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的“自我”会吸引业力来找上你


   日期:2016/6/21 19: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学《地藏经》干什么?就是要令心调伏。怎样才能判断我们的心已经“调伏”了呢?身心已经柔软了呢?就是你在日常当中,“自我”不见了,对待一切人和事愈来愈贴心,愈来愈细腻,愈来愈慈悲,愈来愈能体谅别人的苦,你就真正学到了地藏菩萨的不可思议,你的心也就真正调伏了。

  当别人跟你讲他很苦的时候,你不会再说自己也很苦,你只会看到他的苦,你会进入他的苦的感受,而跟他的苦合一,然后你内在就充满着可以解决他问题的妙智慧。

  可是我们凡人不是这个样子,当你的朋友或者亲人说他很苦的时候,你会跟他说:“你抗压力真的很差!我也很苦啊!我的工作也不比你轻松,我也很忙啊!你怎么会这样抱怨。”当他生病了,你就跟他说:“你去看医生啊!活该啦!为什么不去看医生?”

  你看这就是你的自我,这就是扭曲不善的心。他跟你是不同的,他的身体状况从生下来以后就跟你不同,你身体本来就是比较强壮,他却常常生病,你每天都在做运动,或者练瑜伽,可是他并没有像你这样,然后你工作可能比较轻松,他工作本来就比较忙。他的习性与你也不太一样,他很容易紧张,而你很散漫,你也看的很开,你怎么能用你的标准去看他?这就是你的自我没有调伏,而且异常的刚强。

  你认为你会布施别人幸福、快乐吗?你要对照,对照之下你才会发现自我的存在!如果你不对照,你永远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告诉道友们,自我是生命最大的问题,也是唯一的问题,那个自我就会吸引业力来找上你。

  你不体谅别人,别人也不会体谅你,很奇怪的,宇宙因缘就是这样的运作。你会碰到不会体谅你的人,当你遇到这样的人的时候,你要扪心自问,你会体谅别人吗?

  你不要在嘴上体谅,可内心一点都没有体谅,你只是在做卡耐基的口才训练,甜言蜜语,表里不一,内在完全没有那种诚心的品质,只是嘴巴很会讲,老生常谈,说“我好爱你呀!我知道你好辛苦呀!”体谅心要进入对方的世界。

  你是很勤劳的人,可是你生出的小孩他就是很懒散,懒散就是他的习性,你真的不能用你的勤劳习性来压迫他的懒散。你要知道,你要体谅他就是那么的懒散,要他动真的很困难,他控制不了自己,他也很可怜,也不想这样,可是他控制不了他自己。或许你以前也是这样子的人,或者你小时候也是这样,可是你蜕变了,因为生活环境、一些偶发的因缘刺激你而让你改变你过去的一些习性。

  你的孩子很懒,是因为他还没有吃到这样的苦,或者刺激他改变的因缘还没有到,那你能体谅吗?就像你看到你的孩子吃饭时,桌子上全部都是他掉的饭粒,你就开始骂他怎么会这样,你看爸爸妈妈吃东西多么干净,你怎么会这样,我不断地跟你讲,可是你为什么还是那么邋遢啊!你有没有想想看你的年纪?你吃了四十年的饭,他吃了七八年的饭而已,你真的有体谅心吗?这就叫对照。

  所以,你要布施给别人快乐跟幸福,就要进入他的世界而忘掉你的世界,忘掉你的思维模式。你尽量往那个方向去做,尽量去体谅对方习惯跟你习惯的不同。你能设身处地进入他的心去体谅他,而不要用你的心去批判他的心,这就是要远离因果、让自我调伏的不二法门。这样你才具有一些能力,才可以真正给别人幸福、给别人快乐,你才有本事教育好你的儿女,否则你的教育是很无力的,你的教育只会造成你的孩子缺乏爱,到最后作奸犯科。告诉大家,缺乏爱的小孩才有可能会变坏;爱得到满足的小孩子,绝对不会变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业力       自我)(五明学佛网:业力       自我)  

 楼宇烈教授:“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 

 净界法师:以本尊的功德为你的自我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自我反省就是修道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 

 方伦居士:可畏可爱的业力 

 如瑞法师:奥秘来自我们的生活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一章: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三)般 

 冯学成居士:般若中观和佛教的自我否定 

 冯学成居士:修行与业力 

 吴立民居士:谈佛教的“业力说” 

 如孝法师:认知自我——怎样认识人生和生命(北京大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