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0)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6
男女間要保持距離,
靠近了,最好要後退幾步
提要:
·兩人說話不講方言,不准單獨一人外出,這些都是佛門規矩
·佛門裡很多是非,都是有人不負責任地亂說造成的
·比丘的手不觸女體,比丘尼的手不觸男體,不小心碰到了,也應像手被
斬砍那樣痛苦
·佛弟子見面應以合掌為禮,握手不是佛門的禮節
·男女間要保持距離,靠近了,最好要後退幾步
·居士對世俗上人應按世俗禮節表示尊重
兩人說話不講方言,
不准單獨一人外出,這些都是佛門規矩
你們居士在我這兒學法,初來的時候都不適應,現在習慣了,心情就很舒暢。為什麼我們要求這麼高?我們是向出家人學習,這是指真正的出家人,假和尚不算數的。
男眾跟女眾都要遵守紀律,連打電話也要說普通話,不准說方言,至少也是在推行普通話吧,也是好事嘛。還有一層道理,說方言別人聽不懂,誰知道你講些什麼?
有的人調皮,一等到緊要關頭就講方言了。要防止用方言在電話裡跟女朋友談戀愛,還要特別防止犯罪的人、邪教分子混進來。
還有,出門必須兩個人。男同學在特別情況下還可以開許,女同學必須兩個人,這也是保護,萬一一個人半路中暑昏倒了呢?還有一層意思,有的人一個人出去,到外面去打公用電話談戀愛。你來佛門就必須遵守佛門的規矩,在我們這裡不准談戀愛,要保持佛門的清淨。
佛門裡很多是非,
都是有人不負責任地亂說造成的
我們是真正在按照釋迦佛的教導去做,有些人表面上是說信佛的,背地裡竟然會說我們閒話。我們好心的規定,兩個人一起出去互相有個幫助、照顧,他說是“監督”。
咱們在清淨寺的時候,來過小偷,治安關系,咱們裝了鐵門,她又說閒話:“裡邊是一道鐵門一道鐵門,很難進得進去。”還有的人說閒話,“連宿捨的窗門都用木板釘起來了”,哪有這回事?今天佛門裡很多是非,就是被這些人嘴巴不負責任地亂說造成的。
今天我們能按釋迦佛的教導依教奉行,把戒律持起來,恢復佛門清淨,功德無量。
比丘的手不觸女體,比丘尼的手不觸男體,
不小心碰到了,也應像手被斬砍那樣痛苦
昨天給你們講了“往來履鋒刃”,今天要講“伸手觸斬砍”。比丘的手不能碰著女體,比丘尼的手不能碰到男體,最好連衣服都不要碰。如果你碰到了,自己好好檢查,是起害怕的感覺、慚愧的感覺?還是起舒服的感覺?
至少要起慚愧的感覺:要責備自己怎麼這麼不小心。應該起害怕的感覺,當手碰到了女體的時候,就像刀把我手砍了那樣的痛苦。
佛弟子見面應以合掌為禮,
握手不是佛門的禮節
佛弟子見面是雙手合掌,表示恭敬。這是佛教的禮節,也是印度的風俗,因為釋迦佛是印度人。其中還有道理:避免接觸。比丘見到比丘尼、女居士乃至社會上的女眾,只能合掌,不能握手。如果你一握手,觸到女體就犯戒;同樣,比丘尼看見比丘以及男居士、社會上的男眾,也只能合掌,不能握手。握手是社會的禮節,不是佛門的禮節,佛門的規矩要細致得多。
男女間要保持距離,靠近了,最好要後退幾步
有一年,我的小女兒在四川隆蓮法師的鐵像寺學法,我去看她,臨走我跟鐵像寺的當家,也是隆蓮法師的徒弟告別一下。
我是居士,習慣了,總是上前兩步說話,結果我上前兩步她退後兩步。(眾笑)起初我沒有發覺,我也不明白,我再上前兩步,她再退後兩步。這次我警覺了,不敢再往前走了,可能出家人戒律上規定男女之間要保持距離。所以真正的出家人對戒非常重視。
居士對世俗上人應按世俗禮節表示尊重
在家居士就沒有這麼高的要求,路上碰到女科長,女科長伸手跟你握手,你一合掌說,“阿彌陀佛”,那你很不禮貌。在社會上生活,就要按照社會的禮節、社會的風俗,這是對社會上人的尊重。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1)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6
居士不斷正YIN,斷邪YIN,
不要把丑惡的事情變成時髦
提要:
·居士不斷正YIN,斷邪YIN,不要把丑惡的事情變成時髦
·扶老是好,姑娘就不必扶了,禮節是尊重對方,握手時心要清淨
·“以戒為師”不可只當書法掛,比丘戒以及威儀、細則做到了,形象即
與佛同
·女居士不要去抓比丘的手,要防他會把這只不清淨的手砍掉
·一個比丘和一個比丘尼怎能同住?還吵架打架,忏悔也難忏悔清淨
·有些女居士為了表示親近,去拉比丘手,還扯袖子、挽臂膀、推著請
師父就座,卻不知罪過
居士不斷正YIN,斷邪YIN,
不要把丑惡的事情變成時髦
作了夫妻能不握手嗎?結婚了還兩個人分床睡,明天就鬧離婚,所以在家居士只斷邪YIN,不斷正YIN。什麼叫邪YIN?比如說外邊養女人,從前叫“姘頭”,現在叫“二奶”。(眾笑)現在這種丑惡的事情還變成了時髦。
扶老是好,姑娘就不必扶了,
禮節是尊重對方,握手時心要清淨
有的男的非常不好,他一下公交車,就站在車門口,表現熱情,下來一個就扶一下,“你走好走好。”老頭子老太太,你扶扶也算是好事,年輕小姑娘,他也去扶她干什麼?“走好,走好。”你自己走走好!(眾笑)人生的路不要走邪了。這種事雖然不算邪YIN,至少也不清淨。還有人看見漂亮女的,人家沒有意思跟他握手,他也伸出手來,那麼人家不好意思,只好伸出來,好像碰到了皮很舒服似的。
還有的人握手時間特別長,捨不得放;還有的人表示跟你特別友誼似的,握得很緊,握得你幾乎要哇哇叫;還有的人握了手,在你手上摩摩。(眾笑)佛教是淨化人心,如果佛門出現這種現象,佛門就不清淨。所以你們男眾居士看見出家女眾,趕快讓路;女眾看見比丘來了,趕快站在旁邊,相隔要有距離,以免碰到。
“以戒為師”不可只當書法掛,
比丘戒以及威儀、細則做到了,形象即與佛同
佛門的客廳裡,常掛有“以戒為師”,書法寫得很好,但仔細觀察,這個地方卻沒有戒。出家人的戒我不懂,我只聽說除了戒以外還要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真的做到了,這樣子跟釋迦佛也差不多。可是現在小和尚走路兩只手晃呀搖呀,(眾笑)還是離遠一點,別晃到你的手了。
女居士不要去抓比丘的手,
要防他會把這只不清淨的手砍掉
我是一分為二,好的也講,不好的也講,好的要表揚,不好的要警惕,全面教育。
有一年我在成都昭覺寺,有一天黃昏,我到比丘的寮房裡去辦理財務的事。聽到他們談話,一個比丘問:“如果有一個女的抓住你的手不放,你怎麼辦?”另一個說:“很簡單,我把自己手砍掉,這只手不要了!”因為不清淨。
所以女居士不要去抓比丘的手,如果他是性子猛烈,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眾笑)可能他回寮房把自己手砍掉了,那你害了他。如果他對戒律不重視,你握他手,他還笑嘻嘻:“你好你好。”你使他背了罪過,是你促使他犯戒。
一個比丘和一個比丘尼怎能同住?
還吵架打架,忏悔也難忏悔清淨
竟有一個比丘跟比丘尼住在一起,而且比丘尼還跟比丘打架,(眾笑)還扯衣服,(眾笑)能碰不到嗎?(眾笑)我是勸她趕快去忏悔,實際上忏悔也忏悔不清淨。
有些女居士為了表示親近,去拉比丘手,
還扯袖子、挽臂膀、推著請師父就座,卻不知罪過
還有一年,我在上海龍華寺門口,忽然來了一輛小汽車,下車的是一個大和尚。旁邊這些大和尚的皈依弟子,都是女居士,一擁而上:“師父師父。”有的握手,有的人握手臂,有的人拉袖子。我就走過去“哇”一聲吼,(眾笑)“你們全走開!”她們嚇一跳,以為我是佛教協會的。(眾笑)我說:“你們女居士可以碰師父的手嗎?”我就是這個脾氣。
年輕時有一次我在福建福州,住在居士家裡,有一天吃飯請來一位師父,那些女居士可忙了,有扯師父衣服的,有握師父手的,個個表現親熱,“師父,這兒坐,這兒坐。”這就是不聽佛法的危害,只知道撥念珠,也不知道自己背了多少罪過,我是很害怕的。所以對在家居士要教導,否則他不懂法,背了罪過還以為自己在親近師父。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2)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6
煩惱危害了家庭,
都起源於不學佛法不斷煩惱
提要:
·男居士不可獨宿尼寺,亦要避免為比丘尼作推拿
·“不說四眾弟子過”不等於不教育四眾弟子
·煩惱危害了家庭,都起源於不學佛法不斷煩惱
·丈夫被砍,還不是由於當初的擁抱
·對貪瞋癡不自我約束,後果就不好
·吉祥如意來自智慧
男居士不可獨宿尼寺,亦要避免為比丘尼作推拿
我年輕時,蘇州有些比丘尼知道我會推拿治病,一個比丘尼腰疼,一定要我推拿,把我嚇壞了,她們開導我:“看病可以開許。”我也不敢。說:“那麼你在我衣服外面推。”我還是不敢。後來我想出一個辦法,旁邊有個女學生,我說“你去推,我叫你怎麼推,你就怎麼推”。
男居士不准許一個人住比丘尼廟裡,寄宿一個晚上都不許可,這叫獨宿尼寺,戒律裡不允許的。同樣,女眾也不准一個人住在男眾的廟裡。
“不說四眾弟子過”不等於不教育四眾弟子
菩薩戒裡有一條:不說四眾弟子過。現在這句話被某些人利用來擾亂佛法,你一指出佛門的腐敗現象,有人就說你“說四眾弟子過”。要說明白“不說四眾弟子過”,不等於不教育四眾弟子。如果你在教育四眾弟子,你不指出錯誤,那成了寵愛,怎麼叫教育?
每部佛經都在指出佛弟子曾經發生的種種錯誤,我今天指出種種佛門裡已經發生的錯誤,這是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
煩惱危害了家庭,都起源於不學佛法不斷煩惱
在家居士有夫妻關系,佛是許可的,可是要聽法,要持五戒,也要斷煩惱。如果在家居士不懂佛法,自己起煩惱,後果非常可怕,是煩惱使你和家庭成員都受到危害。而這恰恰起源於你不學法、不斷煩惱,這種事在夫妻中經常發生。
丈夫被砍,還不是由於當初的擁抱
報上看到:有一對夫妻,丈夫經常懷疑妻子在外面另有所愛,只要他一起懷疑,就打妻子,其實沒這種事。開始妻子忍,後來也灰心了,受不了,就出去打工,目的是離開他,別再受他虐待了。結果跟外面男人有了勾搭,後來被丈夫發現了,她不承認,丈夫就打,打到後來她只好承認,確實有那麼回事。她想這個地方不行,又換了一個地方,又一個男人跟她好起來了,又給丈夫知道了,又是打啊。她對丈夫更加灰心了,也不想活了,要跳河自殺。丈夫就把她拖回家,又是一頓打。
她動了瞋恨心,我想死你都不給我死,你不讓我死,我就不讓你活。後來她雇傭一個殺手,叫他把丈夫殺死,殺手開口要二十萬,先付一半,事成以後再付一半。這個女的湊來湊去只湊了三萬塊,可是她的情夫給了她七萬塊,她更覺得情夫好。這個殺手有她丈夫的照片,房門鑰匙,開門進去,馬上在丈夫身上連砍七刀,後來給公安局抓住了。
據說後來丈夫請求法院,不要判她的罪,理由就是當初是我不好。
對貪瞋癡不自我約束,後果就不好
這個故事我們得到什麼啟發?“身手觸斬砍”,連砍七刀,還不是當初你抱著她、握著她的關系,如果你當初跟女的不結婚,能出家好好當個比丘比丘尼,哪會有這回事兒?聯系到你們在家居士,結婚可以,要好好學佛法,斷煩惱,別貪瞋癡一來了,不自我約束,後果就不好了。
吉祥如意來自智慧
佛同意居士結婚是因為居士覺悟不夠,你在家也要學佛法斷煩惱,夫妻一起修,形成佛化家庭,那也好嘛。
過日子要過好日子,要過好日子就要聽法、要斷煩惱,吉祥如意是來自智慧。
今天講到這兒。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3)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進了佛門應抓住學法的緣,
更要使法緣不斷增上
提要:
·新同學來聽法能令大眾歡喜,亦即令如來歡喜
·聞法修行靠的是福報與因緣
·進了佛門應抓住學法的緣,更要使法緣不斷增上
·修行以人為本,即使科學不發達,萬裡長城也造起來了
·修行人被貪瞋癡迷惑,以生命時光去換取名利,值得嗎?
·修行本來不困難,因法緣不足、不懂法,所以困難
·修行困難不在於業障,不在於煩惱,不在於鈍根,在於你不懂法
新同學來聽法能令大眾歡喜,亦即令如來歡喜
這一次講四根本戒的攝修,大家都發歡喜心。而且每天都有新同學來,新同學來令我們這麼多同學更加歡喜,令眾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所以你們來聽法功德無量。
聞法修行靠的是福報與因緣
新同學有來小住的,也有來常住的,來的目的就是聽法,哪怕聽了幾天法,也是結了個法緣。我們今天還有福報,能聽到法,也是我們過去世常結法緣的緣故。通常說,我們進佛門是跟佛有緣,實際上是跟法有緣。進佛門目的是為了修行,修行要靠緣,沒有緣你是修不起來的,所以緣非常重要。
進了佛門應抓住學法的緣,更要使法緣不斷增上
常有居士問我,修行怎麼修?修行首先要有緣,我們前輩子有這樣一個因緣,今輩子獲得人身,進佛門來學法,那就應該抓住這個緣,還要創造條件使這個緣不斷增上。
緣就是條件,修行必須創造修行的條件,好比蓋樓房,材料、圖紙、人工都要具備。如果你條件差,蓋蓋停停,可能拖了十年都蓋不成。我看到路邊有的樓房,蓋了一半一直停在那裡,只有一個外殼,沒牆沒門也沒窗。
修行以人為本,即使科學不發達,萬裡長城也造起來了
你想樓房蓋得快,就必須努力把條件創造好。雖然現在科學發達,可還是以人為本,人如果不抓,樓房還是蓋不起來;人一抓,即使當年科學不發達,萬裡長城也造起來了。
修行人被貪瞋癡迷惑,以生命時光去換取名利,值得嗎?
我們作為修行人必須要創造修行的條件。很可惜,很多修行人不是在創造修行條件,卻忙著創造世間上發財、成名的條件,這是浪費自己的生命時光。你是一個佛弟子,難道這點覺悟也沒有嗎?都是被貪瞋癡所迷惑,一輩子盡干這些愚蠢的事情。值得嗎?對得起你自己嗎?
修行本來不困難,因法緣不足,不懂法,所以困難
為什麼末法時期修行極其困難,有人回答:因為是末法時期──等於沒回答。有人回答:因為末法眾生業障重。業障在哪裡,他又回答不出來。有說“因為我經常生病”,不生病的時候你為什麼不來學法修行?修行本來不困難,因法緣不足、不懂法,所以困難。好比什麼也不知道的人去蓋樓房,結果四面磚頭一砌,成了墳墓堆。
修行困難不在於業障,
不在於煩惱,不在於鈍根,在於你不懂法
不知道法你怎麼修行?好比學生唸了幾年書什麼也不知道,對得起爸媽,對得起自己嗎?能成才嗎?所以末法時期修行困難,不在於業障,不在於煩惱,也不在於鈍根,而在於你本人。事在人為,法緣不足,為什麼不努力創造法緣呢?即使受邪師邪說的蒙蔽和影響,你也應該抽點時間來聽聽佛陀說的正法呀。越不聽法越不懂,越走邪路越轉不過來,形成惡性循環,這是自己害自己。將來不光是毀滅自己法身慧命,整個佛教事業也會葬送在這種人的手裡。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4)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戒定慧缺一,即使有成就也不圓滿
提要:
·如今佛門裡的拜金主義,以及出現種種怪現象,都致成了修行人的法緣
不足
·環境造成了法緣不足,佛弟子不學法,造成了末法時期
·說法就是要你明白是非對錯,不明白法義,好的事情做不來,錯的事情
經常做
·戒定慧缺一,即使有成就也不圓滿
·要證果成道,就得學圓滿的法,不搞片面
如今佛門裡的拜金主義,
以及出現種種怪現象,都致成了修行人的法緣不足
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也影響了佛門,如今佛門出現怪現象,許多寺院賣門票,吃飯住宿全要錢,還有小賣部賣香燭,有的價格簡直是暴利裡的暴利,可是這種地方人特別多,價越提高人越多,有的地方連聽經都要付錢。佛門種種怪現象也造成了佛弟子修行上的法緣不足。我們這兒就不賣門票,沒有小賣部,吃飯不要錢,住宿不要錢,聽經非但不要錢,而且特別歡迎你來聽。
環境造成了法緣不足,佛弟子不學法,造成了末法時期
稱為法緣,這個緣應該在法裡,如果這個地方富起來了,可是沒有法,這叫財緣,不叫法緣。要法緣具足,必須要雙方配合,我們天天講經說法,想修行學法的人應該發心,不管路程多遠,事情多忙,也要常來聽法,至少也要忙裡抽空來聽法啊。
法緣不足就致成修行困難,沒有法什麼也沒有。有些人受中國佛門歷史上的影響,喜歡搞片面,學跟修分家了。有人主張要修,可是不肯學法,不學而修那是盲修瞎練。這種種情況形成了末法時期,所以末法時期是末法時期的眾生造成的,不是必然會存在的。比如一個人長大以後,不是必然會做小偷,做小偷是他自己造成的,當然也離不開環境影響,他在小偷的堆堆裡交朋友,不變小偷才怪呢。
說法就是要你明白是非對錯,
不明白法義,好的事情做不來,錯的事情經常做
那些主張修而忽視學的人,常會說:“修行要成就,全靠修,學來學去都是語言文字能成就嗎?”沒有語言文字,你什麼都不會有,佛講法四十九年,還不是語言?佛弟子把佛講的法開會結集,用文字記載下來成為今天的經書,還不是文字?沒有佛講法的語言,沒有經典上的文字,什麼也沒有!
說法就是要你明白是非對錯,你不明白法義,好的事情做不來,錯的事情經常做。
戒定慧缺一,即使有成就也不圓滿
佛教傳到中國,形成了宗派,有的理論研究得很好,可從不修禅定,成了紙上談兵,即使你會畫,畫餅也不能充饑的;有的專門打坐;還有的研究戒律;可是都認為自己宗派是圓滿的,戒定慧都具足。
拿戒來說,你受戒持戒,本身就是戒。戒持得好,心裡有決定不殺不偷的決定心,遇到容易犯殺盜YIN妄的境,由於持戒的力量,心不牽動,這就是定。持戒是為了棄惡從善,想修行成為賢聖僧,這就是慧。這麼說也有道理,我們不能輕易否定這些道理,但是照這麼說,禅定就不必修了,講經說法也用不著了?這就有排斥法的嫌疑。
後世的眾生,很長年代以來,有人只修禅宗的一心禅,不修次第禅,但次第禅是每個佛弟子都要修的呀!
如今難得聽到有講法,大都主張只要一句樣樣不要,這就把法掃地出門了。因為這種種原因就致成了末法時期。
應該戒定慧都要學都要修,才叫圓滿。片面中強調圓滿,仍然是片面。正好像法師講的:你只持戒不修定沒有慧也會有成就,這是戒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你光修定不持戒、不聽法,也會有成就,這是定的成就。你光聽法不修定、不持戒,也會有成就,你講經說法,能講得好,沒講錯,可以弘揚正法,這是你的慧成就,但都不是戒定慧的圓滿成就。
要證果成道,就得學圓滿的法,不搞片面
圓滿中僅取其一,能證阿羅漢果嗎?如果光靠戒就能斷盡煩惱,那麼佛何用講定講慧?你只有戒的成就,戒定慧不具足,你能成佛度眾生嗎?這樣就把佛法搞紊亂了。要學圓滿的法流,戒定慧都要具足,不搞片面才行。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5)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攝修就能保護自己
提要:
·如今佛法懂得少,書寫得多,大都在抄來抄去
·很多書錯誤百出,還插進了邪知邪見,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不能把蒼蠅當黑木耳吞,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要到善知識那裡去聽聞正法,惡知識帶有惡,無知識不懂佛法,也無利益
·不明白法,就會對人盲目崇拜,大都只聽人話,不聽佛話
·有些人不明不白去受戒,受了又犯,說受戒有功德,但也應該知道犯戒有
罪過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攝修就能保護自己
·四根本對出家人要求比較高,居士能學一學,也是福氣
如今佛法懂得少,書寫得多,大都在抄來抄去
致成末法時期,還有一個因素,如今很多人對人寫的書看得太多了,哪有時間來聽法?這些書又不是佛講的,寫書的人懂得極少,大都在抄來抄去。
很多書錯誤百出,還插進了邪知邪見,
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更糟糕的是,很多書裡邊錯誤百出。別人看不出來,懂佛法的人就能看出來,這些錯誤往往都是出在大名鼎鼎的人身上,有的被稱為佛門泰斗,當然我不說誰,我只要把法講清楚就行了。還有更糟糕的,利用講法,插進了很多的邪知邪見,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不能把蒼蠅當黑木耳吞,
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比如說,眼光明亮的人一眼就看清楚面條裡有兩只蒼蠅,眼光不明亮的人會以為是黑木耳,照樣吞下去,還說:好吃好吃。講經說法要根據佛的話來教育眾生,離經一字就是魔說。佛一再告訴我們不要因為講的人名望高而相信他的話,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要到善知識那裡去聽聞正法,
惡知識帶有惡,無知識不懂佛法,也無利益
聽法要到善知識那裡去聽,不能到惡知識那裡去聽,惡知識講法往往帶有惡法。也不能聽無知識講,無知識只會講講因果報應,吃素念佛,這些內容人家早就知道了,佛法聽不到,你就得不到法上的利益。
不明白法,就會對人盲目崇拜,大都只聽人話,不聽佛話
聽法就是讓你明白法,要明白,就要廣大地講,使眾生明白得深,明白得細。明白了法才好修行,明白了法,心中就有面鏡子。現在人不明白法,盲目崇拜,只聽人話,不聽佛話,以人話為准則,以為祖師大德講的都對。其實祖師、大德、大法師也是人,連阿羅漢果也沒有證到,難免有錯,你怎麼可以不聽佛話,去信人話呢?
有些人不明不白去受戒,
受了又犯,說受戒有功德,但也應該知道犯戒有罪過
我們講四根本攝修,目的就是叫你明白這四條根本戒。有很多佛弟子對戒不明白卻也去受戒,受了戒又不學戒,上午受戒下午犯戒。有人說受戒有功德,你也應該知道犯戒有罪過,修行怎麼能隨隨便便、糊裡糊塗的?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攝修就能保護自己
為什麼有人覺得持戒不容易啊,因為他懂得太少。比如你要保護自己,古時候打仗要穿盔甲,現在叫做防彈馬甲。(眾笑)所以要注重外圍的保護,外圍保護越堅強,敵人越難攻破,你裡邊的一切也越容易穩得住。學習四根本攝修就是讓你把這四根本戒能修得起來,來保護自己。佛這麼愛護我們,大慈大悲給我們講了這麼多法,佛弟子為什麼不肯學呢?
四根本對出家人要求比較高,居士能學一學,也是福氣
四根本攝修的要求比較高,基本上是對出家人說的,居士能學一學,也是我們的福氣。無論做到多少,對自己的利益都很大,但是在家跟出家條件不一樣,在四根本戒上也得有點區別。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6)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戒對四眾弟子要求各不相同,
出家眾YIN戒第一
提要:
·戒對四眾弟子要求各不相同,出家眾YIN戒第一
·因男女接觸會起愛心,所以出家人在接受女眾供養時要心懷恐怖,受物
如捧刀輪
·出家人對人對物愛心不斷,生死了不脫,菩薩不可掉在貪瞋癡裡
·比丘不觸女體,比丘尼不觸男體,偶爾碰到也不清淨
·不懂得修行,能保你不下三惡道嗎?隨隨便便,簡直拿自己法身慧命開
玩笑
·女居士有供養,師父不接叫我接,接了再給他,這是戒律的關系
·供品吃了得加持,分多些大家歡喜,可別貪吃起貪心
戒對四眾弟子要求各不相同,出家眾YIN戒第一
如果出家人把戒放寬到在家居士的水平,這個戒不清淨的;如果對在家居士的要求像出家人那麼高,居士也做不到啊。所以佛法是辯證的,別解脫戒對四眾弟子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我們都要修行,都要盡量對自己要求高一點,這一點是相同的。所以有許多地方要求比較高,居士能夠學一學也好,做到有功德,做不到也無罪過。因為四根本攝修主要是對出家人講的,所以YIN戒放在第一。
因男女接觸會起愛心,
所以出家人在接受女眾供養時要心懷恐怖,受物如捧刀輪
上次講到“身手觸斬砍”,今天講“受物捧刀輪”。比丘在接受女眾供養的時候,要記住這句話,免得因男女的接觸起愛心,由愛發展到YIN欲,比丘在接受女眾供養的時候,就要像捧著刀輪那樣恐怖,刀輪一轉,手掌割裂,手指割掉,要懷著這麼恐怖的心。
出家人對人對物愛心不斷,生死了不脫,菩薩不可掉在貪瞋癡裡
哪怕比丘受男眾供養,也應該記住這句話,免得你對這個東西起了貪心。出家人無論對人對物愛心不斷,生死了不脫。修菩薩法的人更不可以掉在貪瞋癡裡。密宗有些修法是以毒攻毒,目的不是發展貪瞋癡,而是去斷貪瞋癡。我們今天離的水平都沒有,哪有水平修密宗?
比丘不觸女體,比丘尼不觸男體,偶爾碰到也不清淨
比丘尼在接受男居士供養時也應該這樣。為什麼要那麼嚴肅?除了會引起你對東西的貪心以外,還容易碰到對方手。比丘不能碰女體,比丘尼不碰男體,碰到了算不算犯戒,我可不敢說,因為我是居士,不能看比丘戒,至少不清淨吧。
不懂得修行,能保你不下三惡道嗎?
隨隨便便,簡直拿自己法身慧命開玩笑
如果你真有修行功夫,碰到了,你心一動也不動,有幾個能做到?別以為當時沒感覺,明天回憶起來,也會胡思亂想,所以眾生很容易下三惡道。不懂得修行,光是燒香拜佛,能避免你下三惡道嗎?連出家都不能打保票,何況是居士?所以對自己要求不高,隨隨便便,簡直是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凡是胡鬧開玩笑的人,心情都很輕松,等下了三惡道,你的心情就不輕松了。
女居士有供養,師父不接叫我接,接了再給他,這是戒律的關系
我的記憶中有兩件事情,我五二年進了佛門,就喜歡聽經,清定上師在上海常講經,我常去聽。有一次清定上師要出門,走到門口,有個女居士要供養清定上師,清定上師不拿,我在旁邊,就叫我拿。那時我也不懂,等我拿了,清定上師說:你給我。(眾笑)現在我懂了,這樣子男女的手就不會碰到,免得一碰到就會有觸覺。
供品吃了得加持,
分多些大家歡喜,可別貪吃起貪心
後來我五四年和大眾上五台山,我們幾個年輕人在上山的路上碰到兩位比丘尼,身體棒得很,年紀也很輕,其實我們比她們年紀還要輕。她們看見我們這麼年輕上五台山修行來了,心裡歡喜,就給我們東西吃。(眾笑)年輕人都是貪吃的,(眾笑)不過男孩子好一點,女孩子想吃想得厲害。我發現你們今天分的供品太少,你們應該估計到這些小姑娘心裡會有意見。(眾笑)我一看供桌上還有這麼多供品,至少餅可以分掉,(眾笑)說到底佛菩薩不吃的。(眾笑)
其實這些供品,你給孩子們吃,佛菩薩更高興,你們不懂心理學。(眾笑)比如世間上買給奶奶吃的東西,奶奶偏要給小孫子吃,大人說:小孩子別吃,這是給奶奶吃的。奶奶聽了就不高興,奶奶給小孫子吃比自己吃還要高興啊,這是愛的關系。佛愛眾生猶如獨生子,我這是啟發你們,要愛每個同學。
但是分的供品也別太多了,(眾笑)吃供品是給你歡喜一下,不要吃出貪心來,那就不好了。從前一位法師,很講究修行,他以前的夫人到他面前禮拜,法師臉就嚴肅了,說:拜可以,別拜出夫妻的恩情來了。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7)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接受供養要有平等心,
接受供養是用來辦佛教事業
提要:
·五十年前,五台山比丘尼路上給我們吃東西,用紙包了,地上滾過來
·能恢復佛門清淨,功德無量
·出家人稱福田僧,應以大悲心接受供養
·不可希望他人供養,接受供養時不可起分別心
·出家人接受供養要有平等心,接受供養是用來辦佛教事業,你供養大,
也不說你是大菩薩
五十年前,五台山比丘尼路上給我們吃東西,
用紙包了,地上滾過來
你們聽得高興了,我再把話說回來。(眾笑)這兩位比丘尼,她們給我們東西的方式很特別,真是我有生以來頭一次看到,(眾笑)所以到今天還沒有忘記。(眾笑)她們把吃的東西用紙包了從地上滾過來,(眾笑)也是為了要保持清淨。我聽說從前出家人,女的來供養他,他手不拿,指指桌子:你放在桌子上。沒有桌子,他就把長袍的衣服拉起來,“你放在這兒”。(眾笑)
能恢復佛門清淨,功德無量
可是僅僅過了五十年,佛門的風氣大變樣,非但沒有這樣做,還大起貪心。有一次我們見到一位大和尚,居士們排了隊頂禮,遞上紅包包。中間有個年輕的女居士來頂禮,說:“師父,你好嗎?”他就站起來跟她握握手。
所以我們能恢復佛門的清淨,恢復修行人的清淨,功德無量。
出家人稱福田僧,應以大悲心接受供養
我們供養出家人,要以恭敬心、清淨心供養,真正的出家人依戒依法講究修行,不會貪圖你供養的錢物,他是以大悲心接受你的供養,為的是替你培福。
有些出家人不貪財,也不肯接受供養,世間上人贊歎他清高,在佛法裡看就不恰當。比丘是福田僧,你不接受供養,怎麼為眾生培福啊?他有理由,“我福氣太差,接受了供養就要消耗我的福氣。”哪怕你接受了供養,福氣有所減少,但是眾生福氣增長了,你應該要有菩薩心腸。
比不可希望他人供養,接受供養時不可起分別心
所以世間上的清高跟佛門的崇高大不一樣。佛門要依佛法,接受供養是悲心關系。過去有的師父不受供養,居士們還要求他拿下來:“師父慈悲,為弟子培福。”現在幾乎是以貪愛心希望別人供養,還起分別心,供養大,臉上笑;供養小,笑得有點不自然;再少,他不笑。要不笑都不笑,要笑都笑,分別心這麼大干什麼!
出家人接受供養要有平等心,
接受供養是用來辦佛教事業,你供養大,也不說你是大菩薩
從前我在能海上師身邊,上師總是一張慈悲的臉,你供養再多,他也不說你一句好話,供養少,他也很慈悲,修行人就應該這樣,要有平等心嘛。因為我在能海上師身邊,受的影響很深,所以預先給你們打個招呼,你們無論供養什麼,我都用來辦佛教事業,我是臉無表情的,因為習慣了。你為了自己培福,跟我有什麼關系啊?我也不會說“你是大菩薩”。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8)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出家人不隨便進居士寮房,
結緣不能搞成變相貿易
提要:
·以來路不清淨的錢作供養,出家人不應接受
·出家人與居士結緣,如果是為了盼居士供養,這就成了邪命
·以結緣方式來得到供養,總有點不如法
·出家人不隨便進居士寮房,結緣不能搞成變相貿易
·佛像只能供,不能掛,佛弟子對佛菩薩應有恭敬心
以來路不清淨的錢作供養,出家人不應接受
有一次能海上師在北京開會,我去供養,用紅紙包了,上師在翻譯經典,也沒注意,就叫侍者師收下來,也不跟我說什麼話。
第二天我又去了,上師臉色不好看,我有點緊張,難道我干錯了什麼事?他開口問我:“你昨天供養我的錢,哪裡來的?”(眾笑)還要查問,因為我那時很年輕,這麼年輕怎麼會有這麼多錢?我就回答:“我勞動來的。”“喔,勞動來可以。”
如果說“搓麻將贏的”,“不要!”(眾笑)因為來源不清淨,哪可以隨隨便便接受人家的供養?小偷的錢你也接受,強盜的錢你也接受,那不是分贓了嗎?(眾笑)整天撥念珠的人,也應該要懂得修行。小偷也會撥念珠:求菩薩保佑,警察別來抓我。(眾笑)
出家人與居士結緣,如果是為了盼居士供養,這就成了邪命
你們可能要問,出家人跟我結個緣,可不可以拿啊?要看結什麼緣,比如師父給你一串念珠、一本經書,這是法緣,是可以的。既然是結緣,你供養不供養都是可以。
現在有句話流傳得非常廣,“出家師父的東西不能白拿,要供養的”,如果說為了讓你供養,跟你結個緣,這叫邪命。
以結緣方式來得到供養,總有點不如法
一九六一年,我帶著五個月的兒子去北京見能海上師,住在唐居士家。有一天來了一個出家人,他看見我們很喜歡,就給我們一串念珠,我拿了十元錢供養他。這個出家人又說:“這孩子歸依過沒有?”我說“已經歸依了。”“我再給他取個名字叫‘十來’。”我也不知道“十來”啥個意思。這一次我不拿錢了,怕他再給我取個名字,再拿十元錢。不是我不肯供養,總覺得有點不如法。
出家人不隨便進居士寮房,
結緣不能搞成變相貿易
有一年寶華山的當家找到我,要我去主持隆昌寺僧伽培訓班,附近的居士們也來聽我講法,哪怕來幾天,聽聽法也好啊。
有一天有個居士來送開水,胸前別了一個圓形的紀念章,說是一個出家人結緣的。這些女居士都是我學生,住在一起。我就去查問:“他是個出家男眾,他走進來,你們為什麼不跟他說‘師父,這是女居士寮房,請你不要進來’?這東西你說是結緣的,你們給錢了沒有?”她們說:“我們聽說出家人給東西要給錢的,所以我們七個人商量,每人給他十元錢。”其實這個東西他是在小賣部買的,一元錢一個。後來這件事情給當家知道了,當家說:“馬上叫他走。”
佛像只能供,不能掛,佛弟子對佛菩薩應有恭敬心
還有更糟糕的,有一年我去深圳辦禅定班,住在學生家裡,學生跟我提兩個問題:她到外地求法沒求到,結緣的東西倒拿回來不少,有的是掛在頭頸裡的觀世音菩薩像、阿彌陀佛像之類。她跟我說:“老師,這些像掛在頭頸裡,我心裡總覺得不舒服,只好脫下來供在佛堂裡。”我說:“對,佛像不能掛,只能供。”
搞出這些名堂來,弊端很多,這些像你是掛在衣服外面還是掛在裡邊?掛在外面,人家一看是佛像,要頂禮,那就朝你頂禮了?掛在裡邊,佛菩薩都是清清淨淨的,貼著你的皮肉干什麼?你上廁所要佛陪你上廁所?說“掛在廁所門口”,(眾笑)叫佛給你看門?你走路,佛像不停的晃動,佛時刻都在定中,你使他跟你動!還有你晚上睡覺咋辦?讓佛睡在你身上?尤其你是女的,合適嗎?那你翻身咋辦?你睡在佛身上!說“睡覺時,我取下來放在旁邊的小幾上”,那麼佛成你的守護神?
佛弟子做出來的事,怎麼對佛菩薩一點恭敬心都沒有。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9)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我們煩惱還沒有斷得好,
男女間輸送感情,非常可怕
提要:
·出家人送女居士手镯不恰當,女居士戴了手镯還不是增長了世俗臭氣
·居士定婚可以接受男方的禮物,但不要再接別的男朋友禮物了
·朋友送禮、請客往來,他起煩惱,你也起煩惱
·別以為送禮會增加友誼,親家也會變冤家
·頭頸上、手腕上都掛上了鏈條,使人想起了京劇“蘇三起解”,也容易被
猴子抓住
·行騙往往從一支煙、請吃飯開始的,我們煩惱還沒有斷得好,男女間輸送
感情,非常可怕
出家人送女居士手镯不恰當,
女居士戴了手镯還不是增長了世俗臭氣
第二件事情,那次去,本想向師父求點法,“你想求法啊?某某人,拿兩本書給她看看。”仍然沒聽到法。因為她作了大供養,師父送她一個玉镯。當時還戴不進去,旁邊女居士說師父給的,一定要戴,硬是塞進去。(眾笑)她越想越不對頭,問我:用什麼辦法把它脫出來?我也沒辦法,(眾笑)除非把它敲碎。
按照傳統,送這種東西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媽媽送給女兒,一種是情人送的禮物。出家人給女居士送這個東西合適嗎?何況佛弟子需要戴手镯嗎?戴了還不是增長世俗臭氣?這些我不講你們不知道。
居士定婚可以接受男方的禮物,
但不要再接受別的男朋友禮物了
當然對居士要求沒有這麼高,你們要結婚、談戀愛、找對象,送禮物在世俗上都是許可的,你和男朋友定婚了,他送給你一個金戒指,這也是許可的。可是,你不要再接受別的男朋友金戒指了,(眾笑)將來沒好結果的。
朋友送禮、請客往來,他起煩惱,你也起煩惱
現在風氣不同了,有的女的以男朋友多為榮,還炫耀這是我這個男朋友送的,那是我那個男朋友送的,人家送你沒有目的嗎?你又不能像孫行者,拔幾根毛一吹,變了五個猴子。除非你把自己劈成五段,再去應付五個男朋友。
也不要隨便接受人家的請吃飯,請你吃飯的人不是沒有目的的。請來請去,必然多生煩惱,他會背後嘀咕,“真不夠朋友,我上次請他吃一頓,花了兩百五十元,他這次請我只花了一百五十元,盡占我便宜。”他起煩惱,你聽了也會起煩惱。
別以為送禮會增加友誼,親家也會變冤家
送禮也沒好處,有人結婚,親戚送他一塊當時算是很名貴的禮物,叫“尼龍”台布,現在不值錢了。(眾笑)那個送的人常跟別人說:“他結婚,我送了他一塊尼龍台布,價值二十五元啊。”這個話傳到他耳朵裡,他就不高興了,“我又沒有叫你送,送了以後還盡說這個話。”別以為送禮能增加友誼,親家會變冤家的,現在親家、朋友變冤家的有多少?
頭頸上、手腕上都掛上了鏈條,
使人想起了京劇“蘇三起解”,也容易被猴子抓住
尤其是不要送掛在頭頸裡、掛在手腕上的金鏈條,難免使人想起京劇裡的“蘇三起解”。
講個故事,有個小偷去偷東西,主人家養了一只猴子,小偷黑暗裡看見兩個圓圓的發綠光的,他嚇壞了,以為是鬼,扭轉屁股想跑。(眾笑)猴子跳上去一抓,抓住小偷頭頸上掛的金鏈條。所以掛了金鏈條容易被人家抓住喔。
行騙往往從一支煙、請吃飯開始的,
我們煩惱還沒有斷得好,男女間輸送感情,非常可怕
要知道社會上的行騙,都是從送東西開始的,從前有句話,犯罪的都是從遞支煙開始。現在富了,一送就得兩條,據說高級煙一條要一百五十元,請吃飯就一千元,難道這些都沒有目的嗎?
送東西還容易引起貪愛,因為都是挑好東西送的。
我們這兒有條紀律,男女之間不准送東西,哪怕一支筆也不准送,送東西是輸送感情。我們煩惱還沒有斷得好,男女間一生感情非常可怕。 社會上作風不正的老板搞女人,第一步就是送東西培養感情。男女談戀愛,都是從感情開始。所以希望你們遵守好這條紀律,不要贈送禮物,生日蛋糕也不許送,要送就大眾每人一份,供眾。只供他一個,難免會使人以為你對他有意思。
掉進愛河的修行人,都在毀滅自己法身慧命
提要:
·女孩子容易多情,只要關心一次,感情就溝通了,對方長得難看也會要
·感情能使人變好,也能使人變壞,特別容易使人是非觀念模糊
·掉進愛河的修行人,都在毀滅自己法身慧命
·在大眾裡修行,不搞個人關系,凡有供養,均需公開
女孩子容易多情,只要關心一次,
感情就溝通了,對方長得難看也會要
感情危險到什麼程度?從前有個男的,長相非常難看,可是就有一個女的喜歡他,因為產生了感情。因為男的對這個女孩子關心了一次。女孩子有個特點,容易多情,回去以後經常心裡會冒出來,冒出來感情就溝通了,哪怕長得不漂亮,有了感情也會要。
感情能使人變好,也能使人變壞,
特別容易使人是非觀念模糊
感情這東西很厲害,能使人變好,也能使人變壞,特別容易使人是非觀念模糊,非常可怕。從前有個小孩被狼叼走了,父母去找,總算找到了,半邊臉已經被狼咬掉了,還活著。做媽的總是慈悲,抱回來養大了。人人看見他半邊臉都害怕,只有骨頭沒有肉。也娶了一個媳婦,女的說,“我本來根本沒這個意思,這種人誰要啊?後來跟他相處多了,慢慢感情起來了,也同意了。”
掉進愛河的修行人,都在毀滅自己法身慧命
你們都是年輕人,都在修行,都有偉大的理想,要廣度眾生,不要掉在愛河裡毀滅自己。所以要嚴格的防衛,要做到男女之間不送禮物,也不輸送任何溫暖的語言。
在大眾裡修行,不搞個人關系,凡有供養,均需公開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假如一個居士看到你冬天衣服少,特地買了一件衣服送給你,可不可以要?如果你不需要,就交公;如果你確實需要,你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公開,一定要通過紀律部門,通過辦公室,不能搞個人關系。今天講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