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心法师讲法系列之三—皈依的意义


   日期:2011/11/21 14: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心法师讲法系列”之三——皈依的意义

    现今社会上对归依三宝有很多的误会,有的是担心受到约束,或者归依之后会无法摆脱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对佛教的真正内含不了解,产生很多的误会。其实归依三宝不存在任何的不利,只有无量的利益却没有任何的负作用。下面我们从归依三宝的内涵和作用等,来了解皈依三宝的真实意义。   

    皈依的归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借着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止息无边的生死苦轮,以及能远离一切怖畏,而得呵护、解脱一切忧悲苦恼。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道:「众人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架。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饭依,能解脱众苦。」

    一般而言,皈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在的助力,从他力而得到小的救助。如鬼神等,这是他力的宗教,是无法得到真正的依靠的。佛教皈依则远远超越了这个意义,不但有非常殊胜的更高外力的帮助,更有不共外教的地方,因为皈依的最深意义、最终目的,乃是皈向自己的自心、自性觉正净的自性三宝。即如佛陀在涅梁会上教诫弟子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的诡异真义。这明示了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依自己的佛性,自己能成佛故。因此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梁。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才是诡异的真正意义。

    三宝者,佛、法、僧也:.佛法僧为什么要叫三宝?世间财宝解决吾人生活问题,出世财宝,即佛法僧能成长吾人的法身慧命。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称为佛。此处指佛教教主本师释迎牟尼佛,或泛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诸佛己经成就无上的正知正觉和无上的佛果。佛犹如一切众生之慈父和导师,愿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成就究竟的大自在。我们人人都有佛性,皈依佛也是皈依我们的佛性真心,归依自性觉。

    法者,轨持义。所谓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四法宝,能成无上正等正觉之轨道,如三藏义理,故名为法。此处指根本佛法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法印,或泛指大小乘十二部经等。所谓法就是真理,佛是真理的发现者,告诉我们解决生老病死的各种问题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佛性中也都有没有开启的自觉法性,也就是不死的法身慧命。

    僧者,和合义,净也。有事和、理和二义,净而不染。此处指当初跟随佛陀出家修道的五比丘,和千二百五十五位大比丘阿罗汉等大弟子和大菩萨僧众,以及传承佛法在世间久住的现前出家僧众。

    《成实论》卷一说:「佛者,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自相差别,离一切不善,集一切善,常求利益一切众生,故名为佛;法者,佛陀教化所说真理,是名为法;僧者,出家奉行此佛法真理者,名之为僧。」

    简单地说,三宝就是三种可以帮助我们得度的宝筏:一、佛是导师;二、法是方法;三、僧是指导者。

    三宝的种类,古来有很多种的分别法,从大体上说,不外乎事相和理体的不同。一、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二、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所以也是比较易懂得。理体的三宝,是抽象的,所以不太容易懂得,除非己经开悟,己经证得了自性真如,否则总是惑到陌生的,但此却是我人的究竟归依处。

    理体三宝:是说一切众生,各各本具之三宝,这有两类:(1)从修证上说,凡夫皆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若能翻迷成悟,惑即成为般若,业即成为解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2)从理体(真如)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也就是《坛经》上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本来具有的自性三宝。

    我们通过归依外在事相三宝的引导,从而开启我们自性中觉正净的显现。归依是我们人生更高成就的开始,是非常殊胜的事情。

    归依三宝的方法: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介绍下归依三宝的关键词,这个归依词是我们得三归戒体的地方。归依词共为三归三结,现在照抄如下: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均可),尽形寿归依佛。尽形寿归依法。尽形寿归依僧。(说三遍之后)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也说三遍)

    前面三归说三遍,便是三归依戒的正授,后面的则为三归的三结。在三说三归的正授之时;纳受三归依的无作戒体,也就在此正授之际。最好能于正授三归之时,作一种观想:说第一遍三归依文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发心功德,感得十方大地震动,并有功德之云,从十方地面冉冉上升;说第二遍三归依文的时候,十方涌起的功德之云,徐徐汇集于自己的头顶上空,结成华盖之状;说第三遍归依文的时候,此一云集的华盖,即成漏斗之状,缓缓下注于自己的顶门之内,遍满于全身,并由身内扩展出去,使自己的身心,随著功德云的扩展弥盖,而充塞于十方世界----到此为止,自己纳受了三归的戒体,自己的身心,也跟戒体的功德一样,与宇宙同等体量了。试想,如此的归依,该是何等的神圣和庄严啊!

    三归依后有个三誓,我某甲,归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天魔外道。我某甲,归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邪说。我某甲,归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徒众。由此三誓的建立,三归也就有了戒的性质和作用了。这不是佛教的排他性,而是因为外道一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学说,虽或有其部分的道理,但那皆是不究竟的。除佛教以外的其他任何宗教是不具足出世间的究竟解脱法门的,也不没有究竟意义上的平等,邪教更是危害社会的。佛是福慧具足的大觉者,所以归依了佛,不必再归依天魔外道;法是一切智慧的宝藏,归依奉行,必能离去(欲)苦而得安乐,所以不必再归依外道的邪说;僧是最能传授清净之道的师表,所以不必再归依外道的徒众,此三誓的目的,是防止己经进入正道的人,再去误入歧路而立的。

    归依三宝的利益:归依只有无量的利益,没有一丝的负作用。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后世乐,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盘寂静的究竟乐。如要分别举例,佛经之中,实在太多,现在选择五条,用语体文译述于下:

    (1)人若归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譬如有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之不尽,三归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优婆塞戒经》)

    (2)过去,有一位切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完后,身体也变得衰败不堪,同时寿命也将在七天之后终了。他自己知道,命终之后,将在猪中投胎,所以恐慌极了,于是请教天主,但天主也没有办法,天主要他去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归依三宝,死后不唯免堕猪胎,得生人间,并逢舍利弗,请佛说法,因此而证得圣果。(<<折伏罗汉经>>)

    (3)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尽了,还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欢乐,都离开他了,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他了,本来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现在变得毫无气色了,他的身体,既衰弱,且垢秽不堪,两腋之下,整日流著臭汗。他也看到,他将生到猪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伤、流泪、诉苦。此事给天主知道了,指示他诚心归依三宝,教他口念「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他便照著天主的指示,归依了三宝。七天的本限一到,他便死了。天主为想知道,他死后究竟生到何处去了,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无法看到那个天子的下落。只好去问佛陀,佛陀告诉他说:「已经由于归依三宝的功德,转堕为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们天人,只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磋囊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便可知道归依三宝是极为难得的事。同时,佛陀也曾说过,只要有人归依三宝,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

    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皈依的功德其大无比,所以众生皈依三宝。藉由三宝的威德加持,净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缘,成办诸事,并且找回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宝贵的清净本性,开发每个众生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净的真心。归依学佛就象我们从小入校读书一样,更深入的。

    归依三宝是我们成就幸福人生的开始,归依学佛就象找们从小入校读书一件,更深入解决我们人生的种种问题。通过学习佛法认识一切问题的本质,通过实践佛法来改变命运,成就幸福的人生。无论是否归依而我们自性中的佛性都本来具足,所以归依也是开启我们自性宝藏的途径。愿我们大家一起成就自在的快乐人生,未来都得到最究竟的禅悦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