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沉默的慕魄太子


   日期:2011/6/6 1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沉默的慕魄太子

在波罗奈国有个太子名叫慕魄,不仅面貌端正,而且非常聪慧,上至天文地理,宿命星辰;下至人间万物,往来因果,他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但这个聪明绝顶的太子,到了十三岁时却忽然闭口不说话了。

天冷加衣,到时吃饭,他都任由随从服侍,给他什么就是什么,无欲无求。有耳朵有眼睛,却像看不见、听不见一样;虽然聪明异常,智慧过人,却什么都不闻不问。

老国王见到儿子这样,心里十分愁苦。他询问了一个婆罗门意见,婆罗门紧张地说:

「大王祖业毁灭的时候不远了,虽然太子相貌堂堂,但您想想,为什么有了这个太子后,便再也没有儿女了呢?这都是太子所克的呀,只有将他活活埋掉,大王才可以保全国家,连得贵子,不然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国王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但一想到自己的爱子将因此死去,心里更是发愁了。过了好一阵子的食不知味、寝难安眠,国王终于决定听从婆罗门的劝告。

这时一位大臣建议:「依老臣之见,不如挖一个深洞,里面修成居室模样,放些粮食物品,再加上五个仆人,将太子放在里头,听凭命运安排吧。」国王听了,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告诉下属去做准备。

仆人们赶着车,来到挖洞穴的那个地方,此时洞穴还没有挖好。

太子慕魄坐在车上,心里暗暗想着所发生的一切,不知不觉地轻轻说出话来:

「父王和国中的大臣百姓们都说我是痴呆聋哑,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所以不说话是为了摆脱尘世间的一切俗缘,抛弃那些无穷尽的烦恼之事!

现在却因为我这样的做法,反倒使自己被人认为是招致家族不幸之徒,要被关在这洞穴里别离人世,难道这真是命运的安排吗?」

太子的叹息,被一旁的侍从听见了,连忙快马回去告知国王。国王听了,悲喜交加,立即带着王后一道驾车前往迎回太子。

慕魄见父王来到,便起身相逢,恭敬地请父王就坐。国王细听太子说话的声音,虽然平缓却隐含神威,似有震天动地的力量,心里高兴之极,便请慕魄回国,让他管理朝政,自己愿意退位。

慕魄拒绝了国王的好意:「父王,您不知道,我实在害怕再受地狱煎熬之苦呀!」

国王听了十分不解。太子接着说:

「我的前世曾做过国王,在位时以德政治理国家,国家二十五年来没有过官司讼状,也没打过仗,牢狱中从未关过人。朝廷对人民广施仁德之举,常常周济穷苦百姓。但虽然如此,我还是因为犯了一点过失而在死后被打入地狱六万余年,遭受熬煎烹煮、生剥活裂之苦。受刑时痛苦难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当时您正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忧虑地生活呢,更不用说来分担我的痛苦了。」
「那么,你犯的是什么罪过呢?」国王问道。

「我往昔做国王的时候,所管理的领域里有许多小的附属国。由于我生性仁慈,一味强调以仁德治国,各种法纪松弛,各个小国便觉得我软弱可欺,便组织起兵马来攻打。我拿出大批珍贵财物赠换取了短暂的和平。反复多次后,他们不仅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贪得无餍。但我依旧认为对于各小国国王只要能慢慢教育诱导,就可以让他们去恶从善。我为王一日,就要施行普济众生之功,永远不兴诛杀惩罚之举。后来,各小国见我一味迁就,气焰越发嚣张,索性肆无忌惮,兴兵再度打来,一路之上任意残杀无辜,涂炭人民。 

我听到百姓遇害的消息,心里十分难过,多次泪如雨下。在宫里穿戴起丧服,为诸国死难的百姓奠祭。消息传开,众小国的国王听说我慈悲心怀,爱民若子,为无辜百姓服丧,不禁都被感动,一改残暴的本性,纷纷来降服归顺。我虽然最后降服了众国王,但先前毕竟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民呀,这就是我获罪的原因。」

慕魄太子讲完了自己前世的因果以后,国王虽然明白了不少,但毕竟是上辈子的事,也不完全是他的错,便安慰儿子说:「你已明白了前世的因果,得知了自己的罪过,这已经是很好的了,何必还这样折磨自己呢?」

慕魄坚决地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心里便痛苦得不得了,唯恐前世的吉凶祸福、安危成败会再次经历,所以希望自己不要过问世间俗事,避免妄辨好坏造成无尽的烦恼。我的沉默不语虽然让我减少许多麻烦事,想不到仍为世人所误解,而招来灭顶之祸。原本这次您下令把我活埋,我原不打算辩白的,只是不愿意看到您做了错事,日后会坠入地狱受苦,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才又开口说话。

我从来不想做国王,生活中的烦恼事是数不尽的,乐少苦多才是现实的生活。我视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如尘土一样不值钱。我内心淡泊名利,而您却要让我当国王?」

国王仍然想让太子回心转意,便又劝他道:「你是个智慧过人的孩子,将来是要成大器的,千万不要随便抛弃这一切呀!」

慕魄太子见父亲还要苦言相劝,便严厉地对父亲说:「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吧!从没听说过父亲抛弃活生生的儿子。您既然这样做了,就表示我们的骨肉之情已断。现在你苦苦相求要迎我回宫,也是白费工夫,我不会答应的。」

国王见儿子执意不肯,知道他心意已决,心中不禁茫然失措,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儿才对慕魄说:「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前世做国王时广施善政,仅有些小罪过又不完全是你的责任,尚且要受地狱之罪。而我如今治国的政策谈不上仁政,倒有不少失误,往后保不住也要遭受地狱之苦呢。这些俗事看来也不宜再拖累你了。」

于是,国王便顺从慕魄太子出家修行解脱之道的意愿。太子从此舍弃了王位,一心修行,最后终于开悟成佛。

这位慕魄太子就是佛陀的前身,那婆罗门相师就是提婆达多的前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解脱)(五明学佛网:修行       解脱)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杨惠南教授: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洪修平教授:《智慧与解脱——禅宗心性思想研究》序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