙的幢、幡、宝盖,有了天雨妙华,有了仙宫梵阁,有了琉璃大地,有了七宝莲池,有了净土当中所应有的一切美妙庄严。

有关于净土当中的景象,可以参看《佛说阿弥陀经》,您就会心中有数啦!

——各位兄弟姐妹,这净土当中的一切,包括净土本身,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嘿嘿,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呀!

——为啥呢?因为呀,佛光本来遍照,而它们呢,就是佛光本身呀!佛光就是心光,觉悟的心光,也就是清净心呀!清净心当中,非常奇妙,您随便起一个念头,立马就会变成现实,哎,心想事成不是梦啊!

——不过,这可不是咱凡夫的境界,依据《大乘起信论》,那要初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这本事啊!所以呢,印度的龙树菩萨就亲证了初地,在他讲经的时候,哎,他可以随心显现,时常呢,他的身体就不见了,法音依旧,在讲台上呢,出现了一轮圆光,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月亮似地,这叫做:现月轮相说法,初地圣人龙树菩萨的不思议境界呀!

——龙树菩萨尚且如此,更何况佛陀呢!所以,在身心寂灭的不二妙境当中,佛陀化现出了清净佛土,以便于成就圆觉法会,哎,把这个不得了的妙法教给咱们大家,也就在情理之中啦。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

 

在佛陀所化现的净土当中,很多大菩萨都位居其内,作为听法和请法的弟子。数量有多少呢?在圆觉法会上,竟然有十万菩萨之多呀!

其中有十二位菩萨,最为重要,他们不仅听法,还要替咱们大家向佛陀问法,通常呢,咱把他们合称为“十二圆觉菩萨”。

依据佛经的开示,佛法极为尊贵,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人诚心请法的话,就不应当讲说。随意说法,往往由于听众没有信心的缘故,而不会有什么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听众诽谤和贬低佛法——这是很重的罪业,因为,谤法的人,将因此而在无量劫当中,不会再遇到佛法。就算遥远的将来以后,终于遇到佛法了,他也打算开始修行了,哎呀,他忽然发现,处处都是障碍呀!

——太不公平啦!佛菩萨不慈悲呀!为啥我诚心学佛,还障碍这么多呢?

——嘿嘿,因为您看不到过去呀!纵经恒沙劫,所做业不亡啊!

哎,各位兄弟姐妹,咱可尽量不要意气用事,即使对于自己不懂的法门,也不可以用嗔恨心,去恶意贬低呀!

 

细心的弟兄们会发现,在圆觉法会上面,除了佛陀,就是诸大菩萨,竟然没有声闻弟子们,为啥呢?因为,这圆觉妙法,乃是佛陀的境界呀,声闻人,哎,就是小乘修行者,没有办法接受。就好比呀,小草的根太浅,经受不住太大的雨,否则,就会被冲倒,甚至连根拔起呀!

——哎,问题也随着来啦,那这《圆觉经》,难道不是阿难尊者复述出来的么?阿难又不在现场,他咋知道法会的内容呢?

——所有的佛经啊,都是阿难尊者复述出来的,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阿难尊者是唯一的持经人,也是佛陀的侍者。哎,这就方便了,每当没事儿的时候,佛陀就专门为阿难尊者一个人讲经,讲啥呢?专讲阿难尊者没听过的,没到场的那些佛经。阿难尊者博闻强记,句句入心哪!所以,咱们才能看到这部专门为菩萨们讲述的《圆觉经》。

 

——好,各位兄弟姐妹,咱一块儿来看看,《圆觉经》上面,替咱们问法的十二圆觉菩萨,到底是哪几位呢!

 

第一位,是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师利,翻译成汉语呢,就是“妙吉祥”,他曾是过去咱们这个世界里,最近的七位佛陀的老师,其中,也包括释迦牟尼佛。

——哎,佛法呢,就是这样的平等,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度完有缘弟子们以后,就入了涅槃——就是回归于圆满觉性呀。但是呢,菩萨度众生的广大愿力是永远也不会舍弃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嘛。

以这个愿力为因,以释迦牟尼佛出世为缘,于是,古佛文殊(哦,好像叫做龙种上王如来)又化现为了文殊菩萨,嘿嘿,又来了!来干啥呢?来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帮助世尊度化众生呀!哎,弟子成佛了,师父呢?从常寂光净土放出了一道佛光,化身为一位菩萨,来给过去的弟子做弟子啦!行话呢,这叫做:“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呀!

也正因为如此,文殊菩萨不同于一般的菩萨,他的智慧早已圆满,在世尊的教法里,独享智慧第一的美誉呀。文殊菩萨的智慧像啥呢?哎,像一把极其锋利的金刚宝剑,能够斩断一切烦恼执着,无坚不摧呀!

按照佛经的授记,文殊菩萨率领着数不清的眷属,就常住在咱中华大国的五顶山,哎,就是五台山呀!它海拔三千多米,四季清凉,没有酷暑。唉,就是冬天呢,太清凉了一点儿,您穿着羽绒服啊,在山顶的寒风里呢,还会打哆嗦。

五台山关于文殊菩萨的事迹特别多,哎,曾经有不少人哪,在那里得到过文殊菩萨的点化,您要是有信心的话,您诚心地到五台山去朝拜,诚心地祈祷文殊菩萨,也许就会有感应的呀!

 

第二位,是普贤菩萨

如果说文殊菩萨代表的是广大智慧,那么,普贤菩萨代表的就是无边行愿。

普贤,梵文叫做“三曼多跋陀罗”,翻译成汉语,叫做“遍吉”,就是时时处处都吉祥啊!为啥都吉祥呢?您只要学习一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自然就会明白啦,菩萨的行愿太深广了,如是因,如是果,正因为无边的行愿所感召,所以吉祥无处不在呀!

——哎,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呢,缘分很深,哥俩交情好哇!

——啊?您问菩萨是男还是女?

——嗨,您喜欢它是男的,他就是男的;您喜欢它是女的,她就是女的呀!菩萨菩萨,演啥像啥嘛。

哎,闲来无事,偶尔地,文殊、普贤这哥俩一商量,兄弟,咱们人间去走一遭吧!要不,大家都把咱俩当传说了,当成假的啦!

——于是啊,唐朝的时候,浙江天台山就有了寒山、拾得这兄弟俩,寒山子呢?非僧非俗,亦僧亦俗;拾得呢?典型的疯和尚。兄弟俩时不时地来到国清寺里,吃点儿剩饭剩菜,拍你一巴掌,吼他一下子,您刚一愣,或者是刚要发火,嘿嘿,这俩兄弟就勾肩搭背地,拍掌大笑而去啦!

最过火的,有一次,到了十五,依照佛制,国清寺大众师父们,所有的比丘,正在一起准备诵戒。那场面呢,是相当地庄严肃穆啊!

忽然间,拾得大师闯了进来,哎,只见他双手叉腰,大声喝道:咄!诵戒也不叫俺一声,各位大德,就在此时此刻,咱说说那男欢女爱之事如何呀!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拾得大师啊,直接被僧值师父,哎,就是专门管纪律的和尚,拿着棒子,立马给拾掇出去了。

后来呢,大家才知道,这寒山、拾得不是别人,寒山就是文殊,拾得就是普贤呀!

 

哎,到了南宋时期,在浙江临海府,兄弟俩又来啦。这回呢,文殊出家做了和尚,法名善戒,人称“戒阇梨”,他自己呢?五岁就开始自称是“六和大师”。这位六和大师可不同凡响啊,他刚一生下来,您猜怎么着?他不仅不哭,还直接就会开口说话,他说呀:哎呀,善哉!爹,娘,您二位生我辛苦啦!俺就是为了度众生来的呀!

要说这戒阇梨的父母,那可真是有善根,没把他当成妖怪给掐死,心里是又惊又喜,也没敢声张。这戒阇梨呢,从小就爱自言自语,哎,说啥啥准。父母一看,得,这孩子呀,不用教,啥都会,随他去吧。

十五岁的时候,戒阇梨辞别了父母,出家做了和尚,到处云游。中年以后呢,他又回到临海府周围,时常用神通教化百姓。而且呢,他还多了一个伙伴,谁呢?周婆。

哎,这周婆呢,就是普贤菩萨示现的。她在家排行老七,人称“周七娘”,从小就有很多神异之事,长大以后也不肯嫁人。虽然家境富有,但是呢,她不在家里呆,白天到大街上去要饭吃,晚上呢?就自个儿睡在一座桥——普济桥的下面,哎,那是既遮雨,又风凉啊!大家呢,都把她叫做“疯婆子”。

俗话说的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哪!哎,周婆这疯婆子,偏偏就和戒阇梨对路,俩人哪,经常是手挽着手,谈笑而来,拍掌而去,偶尔呢,还来顿酒菜,改善一下生活,好不潇洒呀!这情景,您想想,一个癫和尚,一个疯婆子,勾肩搭背,把酒共饮,哎,再来盘海鲜,给力吧!

哎,有一次,戒阇梨拉着周婆,来到一家小店,点了许多活虾,让店家煮熟了,俩人三下五除二,吃了个精光。戒阇梨抹抹嘴,站起来想走,被店家一把拽住:和尚,给虾钱!

——戒阇梨象征性地翻翻口袋:嘿嘿,不好意思,钱都跑啦!

——店家大怒:没钱,还我虾来!

——只见戒阇梨和周婆哈哈大笑,俩人一张嘴,喷出了满桌的活虾,活蹦乱跳,吓得众人大惊失色!戒阇梨可不管这些,手挽着周婆,一边唱歌,一路扬长而去啦。

 

后来呢,戒阇梨入住了一座寺院,名字叫做兜率院,时常为弟子们说法。有一天,在讲说完《楞严经》里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以后,他就准备圆寂,告诉弟子们说:你们仔细看!

——只见戒阇梨啊,头顶大放光明,光中现出了七佛,佛佛也都各自放光。戒阇梨呢,左手托着太阳,右手握着月亮,口中吐出十二朵莲花,莲花放射出十二色的妙光明,充满了整个虚空。

——最后说道:老僧有这样的妙用,就是告诉你们,释迦佛的正法真实不虚啊!大众,老僧世缘已尽,就此告别。

——听到戒阇梨入灭了,这周婆也不含糊,端坐在普济桥下,口吐莲花,香光交错,哎,坐化了。见到的人哪,无不交口称赞。

——七天以后,有一位异僧,出现在街头,拍手而歌,唱道:“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 然后,就不见了。于是,大家才知道,原来戒阇梨和周婆,正是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呀。

 

哎,大家都知道,普贤菩萨在咱中国呢,常住在四川峨眉山,那是一处风景绝佳之地呀!

曾经有一位大诗人,来到峨眉,登临金顶,远眺夕阳里的群山,环绕在主峰周围,哎,只见金灿灿,雾茫茫,群山点点,好一派佛国风光啊!恰巧呢,此时,东方升起了一弯新月,日月同辉呀!诗人不禁诗意大发,随口吟出了一首千古佳作:《初登佛山,遇日月同辉》

 

金顶佛光照,峨眉月半弯;

岂是人间景,万圣朝普贤。

 

——啊?您是峨眉山的,这首诗真好,但是您没听说过?

——所以说嘛,这人哪,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穷尽呀!

——哎,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您,因为呀,这首诗虽然已经成诗多年,但是呢,还没正式发表过,哎,它的作者呢,名字叫超然。

 

第三位,是普眼菩萨

这个普眼菩萨呢,相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名。为啥呢?哎,您看,所谓的普眼呀,就是全身上下都是眼,而且呢?能够遍照大千世界当中所有的众生,普观众生,循声救苦哇。

——全身上下都是眼,那不就是千手千眼嘛,普观众生、循声救苦,那不就是观世音嘛!所以呢,这位普眼菩萨,也就是大慈大悲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呀!

说起观世音菩萨,在咱娑婆世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哎,只要您不是智障人士,估计都听说过观音菩萨的大名。因为呀,在所有的菩萨当中,观世音菩萨和咱们的缘分最深,在无量劫当中呢,菩萨常在咱这娑婆世界利益众生啊!而且,他的化身遍布在全球,还有各个法界当中,数也数不清呀!

 

第四位,是金刚藏菩萨

金刚藏菩萨,是大乘密教当中,著名的贤劫十六尊之一,是拥护贤劫千佛教法的大菩萨。

啥叫金刚藏呢?哎,这是一种比喻,菩萨的智慧猛利,无坚不摧;菩萨的愿力坚固,永无动摇;菩萨的神力无比,能降伏一切众魔。所以呢?就把菩萨的这些功德呀,比喻为无比坚固与锋利的金刚宝。

为啥叫“藏”呢?哎,这个“藏”就是宝藏,因为呢,菩萨具有着无穷的智慧、无尽的大愿和永不枯竭的神力,就好像拥有了一座深不可测的金刚宝藏,所以叫做金刚藏菩萨呀!

——哎,金刚藏菩萨不仅是密教的本尊,也是即将成佛的金刚地菩萨,就是等觉菩萨呀!这等觉菩萨的觉悟境界呢,和所有的佛陀是平等的,是一样的呀!乃至于,十二圆觉菩萨,其实都是等觉菩萨,和佛陀有着相同的觉悟境界,只是还剩下最后的一点点,极其细微的生相无明,尚未勘破而已。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都听说过佛教里面的“四大金刚”吧?其实,这是一种不规范的叫法,本来呢,人家叫做“四大天王”,是欲界的四位重要天神。

——不过,佛教里面的确有很多数不清的金刚护法神,哎,金刚藏菩萨就是其中之一,当他化现为护法神的时候,就叫做“金刚藏王菩萨”,显现为忿怒的形象,手里拿着金刚杵,随时准备降伏一切邪神、恶魔。

——在《楞严经》里面呀,哎,第七卷,佛陀专门为我们讲过金刚藏王菩萨的护法功德,他们不仅能够摧伏一切魔王魔众,还能够加持我们修行人,如果我们足够精进的话,让我们得以开发智慧和神通,乃至于悟道、证果。

当然啦,金刚藏王菩萨,或者说金刚护法神,有很多很多,甚至于有很多个庞大的种族。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我们最熟悉的金刚护法神,就是韦陀菩萨,他也是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将来,他成佛了,名叫楼至如来。在此之前呢,他就发愿做金刚护法神,哎,护持各位佛陀的正法,也护持修行正法的佛子弟们。

——嘿嘿,论打仗啊,金刚护法神那是所向披靡呀!什么鬼王、修罗,邪灵、精怪,根本就禁不住他这一杵,“啪”地一下子,连身体带灵识,都碎啦!就算是第六天天王——大自在天,哎,就是那位最著名的天魔,佛成道时,来捣乱的那位老兄,见了金刚护法神,也没辙,转身就逃跑啦!哎,好汉不吃眼前亏呀!

——不过呢,所有的金刚护法神,都是金刚地菩萨,哎,也就是等觉菩萨们化现的,菩萨,大慈大悲嘛!所以呢,一般情况下,金刚护法神们都不会下狠手,都会手下留情,放人家一条生路。

——除非呢?嘿嘿,遇到那些不识抬举的,非要横加捣乱,破坏佛法,恼害修行人的主儿,在《圆觉经》最后,金刚护法神和护法大力鬼王们说啦:“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这是护法神给我们的承诺,会绝对保障我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平安,只要呢?只要我们坚持读诵受持这部大乘了义的《圆觉经》,只要我们道心不退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超然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超然法师)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超然法师:《佛遗教经》 白话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二章 贤善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一章 圆觉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章 普觉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九章 净诸业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八章 辨音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七章 威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