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用儒家修身的方法来分析现在人的念佛心理


   日期:2015/3/7 2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杂志2014年第1期   文/释道心

许多念佛人有个观念:净土法门是带业往生,现行烦恼可以不去管它。彻悟大师有云:“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其中,“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往往被我们忽略,如果我们学佛念佛多年,烦恼还是一大堆,没有丝毫减轻的症状,那么我们就要反省一下了,是自己念佛不得力?还是知见有问题?很多人谈佛法头头是道,而面对现行烦恼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只能说是口头禅,与了生脱死毫不相干。

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无明。无明用一句大白话来解释就是没有看清楚。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绝对地看清楚的只有佛,我们凡夫只能说看清楚一分,烦恼和痛苦就减轻一分。通过学习儒家的修身可提供解决现行烦恼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

   儒家的修身分为五个步骤:

格物,用现在的名词叫作观察,即对自身和身边的环境所发生的人和事保持清清楚楚的觉照、觉知。

修身,用现在的名词叫作感受,即当我们与外界打交道的时候,要对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的感受要很敏感。如果这时生起了情绪,通常我们会认为是对方让自己陷入情绪中,会不自觉地向对方发泄。修身就是要让自己把当下的注意力向内观,返观自己身体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这个方法情绪会慢慢地减弱。

正心,用现在的名词叫作需要。需要可分为爱的需要(它能给人带来安全感),被关注、尊重、重视的需要。所以儒家提倡“仁”和“礼”,仁者爱人,礼就是尊重别人,这就是满足人这两种根本的需要。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人之所以产生情绪,是由于自己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需要的根本是来自我们无明的认知,它是一颗不满足、不满意、缺陷、不够、亏欠、不安的心。

致知,用现在的名词叫作自我认知,即认知到需要是一颗虚幻的、生灭的、轮转的心,是无明的根本;认知到所有的烦恼是由于无明的信念,错把妄想、执著当成是我,分不清主客体。

诚意,用现在的名词叫作表达,即对当下的人和事要意念真诚、至诚如实地表达。

如果能做到这五个步骤,也就完整地掌握了儒家内明修身养性的方法。现介绍修身如何化解烦恼的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如实地陈述当下的烦恼,再逐一用下面四个问题来质疑。

第一个问题:这是真的吗?

第二个问题:能确定是真的吗?

第三个问题:当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的身心有何感受?会产生怎样的行为?当你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的身心又有何感受?又会产生怎样的行为?

第四个问题:把这个念头逆向思维,反过来想想看。

当我们真正看破这个念头的时候,这颗不满意的心就消融掉了,那颗满意的心不求而自来。满意的心就是实事求是的心,就是不再生活在幻觉之中的心,就是一颗圆满的心。

   如何用一颗满意的心去念佛?

我们念佛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内心总是时时刻刻祈盼阿弥陀佛的接引。这就涉及到往生的条件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的与经典上讲的是否一致呢?每个人潜意识里都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准,即我要做到怎样怎样,阿弥陀佛才来接引,如果做不到这个标准,阿弥陀佛就不要我了。这里面有一种需要,使我们产生不安,即“我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几乎没有人敢否定这句话,如果谁敢说半个不字,那就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了。

下面用儒家修身的四个问题,对“我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这句话加以质疑。

第一步,我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这是真的吗?回答:是真的。

第二步,能百分之百地确定我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回答:能确定。

第三步,当我持有“我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这个观念的时候,内心有一种期待、急躁、焦灼、恐惧、攀缘、烦躁、逼迫、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带来的是烦恼与不安。当我念佛的时候没有“我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这个观念,内心会很平静,身体很轻松、安宁。可以很明显地看得出在这种情形下念佛效果会更好。

第四步,把“我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这句话反转过来,逆向思维,有二种反转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我不需要阿弥陀佛的接引”。大家如果仔细地读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会体会到阿弥陀佛是法界身,无始劫来我们无时不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和愿力的关照下,他把接引我们往生作为他成佛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接引我们往生他就不成佛。其实我们早已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已在阿弥陀佛的怀抱里,早已沐浴在阿弥陀佛慈悲愿海中。那么我们为什么至今还轮转六道中呢?是什么让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愿力、大威德、大恩德产生了隔阂呢?这是我们要深刻反省的,这是由于我们叛逆太久,愚痴、无明不能认知所致。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大导师、大慈父,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他能给我们提供大安稳、大安乐。无始劫来,不管我们堕在哪一道中,阿弥陀佛都分身紧随不舍,我们是夜夜伴佛眠,朝朝伴佛起。我们要赶紧回归,要知恩,阿弥陀佛金色的手臂已伸了十劫,这正是阿弥陀佛恩德的呈现。古德形容我们这些人是犹如鱼儿住水不知水,小鸟飞空不知空。

阿弥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时,历经五大劫的思惟,又经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成就了这句名号,又无条件地回施给我们。我们念这句名号,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作为我们修行因地之因。如果我们不能认知这一点,就是不知恩的表现。古人认为念佛就是知恩报恩。只有体会到佛的慈悲才能领会佛心,领会佛心就是知恩,知恩就会报恩,如何报恩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种反转方式:“阿弥陀佛需要我的接引。”这是事实的真相,但是我们很难看清。东林大佛装藏法会时,大佛台上写了几个非常醒目的大字:“回来吧,孩子!”大家能不能体会到这是一颗母亲的心。阿弥陀佛像慈母般地期盼着我们,如果有一个众生不往生,阿弥陀佛的心都是不安的,所以说阿弥陀佛需要我的往生来接引他一颗安稳的心。如果我们能忆念到阿弥陀佛这颗慈母一样心的时候,会痛哭流泪。

现在流传的很多念佛方法与祖师提倡的不一样。善导大师提倡要安心、起行、作业,也就是说一起步这颗心就是满意的、安稳的、欢喜的。天亲菩萨的五念门即身业礼拜、口业赞叹、意业作愿、智业观察、方便智业回向,把念佛法门定为赞叹门。何为赞叹?就是以一颗安稳的心、满意的心、欢喜的心、感恩的心念佛。

如果以一颗不满意的心念佛,只能把宝压在往生的那一刻,从现在到往生这中间的几十年内,内心都是不安的,现生得不到法上的利益。

在需要心的驱使下去做事,不管这事是世间的事还是出世间的事,就好比一个口渴的人去喝盐水,他在喝的当下似乎解渴了,但是过后他会更渴。如果以这种心态去做事,即使你修的是出世间的法,因为它的因地是生灭的、轮转的,它的果地也必定是生灭的、轮转的。

当年倓虚大师修行的六字口诀叫作:看破、放下、自在。希望我们能看破需要的心是虚幻的,放下错误的知见,共同以一颗满意的、知足的、欢喜的心去做事,那么果地也必定是安乐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身       念佛)(五明学佛网:修身       念佛)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立天教授:禅宗与念佛 

 李利安教授: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 

 洪修平教授:关于念佛与禅以及念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