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为什么你的烦恼有很多


   日期:2015/7/6 7: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们不能忍的话,烦恼就会更多,就会障碍我们的修行。由于世间上的众生一向安于「十恶」,安于种种的烦恼,所以不肯出离,这就是此世界被称为堪忍的原因。据《六度集经》所记载,佛在过去生中曾为忍辱仙人,受歌利王节节支解而丝毫不起瞋恨心;所以,佛之所以成佛,就是由于忍辱波罗蜜的圆满无缺。普通人要做到毁誉不动,那是绝不容易的,尤其是面对恶意诽谤的时候;比如有人在我背后说:「这个法师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不太好啊!」又或者是:「我觉得他这样做好像有问题,这样做是不对的!」无论如何,我的反应是既不回应,亦不解释、也不争辩。我对所有是非、诽谤,就是不理、不睬、不反驳。就像弘一大师所说的,面对谤言诽语,如果我们跟别人去解释、去争辩,就好像白纸上染了一滴墨水,我们越想把它刷掉,就只会越描越黑;其实只要等到这个墨水干了,它自然就会脱掉。所以忍辱就是对付诽谤的最佳方法:不回应、不解释、不争辩,是非自然就少了。我们看见报章上,经常有很多八挂新闻,当时人一有回应,就会更加的纠缠不清;若不回应的话,是非很快便过去了。

  佛教里有一个常不轻菩萨,他修忍辱,见人就拜,你打他也拜、骂他也拜、向他吐口水,他还是拜;他对所有欺负他的人都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衪就是以这种方法来修忍辱。所以我们要以常不轻菩萨为榜样,别人对我们不好,甚至是侮辱、加害于我们,我们都不要生瞋恨心,不但不瞋、不恨,而且还要保持愉悦欢喜;不只欢喜,还要原谅包容──为什么他会这样对待我呢?那是因为他愚痴的关系;他贪瞋痴太多了,他实在太可怜了,我要帮助他──唯有这样想,我们心里才会平衡,才不会难过。

  不过有些人在顺境的时候不瞋,但当逆境来临的时候,他就瞋了。就像《中阿含经》里所说的一个公案:从前有一个居士,叫做「北陀提」,他是一个大富之人,他有很多树木、产业,而且善名远播;大家都说他脾气好、对人也温和;他家里有一个非常能干的佣人,叫做「黑皮」;黑皮从小就喜欢行善,每天除了把自己本份的事情做好以外,还帮助别人。当他看见所有人都赞叹他的主人的时候,他心里想:大家都说我的主人脾气又好、禀性又纯良,我想试一试他是不是这样的名不虚传,如果是真的话,他就不会起瞋心,不然的话,他的好脾气还是有限度的。由于这个佣人,平常每天很早便要起床,为了要考验他的主人,一天,他就故意卧床不起。主人见不到他起来工作,就开始生气了,大声地呼唤:「黑皮为什么你还不起床呀?」黑皮听到主人在怪他,心想,自己平时把所有的家务都处理好,一切大小事情都由自己经营,主人不需动脑筋,亦不必操劳,所以他心情很好,不瞋、不发脾气,今天我一定要试一试他。于是主人越大声叫,他就越装作听不见,依然卧床不起。这个时候,主人忍不住了,终于发起大瞋,找来一根大木棒,狠狠的打黑皮,把黑皮打得满身都是鲜血;黑皮带着满身鲜血直往街上跑,目的就是希望让其他人知道,他的主人亦有大发瞋心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富人的名声本来非常的好,就是因为打了佣人,所以在外的好评一下子便变坏了。这就是瞋心之害。我们很多人家里都有佣人;因为我们都学佛,都是修行人,所以不要随便对佣人呼呼喝喝、打打骂骂,这样家庭才会和谐、才会平安;我们要尽量用爱语、软语,如果他们不听,我们要有方法,但是千万不能体罚。

  佛教中常说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其实,爱别离、怨憎会都是由于瞋心的关系,都是意念上所犯的毛病。因此,释迦佛在《无量寿经》里对这两种苦,作了详尽的解释;如果我们想不瞋的话,应该怎么办呢?经文是这样说的:「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意思是说:世间的人,特别是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及所有的内外眷属,都要相敬如宾,要互通有无,和颜悦色,好言相待,不要互相起嫉妒心;如果起了嫉妒心的话,就会互相残害、互相违戾;佛陀劝导我们不要因瞋嫉心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如果我们不把瞋心调伏好的话,就会衍生出种种的苦恼来,有些时候,因一时的相争、一时的意气,而起了瞋恨或嫉妒,如是地不断的累积,将来就会成为大怨大敌;我们经常说「怨家宜解不宜结」,如果彼此互相伤害,时间久了,慢慢就会变出大事来,这样的话,无论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会令我们的苦恼增加,而且这种苦恼,会生生世世伴随着我们,变成大仇大恨,所以是非常的不值得的。

  刚才说,爱别离和怨憎会都是因为瞋恨心的关系;怨憎会固然是苦恼,相反地,如果相爱的人,一旦要别离,也是非常的痛苦,但是这些苦都必须我们自己去承受,无人能代替。所以在同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常言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我们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应该尽量将情执断除,唯有断却情执,我们才会有了生脱死的机会。否则的话,再亲的人,可能将来都无法碰面;因为,在六道轮回之中,彼此就很难再相认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修行,将来才有机会在极乐世界中相见。如此,才能把现在亲情之爱,转化为将来永久的相聚。记得曾经有一位信基督教的女孩子跑来问我,她说很担心,担心将来死去之后,不能跟她的母亲相聚在一起。我说:「为什么呀?」她说:「由于母亲信佛,将来死后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自己信基督教,将来的归宿是天堂;天堂和极乐世界距离很遥远,如何能相见?」因为她很孝顺,所以就倍母亲来到寺院念佛,于是我便劝她:「依佛法来说,天堂和地狱之间其实只是一念之差,我们佛教徒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在那里继续修行,如果你母亲将来真的往生极乐世界,而你却去了天堂里的话,那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彼此之间,只要一念便能相往来,便能相见面了。」后来这个女孩子不但不再信奉基督教,而且还跟她的母亲一起学佛,希望将来能在西方极乐世界一起修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