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应如何做?


   日期:2011/9/22 1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二) 

  问:"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结合培养讲经弘法人才,应如何做才如法?

  答:这桩事情我们在讲席里面讲的很多,佛法决定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在家学佛,在过去没有不遵守《十善业道》的;换句话说,在家学佛的同修都能落实《十善业道》。出家学佛的,都能够落实三皈、五戒跟《沙弥律仪》,肯定都能够落实,都能做到。所以第一个是德行。我们今天非常普遍,在国内、在国外我们看得太多,在家同学做不到十善业,出家同学,三皈、五戒跟《沙弥律仪》做不到,佛教还会有前途吗?所以真正好的佛弟子,我们天天要回向、天天要祈求,希望佛菩萨再来救我们。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能把佛教兴旺起来,建立起来。今天如果有五比丘,就可以把佛教复兴起来,但是这五个人是真正觉悟,真正能吃苦,能依教修行。所以佛经不是念得很熟,讲得天花乱坠,没用。字字句句都要改变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让自己整个身心跟经教结合成一体,这个叫修行证果。所以我们不持戒不行。

  戒律现在为什么做不到?我常说这是有原因的,我们从小忽略了家庭教育。中国的传统是家庭教育,就是最重视的是家庭教育,五千年来没有例外。所以每个家族都有家规、都有家教!这些东西在过去都保存在每一家的族谱里面,祠堂里面有族谱,这些家教好的东西统统都保存在里面。我们今天采取的《弟子规》,《弟子规》可以说是家教的集大成,是个代表作,集大成的代表作,文字不多,内容非常丰富,要从这里下手。这个里面虽然文字不多,义理深广无限,每一句话你要是细细研究,都可以写出几百万的大书。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先把它落实。

  如果我们能够落实《弟子规》、落实《十善业》、落实《感应篇》,你就有三个根,儒释道三个根。有这三个根,然后在经教里面学一门,不能学多,学一门。没有老师没有关系,在中国儒释道,没有老师自己修行都能成就的,这些人有榜样、有例子,所谓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要专攻一部经,为什么?专攻一部经,心是定的,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同时学很多东西,你的精神、力量分散了,你得不到定,你心不能够集中,换句话说,你不会开智慧。你所学到的都是些皮毛常识,学得再多,常识很丰富,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与你自己的心行毫不相关。这就错了,完全错了,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那我这一门东西,到底要学多久?每个人不定。什么时候就算毕业了?开悟了,你在这一部东西上得定,定久了,人就开悟。一悟之后,一切东西,没有学的,你一接触都通。你们看看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很好的样子。他还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也没有听过经,实际上就是听了几句《金刚经》而已。他悟了之后,你看看世出世间没有一样不通达,这什么原因?心净,心地清净,万缘放下。

  你心里头还有牵挂,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名闻利养、还有五欲六尘、还有贪瞋痴慢,这怎么得了,这怎么能成就?要知道我们自己的自性,《华严》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是佛,就是你本来是清净,你本来是一尘不染。"清净平等觉"是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都是你本来有的,你本来清净,你本来平等,你本来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我们自己错了,违背了性德,这不是违背佛菩萨的教诲,是违背了性德。佛菩萨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是教我们回归自性,把自己的性德再找回来,这就对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很容易找回来,你搞多了那就障碍很多,道理在此地。

  等到你大彻大悟的时候,然后才可以广学多闻。所以四弘誓愿它这个次第很好,先叫你发心,叫你发心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要去救他们,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发这样大的心,你没有道德、没有学问,你这个心是空的,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那是个动力,推动你,巨大的动力,你一定要断烦恼。断烦恼,回归自性,就是圆满的德行,圆满的德行也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面的。自性里面没有一个恶念,没有一个不善,纯净纯善。然后再学法门,烦恼没有断尽,不能学法门。

  所以在大乘教里面,什么时候才能广学多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在文殊菩萨会上达到这个水平,开悟了,就是禅宗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才离开老师。我们中国过去人讲"出师",现在人讲"毕业",在文殊菩萨会上毕业了。毕业出去是参学,参学就是广学多闻,他那是什么程度?他那是初住菩萨的程度,圆教初住。不是这个地位,你不够资格参学,你愈参愈糟糕,愈学愈乱!所以要晓得从前参学是有标准的,闭关、住山都是有标准的,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你没有资格。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学的,一定要懂得。

  所以培养人才,头一个是德行,然后第二个就是劝他学一门,一门先给他定十年,有期限的。到了十年之后,他自动的会十年十年下去,那就不要劝,他自己明白了。十年,他心是定的,至少十年我要专搞一样东西,不再打妄想,所以容易得定,容易成就,这样才行。所以护法,如果遇到这样的善知识,无论是在家、出家,那真的是佛门的宝,我们要重视,要护持他、要帮助他、要成就他。如果心浮气躁,你冷静观察,他还有是非人我,在顺境他还会生欢喜心,逆境他还会有愤怒、还有瞋恚,这是普通人。这样的人就太多了,很难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一门深入)(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一门深入)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仁清法师:如何正确理解“一门深入”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