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憨山大师:念佛切要


   日期:2012/2/22 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憨山大师法语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在云栖为闻子将子与母氏说)曰。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故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重。

    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时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时节也。岂更别有妙法哉。

  示西印净公专修净土曰。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沈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净土法门。世人以权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实法门。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决不决耳。若为生死心。如救头然。志要一生取办。譬若人患必死之症。有人觅还丹(喻参禅)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单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决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觅还丹。只服此单方。顿令通身汗出。绝后方苏。是时始知其妙耳。勉矣行之。决不相赚。

  示修净土法门曰。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惟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切要。经云。心净则佛土自净。故娑婆秽土。乃恶业所感。众苦充满。西方极乐。乃净业所感。故但受诸乐。惟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不盗、不YIN。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意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冰清。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以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功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必定往生之验也。然一生专念。固是正行。资以观想。更见稳密。佛为韦提希说十六妙观。故得一生取办。今观经现在。任自志愿。于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观佛及菩萨妙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花宝地等。随意观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在净土。坐卧经行。开眼闭眼。如在目前。若此观想成就。则临命终时。一念顿生。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唯心净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则六根清净。永断恶业烦恼。则心地清净。观念相继。则妙行成就。净土真因。无外此者。若但口说念佛求生净土。而净戒不持。烦恼不断。心地污秽。佛说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为基本。发愿为助行。念佛观想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示净心居士曰。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尝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在自己着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驴年无受用时。

  示盛莲生曰。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合成。当观身中。坚硬归地。润湿归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如此谛观。此心久久纯熟。身相忽空。种种烦恼。皆从妄想颠倒而生。本来不有。当烦恼时。近观此心。妄想从何处生。追到本无生处。则妄想不生。妄想不生。则念顿空。身心忽空。则一切烦恼。当下消灭。应念即入清凉极乐国矣。此观吃紧。乃脱苦之妙药。然初心观未易成就。但将阿弥陀佛。审实话头。切切不忘。若妄想起时。提起话头一□。则妄想自灭。以寻常无有正念。故专逐妄想流转。攀缘不停。以滋苦耳。一切诸法。皆自心生。若不观心而求脱苦之路。犹却步而求前也。

  示慧镜心禅人曰。吾说佛法。以一心为宗。无论百千法门。无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惟参禅念佛而己。参禅乃此方诸祖。创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门。乃吾佛开示三贤菩萨。总以念佛为成佛之要。而末法妄人。乃敢谤念佛为劣行。是缺多闻。不知佛意。妄生分别耳。若约唯心净土。则心净土净。故参禅未悟之时也。非念佛无以净自心。然心净即悟心也。菩萨既悟。而不舍念佛。是则非念佛无以成正觉。安知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名为悟。如此则念佛即是参禅。参禅乃生净土。此是古今未决之疑。此说破尽。而禅净分别之见。以此全消。若舍此别生妄议。皆是魔说。非佛法也。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曰。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化。各有方便。普令教益。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善知识开导。故甘堕沉沦。枉受辛苦耳。余蒙遣雷阳。复来五羊。有善士某某辈十余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五戒法。余欣然应请。即为羯磨。自是归心日诚。听法弥笃。余哀其未悟。愍其不达造修自度功夫。因授以念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痛厌苦缘。归向极乐。月会一期。立有规制。以三时称名礼诵忏悔为行。欲令信心日诚。罪障日消。必以往生为愿。果能此道。虽在尘劳。可谓生不虚生。死不浪死。岂非真实功行哉。然佛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名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乡。所以道心净则土亦净。心秽则土亦秽。一念恶心起。刀林剑树枞然。一念善心生。宝地华池宛尔。由是观之。天堂地狱。又岂外于此心哉。诸善男子。各谛思维。应当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况日月如流。时不可待。倘负此缘。当面错过。大限临头。悔之何及。各宜努力。珍重珍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憨山大师)(五明学佛网:念佛       憨山大师)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你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 

 净界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导读 

 方立天教授: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方立天教授:禅宗与念佛 

 李利安教授: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