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教育孩子要给他信心


   日期:2009/2/2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朱建和居士/二○○二年十一月六日讲于万佛城大殿

我是朱建和,法名果翔。今年暑假万佛城有几次讲习会,本人有机会参加了几次,记了些重点,跟大家分享。这几位教授有台湾来的林宏炽教授、美国的叶祖尧教授、瑜伽镇的一位女校长 Kay Keath,及在台湾从事教育工作的郑石岩老师。

万佛城曾是医疗中心。一九七六年,法总把医疗中心变成宗教中心和教育中心。山门上,上人开宗明义地一边题了「戒法庄严」,另一边题了「教育英才」,相信上人的用意是同时重视宗教和教育。

其实不只现在我们道场是这样,在古印度很多佛教的寺院,除了修道之外,也是国家教育方面很杰出的重镇。譬如玄奘法师在印度取经时,参访了那烂陀寺。当时戒贤法师是住持,有几万人在那边学习,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所以佛教跟教育有很深的渊源。

综合几位教授讲解的教育重点,我提出一小部份。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什么是信心?信心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培养成的,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信心有别于骄傲、自负,是能心平气和肯定自己。所以有信心的人,就有一种安全感。反之,假如一个常受到老师、家长、大人的批评,或受到很多挫折,被人瞧不起的一个孩子,他长大后渐渐就会很严重地缺乏自信心。

家长、老师或者教育工作者,或宗教传教工作者,假如教导的对象是年轻一辈,就要尽可能维护他们信心的成长。一个有信心的人,不管富贵贫贱,他以后的生活都会比较安稳,比较愉悦。要有光明的人生,信心是很重要,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强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建立自信心很重要,怎么做呢?大概有几个方式,一个就是随时随地发掘对方的优点,给与肯定。林宏炽教授特别介绍一个叫「优点疗法」──认识孩子的优点,可以治疗他一些不好的方面。他又解释什么叫「比马龙的效应」,就是把孩子看成有为的人才,「望子成龙」,你可以做得很好,给他鼓励。你假如看低他,就是给他贴了一个标签──「他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中国人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假如长辈认识孩子,给他鼓励,他以后可能发展成很杰出的人,对社会有贡献。

英国首相丘吉尔小时成绩很差,他的老师几乎对他不抱希望,很头痛。幸好有一位老师赏识他,鼓励他,对丘吉尔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只要你好好努力。」幸好有这么一位老师鼓励他,以后他渐渐赶上其它同学,而且成为英国的首相。

另外,听说最近在中国大陆有位中学校长叫杨牧,他推动一个理论,就是师长或者家长要用一种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优点。老师和家长的眼光好像阳光,阳光照到的地方,学生就会成功──「阳光的照处就转成功。」在中国,他的理念很受重视,各个学校都推广他的做法,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别人,特别是学生。所以在讲习时很多教授说:「当师长,当家长的,不要吝啬赏识的态度」。赏识的语言就是给人鼓励。

曾听一位法师讲,他出家后想找一位师兄作榜样。这位榜样要在戒定慧各方面都很完美杰出。这样子的话,他只要跟这个人学习,就好像吃综合维他命一样,各种的营养统统有了。过了半年,他看来看去好像很难找到这么一个很完美的人。

就有人建议他:「你不妨看每一个师兄弟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你就不要看。就好像你需要多种维他命,这位身上有维他命A,另一位身上是维他命C;每个人的优点,你把它综合起来,这个就是你的榜样。」以后他就看每个人的优点,不看缺了一角的地方。

同样,我们万佛城有各式各样的人,每一位都值得我们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比如说大厨房成立了二十六年没有断过炊;《万佛城月刊》没有中断过;佛殿的功课、讲经也没有停止过;看起来平常,但很难能可贵。所以我们也可以像其它的教授讲的一样,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很多默默工作的人;虽然平凡,但很难得。

我做的笔记里,培养信心有其它方法,就是对很多事情尽量要事先准备。很多学生和大人缺乏自信,就是因为对眼前的事情缺乏了解,没有准备,所以就有不安的感觉。所以要教导学生凡事都事先准备,就不会手忙脚乱。

比如女校有些做法很好,说:「我们这学期共有十次活动,希望家长能参加十次是最好,不然的话,你参加越多越好。是几月几号,要事先准备。」或者制服要换季时,「夏天过了,换成秋冬天了。」事先宣布,让学生有一个礼拜的过渡时期。凡事事先准备,就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那么大人呢,避免用急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或年轻人;很多学生急躁、缺乏耐心的态度,是从大人那边学来的。

另外,几位教授提出的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很重要,可以帮助孩子改过自新,但有些情况,假如不顾及他们的自尊时,往往会引起反效果;特别是青少年的学生,往往引起冲突。

例如有位家长送儿子去加拿大留学──不是大留学生,是小留学生──父母亲一年来看他一次。一次这位父亲看见儿子跟那些不三不四的小孩在一起,抽烟哪、喝酒哪;他看了很失望,就打了儿子一巴掌。这儿子拿起电话就打911通知警察,说:「我们家有一个外国人打加拿大人,请你赶快来把他抓走。」这就是纠正他,反而引起冲突,破坏了原来和谐的感情。纠正青少年错误时,引起冲突,是不好的。

只剩下一分钟了,时间不太够。最后一点就说要给他希望,避免泼他冷水。释迦牟尼佛对我们也很有信心,给我们希望,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师父对我们很有信心,说,「凡是皈依我的,以后都能成佛。」所以即使学生表示他将来要当飞行员啊,要当总统啦,这都不要泼他冷水,只要辅导他,说切合实际的努力的话,成佛都有可能,何况当总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       信心)(五明学佛网:教育       信心)  

 黄夏年教授:谛闻法师的教育人才观 

 黄夏年教授:近代中国佛教教育 

 黄夏年教授:发展佛教教育,关心佛教界学者的建设 

 黄夏年教授:佛教教育与学术研究浅议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赖永海教授:佛学院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共性与个性 

 杨曾文教授:巨赞法师对佛教教育的看法 

 杨曾文教授:新世纪的佛教教育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