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佛教的慈悲观


   日期:2008/12/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的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的慈悲。是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的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乃佛独具的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

慈悲观又作慈心观、慈愍观,是多嗔众生观想由予乐拔苦而得到的真正快乐,以对治嗔恚的观法,有三种方法能止息。

一、以生缘慈来止息违理嗔:

有些人常常无端发怒,恼害众生,这种嗔相称为“违理嗔恚”或“邪嗔”。

对治之道:

应先取至亲的人得到快乐的样子作为观想对象,然后再慢慢扩及怨憎的人,乃至一切众生。可由四个阶段来思惟修行:

1.第一阶段:先从对我们有恩的人,如现世的母亲或过去世母亲,乃至生生世世的母亲。

2.第二阶段:再从我们所敬爱的人,如师长等。

3.第三阶段:然后中间人,即非亲非故,较无缘之人。

4.第四阶段:最后到自己的仇人或怨敌。

如是循序渐进,扩展到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成为我们所缘的对象。

二、以法缘慈来止息顺理嗔:

在我们被他人恼害的时候,或因自己行善持戒,而对于作恶犯戒的人,往往生起嗔心,这种嗔相称为顺理嗔恚。

对治之道:

可由三个阶段来思惟修行:

1. 第一阶段:应该观想众生都是五蕴和合而成的假有法,因此无一众生可得。

2. 第二阶段:思惟,既然众生不可得,又那里有持戒毁犯、善恶是非等事呢?

3. 第三阶段:理应本著慈心爱念,将自己的修行法喜,与众生一齐分享,这样一来,一切是非善恶之心不起,嗔心自然就能消除。

三、以无缘慈来止息诤论嗔:

《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有些人以为自己所得的法才是对的,别人所说所行都是错的,因此与人诤论时,见他人有违己意,就产生嗔心,是名诤论嗔。

对治之道:

可由三个阶段来思惟修行:

1.第一阶段:应修无缘慈,泯除分别妄想,于一切法,不忆不念。

2.第二阶段:因此,打从心里就没有计执诤论,又哪里来的嗔恚呢?

3.第三阶段:所以,就能等视一切众生,以无缘大慈覆护一切众生。

结语:

修行慈悲观者,可于行住坐卧中,发大慈悲心,运心作观,忆念众生的恩惠和轮回痛苦,而感发报恩、拔苦的愿心。将今生及过去所修行的所有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并诚心为其祝愿:“当愿众生,亲近三宝,听闻佛法,远离颠倒,离诸妄想,发菩提心,修六度行,同证菩提”。信愿力量不强,观想不出来时,可以不断忆念众生的恩德、痛苦,如此,内在慈悲喜舍能量,便自然由心源流露而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人间佛教       慈悲)(五明学佛网:人间佛教       慈悲)  

 黄夏年教授: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魏道儒教授:略谈早期“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魏道儒 

 赖永海教授: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 

 徐文明教授:人间佛教与“四众”共建 

 李利安教授: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 

 李利安教授:当代人间佛教所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 

 洪修平教授:略论人间佛教及其在当代的推展 

 杨曾文教授: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佛教和佛教研究 

 杨曾文教授:人间佛教的展望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