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一切法得成于忍


   日期:2018/2/3 9: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里面有一句重点就是「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一句经文,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智慧。我们说,贪瞋痴三毒,那刚才我们已经研讨过,佛陀跟我们开示,瞋是毒之根,吞灭一切善法。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面也一再跟我们开示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佛陀特别以他自己本身在因地修行,他当忍辱仙人,歌利王跟他节节割截身体,歌利王拿刀割他的耳朵啦、鼻子啦、手脚啦,还问他说,你会不会起瞋恨心呢?佛陀说,我都没有起瞋恨心,一如我没有起欲望之心一样。佛陀说,我将来成佛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是要度你。

  那就是这一世,释迦牟尼佛的座下,第一个跟着他去修行的那一位,五比丘里面的其中一位,叫憍陈如尊者,在《无量寿经》里面提得很清楚。我们也原来知道说,憍陈如尊者原来是佛陀的亲戚,后来是悟道的一位尊者,叫憍陈如尊者。那再往更前,无量世以前,在佛陀因地的时候,原来他是伤害佛陀的人,拿刀割佛陀的耳朵、鼻子,伤害佛陀的人。你看佛陀在那个时候,在因地的时候,在菩萨道的时候,都还跟他讲说,我将来成佛的时候,我第一个度你。这种就是一切法得成于忍的最佳写照,所以我们就要学佛陀。

  所以中国人把六度里面这个忍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什么翻忍辱呢?因为翻译到中国来也要入境随俗,中国人其实它原来开始翻的时候是忍耐,布施、持戒、忍耐。但是我们总感觉好像忍耐真的力道不够,换成忍辱就是不一样啊。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爱面子,中国人就是最爱面子的民族,叫「士可杀,不可辱」。读书人说,你可以杀我的头,但是不能够侮辱我。确实是如此,就是「士可杀,不可辱」。所以后来翻译的祖师大德真的很有智慧,欸,用忍辱最恰当,果然翻得非常好,《金刚经》里面就翻成忍辱仙人。我们也曾经讲过,山东百忍公,百忍成道,「百忍成金」的故事给各位听过。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说,为什么一切法得于忍?但是众生都是没有耐心,尤其是现代的人,现代人就是没有忍辱心、没有忍耐心。所以我们修行,一切法得成于忍,就是你要开悟,什么叫一切法?不是佛法叫一切法,六根对六尘都是你修忍辱的地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对触、意对法,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修忍的地方,修忍辱的地方。我们说,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对不对?我们要「花开见佛悟无生」,那你证到无生法忍,那你就成佛了,所以一切法得成于忍,一切法都是佛法。所以《金刚经》里面跟我们讲,一切法得成于忍。《金刚经》里面讲六度波罗蜜,六波罗蜜,它是教诫初学先修两样。你看佛陀在《金刚经》里面特别讲到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布施,一个问题就是忍辱。

  欸,我们说,终于抓到《金刚经》的要点。佛陀跟你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佛陀跟你讲,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不住香布施、不住味布施、不住触布施、不住法布施,什么意思呢?就不住色布施是你眼睛看了,你就要放下来,你不能起执着。眼睛看了,不能说,我喜欢,不能眼睛看了,我讨厌。佛陀告诉你说,你要从这个地方去修,这个叫不住六尘布施。我们刚开始是学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对不对?其实最大的布施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这个境界,全部都放下来了,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到达「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最大的布施,那就到六度波罗蜜了。什么叫波罗蜜?登彼岸叫波罗蜜。所以如果你没有到这样的一个境界的时候,你六度只是修福。但是如果你能够到这一个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的时候,那六度就是波罗蜜。

  所以《金刚经》教你两样,修两样,一个布施,一个是什么?修忍辱。所以《金刚经》里面讲,有忍辱仙人啦,一切法得成于忍啦。那布施是放下,绝对不是说,我有钱赶快拿去布施做好事,去铺桥造路、去救济穷人,这个只是刚开始一个方便。你说,我这样叫布施,不是,你这样的话只是刚开始而已,这是一个普通善人。你可能如果认为这样是布施的话,你就把佛的意思搞错了,这不是布施真正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你把你的见解放下来、把你的烦恼放下来。就像我们刚才讲说,把你的瞋心放下来,把你的贪瞋痴布施掉,把你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布施掉,是这个意思啊。单单把你的钱布施掉,你来生只是得福报,可是你并没有智慧。可是你把你的这些前面讲的烦恼布施掉,把贪瞋痴布施掉,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布施掉,你不是光得到福报,你得智慧。

  我们现在世间有钱的人、有势力的人很多,过去生中就是修这个因来的,现在有钱了,不再修行了,不再做好事了。欸,这个我们看了很多。欸,现在也有,是真的有,是真的有这些富豪,当然也有这些富豪很喜欢布施,比如说,我在讲经讲座上提过的美国的比尔盖兹、巴菲特股神、香港的余彭年富豪,他们都很喜欢布施,李嘉诚也喜欢布施。不是说,全部都不喜欢,也有很多富豪喜欢做好事的。所以老和尚说,世间有钱人,有势力的人都是过去生布施来的,所以今天才得这么多的富贵、财富,但是现在有钱了就不再修行了,不再做好事了。所以布施是放下我们的一切知见,放下一切烦恼,是教我们舍这个东西,功夫就在这个地方用。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里,六祖大师在黄梅八个月的修行,六度万行,你们想想看对不对?六祖在黄梅修八个月的舂米,他就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样样具足。他没有上过法堂,他没有去听一堂课。这种修行只有五祖忍和尚明了,他看得出来。五祖弘忍大师那个寺庙有三千多人,只有一个人真正在修行,是谁?六祖大师,在舂米的。别人都是假修行,那个真修行的人,假修行的瞧不起。可是真修行对于假修行的人都恭敬,你看看《坛经》上面,连一个小小的行者,就是那个沙弥,十四、五岁,还没有出家的,带发在庙里面做事的行者,六祖大师都称他叫上人,就指那个小沙弥。

  这个典故我只要稍微提一下,在《六祖坛经》里面有,「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我把这个经文念一遍,我简单解释给各位听。「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房过,唱诵其偈;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言:『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此偈,依此偈修,免堕恶道。』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礼,能曰:『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能闻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稀有。』能启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末学因为讲过《六祖坛经》在佛陀基金会,所以我对《六祖坛经》独有所锺、情有所锺。我把这一段解释给各位听,六祖大师在舂米房舂米的时候,因为那时候五祖大师要传衣钵,就叫弟子去写一首偈语出来,自己修学的心得,神秀大师先写一首偈语。过了两天,有一个童子就是那个沙弥,就老和尚这里讲的十四、五岁那个行者,那童子就经过碓米房了,就诵神秀的偈子,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那边摇头晃脑。

  六祖大师一听,说这个没有见本性,我虽然没有和尚教我,但是我早就已经明自本心了,我早识大意了,就问那个童子说了,「诵者何偈?」你是诵什么偈呀?童子说,「尔这獦獠」,你这个獦獠,就是没有开化的民族,没有文明的人,不知大师说生死事大吗?他想要,大师想要传衣钵了,叫「门人作偈来看」了,如果能够「悟大意」,「悟大意」就是什么?能够悟本心、悟自性,明心见性,就付给你第六祖的衣钵。所以神秀大师在南廊壁上就写这个「无相偈」。大师看了说,教人家说,诵这个偈可以不要堕恶道。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见性,所以只能当做善法修,所以未入门。五祖大师看了以后就说,这个没有入门,「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惠能大师说,我也要诵这首偈,来「结来生缘」,同生佛地。「上人」,这个地方就讲上人,就称这个小沙弥做上人,我在这个地方踏碓八个月,还没有到法堂前面,请上人带我过去好不好?

  童子就引他到偈前要作礼,刚好旁边有一个江州别驾,别驾是以前一个官名,他姓张名日用,叫张日用。张日用先读神秀大师的偈语了。六祖大师说,我也有一个偈语要写,请别驾你帮我写。别驾说,尔獦獠你也会作偈,「其事稀有」,这个太稀有了。这个地方,从这个地方,惠能大师就说了,就告诉别驾说,「欲学无上菩提」,你想要开大智慧,「不得轻于初学」,你不要看不起那个刚学佛的人。「下下人有上上智」,你不要看那些愚夫愚妇,他偶而迸一句话出来都是「上上智」,都是开智慧的话。那「上上人」呢?「有没意智」。虽然他辩才无碍,能讲经说法,「上上智」,根器很高的人,他有时候也会有起了无名烦恼的话语出来,上上人也有没意智。「若轻人」,如果你轻视别人,就有无量无边的罪。

  老和尚讲的是指这个地方,我稍微再提一下。所以老和尚说,六祖都称他叫上人,就称这个小沙弥叫上人,这样的恭敬,可见他不但是修六度万行,他还在那里真正修普贤十愿。为什么?他礼敬诸佛。我们看经,听讲经要从这个地方着眼,才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去修学。所以老和尚说,修行的纲领是修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修净土的人特别重视第三条清净心,清净心具足戒定慧,清净心就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德行。

  我们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没有看到自己的过失。实际上别人决定没有过失,怎么决定没有过失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哪来的过失呢?没有。过失从哪里来的?我们自己的心里有过失。我们这个心肮脏了,照到别人的地方统统是脏的。你看到这个脏,那个也脏,不知道自己能照的是脏,外头并不脏。六祖把这个情形讲得很清楚,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我们要把这些宝贵的教训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以上一切法得成于忍,六祖大师在五祖那边修八个月,就是在修这个忍辱,最后成就了,得到衣钵。这是老和尚在《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里面一百一十六集的开示,我引述这一段话。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八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贪瞋痴)(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贪瞋痴)  

 宽运法师: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瞋痴 

 慧光法师:凡夫都是贪瞋痴一心不乱的专家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八)~E 第499经(石柱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黄柏霖:简单地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含义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