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快乐的来源(1)


   日期:2011/7/2 1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快乐的来源(1)

有个少年请教一位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

智者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说:"这是说,在我感到痛苦时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痛苦就减轻了,当我喜悦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喜悦将变得平和中正。"

智者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说:"如此就可以真正同情、理解别人的需求,在别人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如此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

智者说:"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人到世间上来莫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如何拥有快乐呢?

其一,快乐来自家居和谐。一个家庭里,每一分子都应该为家庭的和谐贡献,不能自私、执著、计较。如果有人每天只想外出散心、郊游,把家庭视如牢狱、冰窖,甚至本来是亲人骨肉却当成仇人相聚,这样的家庭生活如何会快乐呢?

其二,快乐来自天然环境。居家在山边,可以在山居小路散步;居家在水边,可以在河川堤岸休闲。居家附近有公园、市场,散步、购物当然都能称心如意;假如居家在人烟稠密的大楼,出门举步艰难,或是住在偏僻陋巷,进出都感不便,当然就会心浮气躁。古代孟母所以要三迁,现代的富贵人士所以要找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环境会影响人的心情。环境对于吾人的快乐与否至关重要。

其三,快乐来自人际关系。一个人处身社会,总会有许多朋友。平时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各种人士互动往来,假如自己会做人,经常帮助、赞美别人,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也会对我们赞美、帮助,人际互动融洽,当然就会感到快乐。反之,有的人处事不够圆融,经常嫌这个不好或怪那个不是,自己没有培养好因好缘,自然不会获得友谊。难堪、烦恼一大堆,人生怎么会快乐呢?

其四,快乐来自心胸宽广。有时候别人有心把快乐带给你,可由于你心胸不够宽广,没有容纳的空间,快乐则会自然远离。懂得包容,就不会锱铢较量。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得失所蒙蔽;心量狭隘自私的人,处处与人计较,无法成就大器。一如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其一心为民的广阔胸襟,如果能以豁达的心胸包容一切,自然能看见美好的世界。

其五,快乐来自内在的宁静。圣雄甘地一生大部分时间住在牢狱里,但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安稳自在,就因为他内心永远保持着宁静与淡泊。不论环境如何纷乱,我们每个人都要让浮躁不安的思绪找到一个出口,从内在的宁静中寻得真正的快乐。

其六,快乐来自主动的关怀。心怀慈悲的人常会主动关怀别人,如观世音菩萨常做"不请之友",以三十二应化身寻声救苦,故为众生所尊崇、信仰。从别人的给予中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只是一时的,主动地布施关怀他人,带来的心灵快乐才是真实的。

其七,快乐来自自己内心。是快乐还是烦恼,要靠我们内心去制造。假如能将内心的产品改良,给别人一些利益,多为别人着想,快乐自然就会从心里源源不断而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但是,有人心中往往充塞着执著、乖戾、嫉妒、骄慢等不良的种子。有的人一味追求物质,追求享受。其实,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而在清和淡雅;不在盲目追求,而在真诚相待;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的努力;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的获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