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日期:2020/1/10 9: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什么叫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以外都不是真正的善。这个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什么叫做三世怨?如何去断三世怨。讲了半天,听了归听了,照做的归照做,堕落还是堕落。所以,老和尚说什么是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以外都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业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超越六道轮回。修其他法门,无法让你一生超越三界,还在轮回之中,这就不是善业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帮助我们业障深重的众生,给我们开出一条当生成就的大道。我们能够相信,能够愿、能够行,这一生就成就了,什么?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就消除了。念佛的功德很大,能消除一切罪业。

  所以,我个人,我从讲经以后,我就不喜欢环游世界,也不喜欢旅游。我是讲实在话,对这个世间,这些我们都已经明白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没有什么好留恋的。现在人用手机喜欢打卡,打卡就是在那个地方拍个照,留个纪念,然后上脸书,FB,我到雪梨啦,我到东京啦,我到纽约啦,我到伦敦啦,又怎么样呢?对不对?还是一样,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哪个是真实呢?哪个是「住真实慧」呢?哪个是「惠以真实之利」呢?哪个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呢?往生西方才是「真实之际」。所以老法师在讲述《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里面有记录一段蕅益大师的开示,这一段开示讲得非常好,这是我们用这一段开示来做为三世怨的结尾、结语。

  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里面讲,「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蕅祖这段讲得很好,而且很深,我消文一下。好,我们来解释蕅祖这一段的这么好的一篇开示,什么叫「顽修」?「无论顽修狂慧」,「顽修」是什么意思?讲世间的聪明人,他不知道如法修持,自作聪明,盲修瞎练,「狂慧」是什么?就是天资聪明,对于大乘经论也能够理解,他也能说善道、能言善道,讲得天花乱坠,但是他缺乏行持,落入狂慧、落入狂态。这两种人,一个是「顽修」,一个是「狂慧」,蕅祖说,这两种人,到生死关头完全没用,此二种人到生死关头完全没用,不能够了生脱死。谓其「么罗无功」,这一点功德都没有。「么罗无功」就是没有功夫,就是「么罗无功」,他没有功夫。什么叫没有功夫?他临终不能做主,自己不能做主,没有成就,叫「么罗无功」。「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意思就是说,虽然你悟门很深,但是你不能够真正去实践,如果你还有分毫的习气没有排除、没有断掉,你还是随业流转。「随强偏坠」,重者先,强者先拉,哪个习气重就先拉走,叫「随强偏坠」。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有没有例子?有,草堂青禅师,他有解有行,禅宗一代大德。信徒中有一位曾姓的妇人,常常来供养这位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师很感谢她,也常怀着报恩的心,结果死后竟然托生为曾妇之子。有智慧,有世间的智慧,也有福报,少年得志做了宰相,就是曾鲁公,他是禅师再来的。所以印祖对于曾鲁公、对草堂青禅师,印祖很有意见的,他说,你看一代禅师再来,结果当了宰相曾鲁公。

  「操履潜确之人」是指什么?持戒精严。大家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圆泽禅师。三生石上,圆泽禅师他跟李源居士是好朋友,圆泽禅师懂得音乐。李源居士他的爸爸在洛阳被杀以后,李登被杀以后,李源看破红尘,他不想当官,不想结婚,他吃素。他不想当官,也不想结婚,他一生吃素,把他们家的宅院当成佛寺来供养圆泽禅师。有一天,两个人就商量,因为李源是功德主,他们想到四川峨嵋去朝山。那么李源他主张走水路,因为他不想去经过那个,那些见到朝廷的官员。那圆泽禅师想走旱路,就是讲走陆路,为什么?因为他怕他未来的母亲,怕见他未来的母亲。最后没有办法,就依李居士走水路。

  你看这个业力牵引就是让你这么身不由己。走到一个小镇的时候,遇到一位怀孕的妇人在河边洗衣服。圆泽禅师一看到她就泪流不止说,她等我等很久了,她就是我未来的母亲。李居士问他什么缘故,他说,我之所以不愿意走水路,就是因为怕遇见到她,她已经怀孕三年了在等我分娩,今天事不宜迟,请你来帮,你帮我催生。结果圆泽禅师后来就在那个地方圆寂了。

  李源帮他埋葬以后,圆泽禅师还跟他预告说,三天后请你到妇人家,我见你就一笑为证。他还有办法跟他微笑的,他们两个先约好。我在《现代因果报应录》里面,我也有讲这个故事,我编的那个《现代因果报应录》这三生石的故事,还有我讲「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我很喜欢讲这个三生石的故事。那他们两个还约好,圆泽禅师跟他讲说,十五年后八月中秋,我们在杭州灵隐寺再见一面。灵隐寺我去参观过,很庄严的一个佛寺,我们民间讲济公禅师就在灵隐寺。我到杭州西湖,除了参观岳王庙,也到灵隐寺去参访,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他们两个约好说在灵隐寺一见,后来都一一兑现。

  圆泽禅师有神通,但是神通抵不过业力,他能知过去未来,但是逃不了投胎轮回。只因为什么?因为习气未除。就是刚才讲的,傥有一分,「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所以圆泽禅师他有神通,他抵不过业力,他因为习气未除。世间做大官发大财的,过去世都是大修行人,习气未除,不肯往生西方,多年来苦修换来了一生的荣华富贵,落得三世怨。这就是印光大师说,就是把一颗摩尼宝珠换成棒棒糖。棒棒糖就是一生的荣华富贵,吃完就没了。摩尼宝珠就是往生西方作佛。殊不值得,可叹啊。

  所以这个地方我稍微再提一下,我很喜欢的圆泽禅师这首偈语。圆泽禅师后来跟李源约在十五年后的中秋夜,在杭州灵隐寺再见。当时李源他也守这个约定,他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到杭州天竺寺外。他讲,我看的是天竺寺,但是老法师这边提的是灵隐寺相会。那李源在寺外先等候,到那一天晚上的月光明亮,忽然听到水井传来了歌声,只看一个十五岁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持竹棍,敲打牛角唱山歌,就唱这首歌,他说,「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这首诗听起来很伤感,我前世是圆泽禅师,我现在已经变成牧童了,你还是李源。我们约好了,在这个天竺寺的外面的这个石头上见面,这个「三生石上」就是已经经过第二世了。可是我还是原来的灵魂、原来的神识,我的本性还在,是「旧精魂」。我们说三魂七魄,「三生石上旧精魂」,我们随着这个阿赖耶轮回生死。现在在「赏月吟风」,看到这么好的中秋月,不要再「赏月吟风」了,「赏月吟风莫要论」,不要再说这些了。「惭愧情人远相访」,你是我前世的恩人、前世的功德主,可是我们都没有解脱,是「惭愧情人」,因为什么?情执未了嘛,情执未断嘛,所以叫做「惭愧情人」嘛。惭愧情人远来相访,我们来相见了。「此身虽异性长存」,虽然我现在身体已经变成牧童了,可是我的本性还是一样,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这叫「此身虽异性长存」。

  后来李源听到这首歌就知道说,对面这个牧童就是圆泽禅师。他就说,泽公你好,他跟他说,泽公你好。牧童就远远答,不跟他太靠近,说李公你真有信用,这么远来,辛苦你了。你看,他几乎没有隔阴之迷,前世的事情他还记得,我们早就忘光光了,还什么隔阴?没有隔阴之迷,我们早就忘记了,我们前世在哪里?根本就不晓得。但是这个牧童就跟李源讲说,你俗缘未了,请你不要过来,你我前途不同。因为可能圆泽禅师说,我不想再轮回了,我想这一世就要到西方去了,不能靠近,就不要动情执了。为什么?因为怕动,又染情执。所以圆泽禅师是想要了生脱死。那他最后要走的时候,有跟李源讲一句话,他说,希望你精勤修行,不坠落的话,我们还有相见的机会,在哪里?在菩提道上,在西方。所以见了面以后还是各奔东西,各人业各人了。

  那牧童又带着竹棍,敲打牛头,唱山歌离开,离开的时候讲一句话,说了一首诗,「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为什么?他们两个本来约好是要到四川峨嵋山,要经过瞿塘峡,他就说,「身前身后事茫茫」。就是说,他已经死了嘛,前世是圆泽禅师,这一世变牧童,到现在还是「身后事茫茫」,还是无明未破,习气未断,叫「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想要再讲前世怎么样,我前世是一个禅师,讲来实在是很伤感,「断肠」就是非常地伤悲、悲伤,「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就是江苏、浙江这一代,前世是在洛阳,游到四川去,现在见面的地方在杭州江南,那不就「吴越山川寻已遍」,都走遍了吗?「却回烟棹上瞿塘」,还是过去那一条路,曾经断过魂的,在那边死掉投胎那个路,是要上瞿塘峡的时候,我在那个地方断气的,「却回烟棹上瞿塘」,你看他都还记得。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三世怨)(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三世怨)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黄柏霖:简单地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含义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 

 黄柏霖: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 

 黄柏霖:广钦老和尚修行的故事 

 黄柏霖:心住慈善,当得十一种功德利益 

 黄柏霖警官:如何消除业障?两个字,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