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心里不愉快是烦恼,生欢喜心也是烦恼


   日期:2018/5/27 15: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初学的时候是禁止,你外面境界愈少接触愈好。从前的修行人不接触社会,住在山林之中,世间一切人事他都不过问,心容易清净。眼不见、耳不听,心清净,这是初学的。重不重要?重要,因为初学的目的是在求根本智,所以很重要。我们看这一代的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不容易成就,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这个阶段的训练。我们今天修学,一开始修学就接触大众、就博学多闻,这个事情难!所以往往不管你一生怎么勤苦用功,你都不能成就。这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受过基本训练,没有在根本智上用过功夫,难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跟同修们提起的,希望大家要注意。因为没有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博学多闻是后得智。

《华严经》是个榜样,你要问善财童子修的是什么?他修的就是反闻闻自性,他就是修的这个东西。他的根本智是在文殊菩萨会下建立的,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下,就像我们一般从前初出家在丛林寺院里面修学是一样的。在那个地方毕业了,所谓毕业就是得到根本智,然后才离开道场、离开老师到社会上去参学。五十三参就是现实的社会,你要问那些善知识在哪里?那个善知识就代表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像我们现在一天到晚接触的就是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接触大众的时候,他开智慧,他成佛,功德圆满;我们接触这些大众,天天生烦恼。接触大众心里不愉快是烦恼,生欢喜心也是烦恼,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是烦恼。

参学那叫大修心,修什么?叫历事炼心,在境界里炼平等心,实际上就是佛在《金刚经》里面讲的两句话,去炼「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是修这个。佛在《金刚经》上只有八个字两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华严经》里面,《四十华严》前面三卷半是本会,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会,从三卷半往后一直到经的第四十卷完了,就是五十三参,你看看那么长的经文,学什么东西?就是学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我们要拿《金刚经》这两句话,好像做一个文章的题目;《四十华严》这四十卷去掉三卷半,还有三十六卷半那就是文章,那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的注解。那两句话你要是不懂,你去念《四十华严》去,就是那两句话的注解。理论方法都明白,我们日常生活就是修行,日常生活就是五十三参,这是把佛法的理论方法跟我们实际的生活融成一个,那就是此地讲的「妙妙闻心」。根本智是本觉,反闻的闻是始觉,始本不二,善财童子就是修这个,观世音菩萨也是修这个。

可是话再说回来,特别跟大家强调,没有根本智,我讲得再清楚、你听得再明白,也是没用、也是枉然。不是我在此地好像看轻了诸位,不是的,你们自己好好的想想,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待人接物,你心里生不生烦恼?生烦恼就不行。你为什么会生烦恼?因为你没有根本智,很简单的一句话。如果你有根本智,你二六时中待人接物不生烦恼,生智慧,就像善财童子一样生智慧。那是因为他有根本智,所以人家不生烦恼、智慧增长,智慧天天增长、时时增长,他怎么不快乐?我们自己修学检讨检讨,一天到晚都在生烦恼,生烦恼的是什么?我们不是长智慧,我们长的是邪见、长的是无明,天天增长无明、增长邪见,这怎么得了!这些是事实,我们读经不能不晓得。

根本智的培养,在我们今天来讲,就好像念书一样,我们的机缘已经过去了,这在佛法里等於是小学、初中,我们现在的年龄都过去了。所以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补习,一方面你在此地修学,听讲大乘法;一方面你还要去恶补,去补你的根本智。根本智怎么补法?给诸位说,根本智就是修定,定是根本智的体,照就是根本智的用,你不修定怎么行?什么叫定?定就是不动心。佛门里常讲「八风吹不动」,给诸位说,八风吹不动那是小定,不是大定,那是入门,还未登堂入室。而我们今天小小的风一吹,就大大的动起来,那有什么用处?六根在境界上,眼睛看得清清楚楚,这是照;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这也是觉照,可是不能有分别,更不能有执著。一有分别、一有执著,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了分明,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定慧具足。不分别、不执著是定,了了分明是慧,你要是能够常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定慧等学。你要是能保持得住,永远不能叫它失掉,这是我们常讲的,一个修行人的自受用;他受用的时候,别人来请教你问题、来问你,随问随答,这是从你定慧里变现出心心所为他受用。我这个话讲了很多遍。变现出的心心所可不是自受用,自受用那就坏了,是他受用;自受用永远是清净,这是自受用。他受用,就像《楞严》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应机说法,那是他受用。自己永远住在一真法界,这才叫做妙妙,耳是妙妙闻、眼是妙妙见、舌是妙妙尝、鼻是妙妙嗅,无有一法不妙。

摘自   楞严经  (第一二O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12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