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修道者常见异思迁应如何避免?!


   日期:2011/5/7 2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三十二),编号:21-313-01

问:自古以来,学佛修道者,见异思迁的情形就很多,请问这样能成就吗?应如何避免?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是我们修学关键的问题,而在讲席、讲经的时候也曾经多次讲过。儒跟佛,道也不例外,在中国、在古印度,就是东方跟西方传承不一样;东方人自古以来着重在师承,西方人没有。什么叫师承?就是跟一个老师学。在古时候,老师多半是父母选的,不是自己,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老师,所以父母一定请好老师来教他的孩子。对老师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德行,所以从小的教育,道德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就是伦理道德。

  老师的学识不怎么太重视,因为教小孩,小孩他什么都不懂。所以老师最注重的,教小孩什么?教句读;就是教他,从前古时候的书籍没有圈点,没有句读,老师把句子圈出来,教他念,督促他背。最重要的,老师是身教,就是言谈举止都是学生的榜样,最重要的是身教,而不是言教。言教,到太学,那才是研究讨论。小学,就是私塾小学,是要背诵,把所有应该背诵的经典统统都要背过,这是老师的责任。学生的德行是要老师培养出来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老师,最重要的是启蒙的老师,那真正是恩师。你看学生将来在参加国家很多考试,县考、省考到殿试,就是中了状元,回家之后,第一个大事是祭祖宗,报祖宗的恩德;第二个,就要叩谢老师,去拜老师。拜哪个老师?拜启蒙的老师。这说明什么?说明不忘本,启蒙的老师比什么都重要。可能启蒙老师是个穷秀才,自己无论得多大的功名,做多大的官职,绝不敢轻视自己启蒙的老师。

  教学的方法,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提醒同学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可以随便改变;一改变就坏了,你就不能成就,就是一门深入。譬如你学一样东西,学一部经,学一部《弥陀经》,学一部《金刚经》,你天天学习,学十年,你就变成世界第一。别的东西不会,这门东西是顶尖,哪个人在这门东西用过十年功夫?所以他就变成专家。专家能不能变成通家?能!这在世法里面是很困难的,所谓隔行如隔山,你通这一门,不见得通第二门。但是佛法不一样,佛法是讲心性,一门通了,一切都通,所以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通。你要想最快速、最接近的,就是走一条,一条路走到底,全都通了。譬如说我们的手掌,这五门,你就学一门,一门到这个地方,你还是五门,你还是有隔碍;但是你深入到这个地方就全通了,这五个全通,一切都通了,不但出世法通,世间法也通了,就是要深入。

  所以老师教学,我受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还是私塾教育。走进佛门里面来,确实是非常幸运,还是跟定一个老师。介绍我入佛门的是方东美教授,我跟他学哲学。他最后给我讲的一个单元叫"佛经哲学",我从这个地方认识了佛教,佛教不是迷信,这才真正了解。

  接触佛法之后,第一个指导我的是章嘉大师,这是藏传密宗的一位法师。诸位现在提到**、班禅,大家都晓得,说章嘉,知道的人就不多。实在讲这是在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如果在清朝的时候,那大家都知道。章嘉是国师,慈禧太后的老师,光绪皇帝的老师,国师,哪个不知道?还有一位,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他们四个人是师兄弟,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徒弟。这四个人教化四方,**是前藏,班禅是后藏,章嘉是内蒙,哲布尊丹巴是外蒙。这四个都是清朝的国师,清朝皇帝很聪明,把这四个人抓到,封为国师,中国一半的天下太平、没事了,都听他们的话!所以我很幸运,亲近到章嘉大师,我学佛的基础、底子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我那时候跟他三年,每一星期见一次面,两个小时,三年如一日。以后他老人家往生了,我才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这个人通儒、通佛,我跟他十年。

  这三个老师教我都是用古老的方法,在那个时候不知道,到现在才晓得,师承,就是只准我跟他一个人学,不可以跟第二个人学。我学哲学,对哲学很有兴趣,希望到学校里听老师的课,去做个旁听生,那时候的目的是这样。我自己写了封信,写了篇文章,送给方老师。方老师看了之后,写了封信给我,约我到他家里见面。面谈之后,他就问我,那就是口试,问我过去学了些什么东西?我很老实的告诉他,我说我初中毕业,以后在战乱当中失学了。那时候我二十六岁,在台湾找到一份工作,要自己养活自己。读书,没有钱,学校也不是容易能考得取,工作都很繁忙。方老师听了我的话,就问我,你说的是真的,还是骗我?我说我想跟老师学东西,完全是真实。

  他就告诉我,他说你写的信,你写的文章,我台湾大学的学生写不出来,所以他怀疑我的学历。我说这个,我说我虽然没有机会上学,可是我从来没有离开书本,我自己没有一天不读书。这样老师就了解。我读书,涉猎也很广。老师就告诉我,他说现在学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我们听了这个话,凉水浇头,没指望了,老师拒绝了,所以当时的表情一定也很沮丧。老师停了几分钟之后告诉我,他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所以我的课是在他家里上的,学生就是我一个,在他家小客厅的小圆桌上上课,我跟他学哲学是这样学出来的。

  到以后学佛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老师的苦心!中国谚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是什么?传人,一个好的老师,一生唯一的目标就是找传人。传人可不是容易找的,可遇不可求,好学又热心,很想学,又是一张白纸,没有学过,所以这个他看中了。我要到学校去旁听就会被染污,你会认识很多同学,认识很多教授,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你就乱掉了。所以这是老师的苦心,我们之后才明白。他把你叫到家里,不准你接触外面任何一个人,一个人教你,一对一教你,这叫师承,这种教法才能成功。我接触到佛法之后,我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跟方老师一样对付我。每个星期两个小时,给我两个小时的时间,到他那个地方去跟他学习,是这么教出来的。

  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老师,李老师是明白的告诉我,不像那两位没有说出来;但是他真的是这样子教我,我也很欢喜、也很尊敬、也很感恩。李老师就不一样,第一天见面就告诉我,你要想到这边来学习,他说有三个条件,你能不能遵守?我就问哪三个条件?老师说,第一条,你过去所学习的,我跟他讲,过去我跟方老师学哲学,跟章嘉大师学佛学,这两个人李老师都非常敬仰、都非常佩服。但是李老师告诉我,他们两个所教的,我统统都不承认。你到我这个地方来,一切从头学起,只能听我的,任何一个法师大德你都不可以听,只能听我一个人,这是第一条。你看以前接受的,他不承认,为什么不承认?有道理!如果老师讲的,我说从前章嘉大师怎么讲的,我就会有话说;他不承认的话,你一句话都没得说。

  第二个条件,你所阅读的文字,包括看经书,看任何文字的东西,要经过他同意,他不同意的时候不准看,有这么严格的限制。可是有期限的,他老人家跟我讲,五年,五年之内必须遵守。我这才明白佛门里面讲""五年学戒",这就叫五年学戒,五年要跟一个老师学。为什么?你自己对于世出世间法认识不清楚,你没有定力,就是你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没有能力,一定要依靠老师。五年之后,你有这个能力了,叫出师,老师放你出去,你可以参学,什么东西你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接触,五年之后。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代代相传,五年学戒,叫师承,老师好好照顾你。

  我接受了,接受李老师的,三个月之后,就有了效果。为什么?你看不准看、不准听,只能听他一个人讲经,只能接受他指定的这些书籍让我读,我自己想选都不可以,心清净,妄念少了,心就清净;心清净,智慧就长。看东西、听东西,以前听不懂,现在能听得懂。以前听了,不晓得什么意思,现在懂得,所以我就很欢喜接受这个。到了五年之后,我向老师报告,我说:"老师,这个方法我很有受用,我自动再延长五年。"他笑笑。我遵守李老师这个三条约法十年,这是根柢。

  你跟一个善知识学是一条路,你跟两个人学是两条路,三个人学是三叉路口,四个人学是十字街头,你怎么学?你怎么能成就?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现在学校的功课排得就很糟糕,每天那么多老师,那么多课程,学生脑袋全是浆糊,一塌糊涂。我是这样学成功的,所以,我在新加坡办弘法人员培训班,时间是三个月,三个月学生就学一门课,我教他们学一门课。我就拿李老师这三个方法要求大家,三个月当中是万缘放下,把精神、时间统统集中,学一样。每个人都能上台,都能讲得不错;写出来的报告,我们看了也很感人。

  他说在新加坡接受培训三个月,远远超过他们过去三年佛学院。三年学很多东西,我这三个月只学一样,一样就成功。三个月学一样才沾到一点皮毛,如果你这一样东西学三年,这一样东西学三十年,《弥陀经》学上三十年,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无量寿经》学三十年,你就是无量寿佛再来;《普门品》学三十年,你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真的,一点不假。所以哪个人不能成佛?哪个人不能成菩萨?问题是你肯不肯干?你要懂得一门深入。

  善知识不容易遇到,有很多人说:"法师,你的命好,运气不错,遇到好老师,我们遇不到怎么办?"古人有例子,遇不到的时候,找古人。你看孟子,孟子称为圣人,孟子是谁的学生?孔子的学生。实际上孟子在年轻的时候,孔子已经过世,没有见过面,怎么学?孔子的书留在世间,他拿了孔子的书,一生只读孔子的书,只学孔子。不明白的地方就问孔子的学生,那个时候孔子嫡传的学生还有不少,他认真的学,他学成功了。所以,传孔夫子的道不是那七十二贤,不是那些人,是孟子。这就是所谓私淑弟子,没有见过面的,真的学他一个人,这在中国给后人开了一个好例子。

  在佛门里面,诸位晓得蕅益大师了不起,蕅益大师的老师是谁?莲池大师。可是蕅益大师学佛的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莲池大师的书在,他就依照莲池大师的书,专门读一家之言,专门学一个人,他学得很像。莲池是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他是第九代的祖师。

  所以,学东西的秘诀没有别的,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亲近一个老师,不能搞很多,很多老师那就坏了。但是对于许许多多的老师一定是尊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子,不相同,决定不能搞乱。我们在李老师会下十年,这个典型我们看到。李老师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所以我们这个法脉真的是从印光大师这里传来的,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他在台中建个莲社,台中莲社,专弘净土,完全依照印祖的教诲。那么多年,我跟他是十年,这十年我亲眼看到。凡是往来从台中经过的这些法师大德,李老师一定向他顶礼,一定有供养,请他吃饭,绝不请他讲经,绝不请他讲开示。

  次数多了,我们看到,我们就怀疑,""老师,那个法师也是修净土的,为什么不请他给我们大家讲讲开示?"我们有疑惑。老师这才跟我们说,他说不是不请,而是每个人修学,虽然是同一个宗派,净土宗,净土宗里面的派别也不一样。我们在这个地方带领这么多的同学修了这么多年,他要来另外讲一套,我们同修很多人会动心,所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一般大众总是什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有这个观念。跟李老师跟了几十年,不希奇;外面人,这个很希奇,这讲一个特别的东西,那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学,你就把道场混乱了。为了保护同修,决定不能让外人来讲。他说外面人来讲一次,我至少要费三个月的时间才把他恢复正常,那多苦!这我们才真正明了,这是对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不懂。

  真正内行的,行家,来请,没有关系,为什么?他绝对不破坏你。所以我们接受老师十年教诲,规矩懂得,"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只有赞叹,没有批评,这就对了。像《华严经》最后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个人修的法门不一样。善财童子去参访,你看彼此都是赞叹,决定没有毁谤,决定没有批评,那就对了,而且非常谦虚。

  在三十年前,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那一次讲的时间很长,连续讲了四个月,星期天也没有放假,连续讲四个月。九龙界限街讲两个月,以后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光明讲堂讲两个月。在那个期间,圣一法师,禅宗的大德,我在界限街讲经的时候,他来听过很多次。听了之后,我听说,同修告诉我,他劝他的信徒来听我讲经,这个很不容易。而且邀请我到他的宝林寺,是他的道场,大屿山,在宝莲寺的后面,宝林,树林的林,宝林寺。从宝莲寺到宝林寺要走路,没有马路,车开不进去,要走路走进去,走半个小时,很好,很安静的道场。可是现在飞机场一建,把它风水破坏了,原来那个地方太安静了。

  我到那里去参观,还有四十多位在那里参禅,每天坐香。他邀我到禅堂里面去讲开示,我修净土,他修禅,我要去讲开示,我讲什么?赞叹禅宗,赞叹他们的同学,赞叹法师,使他的信徒对老师信心更增长,这个对了。决定不能说净土好,净土容易,禅难,不可以说这个话;要说这个话,那你就大错特错。我们幸亏受了李老师的教诲,懂得。这就是你真正明白,懂得,他非常欢迎请你去讲开示,决定有好处,没有坏处。

  那天我们离开的时候,在半路上,我们有好多同学陪我去,陪我去的同学就说,他说:"净土法门法师,禅既然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学禅?"就问我。我们到人家道场,一定赞叹人家,一定自己要谦虚,要赞叹别人。他问我为什么不学禅?我就告诉他,修禅要上上根人,我是中下根人,我对他们非常赞叹、佩服,我自己没有能力学这个法门,所以我只好来念佛求生净土。我说的话都是实话。所以圣一法师跟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每次到香港来他都请我吃饭。

  这是规矩,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自己要谦虚,要尊重别人,赞叹别人。为什么?每个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释迦牟尼佛传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传那么多?各人根性不相同,无量法门度无量不同根性的众生。《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自己学一门,但是对于不同的法门一定要懂得赞叹,不可以批评,不可以毁谤,不可以自赞毁他。你要是自赞毁他,你是毁谤释迦牟尼佛,你就是谤佛;佛所讲的法是正法,你要是批评,你是谤法;依照那么多法门修行的修行人,他成佛、成菩萨,他成功了,你谤僧。你造的业,是谤佛、谤法、谤僧,阿鼻地狱罪业。现在人不懂,连常识都不懂,说是学佛,天天在谤佛,天天在毁谤三宝,这错了。所以这个问也问得好,大家一定要懂,要真正多读经。佛门里一些常识,亲近善知识你就能够慢慢就懂得,才能够避免不造罪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 

 仁清法师:如何正确理解“一门深入” 

 达照法师:真正大圆满——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 

 净土法门法师:尊师重道 

 净土法门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