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第十八愿善导释》 014 愿为静默往生人


   日期:2018/1/29 1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实相法师出家以后,“惟勤修苦行”,他的执事是修苦行、做卑微的工作。在佛门里面,有所谓“执事四十八单”,就是四十八种职务。日本怕吃苦的年轻人有所谓“三K”不做,“三K”就是:辛苦的(kitsui)、肮脏的(kitanai)、危险的(kiken)。可是,这个实相法师中年出家,他能够吃苦耐劳而勤勉、不懈怠地修苦行。丛林四十八单执事当中,有“火头”,是砍柴、捡柴、烧柴的;有“水头”,是负责担水的;有“饭头”,是负责煮饭、分配饭菜到各个殿堂的;有“园头”,是负责种菜的;有“菜头”,是负责在厨房切菜的;有“圊头”,以前没有卫生间,都是茅坑,是负责清洁茅坑的:这些都是苦差事,都是一般人所要逃避的。因为一般人都好逸恶劳,想找轻松的做。可是实相法师不是,他出家修行是“惟勤修苦行”。其实出家人在刚刚出家的时候,往往都不敢享受,都要先修苦行,因为要先消业障才能增福德,不然在人生的修行当中一定会有障碍。广钦老和尚,他是有神通的,凡是有人到他那里出家,他都告诫说:“做别人不做的,吃别人不吃的。”做人家畏惧辛苦不想做的,吃人家剩下且不喜欢吃的,就是这样来消磨自己的习气,来淬炼自己的耐力、耐性,淬炼自己刻苦耐劳的本性,以消业障、增福慧。

  “照管常住为事”,照顾常住,顾前顾后,睡得比人家晚,起得比人家早。

  “随作务,随念佛”,这句话非常好。作务会不会妨碍念佛?不会;念佛会不会妨碍作务?不会。在所有的修行法门当中,能够不妨碍作务的,就是念佛法门;在所有的修行法门当中,能够不离红尘而修行的,就是念佛。所以,念佛不妨碍作务,作务不妨碍念佛。不离世间法,而能修出世法;虽修出世法,也可不离世间法。他能够一方面作务一方面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不舍,因为他生死心切,愿生心切。如果他生死心不切,愿生心不切,就会悠悠泛泛过日子。如果生死心切,重要的事情挂在心中,所谓“切事系心”,自自然然地就会念念不舍,因为他有一件重大的事情,所以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那件重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忘失掉呢?如果会忘失掉的话,表示那件事情对他来讲不重要。那么,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什么事情最重要呢?“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自己没有办法了脱生死轮回,所以要靠阿弥陀佛”,有这种观念,他就会念念不舍,就会“随作务,随念佛”。

  “所得即施,不留余赀”,凡是有单银,或人家有供养,他都是右手拿进来、左手就布施出去,不留下一分一角。可见他的生死心切,一心在道,一心在佛法上。从整篇内容来看,他是与人无诤,于世无求。一方面他不留身外之物,甚至于单银、供养也是即刻就布施出去,对世间的名利都不贪著,不为名利而患得患失。一般人所重的,就是财色名食睡,为了五欲而患得患失,为了五欲而烦恼痛苦,为了五欲而造了无边的罪业。一个出家人就是专业的修行人,他志在修行,对于财色名利都不应挂念在心。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一个有志于道的人,应该是安贫乐道,甚至隐姓埋名,销声匿迹,闭门谢客,搁笔捐书,不务杂修,作一愚夫,只管念佛。

  “不与人诤,亦无怒容”,他也不跟人家争长论短。若是表面上不跟人争长论短,但在心中嘀咕,这还是有诤心。他“亦无怒容”,就表示他也没有嘀咕在心中,不积压在心中。一个人固然在外表上很忍让、忍辱、忍耐,可是心却放不下,这样往往就会得病。所以,“不与人诤”表示连情绪也没有,如果有情绪,就不是真的“不与人诤”。人生在世,有一分的计较,就有一分的痛苦;有十分的计较,就有十分的痛苦。若没有计较,就没有痛苦。尤其是学佛的人,要深信因果。既然是深信因果的话,今天人家欺负他,或是被讨债、生意失败、感情失和,他不会不平不满,不会怨天尤人,不会以牙还牙,他会逆来顺受。他晓得这是他的果报,是过去的业感来的,不是人家带给他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他对一切都不会抱怨,这样才是深信因果。所以,深信因果的人,不会抱怨,更不会报复,不会跟人家誓不甘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有一个念佛的妇女,她也是很精勤地念佛,可是她的丈夫有外遇,她一直积压在心中。在她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要来迎接她,她却不想跟阿弥陀佛去。她在执著什么?她要留下来报复她的丈夫。你看,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她不晓得就是因为过去世跟他结为夫妻的时候,自己有了外遇,所以这辈子因缘和合,跟他结婚了,他也会有外遇:这就是因果。能够深信因果,心中就不会不平不满。

  “壬申(1632年)秋”,终于有一天,他忽然跟人家说:“我明日要往生极乐世界,事先跟你挥手道别!”

  “乃借云栖一老人坐龛。次日,洗浴剃发,发未竟,已坐脱矣”,隔天,他就洗身剃发,头发都还没有剃完,他已经安详地往生极乐世界了。殊胜不殊胜?可贵不可贵?

  一般念佛人,天天都在念《西方发愿文》,希望“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持金台,来迎接我”,我们固然要有这样的愿,但是,要有什么果,需有什么因,所谓“要怎么收成,先怎么栽”。能把自己当成愚夫愚妇,与人无诤,于世无求,“不与人诤,亦无怒容”“随作务,随念佛”,这样就能预知时至,顺利安然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看一些预知时至的人,往往都是一些个性诚朴、老实念佛的老阿公、老阿婆,至于会讲经说法而不务实修,喜欢展现聪明智辩、钻牛角尖的人,往往如佛所言“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你看,他剃头发,头发还没有剃完,就已经坐脱了!修行功夫很高的高僧大德也不过如此。

  三、愿为静默往生人

  在《讲演集(二)》第391页有一段话,刚好也可以用来形容这则故事:

  “此心唯乘弥陀愿,愿为静默往生人”。

  “静默往生人”就是所谓“老实念佛人”“无诤念佛人”,“老实念佛、无诤念佛”即是不讲理论、学问,不谈闲言杂语、人我是非,不计称讥毁誉、苦乐顺逆,也不爱攀缘,不爱炫耀,既不突显个人,亦不装模作样,只是安分守己、安于念佛、守愚念佛,有事无事一句佛号常挂心口,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也默默协助他人。这样的念佛人,往往预知时至,顺利安然、自在庄严地往生极乐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善导大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善导大师       念佛)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净界法师:什么叫真实心呢?善导大师说:不求名闻利养之心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立天教授:禅宗与念佛 

 李利安教授: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