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信法师:禅宗基本


   日期:2020/4/1 7: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宗基本

◎释永信   

  现在社会上已经兴起"禅宗热",书店里或书摊上有关禅宗的书籍随处可见。早些年人们热衷读铃木大拙的禅学和蔡志忠的禅宗故事漫画,这些年人们又热衷读南怀瑾的著作。最近,带有浓厚禅宗趣味的小文章、小集子,比如林清玄等,也深受人们欢迎。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说,社会上有这么多人喜欢禅宗,喜欢佛教,当然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尽管有许多人对禅宗的理解很浅,甚至有些偏,但毕竟都是向佛的门路。如何引导人们走上向佛的正路,培养人们对于佛教的正信,正是我们全体佛教徒的责任。

  禅宗作为佛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普及途径之一,自达摩首开风气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欢迎。即使在达摩时代,人们对禅宗就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亡心寂默之士,莫不归信。"从唐朝开始,禅宗逐渐成为汉地佛教的主要潮流,并相应地形成了通过参禅门径学佛的传统。禅宗与人们,特别与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只要社会生活安定,人们就会对禅宗倾注极大的热情,参禅风气大盛;历朝如此,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美谈,王维与神会,苏东坡与佛印,以及《灯录》里无数趣味盎然的公案故事,等等。目前,港、台地区参禅风气很盛,这与那里生活条件较好有很大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陆也会掀起参禅潮流,现在社会上的"禅宗热"正是一种预兆。

  参禅作为学佛修行途径,实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事业,决不象禅宗公案表面上给我们印象的那么轻松有趣。参禅参透了,会轻松有趣;在没参透以前,是很苦的。所以参禅需要我们投入全部的真诚、全部的热情才行。当然,现在社会上的"禅宗热",还不叫参禅,只能说是门外看热闹,就象看电影,他们还正在电影院门口看电影广告,或者正在买门票,他们还没有进入电影院放映厅里面看上电影。总的说,他们对佛教的理解还非常浅,甚至有些偏。如果问一问他们:"禅宗有些什么?"他们大多会答:"参话头,求解脱。"有的甚至会答:"有趣,好玩。"他们大多被趣味盎然、机锋丛生的禅宗公案故事本身所吸引而着迷,他们可能还都没有认认真真想到,这些禅宗公案是历代僧人创作的,从而必须把这些禅宗公案与僧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读。否则就容易读偏。比如我们读到"达摩面壁九年",不能几秒钟就读过去了,应该设心处地想想,面壁九个年头,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么的漫长和艰难,甚至想到日常起居,吃喝穿住,风霜雨雪;一般人,即使现在让他在少林寺院住个月,可能都受不了,太寂寞啦,太清苦啦。至于说到二祖慧可断臂立雪,可能很多人一听脸都吓白了;过去常听老和尚说,谁谁割肉供佛,谁谁剌血写经,现在许多人,打支屁股针都咬牙咧齿。即使那些看上去轻松活泼的公案,也无不是僧人们长年累月苦修的结果。如果把禅宗公案比作美丽的花朵,那么这些美丽的花朵得以生长的,正是僧人们的日常不懈的修持。我们欣赏花朵,不能光看花朵,还要看到支着花朵的枝叶,甚至根茎、泥土。花朵离不开枝叶、根茎、泥土。花朵离开后者,便成枯花凋谢。这些禅宗公案故事也一样,离不开僧人们的日常修持。只有基本的日常修持来保证,参禅参一辈子也不会开花,更谈不上结果。禅宗有个有名公案,就是大灵山法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故事,佛陀拈出一朵美丽的花朵,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美丽的花朵所迷转,唯独迦叶不被所转。我们读禅宗公案故事一样,所有的公案故事都是美丽的花朵,我们是不是被迷转,那就看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喜欢公案的花朵同时,要念念不忘禅宗的基本。禅宗的基本,也是佛教的基本,就是僧人们的日常修持,也就是达摩祖师一开始就教导我们的"四行"。"四行"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佛教义理,而是通俗易行的学佛基本原则,对于今日的信众来说,"四行"的内容最熟悉不过了,因为上千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做的。离开了"四行",禅宗不成为禅宗,佛教不成为佛教。所以,达摩祖师是在"四行"的基本原则上传授"即心即佛"禅宗殊胜法门的。"四行"听起来有点象政府的"四项基本原则"。确实是这样的。"四行""四行",就是强调了"行"在学佛中的重要性。"行"在,佛教在,禅宗在。禅宗不会仅仅是参话头,然后一悟成佛,世间没有这等便宜事,出世间更没有这等便宜事。所以,我们喜欢禅宗公案,并希望佛教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那就是不能只停留在欣赏上,还需要了解佛教的基本内容。只人了解了佛教的基本内容以后,才会懂得禅宗之所以是禅宗的道理,懂得参话头如何参法,公案又是怎么一回事。

  佛教的基本是正信、正愿、正行,它体现在佛教徒的日常修持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禅宗也不例外。首先,不管你什么宗,只要是出家众,都是一样的,一个光头一身袈裟,平时吃住在寺院里,烧香,拜佛,做功课,守五戒,行十善,过着与世俗生活有别的日常生活。出家人过与世俗有别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日常修持,易于培养出家人的净心净行。社会上流传着关于出家人的俗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个人真的能坚持每天撞钟,三年五年撞下来,他的心行肯定会发生变化,可以说,他的学佛基本功已经比较扎实了。其次,在禅宗早期,达摩祖师亲自带头修苦行,书上叫头陀行,面壁九年,实际上就是苦行。即使后来禅宗有了自己的丛林,还提倡实行农禅并举,"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象我们少林寺,现在还有自己的田地,都是我们僧人自己耕作。第三,有了上述的日常修持以后,我们再说到禅宗别具特色的"即心即佛"殊胜法门,以参话头为例。话头很多,各色各样,如:什么是佛祖西来意,念佛是谁,爹妈生你以前你在哪里,等等。话头虽异,参法一样,都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去参。刚开始参,大家觉得有劲使不上;参得时间长了,只要得法,大家就觉得慢慢得劲了。参话头不是让我们寻求字面的答案,而是通过寻求答案,通过持续不懈地寻求答案,使我们进入特定的、无杂念的心境,然后,只要功夫到了,机缘成熟了,就象瓜熟蒂落,开悟了,终于寻到了人生的大答案。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日常修持功夫,没有正信、正愿、正行,他参起话头是很难进入那种特定的无杂念的心境,据说,过去有不少人参话头参神经病了,就是因为善根不够,日常修持没有。

  下面谈谈我本人对于禅宗的整体看法。作为出家人,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引人向佛学佛,获得人生的大受用,这也是释迦世尊的本怀。我们不应固守哪宗哪派,好像开小店一样,这不好。佛教的所有不门,没有哪个好哪个坏,我们也不能说法门哪个好哪个坏,只能说我们会不会使用法门,甚至创造法门。这一切,全取决于对象,即具体众生的根性如何。如果是契理契机,说明我们做得好,如果不能契理契机,说明我们没做好。我们出家人化度众生,不能只拿一个法门,说我只会棒喝,我只会教人念佛,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化度众生,要主动走向众生,碰到谁是谁,要善于活用法门,要让法门迎合众生,不能倒过来让众生迎合法门,所以,我们绝不能因守哪宗哪派,不能认为我是哪宗哪派的传人,比如我是禅宗,我就不能劝人念佛,如果劝人念佛了,好象就出卖了祖宗一样,这样不好。这有违佛教教理。我是少林寺僧人,少林寺是禅宵祖庭。少林寺成为禅宵祖庭是历史造成的,不是谁封的。所以我对于宗派态度,还是很开放的,并不自以为什么什么的传人而作茧自缚。这是我对禅宗的基本立场。

  于它与整体佛教发展的关系或作用如何,不存在各个宗派之间"斗争"的结果。粗粗地分,汉传佛教经历了初传、翻译、整理、弘扬四个过程。唐朝是汉传佛教最重要的翻译整理时期,产生的宗派最多。宗派多,表明着佛教教义的细化和完善,意味着汉传佛教教义建设的成就,同时亦意味着汉传佛教教义建设的完成,有些宗派的合并,稍歇,甚至消失,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它们做了它们该做的事情,比如:俱舍宗、成实宗,法相宗、三论宗等。后来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兴盛不衰,是由于这些宗派属于弘扬性质,是化度众生的权巧方便法门,和法相宗那样属于建设佛教教义性质的宗派不一样,两者的区别有如电视机的使用和制造。后来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兴盛,并不是这些宗派的"胜利",而是汉传佛教已经进入弘扬时期的必然结果。实际上,我觉得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法门差别是很相皮的,禅宗的参话头,净土宗的念佛,天台宗的止息观想,甚至包括打坐,功夫用到一定程度,境界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一个降熄妄想的过程,最后完全熄掉妄想。

  我本人并不赞同唐朝是汉传佛教黄金时期说法,唐朝确实是汉传佛教教义建设的黄金时期,但教义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弘化。我们不能用表面的辉煌,比如当国师受皇帝恩宠,来衡量佛教的成就,否则就著了外相。相传达摩与梁武帝交谈不契,达摩反对的就是这个。佛教的弘化是长期的、大量的、平凡的、默默的工作,不是搞政治运动。佛教教义的弘扬和建设,是互为表里的两方面,两者互相联系,但不能互相取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