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念佛的助行


   日期:2009/5/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杂毒之善,难生净土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心不可也。 .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参考译文]

要知道一切众生身口意三业所修的悟解与行持,必须从真实的心中着手。不得外面表现出贤善精进的样子,内心却怀虚假、贪婪、嗔恚、邪恶和伪诈,奸诈多端,恶性难改,做的事如同蛇蝎那样的阴险。虽然修行身口意三业,却只名为掺入阴毒的善业,又可叫作虚假的修行,不能称为真实的修持。假若有人作这类杂毒的善业,并竟安心依这而修行。纵使此人苦切激励身心,日夜十二时辰,如同头颅被炙烤燃烧那样,急迫地修行,也只叫作掺入杂毒的善业。如果意欲回向这种杂毒的修行,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个心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

三福即是净业正因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参考译文]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应当修行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瞑、不痴)。第二,信受奉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微细的众戒,三千威仪都不缺乏。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念佛的因,必得往生净土的果,读诵大乘经典,劝导策进修行人。这三福的修行,就叫作净业。也正是三世诸佛净业成就的真正因缘。

————————————

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

普贤菩萨告诸菩萨及善才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句四偈,速能灭除五无间业①。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摘

[说明]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的称性之谈,素有众经之王的称号。其结局仍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寓意深远。《华严经》广说念佛法门,由此乃见。

————————————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门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大师全集》

[参考译文]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YIN、不饮酒),是入佛法的初门;修其它的法门,都必须依三皈五戒而入。现生解脱生死的至简至易,至圆至顿的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更应如此。如果不省察身口意三业,不持五戒,就不可能再得人身。何况还要得到西方净土莲花化生,具足光明相好呢?

————————————

戒杀放生,慈悲一切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神鬼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印光大师全集》

[参考译文]

人和其它生物形体虽然不同,佛性原是一样的。其它生物由于造恶业而沦堕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如果我们对异类不仅不加悯恤,反而恣情食啖,那么,一旦我的福报享尽,对方的罪业酬完,难免从头偿还命债,中饱对方的口腹。须知刀兵大劫,都是宿世的杀业所感;如果没有杀业,纵然身遇贼寇,贼寇也会生起善心,不加诛戮的。另外,戒杀放生的人,很少遭逢诸如瘟疫水火等灾祸横事。所以,应当知道,保护生物,实在是保护自己。戒杀可以免脱天杀、神鬼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参考译文]

你们得到佛的经语,应当熟读经典,敬重守持佛陀的教诲。尽此一生,终无懈怠。尊师重道,推己及人,大慈大悲。应当普令一切众生永远解脱生死,以智慧剑斩断贪欲等烦恼。应当永离三途(畜生、饿鬼、地狱)的忧怖苦痛。

假使你们大家修善的话,第一步应做什么呢?应当自己端正心身。身之所行、耳之所闻、口之所言、鼻之所嗅,都应当自然、端正。身心清净纯洁,与佛心相应。不要染着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诸恶莫作;言语与容颜都应当和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举止安祥,和缓而行。作事慌忙,必将导致失败与后悔。所作所为如不谨慎,便会丧失修持的功力。

————————————

化解怨恨,努力修善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参考译文]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恭敬与慈爱,不要憎恨与嫉妒;应当以自己的财物,接济贫穷的亲属朋友;不得贪婪、悭惜。言语与面色应当和敬,不要互相违逆乖狠。或是一时忽起争讼之心,生起嗔恚忿怒,今世的小恨,及其微小的憎恨嫉妒,后世便会愈演愈烈,结成深仇大怨。世间冤冤相报的事情,互为祸害,报应虽不立即显现于当时,但应觉悟到,因果不虚,决当报偿于后世。

世人沉溺在爱欲之中,生是孤身来,死是独自去,没有人相伴随。苦乐的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没有谁能够替代。善恶报应,千变万化,生生世世,果报如影随形,相从不舍。眷属朋友由于因果不同,所以,轮转在六道中,难得有相逢之日。你们何不趁强健的时候,努力修善,还有什么可延迟懈怠的呢?

————————————

净业的微妙助行

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幽溪:《净土法语》

[参考译文]

念佛法门还有一种微妙的助行。每当待人接物时,处处用心。比如见到眷属,便当作西方净土的法眷想,以净土法门开导对方;使其轻淡情爱以纯一正念,永远作将来西方极乐世界中的无生眷属。倘若生起恩爱时,应当心念西方净土眷属是没有情爱的,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应远离这种情爱。倘若生起嗔恚时,应当心念净土眷属没有触恼,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应舍离嗔恨心。倘若受苦时,应当系念西方净土没有众苦,但享受种种快乐。倘若享受欢乐时,应当系念西方净土的快乐,无量无边。凡是对境历缘,都以这种意想推而广之;这样则一切时,一切处,无一不是净土的助行。

————————————

守护善心,摒弃恶念

若念佛之人,尘垢未净,恶念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谄曲心、轻见心、能所心、及诸逆顺境界随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并净尽,永不复生。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当守护。更要离非梵行,断恶律仪;鸡狗猪羊,慎毋畜养;畋猎渔捕,皆不应为。当随佛学,应以去恶取善为鉴戒。

优昙:《莲宗宝鉴》

[参考译文]

若是念佛的人,自心的尘垢还没有除净,恶念起来的时候,必须自己检点。是不是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人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以及由多种逆顺境界所带来的一切不善的心。当这些恶心邪念起来的时候,急须高声念佛,收敛恶念归于正念,不要使恶心相续,直下将其打消干净,永不再生。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应该经常保持守护,更要远离不属于清净梵行的活动,断除邪恶的律仪。鸡狗猪羊不要畜养,打猎捕鱼不应去干。必须随顺佛的教语修学,应以去恶取善作为鉴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助行)(五明学佛网:念佛       助行)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立天教授:禅宗与念佛 

 李利安教授: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