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金刚经》古代灵应事迹百例38-76篇


   日期:2018/2/26 11: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获福篇

  38、诵经积德 儿中状元

  杨旬,唐朝人,大历年间任夔州推司,平日持诵金刚经,为人正直清廉,方便济施,乐善好施,广积阴德。

  他有个儿子二十三岁,志求功名。一天,儿子向他禀告,想参加考试。杨旬说:“你学业未成,不行!”

  当天晚上,杨旬梦见金刚神告诉他说:「你持诵金刚经至为虔诚,阴德有感,我特来报。你儿子将来一定贵显。倘若参加科举,须改名为杨桩前去应试,我在试场中会暗中帮助他的。」

  得到金刚神的指示后,杨旬遂命儿子改名为杨桩赴试。果然得中第六名。

  次年赴省试前,杨桩梦见金刚神告诉他说:「今年省试的题目是『行王道而王』,你可预先留心,但不可泄漏出去。」杨桩遂在书坊中选出数篇好文章,详加参阅。后来入场,果然就是这道试题,结果中了第九十六名。

  参加殿试完毕后,试官讲卷子放在御榻上,择日拆号宣名。杨桩又梦见金刚神说:「你的策论写得很好,但因不合主考的心意,被评在第五甲,我已在御榻上将你的试卷换为第一名,后日唱名时,你将大魁于天下,这是你们父子平日持诵金刚经,广积阴德的善报。」

  及至放榜,果然文星高照,大魁天下。

  夔州太守史岩获悉推司杨旬之子杨桩中天下都魁,非常高兴,便邀杨旬前往一叙。杨旬入见后,史太守首先向他祝贺说:「令郎高中状元!可喜可贺!行见平步青云,你也可以辞官,回家安享清福了。」

  杨旬回答说:「我为吏四十年,家中并无余产,只是尽力积阴德而已。这些年来我保存了三个囊袋,请您派人拿来看看。」

  太守连称甚好,立刻派人去拿囊袋。打开之后,发现第一个装有三十九枚大钱,第二个装有四千多枚中钱,第三个装有一万多枚小钱。

  杨旬说:「我每次审讯囚犯,遇有死囚,加果情有可原,则改判充军边地之流刑,就投一枚大钱。如遇充军之罪,视其罪行又可改判徒刑时,则投一枚中钱。如遇杖罪而轻微的,或予轻判,或予释放,则投一枚小钱。这就是囊袋中铜钱得来的缘由。我也效法周篪实践太上感应篇十种善业。小儿能够侥幸及第,我想或许是我持诵金刚经,以及奉公行善所致,岂敢马上辞官,自求安逸呢?」

  ——出《金刚感应》(如此看来,诵经积德对孩子上学是非常重要的!)

  39、持经不辍 自有冥应

  明朝万历年间,茅瑞征的封翁茅惺海,讳一皋。他的长子瑞征尚未入仕时,有一老人,向茅家租了一间房子,与茅家毗邻而居。这个老人家境贫寒而且没有儿女侍奉,但是却能持斋诵金刚经。

  丁酉年元旦,老人正在诵经时,忽然看到一个金刚神,身披金甲,手持金刚杵,出现在面前。金刚神向老人说:「你的邻居茅一皋的儿子瑞征,今年赴北京乡试,可得第八名。你今天前去向他密报,嘱咐他们不可泄漏出去,到时自然应验。他们从此会供给你的衣食居住,直到你去世,并会为你料理后事,使你诵经无后顾之忧。这全是因为你平日虔诚诵经,又无儿女奉养,才特别以此酬报你的善行,藉以规劝世人,但能持经不辍,冥冥中自有感应。」

  那年秋天,瑞征应试果然及第,所得名次与邻老所说相符。茅家得到应验,对邻老诵经之灵验非常钦敬,欣喜之余,遂将房子送他居住,供养终身,直到邻老去世后,并为其料理后事。

  瑞征平素沉默寡言,这是王超隆居士在苕溪读书时,亲耳听瑞征之弟所说,瑞征后来官至光禄卿。

  ——出自《金刚持验》

  40、念经固佳 亦须断恶

  宋时,冯察院,二十八岁时,曾上奏章。夜晚,被追拿到阴间,阎王斥责他说:“你一直持诵《金刚经》,寿命本该到九十多岁,官做到枢府。因为这个奏章不利于民,应该断禄、减寿。”冯哀求放还,诵经行善,以忏悔前罪。阎王答允放还,于是苏醒。后来,他果然做了宰相,寿到九十八岁。

  ——出自《证果录》

  41、虔诚诵经 复明得麟

  明朝秀水地方有个读书人叫濮可重,娶妻姓王生了一子一女,都因患天花病而死了。王氏心里悲伤,日夜啼哭,后来两眼都哭瞎了。她想哭也无用,就专心持诵金刚经。诵了数年,一天在诵经时,左眼流水,疼痛得如刀割一般,忽然明亮,重见天日。右眼过数日也如此。王氏两眼重见光明,全家惊喜,一村人也叹为希有。王氏从此念诵金刚经更加虔诚。一夜梦见佛和他说:“你本来没有儿子,因为虔诚诵经,赐你一个儿子。”后来果然生子,就取名经赐。

  ——出自《受持果报》

  42、求寿得寿 求子得子

  明朝江西人邓少峰,算命先生都说他命里无子短寿,他于是发愿念诵金刚经,求子求寿。到崇祯壬午年寿终,竟活到九十五岁,生了十三个儿子,三十六个孙子。

  ——出自《受持果报》

  43、吉神拥护 鬼卒难近

  唐朝天宝年间,张无为,从远地归家,夜半疲倦,坐桥下休息。看见数十骑到桥边驻马,命捉拿他妻子和同里王翁等十多人。只有无为的妻子念诵《金刚经》,吉神拥护,捉拿不得。无为回到家,看见妻子还在诵经,说:“你常不在外宿,所以诵经等你。” 到天亮时,他听到南邻家哭声,王翁已经死了。夫妻于是奉斋持经,后来都得长寿。

  ——出自《记闻录》

  六、功德篇

  44、金刚般若 功德第一

  隋朝开皇十一年,赵文昌掌管库藏财物的衙门。一天,患急病暴死。当时心还温暖,停尸在家,不久又活了过来。

  他说:刚死时,有人引他去见阎王,阎王问他,曾经做过什么好事。文昌回答说:“家贫没有力量做好事,唯独常常诵持金刚般若经。”冥王闻言合掌,恭敬赞叹说:「善哉!善哉!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冥王复查属实后,告诉文昌说:「你随著冥吏去取一本金刚经来。」文昌跟随冥吏往西南方大约走了五六里,来到冥府存放经典的地方,数十间房屋都非常宏伟华丽,陈列着各种佛经,金轴宝帙,妙好华饰,无以复加。

  文昌于是一心合掌,闭目信手抽得一卷,大小如同以前读诵的金刚般若经,其题目为:“功德最为第一”。文昌于是害怕不是金刚经,求冥使请换,冥使不肯。文昌打开一看,原来就是金刚经。文昌回到殿上,冥王令属下拿著刚才携回的金刚经,由一人在西边捧经,又派人备妥七宝铺设的床席,叫文昌坐在上面诵经,一字不遗。于是冥王教文昌回家,仍叮嘱文昌说:「受持此经,不要废缺。」又令他劝化一切人,读诵此经。然后令一人引领文昌,从南门而出。

  领路人带他从南门出来,文昌看见周武帝在城门旁边,身上挂了三个大锁。周武帝一见到文昌就大喊:“赵文昌,你还认得我吗?”文昌回答说:“认得,我曾经在你处做过事。”周武帝说:“你回去向隋皇帝说,我其他的罪已了,只有毁灭佛法这件事,重罪难免,希望你们代我做功德,使免脱地狱之苦。”文昌出南门又见到一人,身没在大粪坑中,只有头面露出。领路人说,这个人是秦将白起,因坑杀俘虏数十万,罪报还未了结,拘禁在此。

  文昌苏醒后,将这事奏知朝廷。隋文帝令国内各寺僧众为周武帝持斋三日、念金刚经超荐,并赦令将此事录入隋史。

  ——出自《法苑珠林》

  45、诵经廿年 长老不如

  唐时,原州(今甘肃镇原)龙兴寺,因举办大斋会,寺主腊高宿德,坐在丽宾头卢的位置下。有位小僧,从外面归来,因后到没有座位,于是想靠近寺主下坐。寺主喝叱他,他离开又来,这样反复两次,寺主非常恼怒,倚着柱子想用手掌打他。正要举手,寺主的大袖被殿堂大柱子压住,不能取出,全堂惊骇。

  众人议论,恐怕是小僧道德所致,小僧自己说自己并无道行,从小到现在,二十年只念诵《金刚经》而已。众人都赞叹,说是金刚护法的神力。于是就在柱子前焚香顶礼,寺主的衣袖随即抽了出来。

  ——出自《广异记》

  46、诵聪明经 获大智慧

  唐时,僧人释文照,常到昙(音谈)延法师画像前,顶礼出家。但他不满自己智慧昏浊,无法理解。一夜,梦见昙延身高一丈多,对他说:“我有聪明经一卷,虔诚持诵,感应就像拾芥子那么容易。”他答应受持,就是《金刚经》。梦里读了七遍,醒来后,从此聪明过人。

  ——出自《宋高僧传》

  47、仰仗经力 鸽转人身

  唐时,僧人明度,一直念诵《金刚经》。有鸽子在屋楹上筑巢,养育两只小鸽,明度经常用剩粥喂它们,且对它们说:“乘我诵经力,羽翼速成。”忽然两只小鸽一起落在地上死了。他梦见两个小孩说:“幸蒙法师念经之力,我们得以转生人道,生在距离这里十里的某某家中了。”过了十个月,寻访,果然某家有孪生二子。明度叫他们“鸽儿”,两人同时回头应答。

  ——出自《金刚灵验》

  48、仅闻经题 免堕畜类

  明朝大司寇姜公宝,是丹阳县人。

  有一天他坐在书房中,忽然被鬼使拘入冥府。

  公宝到了冥府,看到守卫森严,冥王问他生前所作,公宝没有回答,旁边走出一位鬼使说:「此人恶多善少,应当堕入畜类。」

  鬼吏遂拿出牛皮披到公宝的身上,一连披了三次都不能附著,冥王觉得很奇怪,鬼吏回答说:「此人只听闻过金刚经题,其余没有任何善业。」

  公宝见状,就向冥王哀恳请求,如果能够返回阳世,一定终身持诵金刚经,冥王悯念他诚心悔悟,遂放他回阳。

  姜公宝仗金刚般若的功德力,又得重生,从此皈依佛门,持斋茹素,一心诵经,而且经常向人讲解经义,广劝他人受持读诵,从不懈怠。

  有一天,公宝告诉亲友说:「我明天中午就要走了。」

  届时,果然闻到天乐异香,公宝合掌而逝。

  ——出自《金刚灵验》

  49、茹素开斋 护法示警

  苏朗,唐朝人,开元年间任京兆武功丞。他和妻子崔氏平日持诵金刚经,他全家五十多人,也都蔬食茹素。

  崔氏有一次生病,表兄看她吃得少,惟恐营养不足,劝她暂时开荤。崔氏到市场买了羊肉,煮好以后,取了一块刚刚入口,没想到忽然变作骨头,卡在喉咙里,吞也吞不下,吐又吐不出,黄昏时分,就气绝而死,因为身体还有微温,家人不敢将她入殓。

  六天以后,她悠悠苏醒过来,向家人叙述入冥的经过。她到了冥府,冥王向她说:「你的丈夫是大菩萨,你因为要吃肉,金刚善神特意将肉变作骨头,以此来警惕你,既然茹素,岂可再吃肉呢?你本来可以活到七十岁,因为你持诵金刚经,特地增为九十岁。」崔氏从此悔悟,不敢再犯。

  这件事传遍京城,连皇上都知道了金刚经的功德殊胜,特别御注经文,流布天下。

  ——出自《金刚持验》

  50、光绕数尺 鬼不能近

  俞万盈,唐朝京中人,性情粗猛。元和七年,有一天,家中出现一条大毒蛇,全家人非常害怕,万盈大怒,手持巨棍将毒蛇击杀,并且烹割煮食。

  自从杀蛇煮食之后,万盈马上罹患重病,没有多久,全身疼痛而死,不过心胸微暖,过了七天却又苏醒过来。

  万盈说,起初被冥使所追,在黑暗中走了十多里路,忽然看到一个人独行,身上有圆光围绕,光芒照有四尺之宽,那人一边走口中还喃喃诵经,他叫万盈走近他的光圈中,告诉万盈说:「我姓赵,经常念诵金刚经,你不离开我的身边,鬼使就不敢接近你了。」一会儿鬼使就不见了。

  他们走了很久才回到家中,万盈向他拜谢说:「若不是遇到您,一定不能返回。」那人当场教万盈念诵金刚经,等到万盈念熟,他才离去。

  万盈再生后,请得一卷金刚经重念,罹患的病也霍然而愈。从此断食酒肉,不再杀生,每天念诵金刚经五十遍。

  ——出自《报应记》

  51、白鹅听经 对案立化

  明朝万历初年,侍中锺复秀、徐遵寿二人都住在京城罗家巷,那边有别院净室数间,二人联座持诵金刚经。

  锺家饲养了两只白鹅,每当地们诵经念佛时,白鹅就昂起头,好像在听经的样子,行为举止都跟随著木鱼声。

  数年以后,两只白鹅同时面对经案立化。锺、徐二公将它们葬于净业寺的后面,称之为「听经鹅冢」。

  ——出自《金刚持验》

  52、善神拥护 冥使难抓

  魏恂,唐朝钜鹿人,曾任博州司马。神龙年间,加三品,官拜右监门大将军,平日持诵金刚经。

  这时,京城有位名叫蔡策的人,暴死几天后又苏醒过来,他说:「我被冥官审讯时,看到一位鬼使回禀冥官说没有追到人,冥官要鞭打鬼使,使者说,将军魏恂受持金刚经,有很多善神拥护,重重围绕,追他不得,并不是故意纵放。冥官又换了别的使者前去,回来禀告的话仍是一样,追魏恂之事遂告作罢,冥官与鬼使同声赞叹。」

  魏恂知道这事以后,从此更加精进持诵。

  ——出自《金刚持验》

  53、公卿难比 清闲诵经

  明朝天启初年,京师正阳门,有一位老军人,看守一间舡铺,鳏居无子,每年可领到十石米粮,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将剩余的六石变卖,购买薪柴蔬菜等,闲居无事,每天焚香诵金刚经。

  当朝的宰相韩爌,每次身穿锦衣,乘坐大轿,前面有随从开道,浩浩荡荡的经过那儿时,一听到老军人的诵经声,往往慨叹说:「他要诵经很容易,而我却很难,我享受不到他这个福分。」

  老军人后来活到七十三岁,无疾而终。虽是炎热的六月,尸体却毫不臭秽,更没有飞蝇聚集,京师里的贵人看了都惊奇赞叹,大家出钱为他择地安葬。

  韩公素称贤能,他的话可说真实不虚。处于太平盛世,不求闻达,又能无事一身轻,得自由身,所得足够一身温饱,乃是人间仙福,更加持诵金刚经,修最上乘法,为出世正因,岂是一世的公卿富贵所能相比?

  ——出自《金刚持验》

  54、食肉有罪 持斋念经

  赵文若,隋朝雍州长安县人,大业年间得病身亡。

  他死后过了七天,家人正要大殓,即将入棺之时,发现文若的一只脚,缩了一下,于是暂停入殓。过了一会儿,文若就苏醒过来,遂将入冥的经过告诉家人。

  文若被鬼使追入冥城,阎王问他:「你生前有何功德?」

  文若说:「平日持诵金刚经。」

  阎王一听大喜,称赞他说:「善哉!善哉!这是最大第一功德,你的寿命已尽,但可藉此福业延长你的寿算。」又说:「世人罪业以杀生为最重,你平日以猪羊为食,杀生无数,仍要受报。」阎王就派使者领著文若前往观看众生受报的各种地狱。

  他们向北走了二、三里,有一座高墙挡在前面,墙脚下有一仅一人容身的洞穴,他们穿过洞穴后,看到墙外是座大地狱,恰如《地藏经》所说,有镬汤地狱、炉炭地狱、刀山地狱、剑树地狱、铜柱地狱等等,受刑人不可胜数,烟火连天,黑气溢地,哀号惨叫的声音此起彼落。文若不禁悚然心惊,赶紧掩住耳朵,闭起了眼睛不忍观看。

  这时有鸡鸭猪羊等畜生,用人语向文若说:「还我的命来!」

  文若说:「我不欠你们的命。」

  这群畜类说:「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和某人切割我们的头脚四肢,各各分食。你还隐藏什么?」

  文若一心念佛,深感忏悔,不敢多说,愿将福业回向给他们以谢罪,于是畜类散去。

  使者领著文若返回殿上,阎王说:「你喜吃肉食,杀生无数,姑念你持诵《金刚经》,仅予薄罚以示惩戒。」阎王拿一碗铁钉,命令文若吃下,又用长钉五枚钉在文若头顶手足等处,然后放他返阳。

  文若醒后,觉得头顶手足等处非常疼痛,腹部也隐隐作痛,就专心一意诵持《金刚经》,不敢虚掷光阴,经过不久,身上的疼痛遂不药而愈。

  经过此事的教训,文若深知此经功德浩大,每遇僧俗,不论亲疏,都诚恳地劝他们受持读诵《金刚经》。

  后来,有次文若出差,在驿站休息,梦见一位青衣妇女,神情紧张地向文若请求救命,文若惊醒后,立刻唤来驿长,问他说:「你是不是准备要为我杀生?

  驿长回答说:「是的,我正要杀一只羊来请您。」

  文若又问:「是什么颜色?」

  驿长说:「是青色的雌羊。」

  文若一听大惊,就用等值的钱向驿长赎羊放生。

  ——出自《冥祥记》

  55、莫谤三宝 莫食牛肉

  宋朝时,送州有位姜学生,二十三岁的那一年,忽然暴病而亡,被两位鬼使追入冥城。他被引见阎摩天子,天子责骂他说:「你因前世修福培德,注定享寿八十二岁,丁丑年赴试可以中举,官至公卿,但你不该杀牛食肉,有违天律,当削除你寿算福禄。你既是读书人,难道没有听说海州下了七天七夜的雷雨,由天降下一个石碑吗?碑上写著:『万法唯心造,为牛最苦辛,君看横死者,尽是食牛人』。从前有一位进士名叫庾信,杀牛食肉,仗恃文章聪明,毁谤三宝,死了以后,历经各种地狱之苦,现在变为乌龟,仍在受罪。」

  天子命令鬼吏将乌龟牵来,命姜学生观看,那乌龟有九个头,头眼都在流血,极其痛苦。

  天子说:「庾信生前造了许多的业,虽然受尽地狱种种刑罚,现在仍然变作乌龟,受苦无量。」

  姜学生听了天子所说,不由得悚然心惊,害怕自己也会被判入地狱受苦。这时,站在姜学生身旁的鬼吏,告诉姜学生说:「你赶快禀告天子,从今以后要改恶修善,请求还魂,否则若被判入地狱,恐怕无有出期。」

  姜学生问说:「依你之见,我该如何做才是?」

  鬼吏告诉他说:「阴府对于书写及受持《妙法莲华经》与《金刚经》的人,最为敬重,你如果发心,就可以获释。」

  姜学生听到鬼吏的指点,再深思天子刚才所说,对于生前的所作所为,深自懊悔,极盼获得改过自善的机会,遂禀告天子说:「我年幼无知,不知罪福,所以犯此重罪,刚才听您所说,我非常懊悔,我生前虽然读过庾信的文章,但从来没有毁谤过佛法僧。希望能有悔过向上的机会,请天子悯念,学生家中的双亲已经垂老,又无兄弟侍养,既然我的阳寿未尽,请您放我返阳,以后我定当孝养父母,护持佛法,并发愿书写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终身茹素,精勤受持。」

  天子悯怜他的一片赤诚之心,遂判还阳,并再三告诫说:「你回到阳间以后,务必孝养父母,恭敬三宝,诵持经典,戒杀茹素,广修善业。如果敢再犯,即使千佛出世,恐怕也无法忏悔你的罪业了。」

  姜学生既得还阳,亲朋好友及邻里街坊都来探望,姜学生叙说一切经过,所有听到的人,也都深感惭愧,惟恐造罪,将来难免要受到苦报,于是都改过自新,广修善业。

  楞严经中佛言:「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所遭恶报,当亦相等。故佛又云:「念念杀生食肉者,造地狱畜生身。」甚可畏也!

  ——出自《金刚持验》

  56、前世写经 今生受益

  文伯仁,明朝苏州人,号五峰,擅长吟诗作画,他是文徵明的侄子。有一次,他为了控诉逃仆,到了县城,借住在民家。

  那天夜里,他梦见两位青衣人来捉他,他以为是县衙的捕役,就跟随他们而去。他们一行,到了一座雄伟的宫殿,看起来好像不是人间,这时伯仁的内心才开始害怕。

  进入了殿中,阎王呵责他说:「来此控告你的很多,你要怎么说?」

  伯仁回答道:「我只不过是一个读书人,怎么会有罪?」

  阎王面带微笑地说:「喔!对了,你早已经忘了前世。」说罢命令判官用一块青色的铜镜摩擦伯仁的头顶,伯仁觉得一股寒气沁入心肺,忽然忆起前世,原来是正统年间的管长陵宦,有一年冬天,开凿鱼池时,他杀死蛰伏在地下的蛇,共有一百多条,顷刻间,就有很多蛇聚集来咬他。

  阎王又对另外一位判官说:「他仅一命,那能偿还这么多的命债?仔细查查看,他多生以来,岂无一善?」

  判官找了很多的书册,非常仔细的翻阅,过了很久才说:「有的,他在永乐年间,曾在鸡鸣山的壁廊,画了两尊罗汉,又曾书写一卷金刚经。」听到这里,阎王就说:「够了,足够了。」嘱咐伯仁说:「你的寿算未尽,赶快回去写金刚经赎罪,度脱它们吧!」

  伯仁遂又活了过来,他本来并不信佛,自此以后,皈依佛门,发愿写经念佛,藉此功德度脱过去杀害的众生,且至诚地忏悔宿世业障,不论寒冬炎夏,从未懈怠。

  后人评说:「五峰写金刚经,仅有一卷,而且还在数世之前。数世之后尚且赖以再生,是故经说果报不可思议,真实不虚!」

  ——出自《金刚持验》

  七、诚应篇

  57、母子团圆 双目复明

  江陵人陈昭,出生在唐朝武德年间。他吃长斋念金刚经,已有很多年了。有一条大蟒蛇,每日在他座位旁边听他念经,等他念完经就退出去了。他的邻人力昌,胆大有力,认为这条大蛇是妖怪,用力将蛇打死了。

  蛇向阴司告状,就将力昌捉去。力昌死后托梦告诉他妻子说:“蛇能听满经一百卷,就可超升,当时只差七卷,便被我打死了,现在我被蛇缠身,用口咬我头面,使我痛苦非常,请你速请僧诵金刚经七卷,代我忏悔救我。”

  他的妻子很穷,没有钱请僧念经,很是伤心。她的五岁儿子看到母亲悲哭,就说:“何不将儿卖脱,得钱诵经救父啊!”力昌的妻子就将儿子卖给四川客人,得钱二贯,请僧写经,并且祝愿:一、亡夫灭罪;二、母子重逢。

  力昌的妻子,从此每天虔诚持诵金刚经,依靠求乞过日子。因为想念儿子,悲痛过度,终于哭瞎了两眼。

  他儿子随客人到四川后,一忽三十年,他四川的父母相继去世。一天,他忽然想起生母,就回到江陵来寻找,一时找不着,就在江陵买房暂住。这年过年祭祖时,悲痛地祝告:“我不幸幼孤,母卖子荐父,今寻母无踪,愿父母同超三界,离苦得乐。”说罢大哭不止。

  力昌妻正在挨户求乞,见此户主人祭祖时大哭不止,甚觉奇怪,因问他家佣人,探知真实情况,觉得此正是自己日夜盼望的儿子。就上前大声说:“我就是你的母亲,当年卖儿契还在家中篮内呢!”儿子听到后,也大为惊喜,互相讲说幼时生活及当日离别情景,无不符合。于是母子相抱大哭,三十年悲剧一旦结束,重新焚香拜天,庆贺团圆。并供净水漱口,为母舐目,忽然两眼重见光明,这都是力昌妻虔诵金刚经之功。

  ——出自《金刚证果》

  58、遥空书经 天龙覆护

  隋朝的时候,有个姓荀的书生,住在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的王李村。他的行动很神秘,没有人知道他。他曾经在村东空地上,遥望虚空,手书金刚经,感动了诸天龙神,覆护此地,在这一丈多的空地上,下雨时不会淋湿,好象有屋顶盖着一样,因此放牛小孩们,常常在此避雨。

  在唐朝武德年间,有个得道的高僧,经过此地,对村里人说:“此地空中,有人书写金刚经在上,诸天设了宝盖,不可污亵。”从此以后,村里人设栏楯围绕,后又建屋供奉佛像,每到斋日,远近之人来礼佛、设供、诵经,常常有天乐鸣奏,村里人都能听到。

  ——出自《三宝感通记》

  59、有感皆应 无机不被

  唐时,李惟燕,念诵《金刚经》,族人也仿效他。正遇安禄山之乱,他潜伏在荒草中。贼寇将到,他正想如能有一双鞋就可以走了。不一会,有东西落在他背上,惊奇一看,是一双新鞋。

  ——出自《广异记》

  60、牙齿重生 阴晴随心

  唐朝开元年间,吕文展,任四川阆(音浪)中县丞,念诵《金刚经》到三万多遍,灵应奇异。他年纪大了,三颗牙一同脱落,便念经恳请,牙齿重生如旧。当时天大旱,刺史刘浚请他念经求雨,仅念诵一遍,天就下起大雨来。后来又苦于雨水太多,别驾请他求天晴,应时便天晴了。

  ——出自《太平广记》

  61、凿柱礼经 飞木救儿

  唐朝康仲戚,在元和十三年离开母亲到东海去,已经好多年没有消息。他是老母独子,母亲日夜想念他。有一天,一个和尚来化缘,母亲供养他饭食后,将想念儿子的事告诉和尚,问有什么办法可使儿子早些回来。那和尚说:“你只要念金刚经,儿子一定会很快归来。”母亲不识字,不会念经,就请人写了一部金刚经,在屋柱上凿个空洞,将经放在里面,外面用油漆封上,早晚向经恭敬礼拜。有一天夜里下大雷雨,霹雳一声,将柱子拔去,不知飞向何处。

  一个月后,他儿子果然回来了,还带来一根大木头,母子相见悲喜交集。母亲问他为什么背了一根大木头来,儿子说:“一天,在海中遇到大风,船被吹破,跌入海中,忽然一声雷响,海上飞来一根木头,我就抱住木头,飘浮到岸上,此木救我性命,所以一同带来。”母亲听了后,为儿子得救高兴。回头一看,那木头和自己屋中飞去的柱子一样,剥开细看,早晚礼拜所写的金刚经赫然在其中。一村的人见到了此事,都咄咄惊异,母子两人更一生虔诚礼诵金刚经了。

  ——出自《报应记》

  62、经文放光 消灾免难

  唐朝九江人元初,以在集市上卖柴为业,年已七十,常持《金刚经》。一天晚上,在回江北的水路上,江中忽然风浪大起,与他一起过江的人,全被淹没,惟有元初一人漂浮水上,一直漂到南岸。江边停泊着许多大商船,大商人们见到元初的背上放光,高达好几尺,料想一定是位贵人,既然能得活命,不能慢待。他们争着送衣服给元初,还招待元初用饭。谈话间,渐渐熟悉起来,才知道元初是个江村卖柴老者,因此就顺便问他背后的光从哪里来的?元初告诉他们:“我读《金刚经》已经有五十年了,背后背的就是经卷啊!我前前后后遇到很多灾难,无不获得解脱,我心里明白,这都是经的力量啊!”

  ——出自《报应记》

  63、般若难思 命拘不住

  释德遵,唐朝义阳县人,住在申州大云寺。五十岁那年,染患重病,全身乏力,病势危笃。

  这时,有位张照藏,精于阴阳推命之学。又有一位张极,精通岐黄医术。张照藏替德遵推算八字,说他此时适逢厄运;张极为他诊断脉象,也说此病非针灸和药物所能救治。

  既然如此,德遵心想:「与其等死,不如向佛法中祈求,或许尚有希望,」于是发心开始读诵金刚经,他的身体虽然羸弱,且身染重病,但每天仍然念诵数十遍。

  他端坐在蒲团上,不论白天夜晚,都精进持诵,由于他虔诚恳切,所谓心诚则灵,业障逐渐消除,不到十天,未经服药,病况竟日渐转好,没多久就完全康复。德遵从此以持诵金刚经为常课。这时孟献忠任申州司户,德遵和尚已七十多岁了。

  ——出自《金刚集验》

  64、虔诚感通 起死回生

  游珣贞,唐朝广平人。久视年间,任桂府户曹参军。其女患病多年,身体日渐消瘦,这时珣贞正好考满返回洪州,其女病况益加沉重,虽经服药多时,仍未见起色,就对他说:「女儿记得某年曾经读金刚经,如今临死之前,很想在佛堂再读一遍,若能如此,则死而无憾。」

  珣贞夫妇听完此话,内心非常哀伤,不禁痛哭流泪,在佛堂里找出金刚经,然因其女身体虚弱,眼睛无法睁开,口也不能读诵,珣贞夫妇于是一起为她读了数遍。

  一会儿,她的眼睛逐渐睁开,手指著经卷,好像是索取阅读的样子,珣贞夫妇见状,就将经卷放在她手上。这时候,她仍然读不出声,只是眼睛看著经卷,似乎是在默念。

  不久,佛堂中忽然放出光明,经卷也放射光芒,所有在佛堂里的人,见到这种瑞相,无不齐声赞叹,大家也同时看到她的脸上冒汗,一会儿便汗流浃背,想要睡觉。经过一夜的休息,醒来后告诉家人说:「我全身的痛苦,已经完全消失了。」不到十天,身体完全复原。从此以后,他们全家都勤诵金刚经。

  ——出自《金刚持验》

  65、定业难转 免除刀厄

  宋朝德祐丙子年,崇政华家山有个人名叫华友,受持金刚经多年,常有瑞应。这时,元朝的军队即将来到华家山,华友为了避难,便虔诚地向佛菩萨祈祷。

  那天晚上,金刚神向他赐梦说:「你前生曾经杀人,至今尚未偿命,现世这个人转生在和州历阳,名叫王二,在军中服役,你必须偿还宿业,注定死在他手上,因果循环,定业难逃,你是无法逃避的。」

  次日醒来,华友心想,既是定业难逃,逃也是没有用,于是决定不逃,端坐在堂中,不停地诵经。

  中午时分,有两个军人进入华友的家中,将华友缚绑起来,华友大声地呼叫说:「王二相公!我注定死在你的手上,我不会逃走的,请你让我诵完这卷经,好不好?」

  其中一位军人诧异地说:「你怎么知道我的姓名?」

  华友遂将金刚神赐梦的话告诉他,王二说:「冤冤相报,何时得了!既然是金刚神托梦,那么我们就解除宿冤吧!」王二留下衣服送给华友,然后离去。

  他们走后,华友又诵经数卷,然后无疾坐化。

  ——出自《金刚持验》

  66、被杀沉海 安然无恙

  唐朝有个富商,诵念金刚经,持之以恒,每次都将经卷随身携带。

  有一次到外国去经商,晚上住在一个海岛上,同行的商人觊觎他的财富而把他杀死,装在一个笼子里,同时缚以巨石,连同经卷一同沉入海底。

  黎明后,那一伙商人驾船离开海岛。那座海岛上有一僧院,僧众们到了晚上,都听到海底传来念诵金刚经的声音,觉得非常奇怪,派了一个善于游泳的人潜入海底,捞起了这大笼。

  这位富商爬出笼外,告诉他们说:「我被同行的商人谋杀,沉入海底,我不知道是在笼子里,只感觉好像身处宫殿中,时常有人送饮食来,非常安乐自在。」

  岛上的僧众听了之后,赞叹不已,知道这是金刚经的灵验,商人就在该僧院削发出家。

  ——出自《金刚持验》

  八、超荐篇

  67、阴间最重 金刚般若

  宋时,杨炎,梦见他的父母,就哭泣问双亲:“佛道功德及冥资金帛,真的有用吗?”父母回答:“有用。但阴间最重《金刚经》,你为我们印送一千卷,这是第一要紧的事情。”杨炎于是遵嘱印送。

  ——出自《图书集成》

  68、闻经升天 功德难伦

  唐朝开元年间,有位卢某寄住于滑州。某日,他被两位黄衣人追入冥府,鬼吏带卢某去见冥王,经过了一座院落,卢某问鬼吏这是什么地方?鬼吏说:「这是御史大夫院。」

  卢某随口又问大夫的姓名,鬼吏答称李某,卢某一听,非常惊喜,告诉鬼吏说:「这位大夫就是我的表兄,烦请你通告一声」鬼吏入内禀告,御史大夫随即出来,两人相见之后,十分欣喜,随即延请卢某入院相叙,略述生平。大夫嘉许卢某说:「表弟持诵金刚经的功德,甚深广大,因为金刚经是如来一代圣教心髓,有甚深不可思议功德。」起初,卢某经过院子时,看到数十人都穿戴衣冠,这些人的后面还有些人则被绑在网中,有的没穿衣服,有的则仅露出个头来。卢某询问表兄说:「他们是什么人?」

  大夫告诉他说:「如果是善人,大都穿戴衣冠;网中则是罪业深重的人。你如果能为他们说法,他们就全都可以升天了。」大夫命人设置高座,请表弟登座,卢某开始诵念金刚经,当他刚一开始念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时,网中已经有人走了出来;诵到一半时,都站在地上,有的身穿锦衣,或是乘车御云;等到诵毕,所有人都往生天界了。大夫见状大喜,称叹说:「般若功德甚深,表弟的功德不可思议!」两人重又欢叙一番。

  后来,大夫带他去见冥王,冥王尊称卢某为法师,对他甚为礼敬。冥王说:「你的功德不可思议,寿算也还未尽。」再三称叹他念诵金刚经的功德,并派一位鬼吏送他还阳。抵家后,鬼吏将卢某一推,他就苏醒过来。

  ——出自《金刚持验》

  69、刺血书经 荐母出芝

  唐朝时大理县司马乔卿,在京里刑部衙门做官。他个性纯厚,做事小心谨慎,有志气。永徽年间在扬州做官。很孝顺,母亲死时,哭得死去活来,虽然自己身体非常衰弱,却又刺血写金刚经二卷,超荐母亲。在写经完毕的时候,忽见母亲墓旁生了两棵灵芝草,不到十天,长到一尺八寸高,翠绿色的茎,覆上朱红色的盖,很是美丽,每天可以沥汁一升,味甜如蜜,沥出后又生。

  ——出自《法苑珠林》

  70、孝心感天 大士显圣

  宋朝封为文正公的范仲淹,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他原来是四川成都人,因为在苏州做官,就寄居在苏州了。

  他母亲死亡后,在二七那夜托梦给他说:“母亲因为阳世造业,在东岳泰山受审,日夜受罪,痛苦非常,我儿平日孝顺,请给诵一藏功德经,救拔母难,千万立即就做,不要拖延,假使一入地狱,就永无超生之日了。”临去又回头瞩付说:“功德经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范文正公从梦中惊哭着醒来。天未亮就沐浴斋戒,恭请玄墓禅林僧人诵经七日。到第六天夜里,又梦到他母亲高兴地和他说:“因为你至诚诵经,感动白衣大士降临诵经半卷,现在我不但消罪,而且升天了。这都是佛力加被,明早你入经堂一问便知道了。”

  文正公等法事圆满,恭敬礼拜众师父,并隆重的供养。又问:“在第六日那天,那位师父只诵半卷经?”大众听了都惊惶不安,齐说:“我们所诵经典,全部诵完,没有只念半卷的。”旁有一烧饭和尚很随便的说:“昨日大众诵经,

  我厨房没事,立在旁边默看,看到十六分,忽然大人你出来拈香,我就回厨房做事去了,你所说念半卷经的事,大概就是这样了。”文正公听了立即向他顶礼下拜,和尚摇手说:“莫拜”(不要拜,不要讲的意思吧)说毕就腾空不见了。众人见到,又惊叹、又景仰。文正公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莫莫禅堂”,作为灵感事迹的纪念。

  ——出自《灵山灵迹》

  71、刺血荐亲 诚孝感通

  明朝万历年间,桐乡有一位吴君平,童年时极为孝顺,但父母很早就去世。他参加科举,却累试不第,借读暂住于灵隐寺的韬光房。「子欲养而亲不待」,每当他念及亲恩难报,哀叹无法承欢膝下,不禁黯然泪下,有时更痛哭不已,流露出一片纯真的孝心天性。

  有一次,君平正为此掉泪时,一位和尚见状,告诉他说:「为人子者,若要报答亲恩,以写佛经的功德最大。」

  君平闻言有省,遂发心茹素四十九天,剌血写一卷金刚经。

  当他决定刺血写经的消息传出后,远近的僧俗都前来聚集观看,君平在两臂及胸前,一共刺了十一刀,用身上的鲜血来写经,写完后,大家无不赞叹!一位和尚说:「先生这份诚心苦行,必能感动诸佛菩萨,以此殊胜的功德,来报答双亲的恩情,比你用功名来耀祖扬宗,更要胜过千万倍。」

  有人指出「补阙真言」尚未书写,君平又在胸前刺了一刀,写完「补阙真言」

  当天夜晚,君平梦见父母站立于云端,告诉他说:「你刺血写经的孝心,感动佛天,我们已仗持经力,往生净土。你命中本来注定无子,佛已派遣一位善童子,来继承你的子嗣。」

  那年,君平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位男孩,如果用荤腥之物喂他,马上就闭口不食。君平见状醒悟,也立下誓愿,要终身茹素并持诵金刚经。

  ——出自《金刚持验》

  72、浪费消福 写经出狱

  宋朝泗洲城有个书生赵璧,在京里考中功名后回来,到距家还有十里路的道旁,看见已经死亡的妻子向他哭诉说:“我活着的时候,专门杀生害命,喜欢用酒醉蟹吃,一生吃了酒醉蟹无数,死了以后被驱入蟹山受报。很多蟹钳我的头面眼睛,遍身被钳得血肉糊涂,日夜受苦不停。又不应该吐酒余残,吃剩的酒随手倒脱,浪费的酒共有五石九斗七升五合。我寿命原来还未到期,因为种种浪费,减寿十二年,还要到大地狱受苦二十一日,再在监狱吏处卖酒,刺我身上血作酒,等新死亡魂押来买酒,补足浪费酒数后,还要到其他地狱去受苦。今天听到夫君及第荣归,千万念过去夫妻之情,救我脱苦。阴间最敬重金刚经,请你将我的衣服嫁妆等变卖,请人写金刚经七卷,可拨我地狱之苦。”

  赵璧连连答应,到家后舍财请人写经。写满后,到妻子坟上去祝告。忽见一老翁自称是山神,对赵璧说:“你妻因写经功德,已上升天界,地下不能再见到她了。”

  ——出自《金刚证果》

  73、诵经不专 功德难圆

  明朝戚继光将军,抵御倭寇扰乱沿海有大功。戚公平日持诵金刚经,虽在军中也不间断。一夜梦里见到一个阵亡的亲兵说:“明日差妻子来,求你给我诵一部金刚经,超度苦难。”天亮,果然有一亡兵妻来求诵经,所说的话和梦中一样。

  第二天早晨,戚公斋戒沐浴,将经诵毕。这天夜里,亡兵又在梦中和他妻子说:“感谢戚公为我诵经,但其中夹杂“不用”二字,功德不全,还没有解脱苦难。”

  亡兵妻又将梦中语转告戚公,戍公听了非常惊讶。后来回忆诵经时,夫人差人送点心来,戚公看到摇手,口虽不言,而意念中有“不用”二字。隔天又虔诚念诵一遍,当夜又梦亲兵来谢,说已解脱了。

  云南澈庸禅师说:“我在病中做了个梦,着见一个神人拿了一本薄子,里面记录诵经时有杂念人的姓名,其中也有我的名字,见到后大吃一惊。又听神人说,念一卷经搀杂两个念头,你一生念多少经,应有多少杂念,何况还有大恶念呢!梦被惊醒,汗流浃背。”禅师又说:“这是我们念经的缺点,要引起警惕啊!”

  ——出自《金刚持验》

  74、内心不诚 功德无份

  在通州府做官的顾养谦,很有才学,他妻子死后,大做佛事超荐她。几年后家中另一人急病死去一天多,醒来后,顾养谦问他,见到夫人否?家人说:“夫人关在暗室,非常痛苦,相公虽然大作佛事超荐,但是师父在堂上念经,相公却在房内饮酒下棋,主斋人不诚心,是没有功德的。”顾养谦听了大哭悔恨,又重新请高僧礼忏诵经三昼夜,自己也虔诚礼拜。

  ——出自《金刚灵感》

  75、仅历耳根 便舍鸡身

  明朝万历年间,华林镇一位老者,每天念诵《金刚经》。家中有母鸡孵雏,抱着十二枚蛋。一夜,老者梦见十二个人在堂下礼拜他,说:“仰赖听到您念经的声音,我们都已经脱离畜禽身,所以来向您致谢。”醒来后,去看那十二枚鸡蛋,都成了空壳。

  ——出自《新异录》

  76、造经还阳 超荐释冤

  唐朝通天元年,有个叫李丘一的人欢喜养狗、喂鹰、打猎。

  他在高邮做官,忽然生急病死了。当时他看见二个人来捉他,一个人姓段,一同被捕的男女有一百多人,丘一挂了铁锁走在最前面。

  走了十多里路,看见数十株大槐树,树下有马槽,姓段的人说:“五道大神,巡察人间善恶,现在此歇马。”丘一这时方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走到阎王殿的门口,姓段的介绍一个叫焦策的公差,带他去见大王,大王说:“你好杀造业,被你伤害的性命无数。”正说话间,两旁忽有许多禽兽,都说人话,要求大王早作处罚。

  这时公差焦策对大王说:“丘一曾造金刚经一部,现在还不应该死。”大王说:“金刚经功德最大,冥间最重视,你到藏经阁去亲验一下。”焦策在藏经阁中检出丘一所造经,向王汇报,王即令放还阳。但所杀生类,要求超荐功德,丘一愿写金刚经一百部超荐,众禽兽都高兴地散去了。

  焦策领他出城时说:“我尽力救你,你如何报答我?”丘一答应给钱三百千。焦策不要,只要他造经二十部。他们走到一大坑边,焦策用力一推,丘一就活转来了,已经身卧棺中三日,听到棺外有哭声,就大声呼喊,众人将棺木劈开,扶他出来,立即写经一百二十部,后来梦见公差焦策来谢。

  杨州刺史将这事奏告朝廷,朝廷封他一个五品官衔,仍旧为嘉州武官。

  ——出自《报应记》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共戒邪YIN、广积阴德、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