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闻法方式 行为


   日期:2011/7/23 1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闻法方式 行为

达真堪布

  (二)行为

  1、所断之行为(闻法时应当断除的三个过患)行为有所断之行为,应取之行为。所断之行为是不应该有的行为。综合起来,有三个过患、六垢、五不持。

  (1)三个过患: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虽然身在闻法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这里而在别处,在家里,或者在单位,想的都是一些琐事,或者其他的事情。不知道讲法者在说些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好像往覆扣的容器里灌东西一样。

  第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听了,但是没有用心,没有记住,就好像往漏的容器里灌东西一样,灌再好、再多的食物都留不住。这样闻法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一定要牢记于心,真正用心去体会、体悟,如果听不清楚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意义。听闻佛法时要将平时所做的一切全部放下,包括念佛、念咒等。

  第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的过程中发心不清净,不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今生的解脱,而是为了世间八法(得、失、苦、乐、称、饥、誉、毁)听闻佛法,或者掺杂贪嗔痴这些烦恼来听闻佛法,这样正法反而变成了邪法。就如同向有毒的容器里灌食物一样,这样闻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有罪过,会断掉自己的慧命,会断掉自己今生解脱的生命。闻法时不能说话,也不能影响别人闻法,否则会破坏法身慧命,罪过最严重。在整个过程中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好好听,认真坚持,断除、控制这些私心杂念,渐渐将这一切变成一种习惯,修行就不难了。这就是三种过患。要断除的,要断掉的,不应该有的,不允许有的行为。

  (2)六垢:傲慢、无正信、不求法、外散、内收、疲厌。

  第一,傲慢。在所有的烦恼中,傲慢和嫉妒这两个习气很难被察觉出来,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对治,也是最难对治的习气。如果凭借自己在某方面有些功德,在世间法上有某些成就,便自以为很了不起,因而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更无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也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和功德,这样对任何人都无法产生信心,也不可能解脱。所以我们要时刻仔细观察自己的相续,不应该有丝毫的傲慢嫉妒之心,时刻保持谦虚谨慎。

  第二,无正信。佛法是从恭敬心与信心中得来的,他不同于一般的学问。对佛法、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的话,得不到正法,领悟不到佛法里讲的道理,努力也是白费,没有用。要领悟佛讲的道理,必须要通过上师的窍诀;要想得到上师的窍诀,必须要对上师善知识有具足的信心。信心可以分四种:对佛法,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叫清净信心。自己也想得到这些功德,叫欲乐信心。对佛所说的道理没有丝毫的怀疑,是胜解信心。这三种信心都具足了,而且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退转并坚定不移,能够保持这种信心,这就是不退转信心。

  第三,不求法。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对佛法没有兴趣。现在很多人,做功课、听闻佛法都没有兴趣,这就是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如果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对佛法、对正法没有兴趣的话,闻法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第四,外散。心散乱,不在意,六根处在六尘当中,这样也领悟不到上师所讲的道理。

  第五,内收。六根太内收,太紧张,这样容易昏沉。很多人听法的时候都听一听就睡着了,这也是一种过失。

  所以要保持适度,即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散乱,身口意要保持放松,保持自然。不管是修法、闻法、做功课还是静坐的时候,身口意一定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跟佛菩萨、跟上师三宝感应道交。太紧张、太散乱,都是一种过失,得不到真正的修法、闻法的利益。

  第六,疲厌。对闻法、修法生起厌烦、疲倦的心态。比如,讲法的时间长了,天气有变化了,然后对闻法生起了厌烦心,这些都是过失。闻法的时候,应该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听闻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如理如法地听闻佛法。

  (3)五不持: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上下错谬而持、颠倒而持。

  第一,持文不持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不仔细体会词句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持文不持意对自己修行一点意义也没有。

  第二,持义不持文。如果只追求甚深的意义而轻视词句,这样词句与意义就会脱离,也不可能了知意义。

  第三,未领会而持。没有真正领会,没有真正明白,然后去盲修瞎炼。现在这样的情况特别多,都是鹦鹉学舌。

  第四,上下错谬而持。要按次第,系统地思惟、修持。现在很多人都特别随便,这样修行,再精进,再努力,再刻苦也没有用!徒劳无益,根本解脱成就不了。

  第五,颠倒而持。不懂佛法里讲的道理,都是颠倒的。

  佛法讲的,尤其是大乘佛法强调修心,注重发心和动机,但是现在人不注重内在,只注重表面、形式。这都是颠倒而持。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以实修为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脱、成佛。一定要仔细了解认真去悟,否则会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比如在小乘里为了自己解脱而成佛也称为了义法,但在大乘里不能为自己,只为众生而成佛称为了义。密宗里连众生和佛的分别也没有,一切都观为圆满,大乘里有时也允许杀生偷盗,但是都是在完全为了众生,不为自己的发心前提下而做。很多法师讲的专修专念不是一定修一个法门,念一个佛,很多人认为自己念阿弥陀佛不能念别的,佛法含义广大奥妙,如果没弄明白,还在心里面产生矛盾和怀疑也是过失,尤其密宗里甚深的含义更是不被许多人了解。如;斩魔是斩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而不是杀生,男女双运的佛像是代表智慧与方便不能分开。假设意义颠倒,上下错谬而持自相续会被破坏,这样的闻法没有功德反而会有过失。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闻法的功德非常非常大,你能够如理如法地闻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但是不如法的话,也有一定的罪过。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一定要注意,要尽心尽力去取舍这些因果。

  2、应取之行为(闻法期间应当具有的行为)

  (1)依止四种观想

  听闻佛法的时候应当像《华严经》中说的那样:

  “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做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应观想:无始劫以来在轮回的苦海里,我们就像一个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要想摆脱病苦得到安康,必须寻找一位良医并按照他的要求服药。依止上师闻法也是一样,只有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并按照上师的教言去做,服用正法的妙药,才能消除业惑的疾病。

  (2)具足六度

  闻法前摆设法座,供养曼茶罗以及鲜花等是布施度;洒水清扫等善事、穿戴整洁、具足威仪是持戒度;不伤蝼蚁在内的任何生灵,以及忍受冷热环境,不起烦恼,是安忍度;对上师及正法充满信心,以愉悦的心情而闻法为精进度;心不散乱,专心谛听为静虑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断除疑惑即是智慧度。闻法者都应当具足六波罗蜜多。

  (3)依止其它威仪

  闻法时对上师的恭敬心特别重要,闻法者应当坐在低于法座的地方,精神集中,以温顺喜悦的心情注视上师。一分恭敬得一分加持,十分恭敬得十分加持。思惟上述道理后,一定要如理如法地闻法。有了真正的闻、思、修,才会有真正的成就。

节选自《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闻法方式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闻法方式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呷绒多吉上师:闻法重要,但闻法方式更重要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