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信法师:我对宗教的认识


   日期:2020/4/1 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对宗教的认识

释永信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办事,依法治国,已经深入人心。宗教界的法制意识,亦普遍有所提高。随着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有关宗教的行政法令陆续颁布,人们希望出台一部完备的《宗教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并日益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作为宗教界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因而思考的问题也更多一些。

  我认为,出台一部高质量的《宗教法》,必须建立在对宗教全面深入的科学的认识基础上。大家看到我在这里使用“科学”一词,可能有点扎眼,其实,科学指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宗教里面有科学;反过来,科学里面也会存在迷信,比如对西方科技的迷信。现在我们对宗教的认识,还基本停留在外部观察上,比较表面化。更多的只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外在地考虑宗教信徒的行为效应,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宗教内核,揭示宗教的价值,其后果造成对宗教认识的不准确,甚至偏差,影响到宗教政策和立法。这主要表现在,认为宗教是有神论,搞偶像崇拜,属于落后文化,并容易误导出宗教是迷信的结论。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由于受“文革”时期对宗教批判的影响,尽管经过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人们对宗教的认识,还是留下了消极的印象。目前政府文件是这样表达的:“宗教是对外部力量或异化力量的一种虚幻的反映,属于有神论,宗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还有赖以存在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将长期存在,解决宗教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根本途径,“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逐步发展,逐步地消除宗教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引《中国宗教》1999年第3期《国家宗教局政法司负责人答本刊记者问》)。加上我国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政府的宗教政策还是带着明显的策略性成份。

  我认为,认识宗教问题,首先应该将教义和信众分开来。从政治角度,宗教的实体是信众;但从文化角度,宗教的核心是教义。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加以考虑。目前我们对宗教的判断,主要来自于对信众信仰状况的观察。但信众的信仰水平与信众的素质有关。如果我们深入到信众中间,就会发现,即使信仰同一种宗教,由于信众的素质不同,其信仰的表现亦有很大差别。比如农村老太太信佛与大学教授信佛,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中国佛教发展历史过程中,宗派林立,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各宗派的信众素质差异的不同表现。宗教信仰实践中确实存在着迷信成份,这正是信众包括神职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如果他们信仰宗教,他们便会迷信宗教;如果他们信仰命运,他们就会迷信算命测字;如果他们信仰权威、明星,他们便会产生个人崇拜;如果他们相信李洪志一套歪理邪说,他们便迷信"*轮功";如果他们相信金钱万能,他们便会产生拜物教,等等。迷信与人类的文明程度相关,实与宗教无关。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宗教教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宗教恰恰是反迷信的,宗教不仅引导人们向善,约束人们日常行为,提高人们道德水平,同时也致力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开发人们的智慧。佛教视“贪、嗔、痴”为人类三大毒,佛教每天讲的就是“转迷成悟”。人类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们的素质在提高,信众信仰水平亦随着提高,那么,信众信仰宗教状况及其面貌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比如我们现在去全国各地寺庙转转,会看到很多信众在烧香拜佛,但我们不能把佛教简单地等同于烧香拜佛。这仅仅是佛教外部的,甚至是局部的特征。佛教的核心是佛法,佛法的根本是戒律。用外部的局部的特征定义宗教,就像用衣服形状来定义人一样不准确。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宗教。

  其次,把宗教定义为有神论也不妥当,至少不符合佛教发展历史事实。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其它宗教,我不敢说这是否符合其他宗教发展历史事实。在印度早期佛教,佛陀住世时,还没有出现神化现象,因而也没有偶像崇拜,佛陀与弟子关系,只是朴素的师徒关系。佛陀谆谆教导弟子们:要以法为师,以戒为师。这也是他灭度时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佛陀的神化和佛教的偶像崇拜是后来发生的。这是神灵崇拜时代的产物,或者说,佛教在神灵崇拜时代的表现。我想其他宗教也有类似的经历。那么,宗教在社会文明比较发达、崇尚科学、崇尚实事求是的时代,应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唐宋两朝佛教禅宗实践情况,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为了说明问题,我先说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公案:

  天气很冷,一个老和尚拿寺庙里的木佛烧火取暖。徒弟过来看见,吓得大叫:“师父你在干什么?”老和尚淡淡说:“烧舍利。”徒弟叫得更高了:“佛像里面哪来的舍利?”老和尚便说:“既然没有舍利,你再拿几尊来。”

  所谓禅宗公案,都是佛教界已经认可接受的东西。所以,公案不一定反映史实,但它肯定反映了当时的真实观念。禅宗遵守严格的师徒传授制度,直指自己本心,见性悟道。在这则公案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无神论的苗头。也说是说,随着宗教的发展,宗教也可以达到无神论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因为禅宗的信徒主要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上层知识分子,如欧阳修、苏东坡等。信众素质提高了,对宗教要求也就高了,宗教就会以高水平的面貌出现。这确实值得我们宗教界深思,因为这可能昭示了未来宗教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结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宗教也是发展的,有神论、偶像崇拜等现象,只是宗教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我总觉得,无神论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是大智大慧。无神论不属于信仰问题,而应属于认识水平问题。绝不是我们信仰无神论,或自我标榜无神论,就能获得无神论的认识高度。我认为,我们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达到无神论高度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确是很高的,它是西方哲学里面发展起来的,代表着西方文化的高度。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反观我们汉族地区的不信教群众,他们没有信仰宗教,但并不表明他们都是无神论者。假如我们去农村找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然后和他谈论无神论问题,那是谈不起来的。他们心里都装着他们自己的“神灵”:算命先生呀,神汉呀,土地爷呀,李洪志之类呀,等等一大堆。

  上述的观点,只是我个人的思考所得,不一定正确,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对宗教的深入研究和认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宗教,江主席说过:“宗教民族无小事。”宗教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对社会的道德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全面深入地正确认识宗教,制定更加完善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才能使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1999.11少林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