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十六

  日期:2011/8/13 20:26:45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十六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16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倒数第四行,「众海云集」。

  这段经文要告诉我们,参与这次法会一些大众。清凉大师在没讲经文之前,把与会大众集会的义趣先给我们说明白。他一共分做十段,我们在此地简单的为诸位略微介绍。第一个是说集会的意义。我们知道世尊这次法会是在定中所讲,这是很希有,不但我们凡夫见闻不及,就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他们也不见不闻。由此可知,凡是参与法会的大众都是法身大士,不是平常人。经里面我们看到种种不同的身分,那是示现,绝对不是真正的六道凡夫、鬼神之类,我们如果这样看法,那就看错了。正如同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以种种不同的身分出现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凡夫看到他也是凡人,谁知道他是法身大士?谁知道他是佛菩萨再来?世尊为我们说出,祖师大德为我们指点出来,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他们集会的意思,这一会是佛要说根本的法轮,也就是说明世尊这一代时教,他老人家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到底说的是什么法?《华严》是根本法,《华严》是个圆满法,这一会就非常重要。

  这些菩萨参与这些法会,第一是来「作影响众」,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道场要殊胜庄严才能帮助初学,初学的人看到道场盛况美好,他心里就有感动,能够生欢喜心,发愿来求学。如果这个道场很大,佛在这个地方讲经教学,听众只有三个、五个,外面初学的人一看这个样子,掉头就走了;大概没什么,你看没人听,引不起他尊重心。世间凡人也不知道佛有多大智慧、有多大的本事,不知道,谁来亲近他?所以十方这些大菩萨们他们有责任,他们到道场来凑数,使这个道场听众非常之多、非常的殊胜,用意在此地,所以是来作影响众。

  清凉大师跟我们讲,与会的大众一共有十大类,第一大类是影响众。通常我们一般讲经的时候,第一个就是当机众,此地把当机众摆在后面,影响众摆在前面。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这个经我念得很熟,他会讲,我也会讲,我讲得比他还好。可是他讲经,我要来听,我为什么来听?当影响众。让别人一看,这个人都会讲经,讲得不错,他也来听,这讲经的人大概是很行;他影响初学,这个功德就很大了。特别是我们发心要学讲经说法,以这个方式来接引大众。所以任何法师讲经,除非我们自己实实在在抽不出时间,如果能抽得出时间一定要去听,这里头还有因果报应。别的法师讲经你不听,你这个法师上台讲经也没人听,因缘果报。我们肯喜欢听别人讲经,不但是出家人,在家人讲经、初学人讲经,我们都热心来听,你的法缘才殊胜,这是我们首先要学的。

  第二个意思是「为作辅翼」,帮助、协助、表演做佛的好学生。佛是老师,老师教得好,一定有很多杰出的学生,他底下有很多好学生,显示老师教学的成就,教化有功。在这个法会里面常常看到,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这些大菩萨都参与这个道场,使初学的人见到这个盛况,信心、恭敬心、学习的心理自然就生起来。第三意思是「护法」,护持道场。我们到这个道场来参与道场的活动就是护持,所以一举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意思。在这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有金刚神,金刚护法。第四类,譬如后面我们看到有道场神,这一类是「庄严道场」。此地所讲种种神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而来,来庄严道场。这些人的身分,到我们讲到经的时候,我一一为诸位同修介绍,这些人就在我们生活圈子里面,没离开我们。我们自己也是道场当中的一分子,然后才晓得《华严经》确确实实活活泼泼,显示我们的生活状况,对我们非常有利益。

  第五类教导我们「修供养」。如何修供养、修布施,才真正种福田,真正种了善因,善因将来一定得善果。世间人有不少人也很喜欢布施供养,但是没有智慧,往往这些布施供养找错地方,供养得不如法,所得的利益、效果就差很多,此地佛菩萨来教导我们。第六「发起这部经」,发起这个法会。这部经的发起不是一个人启请的,大众启请。大众并没有表白来启请,很有趣味,大众心里有这个意愿,佛有他心通,众生心里有念头,佛知道,所以大众念请。这也是教导我们,教我们念念当中要知道请转法轮,要懂得请佛住世,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要有广大的智慧,要有广大的心量,大慈大悲。众生不知道请,他们不晓得佛法的殊胜,不知道佛法的利益,所以不知道启请。我们知道的人,这是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世间人没有一个人知道释迦牟尼佛成佛,没人知道。如果没有人来启请,佛示现成佛之后,看看没人请,那就入般涅盘,就走了,就不住世,这个地方没有缘。好在净居天人他们慈悲,他们有智慧,他在第四禅五不还天,天眼看到了,看到释迦牟尼佛在阎浮提,在我们这个地面上,菩提树下示现成佛,赶紧下来代我们大家启请。请佛住世,请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请转法轮,佛才开始讲经说法。这是发起这部经。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发起必须对佛法真正认识、真正明了。为谁发起?为一切众生发起,不是为自己。

  第七个意思这才讲「当机」,一切众生在这个机缘之中,听到佛说这样圆满殊胜的道理、方法,他懂了,他得受用,受用的利益无量无边。第八个意思,这些菩萨到这边来示现,暗中是「表法」。世尊师子座里面也流出许许多多的菩萨,显示法门的奇特,不可思议,也是通表像《无量寿经》上所讲「一切皆成佛」,表这个意思。第九个意思,佛说的种种道理、种种成就,如果没有人来作证明,初学的人听到总不免疑惑。这些法身大士到这个道场来为大家「作见证」,证明佛所讲都是真实的。最后一个意思,是「反过来显示」出心量小的人、迷惑障碍深重的人,他们不见不闻,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这个殊胜的法门他没有缘分。所以意思很多,有这么多的意义,他们当然要来参加这一会。

  意义明了了,还得要懂得因缘,不是说我们有这个意愿就能参加。有这个意愿,通常讲还得有条件,条件不具足你也不能参加。譬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共同来研习这部大经,这也是一个法会,必须你是住在新加坡,你才有条件来参与这一会。如果你不是住在新加坡,你是别的国家地区的人要想来参加,那条件不具足了。纵然你能来,居住的时间很短,你只能听到少分,不能听到圆满。所以诸佛菩萨参加世尊这一次大会,也要因缘具足。他哪些条件?第一个要跟佛有缘,我们常说,我过去讲经跟大家多次的提到过,我们发心从事于传播佛教育的工作,也就是讲经说法的工作,缘就很重要,一定要懂得结法缘。我们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什么因缘到这个场所来,这个场所或者是有寺院,或者是有佛堂,我们进去了,依照规矩进去先要礼佛三拜。怎么拜法?我第一拜,愿我跟这个道场有缘,结法缘;第二拜,我跟这个道场常住结法缘;第三拜,跟这个道场信徒结法缘。以后就有机会到这里来讲经,大家就能欢喜相处,这个三拜不是白拜的。我不知道你们拜三拜是怎么拜法、是什么心愿,我拜佛这三拜是要结法缘。从前演培法师找过我,问我,他说:净土法门法师,你的法缘很殊胜,你能不能教给我?要念念当中真有心结缘,这才行。你们大家三称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拜三拜,我的意思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心愿。所以要懂得结法缘。

  这些人,这一会,《华严经》这一会,会主是谁?毘卢遮那如来。这些人过去生中如果跟毘卢遮那佛没有缘,想去也不行,你条件不具足。前面是有意思,我很想去作影响众,我很想去护持道场,我很想去供养道场,得有条件。第一个条件,与毘卢遮那佛有缘,过去生中曾经跟他结过法缘。第二,也必定蒙佛摄受过,佛曾经教你、教导过你。佛很慈悲,对一切有缘众生,只要你不排斥,你见到佛能生欢喜心,佛一定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一切众生。我们过去生中,也曾经蒙毘卢遮那如来摄受过。第三个条件,这个法门是圆教的法门,如果在阿赖耶识里头没有听过圆教,没有圆教的种子,你听这个法门,你很难接受。所谓是圆顿根性,不说顿,圆;一定是圆教的根性,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圆教法门,诸位同修要记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圆;要是有障碍,那就不圆。我们今天接触这个社会,一切人事物统统都有障碍。为什么有障碍?圆不过来!过去生中多多少少总是听过圆教的法门、听过圆教的经典,你才有机会参与这个法会。

  第四个条件,也必定曾经发了大心,护持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修学佛法,这个缘殊胜,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第五个条件,过去生中曾经发过大愿,愿意跟佛学。后面神众里面有一类叫身众神,身众神到后面跟诸位介绍,是什么意思?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侍从,用我们佛门的术语来讲,常随众。佛到哪里,这批人就跟到哪里,追逐不舍,常常在佛的身边,所以就叫做常随众。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佛的常随众,佛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凡是一个老师,好的老师,总有一些学生常常跟着他,老师到哪里,这些学生也跟到哪里,这批人就是身众神。第六,追随佛陀那个心愿永远没有满足,一心一意修菩提道、学菩萨行,不疲不厌,这就是下面有一类足行神,他来表法。第七个因缘是喜欢听闻正法,欢喜,闻法得快乐,法喜充满,在后面有干闼婆王,这是主乐神。「乐」是音乐,他主持道场法会里面演奏一切乐章,他们是乐队,来表这个意思。

  第八个因缘是真正能够接受佛的教诲,虚心向学,把贡高我慢的习气降伏住,这是后面神众里面有一类主风神。风是动的,主风神是哪一类的人?主持,就是主办一切活动这些人物,他们有经验、有专长,可以主办一切活动。办任何的活动都要谦虚、都要卑下,你是高姿态,贡高我慢,办什么活动也没有人来参加,也没人来捧场。第九是本身平常修福修慧,心量广大,佛经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们也有这个意思,这才与佛相应。末后,这是跟佛同一个善根,这一条可以说我们统统都具足,我们也有,前面这些条件我们未必有。但是我们今天能够参与此地华严法会,我们也可以说世尊当年华严法会这些法身大士们他们这些因缘统统具足。我们在末法时期,去佛将近三千年,我们也有少分,虽不是满分,也有少分因缘,才有机缘参加这次法会。这次法会能够自始至终一堂不缺,你的因缘就相当深,不是少分因缘。虽不是满分,也可以说多分的因缘,是多分,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参与这个法会,我们一定要有真诚的心、要有恭敬心,要求三宝加持。这个法会的时间长,不是短时间,希望这个法会自始至终我们都能够参与。

  从上面这十个意思、十种因缘,我们也就能够想象到,法会的大众也有十类,这个说法要用现在话来说,十种不同的团体,「类」就是有团体的意思。像前面说影响众、常随众、守护众、庄严道场众、供养众、发起众、当机众;当机就是这次法会听众当中,听闻佛法真正得利益的这些人,也就是真正的学生,其它的是来表演,那些是已经有成就的,是来表演;还有表法众、还有作见证这一类众。由此可知,每个人到这个道场来用意不一样。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我有一个老校长,是在抗战期间我在中学念书那个时候,他是我的校长,周邦道居士。到台湾来之后,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非常虔诚,学问、道德可以说是普遍令大众敬佩。学问我们不说,单单讲他的做人、他的德行,大概在现在这个世间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我没见到第二个,我听都没听到。他在台湾是考选部政务次长,考试院考选部的政务次长就是副部长,我们讲第一副部长。公家给他有汽车、有司机,配给他的有车、有司机,他除了办公事坐公家的车,私人出去办事坐巴士。你们想想这个世间还有第二个人吗?公私分得那么清楚,为公家节省汽油,私事不可以用公家的车,你就知道这位老先生的做人,没有话说。不是自己应该得的利,分文不取,我们这个世间还有这么一个好的官员,真正是难得。穿的衣服都是旧衣服,一件衣服穿十几、二十年,他也不怕人笑。法师讲经,他有时间的话一定来听,不但来听,还带着笔记本,一面听一面写笔记。讲经的人是什么人?初学的学生,李老师教的学生,在家学生,年岁很轻,二、三十岁,他差不多将近七十岁。听二、三十岁的人上台讲经,还在底下听经,还写笔记,聚精会神,好像是初学人一样。我有一次向他请教,我说:「老师,你怎么还写笔记?」影响众;他作影响众,我明了了,他是装样子给别人看。这个人讲经,政务次长都来听,还在写笔记,大概讲得不错,他影响别人。但是他真做笔记,不是假做,他不是装模作样。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这个叫庄严道场。庄严道场就是庄严佛法,这是代佛弘法,功德无量无边。我们今天有不少年轻的法师在这里学习讲经,就没有周邦道先生,如果多有这么几个大菩萨在,道场的气象就不一样。我们学了《华严》之后,希望影响众逐渐就来多,希望每一位法师上台讲经,都有这九种听众。

  华严会上总共有一百七十五众,就是像这类的团体,把它一类一类的分,有一百七十五类,非常殊胜、非常希有。在第一会里面,也就是我们讲序品里面,就看到有四十一个团体。每一类大众里面的人数太多太多,数不清,到后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一类都是以剎尘、无量、不可说,用这些数字为单位。为什么这么多?因为这一会是从法性里面现起,一一会中都具足这一百七十五类的大众,每一类大众都称法界缘起,所以人数就不可思议,古德讲无有穷尽,这是华严海会的人数。确实很像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召开地藏菩萨的法会,那个人数也是不可思议。不过就人数来讲,华严会是第一,地藏会比不上;如果就素质上来讲,华严会比不上地藏法会。为什么?地藏法会,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如来都来参加,这个地方我们只看到法身大士,而没有说一切诸佛如来都来参加。地藏法会是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来参加,一个都没有漏掉,全都到齐了,显示无比的殊胜。为什么?《地藏》是佛法的根本法轮,《华严》也是根本法轮。《地藏经》所讲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根本,你没有这个基础,你在佛法里什么都不能成就;而《华严》根本法轮是讲大圆满。像树一样,一个是讲根,地藏是讲根;华严是整个大树,枝叶花果,是讲整个,这是不相同的地方。

  法身大士里面,确实有很多是古佛再来,也有不少过去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久远劫已经成佛。现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宣讲这部大经,他的那些老师、那些诸佛参与这个法会,不能用佛的身分出现,这跟地藏法会不一样,示现菩萨。菩萨,示现做他的学生,作影响众,帮助他弘法利生。示现他会下杰出的学生,我们在经上看到,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文殊过去是七佛之师,现在在释迦会上都作弟子、都作学生。就好像唱戏,学生在台上唱主角,老师在台上跑龙套,伺候他,这是表演,表演给十法界这些有情众生来看。十法界里面哪些是当机?前面跟诸位说过,大心凡夫。这一个法会就是表演给大心凡夫看的,让大心凡夫看到这个盛况就回头,就得度。除了大心凡夫之外,其余的九大类这些大众都是诸佛、大菩萨来表演的;释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们来唱配角,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一个道场,一个法会,只能有一个主席,不能有两个。讲经的道场只能有一个主讲的人,其它的都要以学生的方式、态度来赞叹,从旁协助,使教学的效果影响能深能广,功德就无量无边。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明白。

  这些出席的大众,他们的地位,我们也要清楚。地位确实有高有下,但是高下我们没有办法测度,我们不知道。因为里面许多叫大权示现,有真的是初住菩萨、是十信位菩萨,也有是大菩萨甚至于诸佛来表演、来示现,我们怎么会知道?像唱戏一样跑龙套,跑龙套里面可能有一、二个是他的师傅,其余的也是学生。我们表面上看到他们身分是一样、装扮是一样,实际里面地位不相同。华严会上,你才晓得这里面不简单,这些示现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启示。希望我们同修在这部经典里面,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帮助我们过这一生美满的人生,把我们的境界真正的向上提升,超凡入圣。超凡入圣,提升自己的境界,给诸位说,没有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切都照旧,决定没有两样。但是心理不一样,过去我们心迷、不觉,现在心放光明,觉悟了;从前愚痴,现在有智慧,这就不一样。以前日子过得很辛苦,现在苦日子里好快乐,那怎么会一样?华严带给我们的好处就在此地。

  经文,每一段经文都有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告诉我们他是属于哪一类,刚才讲总共有一百七十五类,他是属于哪一类。第二段举几个代表,通常都是举十个人,华严用十代表圆满。这一类的人,我们从这十个代表名号里面,体会它的用意。末后说这一类人的修行证果,给我们所做的榜样,给我们所做的示范。大众当中,开端四十众当中又分为两个大段:第一个大段是同生,第二个大段是异生。同生众,都是菩萨;异生众里面,这是讲有凡夫,刚才说过,诸位要记住,凡夫是佛菩萨表演,不是真的凡夫。真的凡夫不能参加这一会,是佛菩萨表演凡夫给我们看,教我们如何学习同生里面菩萨众。请看经文第十面,末后一行:

  【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

  这一小段就是「标数辨类」,说出人数多少,这个人数太多太多。『佛世界』就是我们通常讲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一个佛世界。有十个佛世界,把这十个佛世界磨成微尘;磨成细粉,细粉磨得再细,我们肉眼还看得见,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形容微尘是多么小。佛说小尘,比这大一点,我们肉眼仔细去观察还能够看得出来,牛毛尘。牛毛比较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在那个地方不会掉下去,牛毛端面积里可以能够放一个小尘,这讲牛毛尘。大概眼睛好一点的人,能够可以看出来。把牛毛尘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那就更小,佛讲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很多。再将羊毛尘分成七分之一,叫兔毛尘,愈分愈细,也就是七分之一羊毛尘叫兔毛尘。再将兔毛尘分成七分,七分之一那就很小,大概我们的肉眼没有办法看见,佛说叫水尘。水密度很大,当中有空隙,这是我们现在知道,现在有一点科学常识都晓得。这一粒尘在水里面自由的游来游去,没有障碍,我们肉眼看不到。水尘还能分,再分七分之一叫金尘;金是金属,五金是金银铜铁锡,五金。五金的密度比水大,但是还是有空隙,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看得出来,还是有很多空隙。金尘就是在金属空隙当中游来游去,也没有障碍,这还不是微尘。

  把金尘再分,分成七分之一才叫微尘。这就小了,很小很小,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原子、电子。佛经里说这个还不是最小,这微尘。微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之微,这就更小。色聚之微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佛说不能再分,再分没有了。所以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够看到微尘,菩萨的天眼能够看到色聚之微,如来的天眼能看到极微之微。这是讲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个数,你说有多少数?不是恒河沙数能比,恒河沙太少太少,简直不能比。来参加这个法会的菩萨有这么多,这都来绕佛。数量我们知道了。

  身分是『菩萨摩诃萨』,这就是类,菩萨这一类,他们摆在第一位。他们跟佛是同生性,也就是说佛用的是真心,不是用妄心,这些菩萨们也都用的是真心。诸位同修要知道,世尊告诉我们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里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是同生性,是异生性。所以我们讲佛也要搞清楚,佛也有很多种,他是哪一种佛。当然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异生性里面最高的,为什么叫异生性?他依旧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凡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跟佛就不一样,同异是从这里分的。佛是用真心本性,不用八识,转八识成四智,这就同生性。这是经论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清楚,必须得破一品无明,你才见一分真性。由此可知,见思烦恼断了,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轮回,六道生死永远断了。再破尘沙烦恼,尘沙惑,这是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四个不同的阶级,尘沙惑断得多少。尘沙惑断尽,再破一品无明,这就出十法界,跟诸佛如来就同生,这是同生性,从此以后用真心,不再用妄心。所以说到同生性,你一定要晓得,一真法界的菩萨,不是十法界。底下讲的这些菩萨,这么多人数的菩萨,全是一真法界的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讲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前面十信不讲,因为十信还是异生性,不是同生性;十信菩萨没有见性,无明没破。初信位的菩萨,这是我们讲圆教,他的断证功夫等于小乘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这个我们要晓得。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须陀洹相同,可是智能、道力不相同;智慧、道力,初信位的菩萨比须陀洹高得太多。七信菩萨思惑断尽,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断尽,在小乘四果罗汉,四果罗汉也是把见思烦恼都断尽;这是说断烦恼,七信位的菩萨跟小乘四果罗汉相等。可是智慧、神通、道力比阿罗汉高出就太多太多,阿罗汉不能为比。所以十信心满,破一品无明证初住位,这才成法身大士,《华严经》上从这里算起,十信位不算,从初住算起。圆教的初住等于别教的初地,《华严》是圆教。他们是菩萨。

  「菩萨」,清凉大师有三个解释,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第一、「菩提是所求佛果,萨埵是所化众生」,这是从境界上立名。我们今天所求的是什么?「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是觉悟的意思。所以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我们学佛学求什么?求觉悟,不是求发财,不是求世间名闻利养。世间人学佛求福、求名、求利、求长寿、求多儿女,求这些。这些东西在佛法里能不能求得到?给诸位说,确实可以求得到,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你要晓得,那些所求在佛法里叫鸡毛蒜皮,太小了。有智慧的人到佛法里面来求,求大菩提。你得到大菩提,世间所有一切法你都自在;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你得不到,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得到。所以心量要大,要有智慧,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我们是求作佛,大菩提就是求作佛。佛是什么?佛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有人问:成佛,成佛是什么意思?成佛简单的讲,就是成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很恰当,不为过。我们要学佛,就是要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的目标订在此地,这是我们的希望。「萨埵」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众生,佛所教化的对象,就是我们本人。我们是众生,我们今天发心求大菩提,你只要这个心发得恳切、发得很真,又不退转,恭喜你,你现在摇身一变,菩萨,你不是凡夫。真菩萨,不是假菩萨,你是初发心幼儿园小小班的菩萨,也不错,算是菩萨。哪一尊佛都是从这个地方学起!我们今天真的明白、真的回头、真的想学佛,头一个我们取得菩萨的身分,我们有一个纯正的目标,有一个纯正的方向,努力精进不懈。这是菩萨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菩提是所求之果,萨埵是能求之人」。这里面就有能求、所求,合起来称为菩萨,这个意思不难懂。第三个意思,萨埵有勇猛的意思,我们常讲勇猛精进。古时候的印度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发愤勇猛精进都称为萨埵,但是不称菩提,都叫萨埵,所以萨埵有勇猛精进的意思。菩提萨埵就是对于大菩提勇猛精进的去求取,这个人就称为菩提萨埵。

  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舍掉,「菩提」取一个「菩」,「提」不要;「萨埵」取一个「萨」,「埵」也不要,所以中国人简称作菩萨。你要讲给古印度的人,他听不懂,他要听菩提萨埵,他听懂;菩萨,他听不懂。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习性中印不相同,印度人喜欢麻烦、喜欢重复、喜欢很啰嗦,跟我们中国习尚不一样。中国人说话最怕重复,印度人喜欢重复,喜欢你不断的重复,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其实不断的重复是有好处,加深印象,特别是对于末法众生更有必要。所以一部经多次来讲解、多次来学习,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利益。听一遍不可能,哪能记得住?今天听了,到明天也许还记得一点,后天大概忘了一大半,再过一天完全都没有,怎么行?必须常常听。现在我们得科学技术的帮助,我们讲过之后留着有录相带、有录音带,就有机会重复去听。在从前困难,老师只能给你讲一遍,不会讲第二遍,所以听经的机缘非常难得。现在得力于科学的工具,方便太多了,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学习。这是菩提萨埵。

  末面还有一句「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这里头两个意思,菩萨通常是讲三贤位的菩萨,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修学这些位次我们称他作菩提萨埵。再往上提升,登地,十地菩萨,地上菩萨我们就称他为摩诃萨。摩诃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大,就是大菩萨。菩萨摩诃萨:菩萨以及大菩萨,这是把菩萨四十一个等级全部都包括。摩诃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等觉称为十一地,法云地是第十地,等觉称为十一地,这称为大菩萨。

  大也有四个意思,其实都是教我们的。第一「愿大」,一定要发愿求无上菩提,要发这个大愿心,不甘心学小法。第二「行大」,要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真干;决不是说说而已,要认真去做到,说到决定要做到。第三「时大」,就像大乘经上讲,尽无量际劫,永远没有休息。成了佛,成了佛倒驾慈航,再退到菩萨位,还要学习、还要度众生。诸位要知道,未成佛之前你的修行确实是自利,自利当中有利他。成佛之后你的自利圆满,还要不要学?要学,还要当小学生,还要跟一般小学生一样的认真、一样的努力,绝不含糊。为什么?表演给没有得度的那些人看,表演要表演得逼真,不能露出马脚,假的那不行。菩萨示现在我们人间,示现投胎、出生,在中国历史上,诸位同修熟知的,善导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近代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到我们世间来投生就是八相成道。不过示现的不是佛的身分而已,示现的是一个出家比丘的身分,这就是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示现这个身分,他装得很像,也装胡涂。印光大师他就是装胡涂,最初示现的时候还谤佛、谤法,示现读儒家的书,毁谤佛法,然后觉悟了,见到佛法才知道佛法的好处,才修忏悔,都是表演给我们看。为什么?念儒书的人谤佛、谤法的太多,他要劝导他们,先是表演跟他们一样,然后他回头,用这个方法启发这些人。不仅仅是言教,身教比言教效果更要广大,他用这个方法。一切诸佛菩萨,无论是在因地,或者是在果后、成佛之后,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往后我们在这经文里面看到,这一百七十五类几乎普遍都是。才看到诸佛如来无尽的慈悲,他们这个时间无量劫的无量劫,没有限制。

  第四「德大」,他的德行,德行就是要给九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做模范。菩萨无处不现身,九法界当中他可以现佛身、现菩萨身、现比丘、比丘尼身、现在家居士身、现长者身,或者现古时讲宰官身,就是现在作官、从政的人员,也能示现工商界,也示现贩夫走卒,所有一切贫富贵贱之身、男女老少之身,统统示现。各行各业,在这里面教给我们怎样做榜样、怎样做模范,怎样跟社会一切大众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菩萨的示现有一个最明显的地方,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不难发现,菩萨不为自己,菩萨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如果还有一点自私自利的意念,决定是凡夫,不是菩萨。为什么?连小乘初果都无我,何况法身大士怎么会执着有我?我们从前初初接触佛法,读经、听法,学了一些皮毛,总觉得小乘大概还有我法二执,到以后念到《金刚经》这才恍然大悟。《金刚经》上世尊说得很清楚,须陀洹,这是小乘初果,如果自己还以为我已经证得须陀洹,他不是真的须陀洹。说明连须陀洹都离了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陀洹已经做到,他才能证小乘初果。过去我们没想到过,总以为破四相一定是大乘很高菩萨的境界,哪里晓得小乘初果就做到。

  由此可知,我们如果四相都在,这功夫哪里能算成就?没成就。诸位要晓得,四相一个破了,其余三个都破;不可能说四相我只破一相,还有三相没破。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增上慢,这是傲慢,没有证得,自己以为证得,这是你产生的错觉。一条破除了,统统都破了;一条没破,全都存在。正像《印光大师文钞》里有一个小故事,在哪一段我记不得,这是很早很早初学佛的时候读印祖《文钞》有这么个印象。有一位在家居士参禅,相当的傲慢,他给印光大师写一封信,他参究,说他的成就。《五灯会元》里一千七百则公案,他说差不多统统都参透,只剩下几条。一千七百则公案全都参,还剩下几条。印光大师回他一封信,说:你只要有一条没有参破,一千七百则统统没破;你要是有一条参破,一千七百则统统参破。这封信很有效,这个人也还不错,接到印光法师这封信之后,不参禅了,跟印祖念阿弥陀佛了。真话,不是假话。最怕是自己没有慧眼,产生错觉,那个亏就吃大,他要不遇到印光大师指点他,他回不了头来,这一生空过了。没有印光大师这样的声望、威德,别人跟他讲,他不相信、他不服。这是德大。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华严会上这些人,可以说都是跟毘卢遮那如来多生多劫结下很深的缘分,都不是普通人。

  我们再看第二段经文,第二段经文相当长,「列名结数」,文里面大概是有三段。第一段是把人数给我们列出来,人数里面有同名、有异名。前面十位同名,同一个「普」字,后面十位每一位名字不相同,到底下会跟诸位讲到。末后一句是结数,这一类的菩萨人数有多少。我们先看:

  【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

  同名普,这十位,第一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把他搞清楚、搞明白。名号的意思很深,诸佛菩萨既然都无我,还有什么名?诸位要知道,名,佛菩萨的名都是教学用的、都是表法用的,让你看到这个名字就想到这个意思,顾名思义,要认真的去学习。我出家,师父算是不错,给我取名字叫「净空」;常常想到我有没有清净、有没有空?如果不净不空,名实就不符。可见得名号是自度度他用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的。

  一切诸佛所修学的法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结总不外三大类,三大类就是用三位菩萨来作代表。这三位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我们称他们三位叫三大士,在大乘法里面非常重要。佛说一切诸佛如来都是因这三个法门而成就、圆成佛道,修这三个法门。所以这三大士对我们来讲就是无比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习。可是三大士的根基,诸位要晓得是地藏,所以在中国大乘佛法里崇尚这四位菩萨,大乘经上讲三大士,中国人把地藏菩萨加进去。四大名山,这四位菩萨就像一个房子四根柱子一样,少一个都不可以,这个房子才能够建立、才能够坚牢。

  地藏菩萨是讲孝敬,这是根。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所以这个根是孝道、是师道。不但是佛法里面作菩萨、作佛要以这个为根本、为基础,世间法里面也是以这个为根本、为基础。我们中国人知道,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夏商周三代的时候,古圣先王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不着重教育。《礼记》「学记」里面所说,「学记」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教育哲学,教育的思想,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古圣先王教给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你建立一个政权,什么东西最重要?教学。教学的内容是教什么?教孝、教敬,一定要教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你这个国家一切都能上轨道,才能长治久安。疏忽了教育,没有不失败。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讲求以礼治天下,不是以法律,现在人讲法治。法治还不行,用什么?用武力来统治,用警察来统治、用军队来统治,那就更糟。最高明是用礼,礼就是教学,人人自动的守法,自然的守法、守规矩,不敢犯法,为什么?犯法对不起父母,自己作奸犯科,让父母在社会上不能做人,没有面子。对不起老师,老师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学生?自动的守法,这个高明,教学的效果。地藏菩萨代表这个。

  观世音菩萨是把孝敬发扬光大,把孝顺父母的心、尊敬师长的心展开、拓开,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这个社会它怎么不祥和?人与人之间自然和睦相处。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就像一家人一样,父子相亲,真正是相亲相爱、互助合作,人才能过美满的一生,才能过幸福的一生,用什么方法能达到?教学。所以观音菩萨就是把这个法门发扬光大,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代表理智、智慧。住真实慧,慈悲才能产生正面的效果,而不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为什么变成祸害?方便为什么变成下流?里头没有智慧,感情用事,就坏了。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代表理性,不是感情用事。普贤菩萨代表实行,用现代的话叫落实,普贤是完全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再讲。



上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十五
下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