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日期:2018/12/7 14: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一信”,在无量劫的永不休止的轮回当中,我们从来没有过这一信,这一信极为难得。

  我们的内心都是充满着无明黑暗,充满着世间的恩恩怨怨、贪瞋痴慢疑,这个一念的信根、信力是出不来的,完全被障蔽了。那么忽然在今生,我们还真是无量劫稀有难逢之一刻了,忽然让我闻到了净土法门,忽然让我产生了一念信心。

  这一念信心,肯定你猛然地听了之后,不是经过逻辑思维,是你的善根的发露,是你的自性的般若智慧闪了一下。

  这是你整个的自性清净的善根和净土法门的超越性的不可思议的法门,一下子契合了一下。就是触电了,冒出了一线火光了。

  这时候,产生信心了。这个信心是现量的,这个信心没有“我考虑考虑一下”的。经过考虑就不行了,怀疑又来了,像潮水一样过来了。所以,我们要尊重这难得的稀有的这一信。

  这一念的信心产生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更不再疑?

  因为我们一信之后,那个难得的特定的时空的那个瞬间的碰撞产生之后,那个时空电过了以后,那我们又回到了日常的那种心理和思维的状态,再用那 种思维状态再去想这个净土法门:哎呀,哪有这回事啊?

  这就有点像王羲之写《兰亭序》。他就在那个特定的情况下:那种天朗气清,各种有缘的人会在一起,这个流觞曲水,在那个时候,在微醉情况下写下来的,并且他写的时候是以写草稿的形式写下来的。写下之后,等到过去一看,还蛮好的。

  他就觉得:我要写一个正本的东西。殊不知他写任何正本的东西,都超过不了那种他认为随手写的草稿。那就是那一瞬间,他在那种特殊的状态当中写出来的。那个状态没有了,稍纵即逝了,再要写出那种水平,不可逾越,不可重复。

  所以尊重这一信,一念的信心,抓住它,不再怀疑。不仅对自己的怀疑心起来,你要把它阻断,那别人怀疑也很多。别人就更让你怀疑了:“哎呀,你怎么能相信这个?这没有道理。

  你业障深重,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那可是实报庄严土,那是法身菩萨才能去的地方,你看看你的样子,你能去得了吗?”他一想:是啊,这个我是去不了,我业障太重了。但是信心里面,你是要相信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大恩赐,他就要让我业障深重的人去,我不再疑。

  又有人说:“经典当中说我们信愿念佛,当下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就有一朵标着我们名字的莲华,这怎么可能?”那想一想:是不大可能哪!我一念心怎么能超越到十万亿佛刹之外去?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我的名字、贱名还能到极乐世界写上莲华上?我自己都信不及,我有那么高贵吗?又开始怀疑了。

  再有人说:“你的福德这么浅,到寺院捐,就是捐一百块钱,你怎么去得了?一点福德都没有。”各种怀疑都有。所以,这个太重要了。

  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杨杰居士说的。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真的是身体力行。杨杰,又叫杨无为,又叫杨次公,是宋代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居士,官也当得蛮大,他通宗通教。

  在宗门下,他是可以上《传灯录》的,说他是开悟了的一个居士。他曾经参天衣义怀禅师,然后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泰山的日出,他开悟了的。这位居士很了不起,他的母亲去世,在家里丁母忧三年,阅《大藏经》,对净土法门产生了信心。产生信心之后,他就常常画那个丈六的阿弥陀佛的像。以后他随公务做官,到任何地方都要随身带着阿弥陀佛像来供养、来称念的。临命终时,他是感得阿弥陀佛来迎接的。临终,他说了个偈子,这个偈子就有着禅和净的特点。说“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前面四句都带有禅宗的这种特点,对生死都是勘破它的梦幻泡影,也没有什么恋,也没有什么舍;在太虚空当中,这些“之乎者也”都是如空中之花。就宗门下的宗旨来说,建立一个心外的净土,包括念阿弥陀佛名号,举心就错。

  在宗门下来说,念一个什么东西,或者心外求一个什么,都是著相,都是错。但是杨杰居士他能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就能念佛感阿弥陀佛的来接引。不将错就错,就一错永错;将错就错,就得到大安乐。所以莲池大师在《往生集》对他都很赞叹说,我希望天下所有的聪明才士都能像杨杰居士一样成就这一错也。

  他有一个同僚,是他老乡,叫王仲回。因为杨杰居士相信了净土法门,他也就随分随力地去传授念佛法门,这个王仲回就是在杨杰的启发之下开始有信心、开始念佛的。

  念了一段时间佛,王仲回就来请教了一个问题,问:“念佛如何得不间断去?”从一般的问话的立场来看,这是在问一种功夫,我功夫上怎么不间断?但是杨杰居士并没有跟他讲功夫,就说了这句话: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产生了这一念信心之后,你不要再去怀疑,就可以。

  这个王仲回也很有善根,他听了就很高兴,欣然而去。过了不久,杨杰就做了个梦,梦见王仲回来向他致谢,说:“因蒙你的指示,我得大利益了,今已生净土矣。”就是现在我已经往生净土了。这样杨杰就见到王仲回的儿子,就问他的父亲去时的光景以及去时的时节。王仲回听了这个,他念佛欢欢喜喜,毫无怀疑,所以临命终时是预知时至的,是遍告亲友他要往生的,这样子正念念佛往生的。往生的时候,也就是杨杰居士得梦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常常讲,以文殊智修一行三昧,修一相三昧。

  所以这个“一信”就是文殊根本智的一种展现,灵光一现。那这一信就有信根,就有信力,要培植这个信根,要壮大这个力量。那往往是你信心之后,你就会怀疑,那怀疑就麻烦了,那念佛的利益很难得到。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谈五念法门,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谈第二门,就是赞叹门,就是口称名号。赞叹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五念门实际上它也是跟信心直接挂钩的。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让你产生信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也是让你产生信心。有初步信心,你去称念;通过称念,加强信心。

  这就要了解弥陀名号的功德,“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那这里讲称彼如来名,就是阿弥陀如来的名号,他是本质上是什么呢?是光明智慧之相。

  名号里面有光明,光明就是般若智慧的体性,那这个光明智慧就是要烁破众生的无明黑暗的。所以历来的净宗祖师都说,如果佛不宣说净土法门、弥陀名号,万古如长夜。众生的无明黑暗就像长夜漫漫,弥陀的名号光明智慧之相才能够冲破,能满一切众生的志愿。念得相应,不仅是满足你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快速成佛的志愿,就是世间的那些福德、那种世间的需求,都能满足。这是这种弥陀名号的本质的这种功能作用。

  但是自古以来,有称念佛名,也忆念佛德,但是无明还在,有什么愿也满不了的情况。这里面,其根本原因就是信心问题。信心出问题就是,不是如实修行了,跟这个名号内具的法印不相应了。

  什么叫不如实修行?

  这里你要有信解,信解什么?信解阿弥陀如来的名号是实相身,是诸法实相,有求必应的,这样的实相的功德就在名号里面。并且,相信这个名号是为物身。

  为物——物就是众生——是为了拯救众生,帮助众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这个目的而施设了这个名号。所以他把一切拯救众生的功德,比如神通、光明、辩才、智慧、善巧,都融聚在这个名号里面。你得要信解这个,如果你不信解这个,你信心就会出问题。

  那信心出问题,就不能相应,不能如实修行,不能跟这个弥陀名号相应,就有三种不相应。

  一种就是信心不淳。虽然有点信心,它不淳净。有时候感觉到信心很足,阿弥陀佛存在;有时候感觉到信心又很弱,又觉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虚无缥缈,到底有没有啊?好像不靠谱。不靠谱,还要常常见到人就问:“你信吗?”如果听到别人也:“哎呀,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有啊?”他一拍大腿:“就是这样,我也是这个样子。”两个人,就加强他的信心不淳。

  由这个信心不淳,就信心不一,不专一,没有决定信。就好像有时候我们讲净土法门,由于自己信心不专一,没有底气。人家问:“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很好很庄严,是不是存在?是不是真有?”那他没有决定信的话,他就会用:“哎呀,这个事情我也搞不大很清楚,大概也有吧,也许存在吧。”他会用那些模棱两可的大概、也许、估计、推测。但最终是不是,我说了不算。无决定信。

  然后,就会导致第三个问题——信心不相续。杨杰居士说一信之后,永不更疑。有怀疑,就不相续了,就被怀疑的念头给间断了,这一间断,那什么事情都出来。

  一怀疑:哎呀,阿弥陀佛是不是有,还搞不清楚,我就干脆还去忙其他的事情吧。我还有哪个公司要办,还要到全国各地开展事业、网点,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先放一放,因为是不是真的有,我还搞不清楚,我先忙我能够抓得住的、能够看得着的利益。他就会这样。所以这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它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展转相成。

  由于信心不淳,所以他就没有决定信;没有决定信,念佛就不能相续。或者说由于念佛不相续,所以他的决定信也产生不了;决定信没有根本的信根,这个信心也不淳。然后别人来说什么,马上就动摇。

  所以有不少曾经是修念佛法门的人,过了几年之后都去搞南传了,或者搞密宗了,或者搞其他东西去了。甚至更为可笑的是,前几年我在东北,说有个比丘看了《弟子规》,可能是说《弟子规》多么多么好,《弟子规》多么多么重要,行孝多么多么重要。他就觉得:哎呀,我孝都没有行好,他就还俗,去行孝去了。这肯定是对净土的信心没有解决,他会出现这个问题。

  因为出家,包括我们居士学佛的目的要解决轮回问题,解决轮回问题就是一心靠倒阿弥陀佛的愿力问题,跟你行孝做得好不好,这没有直接关联。当然我们也强调孝道,孝道好,你的往生品位高;孝道不怎么地,但是你具足信愿称名,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净土宗祖师都在讲决定信相问题。有决定信,它是有相状的,是有表示的。信根是扎在你的心田里面,是扎得很深的,跟文殊的般若智慧之水是相接的,所以这个信心就犹若金刚,不被动摇。那不被动摇之相,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谈到,就是初果、二果……四果圣人引很多经典,说罪恶凡夫怎么能往生呢?没有这回事。你听了之后,你绝对不动摇,唯增强决定往生的信心。

  进而,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等觉菩萨过来,广引很多的经论,说业力凡夫往生极乐世界,是没有这回事的。你也绝对不受动摇,坚定相信业力凡夫信愿念佛,必得往生。乃至于报佛、化佛一一各舒舌相,来说释迦牟尼佛说的一时方便之谈,并没有这回事。你也不受动摇。就诸佛现前,你也不改自己的信心。

  那彻悟大师他就有这么一个表达他的决定信心之相。彻悟大师说自己正在念佛的时候,忽然达摩祖师现前,说:“你把念佛放一放,我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传授给你。”这时候,要向达摩祖师顶礼,说:“我已经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了,虽然祖师有甚妙之禅,但我不敢改变我原来的信心。”再过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亲自现前了,说:“我原来说的净土法门是一时的方便之谈,现在我有更殊胜的法门给你传授,你可以把念佛法门放一放。”那这个考验就更大了。这时候怎么办?仍然要向释迦牟尼佛恭敬顶礼,说:“我曾经听您老人家宣说净土法门,发愿念佛求生净土,矢志不移。虽然您老人家还有更殊胜的法门,但我还是不敢改变我的原来的发愿——信愿的初衷。”那就是佛祖现前都不改变自己的净土的信心,更何况其他的别解别行的这些修行人,还能够改变吗?这才是有点信根、信力的样子。

  那这样我们从净土的这种信心来看,信心的因心当中,契入了或者嵌入了佛的果德之法在里面,也就是说我们的净土的信心仍然还有着阿弥陀佛的这种加持在里面。

  所以为什么我们信心不够的时候,要多读诵大乘圆教的经典,打开我们的心量,以佛的知见作为我们的知见 ; 我们怀疑心很重的时候,我们就得多看那些历代祖师、《净土圣贤录》这些往生的公案 ; 我们的福德很薄的时候,就得要修行净业三福,培植福德,叫培福载道。

  尤其要注意——你去念佛。

  我们对这个法门信心不足,是由于我们缺乏智慧。实际上,这个弥陀名号就是无上的般若智慧的结晶,十二光如来的功德都在这个名号当中。那光明是阿弥陀如来的般若智慧之相,如果透过这个名号的持念,接纳到阿弥陀佛十二光的般若智慧,断疑生信的力量就很巨大。

  就好像昨天有个居士汇报,在观音殿发个愿:我二十四个小时不出香光讲堂。他就最后实现了这么一个愿望,这有佛力加持。如果你靠自己的力量想二十四小时不出来,还是蛮难的。一下觉得口渴了,是不是喝点水好?一下觉得好像要方便一下了……念头一动,在那个香光堂待不下来的,就一定要出来一下才舒服的。众生的这个念头、这种惯习,那绝对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你发的一个大愿,有佛菩萨的力量加持,这种惯习就会阻断。

  所以,阿弥陀佛深知我等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种种怀疑,就在我们念佛之后,还有种种怀疑。阿弥陀佛一定是在四十八大愿里面,在他的弥陀名号的建立方面,是预备了让我们断疑生信的力量在里面的。所以这就要多多念佛,以弥陀名号的般若智慧光明、真如,来熏习我们的无明的暗冥的心。

  大家也许是有体会,念佛念得很相应的时候、心比较清净的时候,那对于极乐世界的相信,就会加很高的分。如果很散乱,忙于世间的事业,一天到晚在世间的人我是非打滚的时候,就越来越疏远,越来越觉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性都要打好几个问号。因为只要我们的业力、我们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占上风的时候,那一定是怀疑的。所以超越这种怀疑,就是要回归到这种不可思议的立场,去接受不可思议的熏习。因为能念的心、所念的名号、这个法门的施设、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念佛的功德力,它这些都不是世间法的范围,它完全都是不可思议的范围。

  在这个世间,绝大多数人都怀疑,都不信,一个念佛的人无论在家庭,无论在单位、在社会上,一定是很少数的。在东林寺,你看看,好几百人、几千人都在念阿弥陀佛,好像不得了的兴旺发达,但在全国范围占的比例就很了低。

  人家都不相信,偏你相信?人家手上拿着手机,你就拿着念珠?人家都在算今天的股市多少,你在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相差得太远了,人家就会嘲笑你,就会打击你。那人家一嘲笑、一打击:哎呀,是啊,可能是不是我出问题了?人家都不念,为什么我偏要念?念念股票也挺好,今天是牛市还是熊市?随众,又能赚到钱。这太不容易了。

  所以,你为什么要选择同参道友?

  大家都能够相信,相互增上。就包括百万佛号的念佛,我们关房很紧张,很多居士非得过来,有时候我们劝他:“你就在家里念,或者在其他的寺院念,都一样。”他马上说:“不一样,我觉得这边关房就是不一样。”这样想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也许还真的不一样。因为这个地方,它是一千六百年的一个古道场,尤其来的人都相信,那都相信它就有加持力,相互熏习。

  如果你在家里念,那家里的那个小区的氛围是生活氛围很浓厚。你的阿弥陀佛的气场跟整个的气场,它是不相融的,所以你就不仅得不到其他的加持力,而且它在抵消你这种能量。然后,如果再来一个电话跟你东家长西家短,你念佛的心境就完全没有了,哎呀,东家长西家短,跟他去了。当然最好是不要电话,不接手机,但即便如此,那个氛围还是不一样。那你在其他寺院,如果是净土的道场还好一点,如果修其他的法门的,它的氛围又不一样。

  所以这个信心,对净土的信心确立,而且这一批人都是对净土的信心确立,它才有很好的加持力,光光互摄。否则,信心不一样,它会抵消,而且还会斗诤坚固。原来我在一个道场,有几个是学法相唯识的,他就天天要往生兜率内院。要往生兜率内院,相互尊重也可以了,开始辩论了:兜率内院好,兜率内院离我们很近,很容易往生,极乐世界太远了。于是他辩论这个东西了,反而生烦恼,而且相互可能都在有意无意地在谤法。所以选择一个相应的道场,选择一些相应的同参善知识,这在解决我们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方面也是有增上缘的作用。因为靠自己,想建立这种淳净的信心,还是很难的。

  为什么极乐世界会有一个边地疑城呢?

  不是特意施设的,而是他那种夹杂着怀疑的念佛心,自然显现的一个方圆两千里的一个城,出不去。但这个城里也有八功德水,也有七宝池,衣食自然,也有宫殿,但是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见菩萨、声闻僧。这就是怀疑就有问题,不能化生,而是生在疑城,胎生。那在这种情况下,阿弥陀佛仍然放光加持,让他深知为什么出不去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怀疑。把怀疑一忏除,就出来了,因为心里变现出来也是没有真实性的。

  对净土法门来说,怀疑是众罪之本,信心是众善之元。

  净土法门,左说右说,横说竖说,这个信心永远是绕不开的,是有决定意义的,他力的信心。所以这个信心当中,一定是贯穿着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在里面的。阿弥陀佛的法身进入到我们每个众生的内心、念头里面,所以我们举心动念都有着阿弥陀佛的加持。当我们看到世间的种种不如意的时候,佛会加持我们,深知这个世间不可留恋,要赶紧出离;当我们生病生得叫爹叫娘的时候,我们要深知这个业报身的苦恼、痛苦、不可靠,要换一个如来身——金刚那罗延的身体;我们念佛念得很疲倦、很缺乏味道的时候,阿弥陀佛不断光的加持,让我们对治懈怠、放逸、退转的心,让我们坚持下去。冥冥当中的佛号光明的力量都在加持我们。

  所以阿弥陀佛离我们很近,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念头当中,阿弥陀佛如母忆子地在关照着我们。我们唯有阿弥陀佛的全程的这种加持,才能使我们的信心逐步地由浅到深、由无到有、由不完备到圆满。这个信力圆满的当下,全体的就是佛力,也是我等众生自性之力,这时候才能深知净土法门全在了他即自,全体的他力就是自性之力。自性之力和阿弥陀佛的他力并没有一个界限,融为一体,光光互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洪修平教授:从“念佛禅”看弘一法师修习念佛法门思想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宝王三昧念佛法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 

 温金玉教授: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蔡惠明居士:漫谈念佛法门 

 王骧陆居士:念佛法门 

 于凌波居士:专介净土--念佛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