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为什么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


   日期:2018/3/6 15: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刚才讲说孔子七十,行年七十还想学易,希望可以无大过,这什么意思呢?《论语·述而》篇里面讲,孔子说了,「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他很感慨,他说,再给我五年到十年,让我在「易」上,就是《周易》,更加深入,我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因为研究《易经》不是叫你算命,因为学《周易》,我们一般学《易经》,都在学卜卦,卜那个吉凶。其实学《周易》,就是学《易经》,最重要是学一个地方,就是「知几」。什么叫「知几」呢?「几者」,就「念头起动几微之间」,就你念头刚起来那一剎那,心念一动就加以察觉,这就是学《易经》,它特别强调的地方。

  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为什么可以趋吉避凶?你要去找它的原因,是因为《易经》教你在念头起动的时候,你就「是非分辨得明」,使灾祸有一点端倪,就马上及早的调整你的心念,让灾祸消弭于无形,自然就能够趋吉避凶。这是学《易经》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一定要记得。你学《易经》就因为这样,因为知道这个心念一动,你马上就会察觉,这样就可以远离大灾大祸。所以「上等智力」,就是上根利智的人,他在学《周易》,就可以进一步学形而上之道。形而上之道就是什么?就是解脱道。

  那为什么孔子说,希望无大过呢?大过是什么呢?对普通人来说,不是有心犯罪,而是误犯。例如过失、损人,我们去损害到别人。那如果就修道人来说,凡是心不在道上就是大过了,或者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去伤害别人,无意中做出令人恼恨的事情,恼害众生,这也是大过。孔子说了,孔子说他为什么要学《易经》呢?孔子讲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这么有智能,我不是天生圣人,圣人才有办法无过。孔子认为他自己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之道。所以孔子讲过一句话非常有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所说的都是古德所讲下来的真理,这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不是我作的,都是古人说的,古圣先贤说的。所以孔子说,孔子认为自己是经过好学而得到圣人之道,是透过修养学习而来的。但是偶而难免还是会犯无心之过。所以一生不好的念头,马上立即制止,不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展现在行为上,这样就不会有大过。

  所以在《易·系辞下传》里面,孔子说了,「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关键在这个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用功呢?在精微处用心,那么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我们的念头,在念头上去观察。所以孔子非常赞叹颜渊,他曾经就跟鲁哀公说了,孔子在《易·系辞下传》里面说了,「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也就是他「不贰过,不迁怒」,这是颜渊,颜回。所以孔子对于鲁哀公赞叹他的学生里面,最喜欢的就是颜渊。他说,最好学,为什么?因为颜渊有知几的功夫。知几,我们刚才已经讲过,就《易经》最重要的精神,就自己注意到自己的念头起动处,觉察。颜渊有这个功夫,颜渊能够觉察,觉察到念头的起动,一有过马上制止。所以颜渊可以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孔子非常赞叹他。

  所以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进一步小过也要除去。我们平常人一举一动都会犯过,如果你学着观察你的念头,恶念一生马上制止,久而久之,可以少犯大过。儒家里面讲的,《礼记》首篇「曲礼」篇里面记载的,委曲说礼之事,没有离开食、衣、住、行,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如果一举一动不违背「曲礼」,那就可以少犯一些过失了。所以结论说,孔子为什么要学《易经》?因为《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他时常观察的结果。体悟到天地人事现象背后隐约的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个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

  所以我们的《易经》八卦,《易经》是从这样演化而来的。然后再经过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慧的《易经》,后代的人才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奥妙。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可以领略到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最主要就是刚才讲的,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所以《易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刚才讲的「知几」,「知」就是觉察,「几」就是隐微处,念头的起动地方。这个刚才是因为孔子七十学易,我们特地把这个,为什么要学易呢?因为学易可以无大过。我们特别把这一段引申出来,让我们对《易经》有一点了解。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O四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周易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周易       黄柏霖)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游祥洲教授:空与太极--略论明代蕅益大师所著《周易禅解》 

 净晓:《周易》中揭示的“不邪YIN”与命运之间的奥秘 

 其它:随顺修德,自然任运——从《周易禅解》看智旭的和谐观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黄柏霖:简单地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