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歷四月初四)
修行第一步要多聞,
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提要:
·因緣不具足,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了你的忙
·因緣具足,不求也出生,這叫自然顯現
·修行第一步要多聞,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沒有證悟,不了生死;不斷煩惱,這些法對你起什麼作用
·眾生好爭辯,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種種功德,等於出賣自己的家當
因緣不具足,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了你的忙
佛法是緣生法,因緣條件不具足,你即使有所求,也出生不了啊。有人求發財,求了一輩子沒有求到。今天我出去散步,有人告訴我,路邊土房子裡一對老夫妻,是全村最窮的。聽說他們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也都是窮得不得了。誰不想求富啊?他們就沒有求到。
說:“有的人求到了,他現在有一百萬。”他也沒有求到啊!你去問問他,他的目標不是一百萬而是一億呀!有人求長壽,如今七八十歲就算長壽,即使一百歲老壽星,他求兩百歲也沒有求到,聽說古代有長壽到八百歲的,你如今還能求得到嗎?
有人求兒子,到醫院裡去檢查,或者男的有病,或者女的有病,或者男的女的都沒病,就是不生孩子,這在醫學上不好解釋。有人請來一尊送子觀音,天天燒香天天求,求來求去也沒有生兒子。第一期企業家禅定營就有這麼一個老板,他來問我,我說“因緣不具足,觀世音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了你忙啊。”比如說,今天我喉嚨疼,疼得口都張不開,你拼命求我講點法,你也求不到嘛,因為缺少一個因緣:我喉嚨病沒好。要把喉嚨病治好了,才能說出話來。所以我就跟這個年輕的老板說:“你缺少一個中陰身投胎的因緣。生孩子不是父母沒病就能生得出來,要有中陰身來投胎啊。為什麼你今天生不出孩子來,因為還沒有一個中陰身願意做你的兒子。”他聽了這個話就明白了。本來咱們在草地上修完禅定,各人把自己的坐墊拿回去,他把坐墊頂在頭上,一路走一路喊:誰願意做我兒子啊?
因緣具足,不求也出生,這叫自然顯現
因緣具足,你不求他也會出生,這叫自然顯現。將來證阿羅漢果、修成登地菩薩,乃至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求不到的,只要因緣一具足,一剎那就成就。修是把不具足的因緣修成具足。開智慧要開智慧的因緣具足,登菩薩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乃至於開悟,都要因緣具足了才行。這個人因緣不具足,人家說他開悟了,懂佛法的人看看他,一點都不像,真是說說罷了。
修行第一步要多聞,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開悟有理悟證悟,理悟不過道理通達,要證悟,也就是確實證到了這個境界,才起了生死的作用。古代開悟的人,歷史上記載的也不少,可是沒有說明白他是理悟還是證悟。還有一種,也不是理悟也不是證悟,去抄人家幾句開悟的話掛在嘴巴上,這叫假悟。真正要理悟必須要通過聞思修,你佛法都不懂怎麼悟?又悟什麼?你懂了還要自己一再一再思惟,想通了,你就悟了,這就叫修。悟也是修來的,能海上師說:再再思惟曰修。你說,“我聽得少,所以想的范圍有限,想深深不了。”那你要多聽啊。常有人問:修行怎麼修啊?佛說得清清楚楚,第一步要多聞,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沒有證悟,不了生死;不斷煩惱,
這些法對你起什麼作用
即使你想通了,乃至你從一個法能悟一百個法,你沒有證悟仍然不了生死,因為你是理悟。理悟僅僅能使你從鈍根轉為利根。可是你不斷煩惱,這些法對你起什麼作用?不斷煩惱就等於你不修啊。斷煩惱才叫修行,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最多你像一位很能講的演說家。會講也會修,有學也能證,這樣才叫善知識。一位善知識比佛學大辭典殊勝得多,佛學大辭典沒有講出一點修行的經驗,善知識在修行,他累積自己修行的經驗來給你做指導,那樣才起作用。
眾生好爭辯,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種種功德,
等於出賣自己的家當
現在末法時期佛門有種風氣,知識分子總喜歡在理論上翻跟斗,非但會講而且特別喜歡爭辯,可是他很多的談吐表情都是在賣弄自己。病態心理學著重於人格缺陷,人格缺陷中有一個表現,就是好表現自己。佛法稱這種人叫“炫賣”,炫示自己種種功德,就等於出賣自己的家當。一個真正善知識,不管是談吐還是辯論,都沒有傲慢心,他是以慈悲心為你解答問題。
文殊願(3)
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歷四月初四)
禅定要無所求,外道與世俗
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間
提要:
·修行不能急於求成,要自然顯現,悲智圓滿即成佛
·禅定要無所求,外道與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間
·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的前五度,自然會出生般若智慧,這是
佛性中顯現的根本智
·不是佛法太高了,是你在佛門裡受了不好的影響,法乳成份差了,佛弟子就
沒力氣了
修行不能急於求成,要自然顯現,悲智圓滿即成佛
所以我們佛門修行要無所求,當然你一動不動,天上也不會掉下大餅來。什麼叫自然顯現?花是自然開的,從來不需要人工幫忙。如果你加一點人工上去,你是大笨蛋了。花剛剛開一點點,你去把花瓣剝開來,那不是幫反忙了嗎?修行不是修這個,修行是叫你條件不具足的時候,努力去培養條件、創造條件、彌補因緣中的不足。悲智圓滿就成佛,假如你確實修到悲心圓滿、智慧圓滿,你承認不承認自己已成佛都沒有關系,你不承認你也是佛,佛不過是個稱號呀。再比如說,你和孩子斷絕父子關系,不承認是他爸爸,你還是他爸爸呀。無論你怎麼斷絕關系,孩子還是你的孩子,有血統的,一化驗就化驗出來。
禅定要無所求,外道與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間
所以我經常跟你們說,修禅定要無所求。有所求就是世間法,有所求就是旁門外道。外道也修禅定,那是世間禅,世間禅連出離生死都不可能。為什麼稱世間禅?因為他們跟世間上人一模一樣都是有所求。比如說,從前氣功風行一時,氣功是外道,特別表現出有所求,求特異功能、求得氣,還經常偷人家的氣,他們不叫偷氣,叫采氣。小偷也不承認自己是小偷,報上報道:超市裡抓住一個小偷,說:這件衣服就是你偷的。他說“我不是偷的,我是拿的。”和氣功界說的:我不是偷氣,我是采氣,還不是一樣?這麼卑鄙的心態能成菩薩,能成佛嗎?連生死都了不脫。因為這種卑鄙的心態就出現在他的煩惱上。
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的前五度,
自然會出生般若智慧,這是佛性中顯現的根本智
講到小成就,我們要成就文殊菩薩的智慧辯才,“願賜智慧辯才鹹顯現”,這是自然顯現出來的。你假如問我:老師,你看我什麼時候開智慧?你都不知道我能知道嗎?好比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孩子,我能知道你什麼時候生孩子嗎?往往你已經開了智慧,你還不知道你開了智慧,可是你一切都起了變化,這是真開智慧。不根據你嘴上說,也不根據你自得其樂,是根據你的變化,所以一切都是自然顯現。從前老修行有句話:只要天天耕耘,何必管秋後的收成?我們修菩薩行的人,通過精進波羅密、通過禅定波羅蜜、通過前五度,你自然就會出生般若智慧,這是佛性中顯現的根本智。假如你不修禅定,你把《大般若經》從頭背到底,乃至你會講,你也出生不了般若智慧,因為你跳掉一個環節:禅定波羅蜜。你講得再好也不過是理悟啊,了不脫生死成不了佛的。
再講一個故事,也是說明是自然顯現。我爸在的時候,第一個孩子是男的,第二個孩子仍然是男的,他很想要一個女孩子,第三個孩子又是男的,第四個孩子還是男孩子,你說求得到嗎?所以我爸就把我打扮成小姑娘,梳長辮子,穿花裙子,還教我唱歌跳舞。等到我媽又懷孕了,我爸死了,第五個才是個女兒。因緣成熟了,你不求它也生出來。
不是佛法太高了,是你在佛門裡受了不好的影響,
法乳成份差了,佛弟子就沒力氣了
學文殊法的大成就就是最後一句:文殊如何所行為,願我行為亦如是。文殊菩薩的行為就在他的十大願裡,願我也能做到文殊菩薩的十大願,那你的身口意就跟文殊菩薩一模一樣了,你不是文殊菩薩誰是文殊菩薩?有人對此有點想不通,不是因為佛法太高了,是因為在佛門裡受到不好的影響。你聽到法就等於飲了法乳,怎麼會變成這樣,因為成份差了,好比奶水的成份太差,所以孩子養得沒力氣沒精神。如果奶水裡有毒,孩子吃了這個奶,全身有毒。
文殊願(4)
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歷四月初四)
從因到果中間還有一個緣,
身心不斷改善,就是你將來修行成就的條件
提要:
·眾生心裡的毒隨時隨刻會產生,因為眾生都在貪瞋癡煩惱裡
·從因到果中間還有一個緣,身心不斷改善,就是你將來修行成就的條件
·人緣好,生活也愉快,脾氣壞的人是吃胖的,心寬體胖才好啊
·因緣中最要緊的是法緣具足,我們是圓滿的法流,圓滿就一切具足了
·學圓滿的法流,果報就是成佛,要戒定慧具足才叫圓滿
眾生心裡的毒隨時隨刻會產生,因為眾生都在貪瞋癡煩惱裡
這個毒是從心裡來的。心有毒,奶水裡就有毒。現在科學家證明,良好的心態就會產生良好的激素,不良的心態就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激素,所以現在科學家提倡要做好事,要有顆好心,這種心態對你本人身體健康有利。媽媽冒了火了,這時最好不要給孩子喂奶,因為奶水裡有毒。眾生都在煩惱裡,隨時隨刻會冒火,所以這種毒素隨時隨刻會產生,有的雖然不冒火,跟冒火也差不多,看見人不歡喜、經常嘔氣、動嗔恨心,背後老是說人閒話,說出來的話總是妒忌、諷刺、挖苦、惡口,這種人要短命的。
從因到果中間還有一個緣,
身心不斷改善,就是你將來修行成就的條件
說了那麼多,就是告訴大家修行就是創造良好的條件,你身心不斷在改善,智慧不斷在提高,煩惱不斷在消除,這就是你將來修行成就的條件。
佛是講因緣所生法,我們今天發了菩提心這是因,將來成佛是果,中間還有一個緣,因要通過緣才能成就果。好比一粒種子,不會馬上變蘋果,必須要種下泥土,給它陽光、水分,它才會慢慢的開花結果。緣特別重要,我們修行就是修一個緣呀。
人緣好,生活也愉快,
脾氣壞的人是吃胖的,心寬體胖才好啊
講句俗話,這個人人緣很好,他的生活也會愉快。這個人人緣不好,經常怄氣——你們不妨仔細看看那些脾氣壞的、固執、頑囂、死不買帳、喜歡跟人抬槓子、逆反心理、經常怄氣的,他是胖的還是瘦的?老是在怄氣,人會胖起來嗎?吃胖不算稀奇,要心寬體胖那才好啊。
你們做學生的經常關心我瘦了胖了。瘦就瘦呗,胖就胖呗,這麼關心干什麼?何必著相,你能無相不好嗎?你說我最近胖了,我也不知道我怎麼會胖的,飯越吃越少,怎麼會胖起來?可能是因為每次講法我都是高高興興講的,法喜充滿的緣故吧?
因緣中最要緊的是法緣具足,
我們是圓滿的法流,圓滿就一切具足了
一切都是自然顯現。你們好好修自己成就的條件,因緣中最要緊的是法緣要具足,哪兒有這麼殊勝的條件?你到這兒來,這兒法緣具足。我們是圓滿的法流,圓滿就一切具足了,因為我們的法流不屬於某一個宗派。每個宗派都說自己法是圓滿的,那麼何必再有第二個宗派?圓滿了還需要有第二個嗎?當初釋迦佛講的法是圓滿的法,根本沒有宗派,宗派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人搞出來的。聽說中國佛教有十大宗派,十個宗派加起來圓滿不圓滿?我也不敢說。要一個人學十個宗派,還要把它們並起來,矛盾的地方還要協調,多麻煩啊,你何不一開始就學一個圓滿的法呢?有人常問我們是什麼宗派,回答他:“我們弘揚釋迦佛圓滿的法,沒有宗派。”他又想不通。所以能海上師就說:要問我們什麼宗派,就說是大般若宗。因此海內海外都稱能海上師為大般若宗初祖。其實大般若一切圓滿,還有什麼宗派?方便說說呀。
學圓滿的法流,果報就是成佛,要戒定慧具足才叫圓滿
我們學圓滿的法流,將來的果報就是成佛,只有圓滿的法才能使你成佛。
有一種想法:我開始學一點方便法門,慢慢再修成圓滿。其實一切法門的方便在圓滿法流裡全具足,你可以按照圓滿法流的次第去修嘛。而且你修宗派,你可以達到這個宗派的圓滿,不是佛那樣無上正等正覺的圓滿。例如戒定慧必須具足,缺一個就不叫圓滿。如果你問:我只修戒,能不能成佛?你能得到戒成就,但不能成佛,因為你缺定少慧。你專修禅定,你能達到定成就,達不到成佛圓滿。專修慧,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但缺戒少定,也不能達到成佛圓滿。因為你不是戒定慧的圓滿。比如持戒的,他會講戒律,不會講禅定,可能也不會講經;修禅定的,他只會講禅定,可能不會講戒講慧;講經法師,他可以講這部經那部經,要講戒他必須要自己學過戒。不學戒不持戒,戒都不懂怎麼講戒?就拿法相來說,理論非常好,能把法相說得頭頭是道,可是他不會禅定。要像釋迦佛那樣,戒定慧具足,這才叫圓滿。
文殊願(5)
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歷四月初四)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
在圓滿的法流裡求方便才穩當
提要:
·戒定慧圓滿,能得解脫,能成佛,因為佛四十九年教法歸納在戒定慧裡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在圓滿的法流裡求方便才穩當
·發了菩提心又懷疑自己能成佛,豈不推翻因果了嗎?必須掃除卑劣的心,大
乘佛法才弘揚得起來
·雄心壯志是自尊,不是傲慢,不應該受人打擊,我們反對傲慢,也反對自卑
·修大乘法門的人,“自許凡夫下劣輩”這不是謙虛,這是犯戒
戒定慧圓滿,能得解脫,能成佛,
因為佛四十九年教法歸納在戒定慧裡
我們是圓滿的法流,我們天天講戒定慧,修戒定慧,這兩天我們又在抓規章制度,種種紀律,要一步一步提高,我們禅定內容越修越多,我們的講經說法天天在講。戒定慧一個都沒少,你將來非但能解脫,還能成佛,因為四十九年的教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在圓滿的法流裡求方便才穩當
今天有這麼一個風氣,一聽到圓滿的法就畏難,總想求方便簡單。每個法門都有方便,可是方便不能離開法呀。你要方便可以在圓滿的法流裡求得方便。如果是片面的方便,仍然叫片面。而且簡單有欠穩當,如果簡單能夠有大成就,那又何必有四十九年教法?例如速成班的水平能跟大學水平一樣嗎?找工作也難得多。
發了菩提心又懷疑自己能成佛,豈不推翻因果了嗎?
必須掃除卑劣的心,大乘佛法才弘揚得起來
還有的懷疑自己,說:“像我這樣能成佛嗎?”那你唱唸時又何必唱“悉發菩提心”?你發了菩提心也成不了佛,你發它干什麼?你又何必講要修六度萬行,那不是矛盾嗎?你修的也是大乘法門,一提到成佛,連想都不敢想,難道有了因沒有果啊?這不是推翻因果了嗎?這就是你在因果中間的緣上,接受了跟發菩提心成佛有抵觸的影響,所謂:“末法時期了,都是鈍根、業障深重、苦惱。”這種話聽多了,聽的人心裡竟然都承認:我是腦膜炎後遺症,我是傻瓜、白癡、低能兒,我大腦一半球。你是修大乘法門的,這些話不是把大乘的精神沖掉了嗎?使釋迦佛的弟子成不了小獅子,個個變成躲在灶洞裡的煨灶貓,到底有功德還是有罪過啊?所以必須掃除這種思想,大乘佛法才能弘揚得起來。
雄心壯志是自尊,不是傲慢,不應該受人打擊,
我們反對傲慢,也反對自卑
有時候,咱們說了一些符合大乘精神、充滿雄心壯志的話。在世間上說雄心壯志的話,人家還鼓勵你,說你真有志氣,在佛門裡反而受打擊:“你這麼傲慢!”我們反對傲慢,同樣,我們也反對自卑。說這種話的人不要說佛法不懂,連傲慢跟自尊都搞不清楚。水平這麼低,還是少說話,免得背罪過。傲慢是傲慢,自尊是自尊,雄心壯志是自尊,不是傲慢。
修大乘法門的人,“自許凡夫下劣輩”,這不是謙虛,這是犯戒
再舉個例子,受菩薩戒的時候,師問你:汝是菩薩否?就是你今天受了菩薩戒,你是不是菩薩?你必須回答“我是菩薩”,那麼你得戒;如果不回答或者回答“我不是菩薩”,你不得戒,菩薩戒白受。也不能回答:你們都是菩薩,我是凡夫。把菩薩大雄大力的精神全部推翻,這叫大乘嗎?這叫自卑!一個修大乘佛門的人,自許凡夫下劣輩,自己承認自己是凡夫、是下劣輩,這不是謙虛,這是犯戒!菩薩戒哪會容許你這麼說話?
剛剛已經搖鈴了,我這也算是開場白,只好稍微再延長一點時間,第一段話總要讓我講個幾句。(笑聲)
文殊願(6)
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歷四月初四)
因為法身遍虛空,你的智慧也必須遍布一切
提要:
·大菩薩都是悲智圓滿,所以文殊菩薩亦稱“大悲尊”
·具足大悲的文殊菩薩,他以極其遍布的智慧光明來掃盡我內心的愚癡諸黑暗
·眾生的愚癡顛倒而成邪慧,糾正糾正,提高提高,將來必然成就大智大悲
·因為法身遍虛空,你的智慧也必須遍布一切
·為什麼現在佛門裡愚癡黑暗還沒有掃除,因為他們不聽法,尤其聽不到圓滿
的法,也聽不到文殊菩薩的極其遍布的大智慧
大菩薩都是悲智圓滿,所以文殊菩薩亦稱“大悲尊”
“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大悲尊指的就是文殊菩薩。我們習慣上稱文殊菩薩是大智慧,觀世音菩薩是大慈悲。你假如要救苦救難,就求觀世音菩薩;你假如要求智慧,就求文殊菩薩。這是方便說說,要不然眾生頭腦糊塗:菩薩這麼多,不知該求哪一個?其實文殊菩薩悲心智慧圓滿,觀世音菩薩也是悲心智慧圓滿,等無差別,因為他們早就成佛了,他們是倒駕慈航,化現菩薩來幫釋迦佛度眾生,成了佛還有分別嗎?好比學校裡有數學老師、物理老師,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的,他們在大學裡數學物理都很好。如果說數學一百分,物理五十分,大學也畢不了業。今天當老師是憑自己的願,這個說:我願意教數學,那個說:我願意教物理。或者看情況,數學老師有了,我就當物理老師;物理老師有了,我就當數學老師。菩薩只要教化眾生,當什麼都可以。這麼一說你們就明白了,觀世音菩薩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圓滿,文殊菩薩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圓滿,所以這裡稱“大悲尊”。
具足大悲的文殊菩薩,
他以極其遍布的智慧光明來掃盡我內心的愚癡諸黑暗
“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盡除我心愚癡諸黑暗”,這位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薩,以極其遍布的智慧光明來掃盡我內心的愚癡諸黑暗。
眾生的愚癡顛倒而成邪慧,
糾正糾正,提高提高,將來必然成就大智大悲
菩提心怎麼出生的?從大悲心出生。你對眾生沒有慈悲心沒有同情心,就更談不到度眾生成佛了脫生死。智慧從哪裡出生?也離不開大悲心。我們將來為什麼能夠成就大智大悲?因為每個眾生都有慈悲心,都有智慧,僅僅眾生的悲心漏洞很多,心量也不大。你要修到成菩薩成佛,就要彌補彌補漏洞,心量放放大,把小悲變大悲,對眾生救苦救難,從生活上的救濟提高到法上的供養,讓眾生脫離煩惱,了脫生死快快成佛。眾生本來就有智慧的,可是這個智慧非但太小,還混雜了很多愚癡顛倒,愚癡顛倒也會變成邪慧的。糾正糾正,提高提高,將來必然成就大智大悲,這是一個規律嘛,怎麼說不可能呢?怎麼說是傲慢呢?
因為法身遍虛空,你的智慧也必須遍布一切
要使眾生脫離生死輪回,登菩薩地,乃至成佛,那必須要靠智慧。要以極遍智,也就是極其廣大,廣大到遍布這樣的智慧,才能夠使眾生證無上正等正覺。因為法身遍虛空,你這個智慧也必須要遍布一切。
為什麼現在佛門裡愚癡黑暗還沒有掃除,因為他們不聽法,
尤其聽不到圓滿的法,也聽不到文殊菩薩的極其遍布的大智慧
文殊菩薩既是大悲,又是極遍智,所以能夠掃除眾生心裡的愚癡黑暗。那麼為什麼現在連佛門裡的佛弟子愚癡黑暗還沒有掃除?因為他們不聽法呀,尤其聽不到圓滿的法,也聽不到文殊菩薩的極其遍布的大智慧。
今天我也是盡量深入淺出地講,你們即使有點聽懂有點聽不懂,也好嘛,因為明天還要給你們繼續講下去,所有的好事不可能靠一個早晨完成。今天講到這兒。(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