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智慧


   日期:2009/1/2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过,为的是帮助众生开启智慧、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2 要想得到智慧,唯一的方法是听经、读经。

3 经是帮助你开悟的,它确实有用。要怎样听?要怎样读诵?用清净心。

4 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佛法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不能开悟。

5 你知识纵然丰富,你经论看得很多,那就是《礼记》所讲的“记问之学”,你记得多,你听得多、看得多,统统是别人的,不是你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

6 自性流露是真的,是真正的学问,是真智慧!

7 佛家讲真正的智慧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

8 心不清净,决定只有妄想,没有智慧,这是我们自己要承认的。

9 佛法讲的是真智慧,我们世间这个智慧是从意识心里面生的,不是从清净心生的,心意识里面所生的是世智辩聪。用意识心来修行,不能见性。

10 念经时不分别、不执着就见性。

11 念经的时候,离分别执着,样样都明了,这是真正智慧。

12 念经时不分别、不执着、不打妄想,不求解经义,只是一遍一遍地念。念经就是修戒、修定、修慧,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13 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要想得到智慧德相,就要放下妄想执着。

14 不着相、不执着,就是般若;任何事做了就算了,不必去想它,这就是不执着。

15 用心如镜,不着相,是智慧。

16 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真假、邪正、是非、善恶,明明了了、不迷惑、不颠倒,这就是般若智慧。

17 智慧开了,就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利害、得失。

18 不夹杂丝毫个人的利害得失,一切都放下,智慧就开了。

19 一个人真正认真去断恶修善,断迷邪染,修觉正净,这是上上智慧。

20 知“万法皆空,一切相虚妄不实”,是慧;六根清净,心地一尘不染,是福。

21 智慧比福报更重要,因为有智慧的人不会造恶业。

22 恶业是业障,善业还是业障;要真正拔除业障,那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业障才能拔除。

23 二六时中六根对外面六尘不起一个念头,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观照,那是智慧。

24 “观照”,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自性有智慧,自性有寂德,寂是如如不动,自性真心本性确实是不动的。

25 “开口便错,动念即乖”,真正的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6 佛法的教学,最终的目标,是求究竟圆满的真实智慧。

27 修行,起心动念、言词举止都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往往自己做错了,自己还以为自己是对的,这个在佛法叫愚痴。

28 我们今天生活行为不自在,所谓是不自由,自己做不了主,处处要受约束。为什么做不了主?就是没有智慧,有智慧就做得了主。

29 我们现在智慧没有了,烦恼控制了我们,所以我们觉得处处不自在。

30 学佛就是要求智慧,佛法不是求别的,这一点诸位一定要记住。

31 有了智慧,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32 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同修们这一点要留意。

33 佛家的宗旨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家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怎么回事情?如果慈悲方便要没有智慧,那就是祸害,就是下流。

34 慈悲心跟容忍、布施、方便法,都要建立在大智慧的基础上,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35 用识是造业,用智不造业,用智办事更圆满。

36 用智慧处理问题,绝对没有过失。

37 不贪图世间的享受,永远保持高度的智慧,就绝对不会堕落。

38 智慧是一切德的根本,是真心的本体。

39 智慧是灵知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40 一切的才艺,与无量无边的福报,都来自智慧。

41 清净心是慧,善意是福德。“净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是福慧双修。

42 你能够保持你的清净心,二六时中身心清净,你的智慧就会增长.无论处什么事情,你都比别人看得清楚,比别人高明。

43 真正有智慧的人,只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4 佛教,是智慧的教学。只有圆满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45 智慧圆满,永远生活在清凉自在的境界中。

46 智慧是清净心里面生的,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福德从哪里来?福德是从慈悲心里面生的。清净、慈悲就是福慧双修。

47 将佛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之后,就会有悟处,对佛的教诲就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这是智慧现前。

48 能一切放下,一心一意念佛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法师法语       智慧)(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法师法语       智慧)  

 楼宇烈教授: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7.游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5.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4.坐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3.习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1.禅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二、禅的传承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一、禅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