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懂得勤修布施的善业,定能转贫为富


   日期:2016/3/2 2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你看佛在《地藏经》上给末法众生开示,要想获得人天福报,想拥有世间的荣华与富贵,都得久修善根,不仅仅可以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也可是托生为世间的达官显贵或王臣子女。所以,世上的有钱人得享巨额的财富,皆是因其过去前生为人慷慨,乐善好施,曾修过布施善因,所以今生能享有财富的果报。但他们今生若不懂得惜福,不继续布施,不肯培植未来的善因,一旦福报用尽时,转眼便会成为赤贫,就好像有些人平时好逸恶劳,不事耕耘生产,即使银行里有些存款,终将坐吃山空。

  而穷人之所以穷困,则是因其过去生为人自私、小气、吝啬、悭贪,不修布施善业,所以今生就沦落至贫穷的窘境。若今生明白了因果的道理后,懂得勤修布施的善业,未来定能转贫为富。

  由此可知,世间诸法都是无常的,好的会过去,不好的也同样会过去。贫富之间亦是如此,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贫者不一定永远是贫,富者也不一定永远是富。应以平等的“舍”心来观察世间万象,所谓贫富一如,一切不过是短暂的表象而已,并没有任何的分别。

  现代人都以聪明自居,一般都会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会作理财规划,例如买保险,或投资金融商品,或买基金,或存退休金······等等。其实,就世间法的角度来说,理财规划是非常正确的作法,但世间的保险并非真正的保险,唯有布施才是最保险的保险;又报酬与风险的关系是一体两面,无法切割,所以世间并不存在无风险的投资,一旦遇上无常,如金融海啸,所有投资的钱财极可能瞬间化为泡影。但也唯有布施,才是完全零风险,也是最一本万利的投资。

  所以,如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应以平常心作为待人处世之道,毋须曲意逢迎,更不必趋炎附势;昔日权倾一时的宴上宾,很可能就是明日的阶下囚;过去呼风唤雨的有财有势者,也很可能转眼沿街乞讨,落魄潦倒。但我们也不用愤世嫉俗,看不过眼有钱人,因为富人若懂得善用其财富来建设公益,造福社会,便是取之于社会,还诸于社会。也就是说,财富就好像是一把双刃刀,可以伤人但亦可助人,是邪是正,端看我们的一念心。

  《普贤行愿品》里面说:一切布施当中,法布施为最。如果我们懂得了布施的真义,自然就会认真努力去修学,果报就会愈来愈殊胜。现前的报应,佛教称为“花报”,将来或来世的报应称为“果报”。这就好比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如果我们看到植物开的花开得好,那么就能预料将来的结果一定是非常的美满。所以佛陀教我们要知因识果,不种恶因,将来就不会得恶果,如此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不过,这些都是指世间的果报,但世间的果报不是究竟的,可是大多数的世间人都是贪图好的果报。佛菩萨善知众生的心,能够观察众生的根机,若众生贪图世间的富贵,就令他们富豪;若众生贪求名利,就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的愿望,令他们生欢喜心;欢喜心一生起,自然就容易接受佛法的教诲。

  南无本尊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布施       富贵)(五明学佛网:布施       富贵)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仁焕法师:如何才能富贵双全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佛说二十难中有富贵学道难,佛为什么这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一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