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菩提甘露112:众生有困惑,佛才应机回答


   日期:2015/9/8 9: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很多学佛的,偶尔的一个机会对佛有兴趣了,但是如果没有好的人给他辅导,没有善友相伴的话,自己有可能会半途而废。为什么呢?本身,我们跟佛之间还有太多的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呢,佛是功德具足的,但是我们有时候看不到佛的功德,恰恰我们业障很重,很实在的障碍着我们自己。

  就说吃素好了,佛菩萨叫我们吃素,这样有功德。

  我们吃素了,很多吃素的人也没有吃出感觉,唉,我吃素吃出很多功德来,这个是很少感受到的。

  而且你吃素,有可能你生活的周围很多认识你的人,都会来质问你啊,甚至拿你开玩笑啊,有的人就干脆阻碍你、破坏你啊,这就是我们学佛的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能克服自己的这个黑暗,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佛的力量加持,让我们冲过自己人生的这个坎,那我们下面会比较顺。

  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干干净净的,学佛之前无量劫来已经造作了极大的罪业了,你怎么样克服这个罪业,让这些罪业不要来障碍是很难的。

  所以为什么要有善知识的引导,有良友的扶持,就是这样的。

  否则的话你说我们都有佛性啊,佛经典都翻译出来,印刷书这么方便,我们现在获得经书不难的,每个人我看书我有佛性,看书就可以。

  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你还有很多有形无形的障碍,需要比你更有能力的过来人拉你一把,提携你一把,需要那些好的善友能够大家形成一股好的力量,能够克服你自我的一些障碍,这是很重要的。

  你提出的这个情况在社会上是很普遍的,很多人发生这种事,我个人觉得这是很悲哀的事情,所以说积极地大家要弘扬佛法啊,在这个社会上要形成学佛的一种氛围,让大家进入到这个氛围当中,能够多一份正面的引导力量。

  所以你所讲的这个事情,我们大家都要为这个事情多努一把力,让那样的事情少发生一点 。

  修学佛法,必须依靠善知识。善知识,需要我们主动去希求,因为跟他学法的人是非常多的,并不是只有一个两个,像当年印度那烂陀寺,有学法僧众八千人。

  你去找那里的善知识的时候,他不一定有时间,有时候想见都不容易见得到。

  那么怎么办呢?必须要有强大求法的心。

  佛法是缘起法,善知识一心一意想把法传下来;作为学人,我们必须去求。

  没有广大的希求心,法就传不下来。

  古代多少高僧大德不远万里,置生死不顾,西行求法,他们的行谊策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出家人为法忘躯,求法不懈。

  若经里面记载了一位常啼菩萨求法的公案,所谓“常啼”就是天天哭泣。

  为什么天天哭泣呢?因为他非常想学般若经,但是却学不到般若经,也遇不到善知识,所以他非常着急,急得天天哭,就名为常啼菩萨。

  他至诚求法的心后来终于得到了感应,有一天空中有声音告诉他,你的法缘不是在这个地方,你的法缘在东方,有一位法涌论师跟你有缘,是你宿生的善知识,你应该到他那里去求学。

  常啼菩萨听了以后非常高兴,马上就到东方去找他的老师,经历了种种的难行苦行,终于得以在法涌论师座下听闻般若经,而且得到了很高的成就。

  因为他求法的心非常至诚恳切,所以能够感得空中有声音指点他,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公案。

  在经典中,佛菩萨、祖师大德求法的公案有很多,乃至于像释迦牟尼佛因地为求半偈舍身、慧可大师断臂求法等,在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想像的境界,却给后代学人留下了一种永恒不朽的精神,策励着我们在学法的道路上精进不懈。

  我们修学佛法一方面要依靠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依靠同行善友。

  善友的摄受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同行朋友,天天让你去吃喝玩乐,那还怎么修行呢?

  反过来说,如果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依止共同的善知识,大家彼此策励、相互劝勉、分享心得,善业就能够快速展转增上,修行就容易进步。

  《别译杂阿含经》说:“夫为智者,自身取证,深得解达,须善友,须善同伴,恒应亲近如是善友。”

  如佛陀在戒律里所要求的:“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

  结交有智慧的朋友,对修行是很重要的,有句话讲:“宁与智者共苦,不与愚者同乐。”

  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能够得到善友的摄受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善友之间切磋琢磨、砥砺心智,能够让我们时时具足正念,精进不退。

  同行善友能够保护我们不被烦恼“打败”,在我们起烦恼的时候,能来劝谏、督促、勉励,让我们不会放逸懈怠,偏离修行的正道。

  如果没有外在力量的加持,靠我们自身的能力去提策正念是不容易的。

  因为,当一个烦恼、邪见生起的时候,我们通常没有办法对付。

  比如,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打起精神,但是当我们昏沉、散乱、内心没有力量的时候,精神很难提得起来。

  我们的精神提不起来,不是说自己不想提,而是自己没有力量把精神提起来。

  没有精神的时候,我们拜佛、诵经、持戒、劳动等等,都会觉得了无动力。

  如果我们周围有同参道友,并且你对他很有信心,这时候他就会创造一个境界,来策励加持我们。

  我们去缘这个境界,沉寂的心就可以转变过来,精神就能提起来。

  这种提起来,也就是一种相应,靠自己是做不到的。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事或道理,而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必定会有的体会。

  善友对于修行如此重要,那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得到同行善友的提撕摄受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真诚求法的心,真正想要改善自己,突破自己的习性,依法提升,这样就能够感得善友摄受。

  真正修道的人面对众生时,内心是没有藩篱的,道友之可贵就在于能够讲忠言。

  但是到了教法衰微之时,有些人学法的动机不清净,放不下名闻利养,处处保护自我的习性毛病,不能以诚心待人,同行间本来非亲非故,又没有很深的缘份,如此就很难交友了。

  如果别人指出自己过失的时候就不高兴,只有听到称赞的话才高兴,那恶友就会接近,善友就会远离,因为我们求的不是佛法,而是名闻利养。

  反过来,如果听到赞美之词内心就很警策,知道它容易引发骄慢心;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很欢喜,因为看到了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久而久之,那就能够得到善友的摄受。

  我们应当时时反省自己是不是一个至心希求佛法的人,够不够条件接受师友的教诲,这点是最重要的。

  我们修学佛法,就是要通过亲近善知识来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维、观察、修习,最后得到相应的证悟。

  最初如理的听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趣入佛法的先导,总结起来有三个步骤:初善启请,中善谛听,后善流通。

  什么是初善启请呢?就是在讲法之前,听法的人要向说法师作启请。

  我们可以看到在佛经中,佛陀与很多弟子在一起,其中有一些弟子请教问题,佛陀就给他们讲法,这些人就叫做当机众,当机众的启请是促成佛陀讲法的重要因缘。

  佛陀讲法时,会场中还有三种人:一种是影响众,像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大菩萨,他们在场的目的是影响别人。弟子们看到这些已有大成就的等觉菩萨也坐在里面听法,自然也就愿意来听。另一种是结缘众,他来听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大家结缘。还有一种是随喜众,他们是碰到了就听,碰不到就不听,随喜大家而已。其中大部分的人是随喜众,但最关键的是当机众,由他们来向佛做启请,佛才会讲法。

  众生有困惑,佛才应机回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困惑       障碍)(五明学佛网:困惑       障碍)  

 净界法师:福报越大修学净土的障碍越大 

 净界法师: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碍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如何排除禅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初心修道中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 

 梦参法师:念佛的障碍 

 仁焕法师:身体的障碍和生命的障碍 

 仁焕法师:烦恼带来各种障碍 

 仁焕法师:生命的三种障碍 

 仁焕法师:如何消除精神障碍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在临命终时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无法往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二章 认识路头与消除修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