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法师: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


   日期:2020/5/1 7: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

师:今天大家能聚在一起,你们说是什么缘呢?

众:法缘、佛缘……

师:为什么佛缘那么吸引人呢?

答:因为佛有智慧,佛很慈悲。

答:佛能满我们的愿,帮我们了生死。

答:佛能给人带来快乐。

师:一般人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为什么佛的吸引力那么大呢?

答:佛已经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得大自在,这种快乐是无漏的。

……

师:为什么佛缘有这么大的魅力,人缘却没有呢?刚才有几个人回答得非常好。佛有大智慧,很慈悲,能满我们的愿,帮我们了生死。如此说来,因为佛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才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满足或者说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需求呢? 

答:因为我们没有力量。

师:为什么佛有那么大的力量,能满足众生的需要呢?佛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答:愿力…

师:呵呵,愿力!我看我们每个人的愿力比佛菩萨的愿力都大!谁敢说自己的愿力没有超过佛啊?我们都想成佛。佛陀当初可没想成佛,只想了脱生死,免受轮回。他真的做到了,破了无明,开了大智慧,了脱了生死,获得了大自在,并生起了无量的悲心,把修行方法告诉了弟子们,带领弟子和信众修行,结果他们也了生死脱轮回了,所以大家才称他为佛。佛当初可不是为了成佛才修行的。可是今天大多数人修行都是为了成佛。当然,有这么大的抱负很难得,可是,有几个人能把自己的抱负坚持到底,一生都不动摇,不改变呢?现在学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都是到处乱跑。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在乱跑,而认为自己是在参学,在拜访明师,是为了道,为了追求真理。凡夫做任何事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无论怎么做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悉达多太子是怎么得到众生的认可,得到那么多的头衔(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众生都愿意称他为佛的呢?他从未认为自己是佛,那他认为自己是什么呢?你们说一说。

答:他认为自己就是自己,是老师。

师:他认为:我和你们一样,彼此彼此——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心态。但是我们众生偏偏不肯彼此彼此,总是:我是凡夫,你是佛。释迦牟尼佛没办法,只好恒顺我们——好!好!好!你们是凡夫,我是佛。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我们是佛,我们不承认,不敢承担,偏偏要把他尊称为佛呢?学佛参禅要在这些问题上下功夫,不要坐在那里心不用功,一上座就打瞌睡。刚才是谁从台子上摔下来啊?(众笑,一居士打瞌睡,从座垫上滚下来,弄出很大的声响)刚才男众那边有好几个人打呼噜,哎呀!我真羡慕他们,睡得那么香!(众笑)

我天生就是操劳命,睡不着,过去六七个小时就睡好了。现在可能有一点点禅定基础,睡四五个小时就足够了。中午休息也就半个小时,感觉身体就像充足了电,脑袋就不昏沉了。有时候身体很累,双盘半个小时疲劳就消除了。如果你们每天也修炼打坐,一样会受用,会有同样的感受。可是你们又不相信,说什么自己业障深重,根器差,没智慧……总之,有一大堆理由说你们做不到,只有你万行才做得到。最后我没办法了,只好说:“对!对!对!你们做不到,只有我万行做得到。”所以我就成“大师”了。实际上只要你相信,接受了并去做,你也能做到。

我一直主张四大菩萨,大行摆在第一位。万事成功由行开始,行到了无我,一定会有大智、大悲、大愿。不去行,悲、智、愿都是空的。释迦佛也是听了他的几位老师说人可以通过修行破无明,了生死,他深信不疑,投入全身心去修。修到最后,发现这几位老师的法都不够究竟,他感到很疑惑,于是调整心态,调整方法,调整理念,重新用功。经过一番苦行终于大彻大悟。实际上他在苦行的过程中还没有大彻大悟,直到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奄奄一息,两边的肋骨都可以弹钢琴了,有一天终于支撑不住昏迷了过去。醒来后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喝了以后精神大振,元气复苏,继续用功,终于有一天大彻大悟。但是大家记住:释迦佛绝对不是喝了一碗羊奶就复苏了元气,而是喝了一段时间。可见营养对我们的身体、对修道有多么重要。释迦佛不仅仅是凭他顽强的毅力,而且是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才成就的。他是怎么成就的?他的功夫是怎么修起来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回去思考。

现在我们转一个话题。我向大家提一个问题,我们这个禅堂为什么叫“养正堂”?究竟要养什么,正什么?

答:心正、气正、正知正见。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正姿势。要是你往这里一坐,腰弯下来,胸口就会顶得难受;要是腰一挺,气就通畅,脑袋就不缺氧,你就不昏沉了。越是弯腰,气越升不上来,脑袋就越缺氧缺血。长期缺氧缺血,脑细胞就死亡。结果人还没老,已经得健忘症、老年痴呆症了,多可怜啊!

不记得哪位祖师说过,原话不记得了,意思是:蒲团一坐,跏趺一盘,腰杆子一挺,下颌微收,目视一米,双肩一沉,脖子上伸。保持这个姿势从一七到二七、三七,乃至七七,如果没有与道相交,与道感应,你来找我。可是现在我们坐在这里东倒西歪,想用功都用不了。你的血管打了几个折,气血不畅通,所以越坐脑袋越缺氧,越缺氧就越昏沉,越昏沉脑细胞死得越快,结果小脑袋越修越瘪。如果往这里一坐,腰杆子一挺,从小腹猛呼几口气,就像拉风箱一样把气吸到底,呼彻底,吐故纳新之后,肩膀往下一沉,脖子往上一伸,氧气血液马上就输送到头部,这时候一定是越坐越有精神,怎么还会昏沉呢?

但是,有了精神以后,接下来脑袋里面就开始开运动会了,像万马奔腾,有百万大军在里面呼喊拼杀一样。这是好事,脑袋从没有念头,到有很多很乱的念头,到念头越来越多,越来越迅速,一秒钟有成千上万个念头。达到这个程度,说明你的思维打开了,智慧打开了。尽管这些是妄想,但妄想也是智慧的显现,也是生理机能活跃的体现。

打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非常散乱的阶段,必须有这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出现,你想开一点点智慧都是千难万难的。当妄念纷飞的这个过程结束后,你才能抓住一念持续下去,入道才有希望。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把养正功夫做正,做足,做到家。

如果你的头脑连妄想也打不起来,几秒钟只打一个妄想,当你真的想思考问题时也思考不了了,因为你的脑袋已经僵化迟钝了。所以就怕你坐在这里昏沉,不怕你打妄想。

晚上DZ来了没有?(答:来了。)你是我们东华寺的高材生啊,把“八正道”背一背。

答:正见、正思唯、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师:八正道是围绕“身口意”三业而设的,我们还可以在前面加一个“正身”,就成“九正道”了。记九正道有个诀窍,当一盘腿,大家首先问自己有没有“正身”,身体坐端正了没有,姿势调好了没有。然后再问自己有没有后面的八正。如果我们能把这“九正道”学到家,何愁不入道,不破无明,不了生死?破无明、了生死做到家了,大家不尊称你为佛,又称你为什么呢?佛首先是做到了九正道,然后才破无明了生死的,所以我们众生一定要封他为佛。当佛祖做到这些后说:“我们彼此彼此。尽管我做到了也没有增加什么,你们没做到也没有减少什么,彼此都一样”。

佛祖只不过是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走完了这个过程。我们尽管也在走,但没有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走完这个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昏沉就是散乱,不是散乱就是昏沉。昏沉、散乱就像两个魔鬼始终折磨着我们。但是,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尽管散乱、昏沉折磨着你,如果你的姿势正确,在坐一支香的某个时刻你还是会有感应的,不可能一直都散乱。有的人一上座就散乱,有的人是快结束了散乱,有的人是在中间昏沉散乱。而我们的头脑有个共性:昏沉一阵后一定会清醒,散乱一阵后一定会专注。因为我们的气血是上下循环的,当气血走到下面,脑袋缺血缺氧,自然会昏沉。当它走完了下面的过程,开始往上升时,头脑得到了供血供氧,自然就清醒了。就在这清醒的几分钟里,如果你捕捉到了,你就进入状态不会再昏沉了;如果捕捉不到,气血又开始往下走,你又会进入第二次昏沉。当走完这个过程,气血又开始往上升,脑袋的供血供氧又足了,这时候你又开始散乱了。如果你的功夫用得好,就不是散乱而是专注。如果始终都能保持专注,接着就是心安,喜悦了。如果这个过程中你身体的姿势很正确,再往上走,自性的光芒就会出现。

修禅修得好的人,没有一个肩膀是平的,尤其不会耸肩。一个人的气没有降下来,从外相上看就是缩脖子,耸肩膀。而坐禅坐得好的人是细脖子往上伸,塌肩膀。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的人往往不愿意承担责任,再大的任务交给他,他甩甩肩膀就甩掉不管了。

我们身体有个秘密的运行规律:肩膀越往下沉,中气越往上升。中气越往上升,头鼓得越圆,越不缺氧,细胞越活跃。你自然就有正念,自然能正精进,从而产生正定。有了正定,怎么会没有正语呢?实际上,八正是在一念之间完成,不存在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再到第三部……

刚才讲到八正道不外乎身口意三业。如果这三业都降伏不了,你凭什么修道悟道呢?更不要说是弘法了。身口意降伏不了,你连与人共事,获得别人信任、信赖的本钱都没有。

我曾经说过我们东华寺的三个禅堂(养正堂、自在堂、兜率天),养正堂就是养“八正”,在这里把八正养好了,就到上面的自在堂;在自在堂里获得自在了,再到“兜率天”去。如果你在东华寺常住没有经历这三个阶段,想有很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不是说你不可能成就,而是你的成就不可能圆满。就像一篇文章你搭了个架子,写了个提纲,但没有内容,或者内容不充实一样。为什么以前的修行人悟道以后,他们投入养道的时间比修道的时间还要多呢?我们佛教讲的“修养”“修炼”,实际上修是修,养是养,炼是练,修、养、炼是三个层次。不像社会上的人谈到“修养”就一个意思。过去的祖师讲“修道容易,养道难”。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还在修的阶段,能养什么呢?

可能你们会问:“祖师不是说过‘本自具足,本自圆满,一切现成,我们都是佛’吗?”没错,话是这么说,实质上也是这样。但是,为什么这句话一到我们身上就不灵不管用,放在祖师身上就灵就管用呢?尽管我们具备了正信,相信自己就是佛,跟佛相比不增不减,可是为什么佛能起妙用,我们就起不了妙用呢?因为八正里面我们只具备了一项两项,或者四项五项,而不是八项都具足,缺一项就不能圆满地生起妙用。就像一部机器一样,缺少任何一个部件都不能正常运转。

我们都很羡慕古人的成就,羡慕古人开悟那一瞬间的感受,可是都不去研究古人是怎么用功,怎么修身口意的。总想找一条捷径,让明师传一个秘诀、一个咒语,或者一个手印,一用马上就能顿悟,十地顿超。实际上,无论心态还是身体上的功夫都靠日积月累,靠方法加时间的投入,沉淀再沉淀才会出功夫。不投入,不沉淀,怎么会有功夫呢?

有的人听着听着又开始打哈欠了。瞌睡就是脑袋缺血缺氧。我不是教过你们对治的方法,迅速把血和氧送到头部吗?怎么不用呢?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气血,想迅速静下来,迅速入睡是很难的。我曾经和一个朋友打赌,他说晚上睡觉前不能喝咖啡,会睡不着。我说:“我睡得着,不信我喝给你看。”他平时喝咖啡只放半勺,我放三勺冲了一杯,他偷着乐,说:“看你今晚怎么睡觉!”我说:“不用十分钟,保证睡着。”他以为我开玩笑。我喝完往床上一躺,用吉祥卧,一吸一挺就睡着了。后来他说:“我以为你是装的,喊了两声你没应,原来你真的睡着了!”当时我也不是入定,就是把脑袋的气血迅速调下来,让脑袋的供血供氧变弱。咖啡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往上输送,让人变得清醒。但是,只要你的心能沉下来,把气血降下来,你自然能够入睡。

有些人晚上容易失眠,就是因为气血不平衡,一直停留在头部不往下降。这时候你想静都静不下来,更不用说入定了。有一种人特别爱说话,不说身体就不舒服,尤其是老人。为什么老人话特别多,年轻人话少,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话更少,特别不爱说话呢?人成年以后,特别是结婚以后,身体越来越弱,气就开始往上浮,沉不下来。当气憋在胸腔的时候,说话就是一种宣泄,说多了,把胸部的气泄出去,就不会憋得难受了。而年轻人阳气很足,他的元气是完整的,沉在下面不往上浮,所以就不爱说话,甚至连思考问题都不愿意。因为他的元气是一个整体,不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虚,元气越来越少,气就越动得厉害,杂念就多,话也就多,不说就觉得难受。

但是,有一种人虽然嘴巴不说,内心却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睡觉的时候还在说,这就叫六根内摇,比说话消耗的元气还多。所以有一种修行人,你看他不说话,脾气也很好,很温和,可是身体却很弱。其中就有一个原因——心语不停,他的心门关闭不了,心语从未停止过,元气都内耗掉了。你的心有没有静下来,你的心门有没有关闭,看你的眼神就知道。

大家平时打坐,哪怕只坐十分钟、二十分钟,姿势也一定要正确。刚开始静坐姿势没有坐正,以后就很难纠正。因为身体的神经有一种记忆功能,它会形成一种惯性。如果刚开始学静坐你的姿势不正确,七天以后它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再想纠正就不容易了。所以七天就可能决定你一生的命运!你能二十分钟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二十一分钟、二十二分钟,乃至三十分钟、四十分钟都能保持这个姿势,随着时间的增加,你的姿势就永远保持这样。我们的身体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功能,当你的姿势正确了,一定会有一种感应,能接收到某种力量,身体里面的力量自然会苏醒。

姿势不正确,再好的法给你,不要说你不能感应,修不出东西,一旦修出一点点力量,由于姿势不正确,你的身体也会生病。因为姿势不正,气就会在体内调整。如果调整不过来,就像水管一样,里面的水充足了,可是你把它折了几个九十度,水冲不过去怎么办呢?中间一定会破裂,水从中间漏掉。如果水管子很顺,水就畅通,管子就不会崩裂。

今天好几个信徒向我请教修行的问题。我一看就知道是身体出问题了,就是姿势不正确导致的,根本不用问他的用功方法。姿势不正确,阳气就产生不了,坐得越久身体越消沉,越招感阴性的力量。阴性的力量一多,思维就偏激,就容易进入狭隘的区域,形成恶性循环。大自然的力量让阳光的人更阳光,让阴暗的人更阴暗。就像一些补药,比如人参,它让身体好的人吃了更好,让身体差的人吃了更差。不是身体虚的人吃了人参就好了,不是这样,虚不受补,所以身体虚的人不能吃人参。人参是“欺弱怕硬”。大自然的力量也是这样,你的姿势摆得正确,接收的都是正面的信息和力量。一个心正、有正念的人,姿势一定正。姿势不正的人,一定是身体里面的气偏邪了。气偏邪,念头就偏;念头偏,思维就偏;思维偏,身体就偏,就变形。

释万行2011.10.1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