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什么是正确的生育子女观


   日期:2008/10/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育子女

家庭中有一种自然的爱。这种爱在亲的一方面叫做慈;在子的一方面叫做孝。父母对待子女应该竭力爱护,并教养他们。

1、胎教
父母对子女影响、教育可从怀孕开始,即现代科学强调的胎教。
佛教非常重视胎教,大藏经中有关胎教的,至少有三部:一、《菩萨处胎经》;二、大宝积经《佛说入胎藏会》;三、大宝积经《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当一位妇女怀孕了的时候,她的身心也会发生变化。体内婴儿的存在在改变着她的生命,一股新的力量在升起,使她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她常常微笑,更加相信人性的善;对别人而言,她成为一个快乐和幸福的渊源。即便她的身体不太舒服,但她的内心总有一种真正的安详,而且别人也都能感觉到这一点。
小婴儿在母体的十个月,主要是发展身体器官组织,这时婴孩的神识会陷入极昏沉状态,而家中夫妻卧房及其周围时空,都会形成母体中婴儿的磁场能,故家庭是孕化婴儿精神世界的一个窝。常听老人们说,怀孕期的妇女,家里及房内,不可钉墙敲地,不可搬床锯木,不可移动家具等,怕动胎气,轻者怀孕当事人腹痛不停,严重的话会生出畸型儿或流产。
若希望子女今后身心健康,则在怀孕之前,夫妻俩人都要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如果夫妻没有健康的身心,对怀孕的孩子便大有影响。所以孕妇及丈夫,应经常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曾有一位男士说:“丈夫不需要作胎教的工夫”,这话完全不对。因为丈夫如果对妻子发脾气,便会影响妊娠的妻子。所以夫妻两人应该共同担起胎教的责任来,乃至在子女出生之后,一直到子女成年为止,做父母的人,必须为了儿女的教养,要经常保持心平气和的健康状态。

2、亲子相处之道
(1)、要经常与孩子进行自然平常的沟通
和孩子说话,游戏、散步,分享感受和情绪等,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沟通,都是增进亲子间感情很重要的一环。对孩子都要坦诚,要能真正的了解子女内心的感受,这也是帮助子女和其它人建立美好关系的重要因素。
照理说,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亲密的大朋友,但由于当今的社会型态,父母亲大都拥有自己的职业,为了工作,有的青年夫妻,不惜将幼小的孩子全托或交亲友看顾,自己昼夜在外“打拼”,使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父母成为最不了解孩子的人。
由于亲子相处的时间过于短少,有些父母会产生亏欠心理,任由孩子索取予求,即使留意到孩子有不良的习惯,也不加以纠正,使孩子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导致日后问题的产生;相反的,有些父母平时难得接触孩子,所以一有机会,就忙于行使父母的职权,动辄便命令或呵斥,但由于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反而引起孩子的反弹,造成亲子关系间的紧张。
要经常与孩子进行自然平常的沟通,和他一块做他喜欢做的事,不要把时间、精力全部贯注在工作中。千万不要因忙碌的工作,而忽略和孩子一同欢乐的时光,倘若不好好把握,时光是不会倒转的。切记,不要给将来留下遗憾!
(2)、适当的赞美与批评
适当的赞美:称赞孩子,可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得到安全感。适当的赞美,能帮助孩童培养健康的心理,孩童也能从这些话语当中,对周遭世界有正面的认识,变得主动且积极。
适当的批评:例如:孩子在餐桌上打翻了牛奶。适当的批评是—“牛奶打翻了,要记得再倒一杯,先去拿抹布来。”不适当的批评:“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笨手笨脚的!下次要小心点!”当事情出了岔时,最好和小孩就事论事,否则会造成他信心方面的损害,严重时将难以弥补。批评之前,成人或父母应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用激烈的言词表达自己的不满,否则只会使整个事件,演变成一场悲剧。
(3)、建立合理的权威
许多父母认为,民主的管教方式,是不能凶孩子的,以至于演变成一味的讨好、巴结、贿赂孩子的大人。这样的民主,将使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正确的标准在哪里,因此,他们会藉由父母的忍耐极限来判断,哪里才是标准。倘若父母或成人,不给予适时的响应或制止,孩子将难以管教。
合理的权威是一种理性的、出于爱与关心的、负责任的权威。不合理的权威多半建立在“既成的地位”上,要孩子听话,只因父母生他养他或是比他年长,孩子不得不听,这样的权威,威胁的成分很重,孩子容易感到被压抑,最危险的是:在这顺服的过程中,孩子并未学到什么是合理的、对的、好的、应该的,一但到了青春反叛期,甚至成年后,却往往转变成毫无主见或极端叛逆。因此,父母亲要清楚,民主中仍应有权威的存在。
(4)、尊重孩子,成为孩子的知己
● 要了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所以父母亲要注意,用真诚的爱来面对孩子;
● 要了解孩子也有自尊,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不要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不要将孩子的秘密公开与人讨论,否则将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 不要欺骗孩子,父母常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许下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诺言,这会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一方面又大喊:“狼来了!”;
● 不要作比较,许多父母由于求好心切,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好让孩子懂得发奋图强,其实这只会造成反效果,使孩子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打击。现在不如别人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今后的成就也不如人;既使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但能活得正直、健康向上,父母就应该感到欣慰。

3、父母与子女之间
父母应该以身教、言教来陪着子女一同成长。
有人以为:夫妻尽心尽力养育孩子,是为了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这就是我们常说“养儿防老”。但这个观念,佛教并不赞成。佛教认为对子女的爱护和教养,目的不是为了防老,乃是为了尽责,因为人的福报与业报,各有因果、各有因缘。父母应该常教导儿女孝敬父母的伦常观念,但不宜指望儿女一定要奉养父母,否则便会因指望而变成失望,从而衍生出无穷的的烦恼。
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亲与子之间,有五个互相对待的条件;即儿女应当“以五事敬顺父母”,父母亦当以五事养育其子女。

父母养育子女的五事是:“一者制子不听为恶(管好子女,不令作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教授子女正确的处世道理);三者慈爱入骨彻髓(爱护子女);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者随时供给所需(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正常要求)。”

这里要注意,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不是没有原则的,它不能离开一个“正”字。若父母不正,子女当劝令归正。《大宝积经?三律仪会》中讲:“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毁戒,劝令住戒;父母悭贪,劝令住舍(常行布施,以舍贪心)。”
佛教认为,劝导父母入正道,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最大孝顺和报答。《不思议光经》中云:“饮食及宝,未足报父母之恩,唯导父母向于正法,便为报二亲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了幻       婚姻)(五明学佛网:了幻       婚姻)  

 王骧陆居士: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仁焕法师:婚姻的定位 

 魏德东教授:佛教的婚姻观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三 居士修行可成就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二 居士面对YIN业态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一 

 蔡礼旭老师:经营婚姻的关键 

 昭慧法师:从普世价值观察女性婚姻观——重读《佛说玉耶女经 

 昭慧法师:TONGJ除罪化与婚姻稳定性——一个非道德性角 

 婚姻不幸者大多是因为邪YIN业障太重 

 未婚同居消耗婚姻福报最为迅速