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个失败的修行者的归宿:净土宗的“弘愿门”


   日期:2013/5/2 12: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知的净土法门行者

1998年,我为加拿大东莲觉苑编写佛门网站、 介绍中国佛教十大宗派时, 有机会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净土宗。其实,那时候我已了解净土宗既权巧方便,又真实圆顿,境界甚深微妙,希有殊胜,深远广大,不只念佛那么简单!

经此一事,我再次较深入、全面地研究净土宗,不单只流于学术研究,更有一种投归的意向。有时,我觉得对净土法门的理解太简单了,——一味念佛吗?日念夜念吗?但自己似乎尚未有这种“愚夫愚妇”般的热忱。又觉得这样念佛有点盲目,太宗教化了。有时,我又觉得净土宗的理论极复杂,涵盖全部大乘佛教的思想,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禅宗等都可阐释净土的理念,各宗的祖师都称要“导归极乐”。在解脱生死的问题上,我还有选择吗?

作为一个失败的“修行者”,在别无他选的情况下,我最终选取和锁定了净土宗为我的归宿,并自称是修净土法门的佛弟子;可是,对于净土宗的修持,我仍茫无头绪,枉论付诸行动。究竟要怎么样修净土法门呢? 

研究净土宗时,我的“死穴”所在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有言:“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虽然最终选取了净土宗为我的归宿,但我的“所知障”又故态复萌,自以为是,不但没有奉行净土法门的行持——念佛,而且继续不断“深入经藏”,企图研究净土宗的奥义,希望找到一套与净土宗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给自己念佛时多一点动力,否则自己或许时念佛,时又不念佛,若存若亡。

在摸索期间,我遇上因缘,受了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等,希望有些“突破”。有时,我还兼习坐禅,学唱华严字母。总之,持戒修福,修诸功德,,却偏偏较少念佛。就算念佛,亦较多诵《阿弥陀经》《往生咒》等,把佛号放在较轻的位置。

回想起来,我虽说舍易信难行、自力解脱的圣道门,但自力心仍很重;又认为愈难愈有功德,念佛号不如持咒,持咒不如诵经,殊不知这样背离易行难信、他力救度的净土门愈远。结果呢,我除了修净土门,还要修圣道门,两者兼修。明明净土宗是“易行道”,变成易上加难,甚至比“难行道”更难,这似乎有违弥陀接引十方众生的本怀,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对头。

例如,当我读《阿弥陀经》中“一心不乱”这一句,即想到禅定功夫,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理一心,事一心”;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就反问自己是否做得不够多、不够难、不够苦,为何修净土者有那么多门坎。

如此种种,反而令我疑惑起来,心想:“究竟仗他力、易行的净土宗,是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我渐渐地觉得,有必要再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净土宗;不能太杂乱,应集中以净土宗的“三经一论”为主,以净土宗祖师大德的注疏为辅,再以其他专修净土宗的法师的批注、论述等,配合净土宗历史的发展作为参考。 

净土法门三种修法

净土宗的正依经典是“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论”是世亲菩萨造《往生论》。把一代佛法分成难行道与易行道的是龙树菩萨。佛法传到中国来,先后出现了几位弘扬净土法门的大德,如东晋的慧远大师,后魏的昙鸾大师,唐代的慈愍大师(慧日大师),代表三种不同的修持方法。

慧远大师修持及弘传“观佛”,即念佛三昧,推行“观想念佛”之净土教法。他临终示往生净土相,被追认为中国净土宗初祖。

昙鸾大师专修净业,于世亲菩萨主张的“五念门”中,力倡“持名念佛”方法。他又以大乘的“实相”及“缘起”两大思想,解释净土教各种论说,为净土宗日后的开宗立教打下理论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昙鸾大师精研净土,注释世亲菩萨的《往生论》,名为《往生论注》,引出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所云二种菩萨道: (1)难行道,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2)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他主张净土法门必须专持佛名,全仗佛力,全信佛智,求生净土。他作结《往生论注》时云:“愚哉! 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慈愍大师的净土思想倾向禅净融合,影响后世盛行的“禅净双修”法门。慈愍大师主张禅、教、律、净四行并修而着重于净土。他的思想一方面反映当时禅宗的崛起,另一方面表现净土法门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流行。

除了禅宗外,净土法门也与天台宗,乃至其他各宗各派结合,净土可说是“百搭”的法门。因此,当时出现了大量以不同宗派诠释净土经典的注疏,以及相关仪轨,包括拜忏、放生等等,夹杂在净土法门内。 

净土法门有两门

唐朝的善导大师虽被后人奉为中国净土宗的第二位祖师,实质上他才是中国净土宗的宗祖,是祖师中的祖师。他的著作《观经四帖疏》是楷定古今的立宗典籍,有云:“今乘二尊教 广开净土门。”“二尊”是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善导大师依教开宗,成为净土宗的创宗祖师。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云:“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娑婆化主是娑婆化土的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安乐能人是安乐报土的能者,即阿弥陀佛。前者开净土之要门,后者开净土之弘愿门。

何谓要门?何谓弘愿门?《观经四帖疏》云:“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善导大师将释迦牟尼佛在《观经》中宣说的要门归纳为定善 (修定求慧) 和散善 (修善求福) 两门;二种行门都以自力所修之功德回向,求愿往生净土。这是净土宗之要门,其至要之处在于“回斯二行”。

《观经四帖疏》又云:“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至于净土宗之弘愿门,如《无量寿经》所言:一切善恶凡夫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大业、大力为增上缘,得生净土。 

要门和弘愿门

学佛多年,我常以自己的角度去看经典,如今才懂得要从佛的角度去想。净土宗是彻头彻尾佛力救度的法门。我总在想:“怎么样做才能使弥陀接引我到彼国?”,而不从阿弥陀佛的立场去想 ——佛怎么样做才使众生“来生我国”?殊不知极乐是无为涅盘界,是佛的境界,无论九界众生怎么样修,若他们没有佛力为增上缘,一概无由得生。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说明他是为十方众生而成佛,并成就极乐净土,主动、平等、无条件地救度一切善恶凡夫。弘愿门是阿弥陀佛显彰的别意,与释迦牟尼佛所开净土之要门不同:弘愿门者仗佛力 (他力) 而得生,而要门是仗自力所修之功德回向,求愿往生。善导大师这样解释《观经》付嘱文“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善导大师专志倡导净土宗的弘愿门,特别是我等末法恶世的生死凡夫,舍此其谁!弘愿门立于阿弥陀佛的本愿 ——第十八愿,以信方便,愿生者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必得往生。弘愿门强调专修,以称名正行为正定之业,行者不问罪福多少,不问时节久近,“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反过来看净土宗的要门,若我等在念佛之余,还以自力修杂行,企图继续以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求愿往生,善导大师言:“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往生机率极微。 

小结

在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中,我触及人生的根本大事——生死问题,而进入宗教的领域,寻求终极的解脱生死之道;在林林总总的宗教中,我选取人类历史上最具圆满智慧的释迦牟尼佛为我的导师,而舍去其他宗教;在八万四千法门中,我遇上大乘菩萨教,而选取了八大宗派中的易行难信之净土宗,而舍去其他易信难行的教派;最意想不到的是:净土宗也有两门,我最后选取易中之易的弘愿门——全仗他力,而舍易中之难的要门——自他二力:这样经历了半个世纪,我终于找到了真实的归宿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法门       弘愿门)(五明学佛网:念佛法门       弘愿门)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洪修平教授:从“念佛禅”看弘一法师修习念佛法门思想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宝王三昧念佛法 

 胡晓光教授: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 

 温金玉教授: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蔡惠明居士:漫谈念佛法门 

 王骧陆居士:念佛法门 

 于凌波居士:专介净土--念佛法门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五、特色如云的念佛法 

 仁焕法师: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 

 觉明法师:念佛法门 

 觉明法师:念佛法门和禅宗、密宗持咒有什么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